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比较糖尿病患者快速末梢血糖检测与传统静脉血糖检测的结果,评价末梢血血糖检测适用性。方法:取记录在案糖尿病患者100例,同时采指尖血、静脉血,以便携式血糖检测仪检测血糖水平,评价血糖控制水平。结果:指尖末梢血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分别为(7.85±3.20)mmol、(11.0±4.1)mmol,静脉血(7.80±2.50)mmol、(10.9±3.7)mmol,指尖末梢血判定血糖控制水平分布:正常8.00%、良好15.00%、一般57.00%、不良11.00%、差9.00%,静脉血检测3.00%、11.00%、63.00%、17.00%、6.00%,差異无统计学意义(P>0.05);指尖末梢血正常+良好率14(14.00%)低于静脉血23(2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末梢血检测血糖水平,总体准确率可满足,可满足基层医院,社区糖尿病管理需要,但有必要继续加强质控,尽量规避相关因素因素。
【关键词】 糖尿病 快速末梢血检测 传统静脉血糖检测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6-0020-01
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现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慢性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综合干预是预防并发、疾病进展的关键。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社区管理的重要方法,常采用的方法包括快速末梢血检测、传统静脉血糖检测,前者具有创伤小、方便快捷、廉价等优点,逐渐成为血糖监测主要检测方法,但部分医护人员、患者对其效用尚存在异议,本次研究就此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我院社区糖尿病患者在档患者100例,年龄24~73岁,年龄(55.4±10.2)岁,其中男62例,女38例;病程3~21年,平均(5.4±1.9)年。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②均为2型糖尿病;③知情同意;⑤未进展为尿毒症,患者依从性良好。
1.2 方法
采取免费的形式,开展血糖检测活动,召集患者按照约定的日期来院进行血糖检测,提前1周通知,强调检测前的饮食控制,不服用、食用可严重影响血糖水平的药物、食物。仪器选用多功能生化全自动分析仪,美强生公司产便携式血糖检测仪。
检查便携式血糖仪批号、校验块,以专用模拟试纸实验仪器正常。环境温度控制在18~22℃,相对湿度45%~55%。先行末梢血检测,选择无名指,患者取平卧位,75%酒精常规皮肤消毒准备,待干。选择经验丰富的护士,以采血针,迅速针刺,采样,注意不能挤压,标准操作,针刺深度2~3mm,将血样垂直滴于便携式血糖检测仪配套试纸上,读取、记录显示的血糖读数。再行静脉血采集,以真空采血管,在同一肢体肘部,抽取静脉血,取一滴样血,滴于试纸上,以血糖仪读取血糖指标水平,记录在案。
1.3 判定标准
血糖控制水平:①正常,空腹4.4~6.1mmol,餐后2小时5.0~7.2mmol;②良好,空腹6.1~7.1mmol,餐后2小时8.3~9.9mmol;③一般:空腹7.2~8.2mmol,餐后2小时11.1~15.3mmol;④不良:空腹8.3~9.9mmol,餐后2小时11.1~15.3mmol;⑤差:空腹>10.0mmol,餐后2小时>15.5mmol[1]。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7.0处理所有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量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检测结果比较
指尖末梢血、静脉血,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分别为(7.85±3.20)mmol、(11.0±4.1)mmol,静脉血(7.80±2.50)mmol、(10.9±3.7)mmo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血糖控制水平判别
指尖末梢血判定血糖控制水平分布:正常8(8.00%)、良好15(15.00%)、一般57(57.00%)、不良11(11.00%)、差9(9.00%),与静脉血检测3(3.00%)、11(11.00%)、63(63.00%)、17(17.00%)、6(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指尖末梢血正常+良好率14(14.00%)低于静脉血23(2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以高血糖为主要临床特征,后者可致多种靶器官损害,是致糖尿病病发、进展的主要因素,控制血糖是抑制糖尿病进展、并发的重要举措。糖尿病治疗多采用综合干预,医院常建议患者定期复查血糖水平,以评估血糖控制水平,评价一段时间内综合干预效果。血糖监测方法主要包括血浆血糖检测、全血血糖检测,检测指标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尽管血糖指标影响因素众多,代表性差,但因检测方便、快捷、廉价,仍无法替代,成为基层医院进行社区糖尿病筛查、疗效评估,患者管理的依据,在便携式血糖检测仪发明之后更是得以迅速推广,部分家庭可自行进行血糖检测。但频繁的静脉取血,可能造成血管损伤、疼痛等相关并发,影响血糖监测的依从性,而对于采末梢血检测血糖,许多患者仍存在诸多顾虑,对其准确性持怀疑态度。
本次研究中,指尖末梢血与静脉血,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部位采血对结果影响不显著,与多数学者研究结论相同[1-2]。但应注意的是,据血糖检测结果判断血糖控制水平,不同部位采样判定结果正常+显效合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医师判断标准有关,末梢血采样均值略低于静脉血均值,标准差略高于静脉血,血糖控制水平分布更分散。末梢血采样获取样本中可能混杂有其它组织成分,影响血糖浓度。但,血糖控制正常、良好者,不是医院关注重点,瑕不掩瑜。
综上所述:以末梢血检测血糖水平,可满足社区糖尿病管理需要,但需维持严格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韩春花.糖尿病患者静脉与手指血糖检测的比较[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1):3263-3264.
