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wumi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读你千遍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三月,浪漫的季节,醉人的诗篇……”小时候,听邻家阿哥阿姐唱这首歌,喜欢却似懂非懂;师范时,哼唱这首歌,思慕神往,浪漫唯美;而今,再听这首歌,百般咀嚼,千番回味,愈发喜欢留恋了。语文课,我心中的语文课,不就是这样层层朗读,千遍也不厌倦吗?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材
  一、 读你模糊的轮廓
  轮廓,是构成图形或物体外缘的线条。语文课,读出轮廓,是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懂课文内容,读出大致的人物形象。这看似简单,实则要千锤百炼。朱熹有言:“凡读书,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能做到这样不添字、不漏字、正确流利、声音响亮的朗读,即使教师,焉能几人?因此笔者教学每篇课文,都让学生充分朗读,直至学生读懂了意思,读出了感觉。
  例如《郑成功》一文,作为激励,也作为唤醒,更作为挑战,问同学:谁来当今天的朗读者,为大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一听说当朗读者,他们都跃跃欲试,竞相举手。一次次挑战,一个个评价,文章已读得非常熟练,再问:读完课文,你对郑成功有哪些了解?
  生:郑成功是民族英雄,福建省南安县人。
  生: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郑成功非常憎恨这伙强盗,就带领他的军队收复了宝岛台湾。
  生: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大力发展生产,兴办教育。
  师: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概括了你们所说的内容,哪一段?
  生:最后一个自然段,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师:请你们到文章中具体找一找哪些地方写他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很多学生此时已是三读、四读全文,很快提炼出主干,人物的轮廓和文章的脉络在初读强化中逐渐清晰起来。
  学生在感情朗读中,对《郑成功》这篇课文的理解更深入、全面了,有对课文内容的整体理解把握,有对人物形象的情感态度,有对文章结构的认识……模糊的轮廓清晰了,浅表的理解变得深入了,外在的感情开始与课文中的人物共鸣了。
  二、 读你精致的面容
  面容,原指人的容貌、相貌,泛指事物的外观,文章的面容指文章描写的事物所呈现出的景象、状态等。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生动感人的形象、震撼人心的场面、自然优美的景致、如诗如画的意境,只要走进文字,或酣畅淋漓地放声朗读,或浅斟慢酌地轻声慢品,便能读出它生动可感的画面。
  《安塞腰鼓》是一篇奔放着生命、涌动着激情、释放着力量的散文,作家刘成章借对气势磅礴、充满生命力的安塞腰鼓的描写,赞美了黄土高原人憨厚朴实、悍勇威猛、乐观向上的生命特征。教学时,语言带入:这里没有杏花春雨,没有小桥流水,只有奔腾的黄河、温暖而又贫瘠的土地,今天让我们踏上这片曾孕育出横扫六合的秦朝的神奇土地——安塞镇,去聆听那从2000多年前的战场就传来的“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放声朗读,说说你感受到这是怎样的安塞腰鼓。
  生:豪放、火烈、壮阔、气势磅礴、惊心动魄……
  师:难怪刘成章一次又一次发出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到文章探寻,究竟安塞腰鼓好在哪儿?
  生:好在豪放火烈的场面。
  生:好在沉重巨大的鼓声。
  生:好在茂腾腾的后生。
  生:好在变幻的舞姿。
  师:好一个安塞腰鼓!这腰鼓总有一处震撼你!读出你心中的安塞腰鼓!
  生:但是,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这层层递进的句式,这投入、忘我的安塞腰鼓!
  生: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这异彩纷呈的画面,这充满着速度、力量与激情的腰鼓!
  生: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这强烈鲜明的对比,这生命强盛的安塞腰鼓!
  ……
  没有讲解分析,只有痛痛快快的朗读,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安塞腰鼓的面容便愈加清晰、有活力了!正如清人唐彪所言:“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三、 读你鲜明的个性
  徐世荣先生对讲解和朗读的理解深刻而独到。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
  小学课本中很多写人的文章,人物性格十分鲜明,如《螳螂捕蝉》中的吴王与少年、《负荆请罪》中的廉颇与蔺相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中的洪教头与林冲,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读好对话,这样就把握住了人物性格,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以《负荆请罪》为例,上课伊始,我告诉学生:这节课,让你们演一个历史小话剧,怎样才能演好它?
  生:要读好人物对话。
  生:要关注人物表情、动作。
  生:要体会人物心理,感受内心情感。
  师:好,按你们说的,关注表情、动作、对话、心理,自己练读或同桌互读,分角色朗读都可以,开始吧。
  学生专心致志。
  表演中,师穿插提问:韩勃,你和蔺大人说话,为何这样委屈、生气、不满呀?
  生:蔺大人职位比廉将军高,却处处害怕处处避让他。
  生:廉将军一再挡我们的道,但蔺大人不仅有意避让,还好几天不敢上朝,我能不生气吗?
  学生义愤填膺。
  师:蔺大人,您的门客这么生气,您咋一点也不气呀,您真害怕廉将军吗……
  在读、演、议、评中,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就改的廉颇,呈现在读者面前。学生在对话表演中也走进了文本,实现了与文本作者心灵之间的沟通与对话。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这就是说,书是读懂的,不是讲懂的。课堂上要通过多读让學生理解、积累和内化语言。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教科书编者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好多种形式的朗读,达到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   四、 读你真挚的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任何一篇文章,打动人的一定不是它华美的辞藻,而是深远的意境,真挚的情感,诗人白居易也曾说: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教材中,有很多流淌真挚情感的文章,如《秋天的怀念》《月光启蒙》《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等,教学中,仍须让学生潜入文本,读出文字背后的情感。
  在我执教《秋天的怀念》时,引导学生体会史铁生双腿瘫痪以后的痛苦和母亲对我疼爱的时候,先引读:
  师: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
  生: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师:听着收音机里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
  生: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师:当母亲要带我去北海看菊花,我又会喊着——
  生: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
  师:这时,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师:同学们,关注这几个动作“扑”“抓”“忍”,母亲想扑下去的是什么?牢牢抓住和死死忍住的又是什么?
