张嘉佳:我就是矫情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taopangp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十四岁的张嘉佳鬓角一片花白。和他聊天的时候,造型师正往他脸上一层一层地涂化妆品,他将代替宁财神作为点评嘉宾,到江苏卫视录制《非诚勿扰》。
  “头发白得太夸张,还是稍微染一染吧?”“不需要”,张嘉佳对这簇白发似乎并不介意,但最后还是听从了造型师的建议。为什么年纪轻轻就白了头发?“2012年一下就白成这样,真的蛮奇怪的。我本来是长头发,因为那段时间(婚变),哗啦白了,有人说,卧槽你cosplay杨过啊?”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结婚半年的他离婚,满世界旅行400天,买了300张机票、火车票,结识了476个旅馆老板,花光了所有的钱。2013年,回到原来生活轨迹的他把过去的这些事写了出来,晚上九十点一篇篇地在微博上发布。
  这些既痞气又文艺的“睡前”爱情故事集结在小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里,半年内竟卖出了逾200万册,今年6月更是添进9个新篇,出版精装升级本。
  其中的一篇《摆渡人》,由张嘉佳编剧,将被王家卫拍成电影,剧本目前已确定下来。

一边王家卫,一边周星驰


  第一次见到偶像王家卫,张嘉佳说,“激动得差点想扑上去亲他。”
  接到王家卫的电话是在去年,当时王问他,“你故事里有适合梁朝伟演的角色吗?”他喜极,“就算没有,编也要编一个出来。”那会儿睡前故事还没出版,经圈中人推荐,王家卫看了这些故事,“每一篇都是一个电影大纲”。
  两人很快约在上海见面,“见第一面时大家傻笑,聊了一会会之后觉得必须上酒。”从剧本聊到生活,连着两三天都“喝大了”。
  张嘉佳说,王家卫日常生活中是个很节制的人,很少应酬,但两个巨蟹座碰一块儿,没办法理解其中的默契。默契在于,整个剧本从头到尾没有发生分歧,“可能因为我骨子里有很大成分是王家卫了。”
  张嘉佳的观影史是被王家卫的《东邪西毒》刷新的。念高中时,有一次到影碟店租碟,当时店里正放着《东邪西毒》,作为金庸的拥趸,他扫了一眼,“打得很激烈,赶紧租回来看。然后到家严肃地看,的确打得很厉害,可是他妈怎么看不懂呢?!”上大学后,他在宿舍重看很多遍,还做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图—“慢慢懂得连渣子都不剩了”。在张嘉佳看来,这部电影从人物、音乐到色彩都很巅峰,对他的影响也从此扎了根,电影里张曼玉的那句“我最好的时候,你却不在我身边”,至今仍在他耳边常常徘徊。
  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写《摆渡人》的剧本时。剧本第一稿就像商业版、都市版的《东邪西毒》,张嘉佳写好后激动地拿给王家卫,却被泼了一盆冷水,“你不能这样,你需要你自己的东西。”他觉得,王家卫作为大师级导演的过人之处正在于此,他把你的东西拍成电影,不是给一个框架,把你在里面框死,而是按他的理解,把你最好的部分引导出来,“就像钱其实都在你的口袋里,这个口袋5块,那个口袋10块,他帮你把它们通通掏出来,你会发现这些钱都是你自己的。”
  改剧本的时候,张嘉佳几次找到王家卫,“渴望地瞪着他”问,故事总体感觉OK,但顺序、细节总有点不对劲怎么办?得到的回复永远是4个字—“我知道了”。
  张嘉佳说,两人最初聊剧本,聊的都是故事里的往事,王家卫问他,写这个故事的时候,你在干什么,有没有什么东西被藏起来了?最感动的一次,他看到王家卫把电影里可能用得到的台词,全部在书里标好并打印出来,手上那本书也被翻烂了,夹着各种各样彩色的标签。
