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者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对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的技术中水下混凝土施工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等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供大家参考学习之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混凝土
Abstract: Based on years of experience in construction, the author analyzes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site concrete technology, underwater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 large volume 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reference study purposes.Key words: hydraulic;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crete
中图分类号:TV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是水利工程整体质量的决定因素,对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混凝土工程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其质量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水利工程中,混凝土工程大部分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而且很多也是水下混凝土施工,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质量控制起来比较困难,需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严格的控制。本文以下内容根据作者多年的施工经验,对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的技术中水下混凝土施工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等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供大家参考学习之用。
2、水下混凝土施工
根据作者多年的水利工程施工经验,认为水下混凝土施工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水下灌注的混凝土必须满足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其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坍落度宜采用160~220mm,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60kg,水泥标号不宜低于425号;使用早强型的水泥必须有缓凝措施;当气温高于30℃时,无论使用早强型或非早强型水泥,都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对混凝土采取缓凝措施。细骨料宜选用级配良好的中至粗砂,砂率一般控制在40%~50%;粗骨料宜选用卵石或碎石,其粒径不得大于40mm,有条件时可采用二级配。第二,浇筑混凝土所用导管的结构和使用应符合如下要求:导管壁厚不宜小于3mm,直径宜为200~250mm, 直径制作偏差不得超过2mm,宜采用无缝钢管制作,导管的分节长度一般为2~4m,底管长度不宜小于4m,底部应焊设加强箍,两管之间可用法兰或丝扣连接;为避免提升导管时法兰挂住钢筋笼,可设置锥形护罩,或采用加焊三角形加劲板等有效措施;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试压,试压压力一般为0.6~1Mpa,并要试验混凝土隔水球塞是否能通过;使用丝扣连续的导管,应注意使用、运输和堆放中不得碰撞导管连接口的螺纹或压坏管口。导管在每次灌注混凝土使用完毕后,应立即冲冼干争,及时在导管连接口的螺纹涂油防绣。第三,灌注水下混凝土应遵守如下规定:开始灌注时,预制混凝土隔水球塞吊放的位置应临近水面,导管底端到孔底的距离应为0.5m,排塞后不得将导管插回孔底;开灌前储料斗内必须有足以将导管的底端一次性埋入水下混凝土中0.8m以上深度的混凝土储存量;随着混凝土的上升,要适当提升和拆卸导管,导管底端埋入混凝土面以下一般宜保持2~4m,不宜大于6m和不得小于1m, 严禁把导管底端提出混凝土面;在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有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填写好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表;水下混凝土灌注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因此灌注前应有严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辅助设施,一旦发生机具故障或停电、停水及发生导管堵塞、进水等事故,應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并同时做好记录。第四,在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项内容:水下混凝土工程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混凝土抗压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水下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隔水球塞按规定尺寸严格制作。不合格的隔水球塞不得使用;灌注过程中拆卸下来的导管要及时冲清内壁,以防导管内壁残留的水泥砂浆凝结后,会妨碍隔水球塞顺利通过;灌注时要随时测量混凝土上升情况。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根据作者多年的水利工程施工实践经验,认为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第一,施工材料的选择,水泥一般采用低热矿渣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骨料选用结构致密,并有足够强度的优良骨料,骨料表面洁净,不含杂质。砂子应采用中砂,石子应采用大粒径的碎石或卵石,石子和砂子的含泥量不得超过1%和3%。第二,通过试验室进行多种配合比的试验和研究,选用最佳配合比作为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最佳配合比应满足以下要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不少于6小时;混凝土的砂率控制在35%—40%;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06%;混凝土中的最大碱含量为3.0kg/m3;水泥中铝酸三钙含量<8%。第三,大体积混凝土由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供应,混凝土原材料计量要准确,以保证配合比的准确性。原材料投入搅拌机顺序应得到严格的控制,不得采用后掺、外掺等作法。当混凝土装入运输车的时候,要求测定混凝土坍落度,并观察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得存在分层、离析等现象,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不能出站。第四,根据路线的长短、交通的状况,随时增减车辆,保证混凝土的正常供应,连续浇注,避免因混凝土供应不上而出现冷缝。混凝土运输时间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大于3h,对到达浇筑点超过3.5h的混凝土不得使用。