  生:母亲要扑下去儿子想死的念头。
  生:母亲要牢牢抓住我,怕我轻生。
  师:请再读读这句话,母亲“忍”住的是什么?
  生:作为一个母亲,儿子的暴怒与痛苦,她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实际上她内心比儿子更痛苦,母亲忍住这痛苦。
  师:联系上下文,再读这句话,还有什么?
  生:“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母亲忍住自己的病痛。
  生:邻居把她送到医院时她是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她的病已经进入晚期了,母亲忍住自己的痛苦。
  师:带着你们的感受,读:咱娘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于永正老师说: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读是架设在作者与学生情感之间的桥梁,一堂娓娓动听、声情并茂的朗读课,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让课堂充满情趣!当然,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是融合了思想、智慧、体验、想象、灵性、情感的读,是多元感悟的读、是个性飞扬的读、是融会贯通的读、是出神入化的读。
  语文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语感,朗读是形成语感的重要途径。中国传统语文教育非常重视朗读,清代曾国藩在谈到读书之法时曾说:“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打开语文课本,就像是走进一座美丽的百花园。一篇篇课文文质兼美,语言典范,富有文化内涵,朗读起来,既能感受到语言的节奏美、韵律美,又能丰富语言积累,从而形成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读多写”,是对以往知识课程本位的一种否定,是对过去教材烦琐分析的摒弃,意在让学生在读写的实践中形成语文素养。其中“多读”就包含要求学生多朗读。新课标重视朗读,这也是由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决定的。漢语具有重意会轻分析,重感悟轻理性,重积累轻规则等特点,语言能力的获得须要靠大量的阅读来形成。例如,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古诗词,这一类课文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语言特色,理解诗词的独特意蕴。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在对课文的理解上,多采用“体会”“感受”“理解”等要求,体现了对语言的感知、领悟等直觉能力的培养。朗读是达成这些要求的有效的路径。通过朗读,口诵心惟,声情并茂,学生眼、口、耳、脑齐参与,感知语言的形式美、内蕴美,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积累,达到“语用”的目标。
  语文教学,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作者简介:
  许娜,江苏省苏州市,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教育集团。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越来越多地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并针对不同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由于初中数学课程的逻辑性较强,而且知识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对学生、教学目标、辅导、作业、评价等内容进行分类,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以更好地为初中生服务,促使他们的数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策略
摘 要: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常有明线和暗线之分,所以让“明暗”并进开展教学过程,能够有效提升小學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文章通过具体论述明暗并进背景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途径,为强化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明线主要指的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知识线,也指的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顺序,
摘 要: 《指南》说明部分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因此,教师需要利用教育智慧,随机、灵活、机智地推进幼儿问题引导式主题的开展,在大班幼儿对职业这一话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合理假设、积极探索,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问题引导式的方法拓展主题活动新思路,形成受益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是指在教师设计的练习活动中,学生能获得一定的进步和发展,让学生在练习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做到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教学活动是高效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核心素养  新的《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了数学课程内容的十个核心概念,并指出“這10个核心概念是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学习
摘 要: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深化教育管理教学观念和管理教学的不断探索深化创新改革,我国教学管理形式逐渐向社会文化素质多样性教育角度方向发展。如今,在对课程教改成功的教学理念实践进行了较全面性的分析深入研究实施以后,学校工作为逐步提高对学生的教育课堂教学管理质量与在课堂上所准备讲课的课堂教学管理效率,“微课”课堂教学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紧随职业时代发展潮流的职业课堂教学管理模式从各个省、市、地区学校广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目光进一步聚焦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纷纷出现,课堂教学改革异彩纷呈,极具创造性、观赏性。似乎我们已经走进了新课堂,落实了新课标,似乎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认真审视一下当前的课堂教学,我们感到:不少小学英语教师对于新课程缺乏全面的、深入的理解,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有的完全放弃了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方法,盲目“跟风”,追求
摘要: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开展,有助于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与提高。与课内阅读相比,课外阅读的时间更长,更有深度,拓宽广度,也更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才能初步理解文学作品,鉴赏作品内容,陶冶情操,洗涤心灵,熏陶趣味,发展自我个性的同时,丰富自己精神世界。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和处
摘 要: 提高阅读速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部编版教材理念的引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以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实践为例,对提高阅读速度的定义及意义,提高阅读速度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操作建议。  关键词: 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速度;语文素养  一、 提高阅读速度的定义  “提高阅读速度”即快速阅读,又叫高效阅读,是一种能迅速从文本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阅读
摘 要: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教育体制改革也逐渐偏向开放化、个性化,课堂教学也更加具有灵动性,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积极作用。由于新课改任务的有效实施,人们逐渐将课堂的灵动性作用运用于教学中,以打造灵动课堂的方法,发展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文章对这方面进行讨论,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小学英语;灵动课堂;核心素养  一、 引言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课堂教学方式便成
摘要:初中历史学科,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在传统教学方式当中,部分历史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在要求学生掌握更多历史知识上,但却忽略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故而,本文主要从爱国和核心素养的角度,探讨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的具体教学措施,让爱国在历史课堂当中生根,让情怀在学生之间落地。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爱国主义  初中的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材料和思想理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