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青年教师职后教育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cy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通过调查独立学院青年教师职后教育现状特点,深入剖析独立学院青年教师职后教育的影响因素,并试图完善独立学院青年教师职后教育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青年教师;职后教育;现状;策略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独立学院不断发展壮大,独立学院师资的滞后俨然已经成为制约独立学院迅速发展的屏障。大多数独立学院为弥补师资的不平衡,依靠招收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做补充,青年教师在独立学院教师队伍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如何在现有体制情况下帮助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更加快速有效的提高业务素质,使其进入良性的职业发展循环,成为独立学院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实现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对独立学院青年教师职后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明确独立学院青年教师职后教育存在的现实困境,从而探讨解决独立学院青年教师职后教育的有效策略,对促进独立学院青年教师职后教育的完善,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调查准备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样,根据研究需要,课题组走访了部分温州独立学院青年教师,调查搜集他们对本研究所涉及内容的意见和见解。发放问卷100份,由教师自己独立填写问卷,当场回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剔除无效问卷,挑选出有效问卷,利用SPSS等工具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结合主观题的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二、调查分析
  根据调查所取得的数据分析,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的职后教育现状并不乐观,对所列调查指标选择区间倾向于“一般”,其中对“入职后,贵校相关部门对职后教育文件的解读程度?”、“贵校是否有具体的制度或文件对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进行长远规划?”、“贵校对青年教师参加职后教育的态度?”“职后教育证书在青年教师评优、晋职中的作用?”等四个问题的回复比例“基本令人满意”。
  当问及“对参加职后教育的积极性”时,82%的教师表示“非常积极”、92%的教师认为“参加职后教育非常有必要”、78%的教师认为“参加职后教育对教学工作提高较为显著”、41%的教师认为“职后教育课程内容”“一般”。说明青年教师对职后教育的需要和热望还是令学校备受鼓舞。而面对“职后教育是否存在走过场、不讲究实效的情况”时,64%的教师表示“较为严重”。71%的教师所经历的职后教育模式以集中授课为主、76%的教师所经历的职后教育内容“极少考虑”到教师个人差异、63%的教师所经历的职后教育内容以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而忽视教育理论及专业知识的探讨。这种现状必然导致79%的教师认为所接受的职后教育“有一点效果但不明显”。
  当问及“您认为职后教育的实用性有多少?、您认为职后教育内容对自己长远发展有用的比例?”这两个问题时,选择“40%以下”的教师是占比最高的。这导致71%的教师认为“参加完职后教育课程的感受”是“无所谓”。
  根据调查,制约青年教师参加职后教育的主要因素排序为:①教学任务重,时间紧;②培训方法不合适;③内容不满足需求;④缺乏指导教师;⑤评价方式落后。
  根据以上调查结论,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目前独立学院青年教师职后教育现状的特点是:①意愿迫切,动机明确;②手段单一,内容匮乏;③效果一般,实用缺乏;④评价滞后,激励不足。
  三、结论与建议
  1.在职后教育内容方面,要做到“案例化”、“模块化”、“菜单化”。
  “案例化”是指职后教育内容要贴近教学实际,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创设真实课堂教学环境,实践性课程应不少于一定的比例,一般以60%为宜。
  “模块化”是指围绕特定的主题如对知识的组织处理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等教师的能力结构模块设计贴近教师工作实际的职后教育内容。
  “菜单化”是指学校有责任以满足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个性化需求为工作目标,建立教师自主选学机制,让教师们各取所需,满足了教师主动发展的内在需求。
  2.在职后教育模式方面,要做到紧凑型与离散型相结合,跟踪反馈与微格体验相贯通。
  所谓紧凑型与离散型相结合是指集中教学与自主服务交叉进行。基本教学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等理论课程以紧凑型为主。教学技能、教学体验等操作性课程以离散型为主。
  所谓跟踪反馈与微格体验相贯通是指以教学现场、真实课堂为主战场,利用行动研究和反思实践提升教育经验,通过现场诊断和及时反馈解决实际问题。其中跟踪反馈要不定时间、不定内容随机抽查为主。微格体验要以集中训练某几项目教学技能为主,直观、形象、及时反应教师的教学技能,以“自我反馈”+“集中评议”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摆脱突出困难的干扰。
  构建“一体两翼”的教师职后教育模式,以教师技能提升、素养形成为“体”,以校内专项培养如教学观摩、教学沙龙、名师讲堂、教研活动等和校外自主探究如网络课堂、校外挂职等为两“翼”。“一体两翼”的教师职后教育模式要贯穿新教师成长的各个阶段,为新教师的成长提供辅助平台。
  3.在职后教育评价方面,以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动态监测与成长档案袋相结合,以体现指导性、差异性、提高性为原则,帮助教师树立工作目标、确立发展方向、设计发展途径,并通过职后教育的总结和反思,真正提高教学技能,适应工作岗位。
  学校有责任提出课时量、挂职锻炼的要求,建立教师职后教育档案,记录、考核教师职后教育情况,新教师转正、教师职称晋升及其他考核要有职后教育的清晰记录。
  参考文献:
  [1]郭伟欣.我国高校青年教师职后教育硏究[D].兰州大学,2012.
  [2]黄径舟.我国高校青年教师职后教育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3.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城市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几年,以网络为媒介M00C以其在线,大规模,开放和自主的优势迅速风靡全球。面对MOOC的挑战,高校教师应该采取改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加强对MOOC的学习三个方面应对策略。  关键词:MOOC;高校教师;应对策略  一、引言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网络教育技术已迅速从单一的网上视频教学升级到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堂模式,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不知柳工自己有没有意识到,它和其他先行者们所做的努力,正在为中国企业开启一扇通向未来的大门。 也许很多人没有注意到,一段新的潮流正在中国企业界涌动,而柳工恰是这股潮流
校本课程开发是国家课程改革中的一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一个质量监控过程,需贯穿校本课程开发始终。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小学阶段的校本课程开发评价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端。因此,建立一种促进校本课程发展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评价指标体系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校本课程评价现状  新课改以来,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