混凝土运输车离开搅拌站后不得掺加任何材料,包括水、外加剂等。混凝土到达浇筑点温度大于25℃或混凝土坍落度在运输过程中损失超过40mm,不得浇筑到作业面。因大体积混凝土方量较大,要求搅拌站派管理人员进驻现场指挥、联络、协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第五,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是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有效措施。混凝土的浇筑按混凝土自然流淌坡度、斜面分层、连续逐层推移、一次到顶的方法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每层混凝土初凝前都确保被上层混凝土覆盖,保证上下层浇筑间隔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避免施工裂缝出现。依据设计图纸中的后浇带将整个大底板划分成厚薄、大小不同的区段,每个区段将独立一次浇筑完成。混凝土振捣时布置三道振捣,第一道设在混凝土的坡顶,第二道设在混凝土的坡角,第三道设在混凝土的坡中间。每道设置两台振捣器,每道的振捣器应相互配合,确保振捣覆盖整个坡面。使用振捣棒振捣,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的深度>50mm,振捣棒移动的间距以400mm左右为宜,振捣棒要快插慢拔,以混凝土面泛浆为宜。混凝土表面要用刮杠刮平,再撒5mm—25mm碎石,用木抹拍实抹平。混凝土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顺混凝土坡面下流到坑底,通过侧模底部开孔将泌水排出基坑。当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角接近顶端模板时,改变混凝土浇筑方向,形成集水坑,及时用水泵将泌水排除,以提高混凝土质量,减少表面裂缝。第六,加强混凝土养护,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块体里外温度差和减慢降温速度来达到降低块体自约束应力和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以承受外约束应力时的抗裂能力,对混凝土的养护是非常重要的。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混凝土表面压平后,先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在塑料薄膜上覆盖保温材料进行养护,保温材料夜间要覆盖严密,防止混凝土暴露,中午气温较高时可以揭开保温材料适当散热。底层塑料布下预设补水软管,补水软管间距68m,沿管长度方向每100mm开5mm水孔,根据底板表面湿润情况向管内注水,养护过程设专人负责。混凝土泌水结束、初凝前为了防止面层起粉及塑性收缩,要求进行多次搓压。最后一次搓压时采用“边掀开、边搓压、边覆盖”的措施。混凝土浇筑完成12小时,严禁上人踩踏,浇筑完成24小时内,除检测测温设备及覆盖材料外,不得上人踩踏。保温层在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并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要小于20℃时方可拆除,并在中午气温比较高时才可安排保温拆除。
4、结尾
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的技术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应引起技术人员的重视,而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该在施工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大对施工现场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以提高混凝土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水利工程施工》郑洪等,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水利工程材料》金晓鸥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3]《水利工程施工与概预算》钟汉华等,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混凝土
Abstract: Based on years of experience in construction, the author analyzes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site concrete technology, underwater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 large volume 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reference study purposes.Key words: hydraulic;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crete
中图分类号:TV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是水利工程整体质量的决定因素,对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混凝土工程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其质量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水利工程中,混凝土工程大部分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而且很多也是水下混凝土施工,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质量控制起来比较困难,需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严格的控制。本文以下内容根据作者多年的施工经验,对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的技术中水下混凝土施工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等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供大家参考学习之用。
2、水下混凝土施工
根据作者多年的水利工程施工经验,认为水下混凝土施工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水下灌注的混凝土必须满足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其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坍落度宜采用160~220mm,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60kg,水泥标号不宜低于425号;使用早强型的水泥必须有缓凝措施;当气温高于30℃时,无论使用早强型或非早强型水泥,都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对混凝土采取缓凝措施。细骨料宜选用级配良好的中至粗砂,砂率一般控制在40%~50%;粗骨料宜选用卵石或碎石,其粒径不得大于40mm,有条件时可采用二级配。第二,浇筑混凝土所用导管的结构和使用应符合如下要求:导管壁厚不宜小于3mm,直径宜为200~250mm, 直径制作偏差不得超过2mm,宜采用无缝钢管制作,导管的分节长度一般为2~4m,底管长度不宜小于4m,底部应焊设加强箍,两管之间可用法兰或丝扣连接;为避免提升导管时法兰挂住钢筋笼,可设置锥形护罩,或采用加焊三角形加劲板等有效措施;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试压,试压压力一般为0.6~1Mpa,并要试验混凝土隔水球塞是否能通过;使用丝扣连续的导管,应注意使用、运输和堆放中不得碰撞导管连接口的螺纹或压坏管口。导管在每次灌注混凝土使用完毕后,应立即冲冼干争,及时在导管连接口的螺纹涂油防绣。