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陈澄之是现代《旅行杂志》上发文最多且最具代表性的新疆游记作者.其发表在《旅行杂志》1945-1948年上的23篇游记不以介绍新疆自然风光为要,而更多关注现实状况和边疆危机,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深沉的忧患意识,并注重对西域诗作、历史典故、民间传说、民歌民俗、地名考证等的介绍和挖掘,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捍卫领土安全确立历史文化的依据.这也体现出中国第一本专业旅游期刊《旅行杂志》已具备高度的爱国自觉和边疆安全意识.
【机 构】
:
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乌鲁木齐83004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澄之是现代《旅行杂志》上发文最多且最具代表性的新疆游记作者.其发表在《旅行杂志》1945-1948年上的23篇游记不以介绍新疆自然风光为要,而更多关注现实状况和边疆危机,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深沉的忧患意识,并注重对西域诗作、历史典故、民间传说、民歌民俗、地名考证等的介绍和挖掘,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捍卫领土安全确立历史文化的依据.这也体现出中国第一本专业旅游期刊《旅行杂志》已具备高度的爱国自觉和边疆安全意识.
其他文献
嫩江流域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目前大部分佚散在民间,缺乏科学系统的保存,面临着失传的险境.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文献数字化保护已成为国内外共识的重要手段.论述数字时代嫩江流域少数民族文献数字化及其文化整理与保护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提出少数民族文献数字化及其文化整理的新路径和新方法.为少数民族文献的保存和传播提供一个更为便捷高效的途径,更好地展示和传播少数民族优秀文化.
“以人成文,以文化人”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原则,“文以载道,道以文传”是文化发展的基本内涵.文化的主体性建构凸显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对生命价值内涵的主体性把握,表露的是对人的价值内涵的文化生命力的持久影响.文化自信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反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对民族兴亡的责任担当,是文化自信生成的历史逻辑起点;中国社会主义伟大建设是文化自信生成的理论逻辑主线.
伴随全球化步伐日渐深入,西方文化帝国主义正以隐匿性路径侵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帝国主义利用自由化文化价值推行乡村文化侵蚀、运用大众化文化产品开展普世文化渗透、采用规训化国际表达建构文化话语权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安全产生冲击.有必要通过营造中华优秀传统乡村文化现代新形式、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众化新产品、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表达新平台等针对性应对措施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安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面临新情况新任务新要求.新时代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就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坚持知识传授与政治引领、价值引领相结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根铸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全员调动,发挥思政课教师与各专业课教师协同联动作用;将红色基因传承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全过程跟进;积极推进“第三课堂”建设,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地全方位育人.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具有广泛的民族基础,通过武术搭建不同民族青少年交流和沟通的舞台有效提高民族团结、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武术在学校教育、社会发展过程中对新疆青少年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中发挥的作用,结合新疆工作总目标,不断推动精神文化建设.推动武术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发展可以帮助青少年强健体魄,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中华民族意识,促进新疆不同民族体育文化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的相互融合,丰富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
校训是高校精神的集中体现,是高校在办学理念、教育方法、育人目标等方面的高度凝练.校训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本校历史的基础上,不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与教育高校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规范其行为举止,激励学生向好发展.将校训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不断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让践行校训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蔚然成风.
弘扬担当精神,敢于担当作为,既是国家发展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培育大学生担当精神通过理论的巩固、紧密跟随新时代发展的实践和充分利用新兴科学技术创新的时代要求;从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等四个方面了解大学生担当精神的主要内容;从大学生自身、家庭、高校和社会分析培育大学生担当精神的路径,将使命担当教育融入广大青年的学习和生活中.
现在是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文化已经成为在国际竞争中取得胜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国家综合国力中,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必须把发展文化的力度进一步提高,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完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工作.掌握新时代的文化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更上一层楼,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望早日实现,要坚定文化自信,从中华文化的立场出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前进,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蓬勃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革命精神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新时代孕育新思想,并提出新要求,要充分利用好革命精神,积极强化革命精神在培养时代新人中的运用,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激发崇高的民族自信心、凝聚正确的民族文化观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
村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王店大装”是极具民间特色的一项中华传统技艺,它具有历史传承悠久、人文及社会价值深厚、观众认同感强等发展优势,但也存在人才短缺、资金不足、宣传不到位、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保护与传承措施不合理等问题.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通过完善民俗文化传承的法律法规、多渠道培养技艺传承人、挖掘新内涵开发新题材、利用新技术新平台传播“老艺术”,为传统民间技艺构建了良好的发展生态,让“老艺术”焕发出新的光芒,助力美好乡村家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