  “电影《蓝莓之夜》里,男女主角永远不会走过那条马路,跟对方捅破心里的窗户纸。其实感情很多时候就跟那条马路一样,窗户纸到底是捅不破还是自己不想去捅破?你很难判断对方心中到底在想什么。”在睡前故事中,张嘉佳也写过很多类似的感情,但乍一看,很难把它们和王家卫的电影联系起来。他说,在王家卫那里,人物和故事是千缠百绕的,但在他这里,主人公的情绪千缠百绕,情节和叙述方式却是直接的,这是他在王家卫的文艺体系里面逐渐抽离出来形成的自己的风格,为此花去了漫长的时间。
  上一句还是“我去你的三姑夫”等无节操词语,下一句立刻文艺腔袭来,“世事如书,我偏爱你这一句,愿做个逗号,呆在你脚边。”有记者总结张嘉佳的无节操和小清新混搭就像韩寒和郭敬明的结合,他反驳,“压根不是!”他说他的文艺范来自王家卫,嬉笑怒骂则来自周星驰,“无比喜欢周星驰的《喜剧之王》”。
  “矫情”,张嘉佳用这个词形容自己和王家卫创作上的共同点。他觉得矫情是一种正常人都具备的丰富情感,完全不是个贬义词,并随手“矫情”了一段:“对于创作者来讲,必须保持心是柔软的。如果你的心是柔软的,划过你心脏的声音有细微的变化,你就能听到那是一首歌。就像手机屏幕的像素越高,呈现的色彩就越鲜艳越漂亮。”

一边疗愈,一边暖心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火了以后,张嘉佳曾莫名其妙地接到过南京盗版商的来电,对方笑嘻嘻祝贺他,说要请他吃饭,因为这本书让自己赚了很多钱。
  年初在广州,连续8个小时签1.2万本,这个数字超过于丹当年最火时候的纪录。
  书上市之前,张嘉佳发了一条微博:“如果卖过50万本,我就裸奔。”上市两天后,他把这条微博悄悄删了,因为,“出大事了”—网店上架第一天,20万本首印售罄;两个月时,卖破百万。
  书中的33个故事来自张嘉佳的微博,写的全是青春里的痴男怨女,深陷爱情泥沼,低到尘埃里去。自制搞笑导航仪表白的茅十八,撞坏前女友的车只为赔钱助她渡过难关的管春,痴痴追随心上人但总被放弃的小玉……这些虐心又温暖的故事,治愈了不少深夜游荡于网络的失眠者。
  故事大多是他和朋友的真实经历。书里面那个每天靠伏特加度过、3个月胖了20斤的陈末就是他自己,最夸张的一次是在毛里求斯的海边,宿醉醒来发现自己身在飞机上,将要跳伞。他忘了就在前一晚,喝醉后的他找地陪签下跳伞生死约。   张嘉佳说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文艺青年,也许别人会抨击,旅游就是旅游,矫情地说什么旅行?但他觉得,两者就是存在区别,旅行是旅途中的修行,也正是那趟400天的旅行改变了他。
  有过3次抑郁,曾有整整一年靠药物控制症状。他试图用一句话甩掉黯淡过往:“每个人的一生当中,都会经历最长的一夜。”他说他也把这种价值观放在了睡前故事里,所以,每个故事到最后总能浮泛起一丝暖意,治愈了自己,也治愈了读者。
  “150万次转发,超4亿次阅读,5个故事正在变成电影。”这些数字被印在书的封面。更有人评价,“懂事之前读《小时代》,情动以后读张嘉佳。”
  编剧史航不是张嘉佳的典型读者,“是竞争对手”,但这不妨碍他对张嘉佳的欣赏:“书到手读了五六篇吧,张老师每次开篇说故事都挺有意思,最后引出些阐述、结论,比说教高明,相当于指教。有点像好友电话里跟你哭诉近期不幸,你都陪着哭了十分钟,忽然发现人家是押着韵说的。这种保持距离的有情文笔,佩服。”

一边犯二,一边文艺


  张嘉佳受邀代班了几期《非诚勿扰》,但他认为自己并不适合这个节目,“孟非是主持人,站在道德高度上平衡的那一个,黄菡是温和的、和稀泥的,如果要组成三角,需要一个尖锐、偏执的人。但其实我的本质跟他俩挺接近,3个人一起和稀泥就不好了。”
  “我也不算毒舌,我觉得没有资格教一个人怎么去做,大家都不了解,你见第一面,我也见第一面,我怎么知道你俩合不合适呢?”