第三,灌注水下混凝土应遵守如下规定:开始灌注时,预制混凝土隔水球塞吊放的位置应临近水面,导管底端到孔底的距离应为0.5m,排塞后不得将导管插回孔底;开灌前储料斗内必须有足以将导管的底端一次性埋入水下混凝土中0.8m以上深度的混凝土储存量;随着混凝土的上升,要适当提升和拆卸导管,导管底端埋入混凝土面以下一般宜保持2~4m,不宜大于6m和不得小于1m, 严禁把导管底端提出混凝土面;在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有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填写好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表;水下混凝土灌注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因此灌注前应有严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辅助设施,一旦发生机具故障或停电、停水及发生导管堵塞、进水等事故,應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并同时做好记录。第四,在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项内容:水下混凝土工程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混凝土抗压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水下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隔水球塞按规定尺寸严格制作。不合格的隔水球塞不得使用;灌注过程中拆卸下来的导管要及时冲清内壁,以防导管内壁残留的水泥砂浆凝结后,会妨碍隔水球塞顺利通过;灌注时要随时测量混凝土上升情况。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根据作者多年的水利工程施工实践经验,认为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第一,施工材料的选择,水泥一般采用低热矿渣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骨料选用结构致密,并有足够强度的优良骨料,骨料表面洁净,不含杂质。砂子应采用中砂,石子应采用大粒径的碎石或卵石,石子和砂子的含泥量不得超过1%和3%。第二,通过试验室进行多种配合比的试验和研究,选用最佳配合比作为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最佳配合比应满足以下要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不少于6小时;混凝土的砂率控制在35%—40%;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06%;混凝土中的最大碱含量为3.0kg/m3;水泥中铝酸三钙含量<8%。第三,大体积混凝土由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供应,混凝土原材料计量要准确,以保证配合比的准确性。原材料投入搅拌机顺序应得到严格的控制,不得采用后掺、外掺等作法。当混凝土装入运输车的时候,要求测定混凝土坍落度,并观察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得存在分层、离析等现象,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不能出站。第四,根据路线的长短、交通的状况,随时增减车辆,保证混凝土的正常供应,连续浇注,避免因混凝土供应不上而出现冷缝。混凝土运输时间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大于3h,对到达浇筑点超过3.5h的混凝土不得使用。混凝土运输车离开搅拌站后不得掺加任何材料,包括水、外加剂等。混凝土到达浇筑点温度大于25℃或混凝土坍落度在运输过程中损失超过40mm,不得浇筑到作业面。因大体积混凝土方量较大,要求搅拌站派管理人员进驻现场指挥、联络、协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第五,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是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有效措施。混凝土的浇筑按混凝土自然流淌坡度、斜面分层、连续逐层推移、一次到顶的方法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每层混凝土初凝前都确保被上层混凝土覆盖,保证上下层浇筑间隔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避免施工裂缝出现。依据设计图纸中的后浇带将整个大底板划分成厚薄、大小不同的区段,每个区段将独立一次浇筑完成。混凝土振捣时布置三道振捣,第一道设在混凝土的坡顶,第二道设在混凝土的坡角,第三道设在混凝土的坡中间。每道设置两台振捣器,每道的振捣器应相互配合,确保振捣覆盖整个坡面。使用振捣棒振捣,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的深度>50mm,振捣棒移动的间距以400mm左右为宜,振捣棒要快插慢拔,以混凝土面泛浆为宜。混凝土表面要用刮杠刮平,再撒5mm—25mm碎石,用木抹拍实抹平。混凝土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顺混凝土坡面下流到坑底,通过侧模底部开孔将泌水排出基坑。当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角接近顶端模板时,改变混凝土浇筑方向,形成集水坑,及时用水泵将泌水排除,以提高混凝土质量,减少表面裂缝。第六,加强混凝土养护,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块体里外温度差和减慢降温速度来达到降低块体自约束应力和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以承受外约束应力时的抗裂能力,对混凝土的养护是非常重要的。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混凝土表面压平后,先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在塑料薄膜上覆盖保温材料进行养护,保温材料夜间要覆盖严密,防止混凝土暴露,中午气温较高时可以揭开保温材料适当散热。底层塑料布下预设补水软管,补水软管间距68m,沿管长度方向每100mm开5mm水孔,根据底板表面湿润情况向管内注水,养护过程设专人负责。混凝土泌水结束、初凝前为了防止面层起粉及塑性收缩,要求进行多次搓压。最后一次搓压时采用“边掀开、边搓压、边覆盖”的措施。混凝土浇筑完成12小时,严禁上人踩踏,浇筑完成24小时内,除检测测温设备及覆盖材料外,不得上人踩踏。保温层在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并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要小于20℃时方可拆除,并在中午气温比较高时才可安排保温拆除。
4、结尾
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的技术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应引起技术人员的重视,而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该在施工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大对施工现场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以提高混凝土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水利工程施工》郑洪等,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水利工程材料》金晓鸥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3]《水利工程施工与概预算》钟汉华等,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