[2]李亚敏,柴湘平.急诊危重病人的静脉血糖和末梢血糖值的比较[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3,3(1):34-35.
【关键词】 糖尿病 快速末梢血检测 传统静脉血糖检测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6-0020-01
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现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慢性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综合干预是预防并发、疾病进展的关键。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社区管理的重要方法,常采用的方法包括快速末梢血检测、传统静脉血糖检测,前者具有创伤小、方便快捷、廉价等优点,逐渐成为血糖监测主要检测方法,但部分医护人员、患者对其效用尚存在异议,本次研究就此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我院社区糖尿病患者在档患者100例,年龄24~73岁,年龄(55.4±10.2)岁,其中男62例,女38例;病程3~21年,平均(5.4±1.9)年。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②均为2型糖尿病;③知情同意;⑤未进展为尿毒症,患者依从性良好。
1.2 方法
采取免费的形式,开展血糖检测活动,召集患者按照约定的日期来院进行血糖检测,提前1周通知,强调检测前的饮食控制,不服用、食用可严重影响血糖水平的药物、食物。仪器选用多功能生化全自动分析仪,美强生公司产便携式血糖检测仪。
检查便携式血糖仪批号、校验块,以专用模拟试纸实验仪器正常。环境温度控制在18~22℃,相对湿度45%~55%。先行末梢血检测,选择无名指,患者取平卧位,75%酒精常规皮肤消毒准备,待干。选择经验丰富的护士,以采血针,迅速针刺,采样,注意不能挤压,标准操作,针刺深度2~3mm,将血样垂直滴于便携式血糖检测仪配套试纸上,读取、记录显示的血糖读数。再行静脉血采集,以真空采血管,在同一肢体肘部,抽取静脉血,取一滴样血,滴于试纸上,以血糖仪读取血糖指标水平,记录在案。
1.3 判定标准
血糖控制水平:①正常,空腹4.4~6.1mmol,餐后2小时5.0~7.2mmol;②良好,空腹6.1~7.1mmol,餐后2小时8.3~9.9mmol;③一般:空腹7.2~8.2mmol,餐后2小时11.1~15.3mmol;④不良:空腹8.3~9.9mmol,餐后2小时11.1~15.3mmol;⑤差:空腹>10.0mmol,餐后2小时>15.5mmol[1]。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7.0处理所有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量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检测结果比较
指尖末梢血、静脉血,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分别为(7.85±3.20)mmol、(11.0±4.1)mmol,静脉血(7.80±2.50)mmol、(10.9±3.7)mmo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血糖控制水平判别
指尖末梢血判定血糖控制水平分布:正常8(8.00%)、良好15(15.00%)、一般57(57.00%)、不良11(11.00%)、差9(9.00%),与静脉血检测3(3.00%)、11(11.00%)、63(63.00%)、17(17.00%)、6(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指尖末梢血正常+良好率14(14.00%)低于静脉血23(2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以高血糖为主要临床特征,后者可致多种靶器官损害,是致糖尿病病发、进展的主要因素,控制血糖是抑制糖尿病进展、并发的重要举措。糖尿病治疗多采用综合干预,医院常建议患者定期复查血糖水平,以评估血糖控制水平,评价一段时间内综合干预效果。血糖监测方法主要包括血浆血糖检测、全血血糖检测,检测指标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尽管血糖指标影响因素众多,代表性差,但因检测方便、快捷、廉价,仍无法替代,成为基层医院进行社区糖尿病筛查、疗效评估,患者管理的依据,在便携式血糖检测仪发明之后更是得以迅速推广,部分家庭可自行进行血糖检测。但频繁的静脉取血,可能造成血管损伤、疼痛等相关并发,影响血糖监测的依从性,而对于采末梢血检测血糖,许多患者仍存在诸多顾虑,对其准确性持怀疑态度。
本次研究中,指尖末梢血与静脉血,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部位采血对结果影响不显著,与多数学者研究结论相同[1-2]。但应注意的是,据血糖检测结果判断血糖控制水平,不同部位采样判定结果正常+显效合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医师判断标准有关,末梢血采样均值略低于静脉血均值,标准差略高于静脉血,血糖控制水平分布更分散。末梢血采样获取样本中可能混杂有其它组织成分,影响血糖浓度。但,血糖控制正常、良好者,不是医院关注重点,瑕不掩瑜。
综上所述:以末梢血检测血糖水平,可满足社区糖尿病管理需要,但需维持严格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韩春花.糖尿病患者静脉与手指血糖检测的比较[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1):3263-3264.
[2]李亚敏,柴湘平.急诊危重病人的静脉血糖和末梢血糖值的比较[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3,3(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