  睡前故事火了以后,他每天收到的大部分私信是关于情感困惑的,原因千奇百怪,困惑永远是,“我该不该”—该不该爱下去,该不该放弃,该不该等?“但是我不会有答案”,张嘉佳说,每个人经历的事情不同,而他认为情感是没有导师的,只有时间以及你自己会告诉你该怎么做。“比方说我今天碰到一个问题A,我用方法A把它解决了,然后你来问我,说你碰到了问题B。但我不能把方法A给你。因为我们两个不同,可能我是巨蟹座你是水瓶座,答案永远只是因人而异。”
  “不是推脱责任,而是我真的只能回答这些东西,我甚至只能告诉你,天总会亮的,你只有在被时间像个浪潮一样推到一个高度之后,才会豁然开朗。”
  有时候,他也会建议读者去做对自己好的事,“哪怕明天老公要跟你离婚,那今天你加班多挣200块钱也是好的。”
  “关于情感,我的态度都在书里面,再有问题,去找连岳、陆琪就好。”张嘉佳说自己没打算往情感专家上面靠。
  同因书写青春出名,他说他和“韩(寒)老师”、“郭(敬明)老师”不同的是,没有那么早走红,也就多了份普通人的市井,他的故事主角们,大多经历过婚姻。也因此有人说他写的是狗血八点档,他反驳:“真正的狗血和接地气是人和人之间为了利益撕破脸皮,比如一对夫妻离婚,为了房产证吵、闹、打,还把七大姑八大姨也拉扯进来。但我的生活中没有这些,所以我也不在故事里写这些。我可能和你分分合合,但我对你的感情始终是真的,我可以为这份感情牺牲付出。”
  有一阵发现自己红了,张嘉佳有过困惑:“以前是小众的文艺青年,突然成了最大众的那一个。就像《董小姐》这首歌,一开始大家觉得逼格挺高,后来一下子感觉low了。”
  但他很快从这个困惑里出来。以金毛犬梅茜的视角写成的新书将要出版,他要继续一边犯二一边文艺下去了,“让大家再震惊一下”。
其他文献
因为产地、制作工艺和原料的不同,白兰地有着诸多品类,仅在法国,就有“干邑”和“雅文邑”这两系,分处在不同地域,蒸馏工艺也有所区别。干邑区在法国西海岸、波尔多北部,雅文邑区则深入内陆。自拿破仑的时代起,法国人就偏爱雅文邑多于干邑,拿破仑甚至作出“干邑出口世界,雅文邑留给法国人自己享用”的最高指示;时至今日,情况没有变,干邑墙内开花墙外香,在世界市场呼风唤雨,成为白兰地的代名词。  干邑称霸世界市场,
如果面对着一张东亚卫星夜景图,你会发现,夹在灯火璀璨的中国和韩国之间的朝鲜漆黑一片,仅仅在平壤能隐约看到一丝丝灯光。  这个形象符合外界对朝鲜一贯的想象:它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为封闭和保守的国家之一。  而在今年,国际社会却依稀看见了朝鲜的另一面:在维护国内体制的前提下,进行种种尝试,以求成就“强盛大国”梦想。  开放的蛛丝马迹  为了庆祝朝鲜代表团在伦敦奥运会上获得历史最好成绩,朝鲜国家新闻理事
关于房产的重要性,网上有一则对话最能点睛:有网友问,为什么蜗牛看起来还算可爱,但鼻涕虫就那么恶心呢?某姝跟帖曰,有了房子以后,再猥琐的男人都会变得可爱多了。  我一直搞不懂为何天下的女人,以及天下的丈母娘,如此厚爱房子。或许她们认为,跟着无房男人过日子,只能野合。倘有这种念头,那对快捷酒店行当的业界良心和悲悯情怀确实是极大的亵渎和侮辱。  房地产这两年貌似冷了下来,我不晓得是否背后的数据包括结婚率
作为曾创造木村拓哉个人收视率纪录(全剧平均收视率34.3%,最高收视36 .8%)的电视剧,新版的《律政英雄》还未开播之前就受到了强烈的关注,一方面大家想重温一下对当年那部经典的记忆与情感,另一方面其实所有人都替木村捏了一把汗—近两年,木村的几部新作在收视上惨败,甚至一度被视为“收视毒药”,这对一向要强的他来说无疑是一种耻辱,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眼下的这部新剧看作是木村本人的一次自我救赎,说得夸张点
一首叫《黄怪兽》的歌在一间蓝色的屋子里唱起来,植物与劳动者都屏息聆听—这不是童话,也不只是一首现代主义如斯蒂文斯的诗,歌的主题与香港一群新移民“准来港妈妈”有关,就像迷你噪音乐队反复重唱的“当海浪圆转,扑灭自己的起点”,这些身兼母亲之职的年轻女性,承受着比别的新移民更大的压力与误解。  但无论多沉重的内容,香港的迷你噪音乐队依旧低吟浅唱,在新专辑《死谷烂谷》的小小发布会上,他们唱了关于散工被剥削的
没有了咖啡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考虑到世界上每天都有16亿杯咖啡被灌下肚,这个问题可能有点危言耸听。但英国伦敦基尤皇家植物园(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最近出台的一份报告,却表明这是极有可能的,特别是野生的阿拉比卡咖啡豆,也许60年之内就会消失。  当然,我们每天所消耗的咖啡豆,大部分都是人工种植的,还不至于像野生的那样岌岌可危。但在植物学家们看来,野生品种的濒危,会让
刚刚从西藏回港,恰巧就看到名作家林燕妮女士的《明报》专栏连谈两天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颇感欣喜,因为仓央嘉措虽然近年在内地大红,却一直没有进入香港公众的视野,林女士一谈可能引起不少人对这位传奇的高僧诗人感兴趣。而我去西藏也正因为仓央嘉措,这两年我三入西藏,写成了一本《寻找仓央嘉措》,内有我重新翻译的仓央嘉措情歌/道歌,亦有我论仓央嘉措诗的论文,甚至还有我据此创作的小说和诗,以及寻访游记。  林燕妮
广东汕头,这个依海而居的南国小城,到处弥漫着悠闲的气氛,阳光懒洋洋,迎面吹来的风也懒洋洋,潮宏基的总部就藏匿在这座小城里。  “潮宏基很多人都认识的,是当地少数的几家上市公司。”在汕头大学上过四年本科的杨佳,在一个讲座沙龙上见过廖创宾。这位潮宏基的掌门人,身材精瘦,说话时,眼神里透出坚定而有力的目光。  潮宏基经过16年的发展,覆盖全国130多个主要城市,拥有500多家品牌专营店的销售网络,专店数
最近看到一个论断:贪吃的人不容易出轨。美国的一所大学把学生分为两组,进行测试后得出结论:能控制食欲的人更容易接受约会或是给对方电话,而沉溺美食的人要坚贞得多。这个结果似乎跟饱暖思淫欲的思路相悖,不过想想也还合乎情理—爱吃的人血液都在胃里运动,没空流到别的地方;爱吃的人往往身材走形,不适合滚床单且容易压塌床,令美妙之事变成高危之事;真正的老饕一般都是跟同性一起混餐桌的,专注于吃,而凡是热衷所谓烛光晚
牛郎织女这两颗星,先秦时就有了,不过这一对情侣的悲剧故事,成形却是在汉代。古本《淮南子》里面有一条记录:“鸟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应劭《风俗通》则给出了更多细节:“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以渡织女也。”《淮南子》是西汉时书,《风俗通》是东汉时书。不过这些记录只提及了织女渡河。一直到了《古诗十九首》,故事脉络才清晰起来。  民间故事在传播进化时,会衍生出许多不同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