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ZZ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提问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难易适度,切合学生能力。教师为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关键词】数学 课堂提问 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40-01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新课程特别重视提问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为了使提问达到这些预期的目的,教师必须掌握提问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1.问题设计科学。
  首先,科学的问题应该是信息量适中的合理问题,合理的问题经过学生的思考是可以回答的。其次,所提问题的指向必须明确,具体,不可模棱两可。例如在上函数图像一节课时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下列图中不是函数图像的是( )。
  问题的设计缺乏科学性,因为三个选项中的图像都可视为函数图像(以x为自变量或者以y为自变量)。
  2.问题表述科学。
  数学学科有自己的概念和理念体系,以严谨著称。数学老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表述科学,尽量用数学语言表述,科学严谨,清晰明了。学生听到问题以后能够迅速明白问题的含义,引起积极的思考。如案例“列代数式”教学片段:
  师:天都峰山脚下的温度为28℃,已知每升高100m,温度降低0.6℃,那么我们爬到山上300m处时温度应是多少?
  (学生纷纷举手。)
  生:不能算。爬山很热,我感觉温度升高了,升高多少度无法计算。
  (众人哄堂大笑。)
  (评析)在这个案例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回答呢?原因就在于老师的问法不够明确,“那么我们爬到山上300m处时温度应是多少”,指的是山上的温度还是人身上的温度?
  3.教师理答科学。
  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处理。从实际的课堂教学提问来看,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主要有回答正确、回答部分正确(包括回答不完整)、回答错误和不回答(包括回答不出问题)四种情况。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要求老师的理答做到科学恰当,尽可能引导学生,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如案例:“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片段:
  师:哪名同学能解下面这个方程?x+0.7=0.7x+1
  生:不用解,我就知道结果是x=1!因为这个方程有点“对称”。
  师:光看不行,必须按照步骤算出来才可以。
  (评析)学生耀眼的智慧火花被熄灭了。而这个情境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经常出现,尤其是在数学课上,同学们有的时候凭直觉可以猜出结果,看透题目的本质,但教师有时候更青睐于循规蹈矩,这是不是与教育呼唤的创新精神相矛盾呢?
  二、序列性原则
  课堂提问的问题要具有序列性是指老师应根据具体的提问目的,把所要发问的问题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组织排列,使问题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形成教学的思维链,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循序渐进。问题的序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思考,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如:“全等三角形初三复习课”教学片段:
  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基础知识后,依次提出如下几个问题:
  问题1:如图1,点E在AD上,AC=AB,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图中存在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所添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你得到的是哪一对全等三角形?
  问题2:如图2,已知等腰梯形ABCD,其中AD∥BC,AB=CD,请你在梯形ABCD中画一个与△ABD全等但位置不同的三角形,使三角形的各顶点在梯形的边(含顶点)上。
  问题3:如图3,在正方形ABCD中,BE交AD于点E,AK⊥BE,垂足为K,延长AK交CD于点F,求证:BE=AF。
  评析:这是一节全等三角形的专题复习课,习题的设置站在了一个系统的高度。问题的主要目的是夯实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问题2要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什么来构造呢?利用对称思想,利用轴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两个问题成递进关系,问题1是添条件找全等三角形,问题2是构造全等三角形,两题在题面上都直接提到了全等三角形。问题3没有直接提到全等三角形,但是要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线段相等,同时教师拿出一个变式训练,把两条线段分别进行了平移,让同学们感受平衡运动,并且感受由特殊到一般的变化过程。学生这样思考问题后,将从一个新高度、新的视角认识、感受、理解全等三角形,对学生的思维培养大有益处。
其他文献
【摘要】笔者从自己的亲身体会,详细地分析了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主要因素,然后,针对这些因素,从五大方面阐述了在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培养,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培养 提高 计算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28-01  计算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在小学,计算更是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新课程标准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是重要的人畜共患李斯特菌病的病原菌,在食品公共卫生领域受到广泛关注,该菌的致病性与调控因子PrfA (positive regulat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转变教师的角色,放手让学生自己活动,自主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求知欲,真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不仅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也是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生参与 教学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摘要】提问技能是指教师提出问题或诱导学生质疑发问,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一类教学行为。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善于向学生提出问题,同时又要善于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 课堂提问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33-01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生长新思想、新方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反思能促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并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进而产生新的发现;培养问题意识能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
【摘要】数学教学语言要科学、深刻、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亲切、自然,充满情和意。要讲究数学课堂提问的语言艺术,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经常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学习;批评的语言要幽默化,避免学生抵抗情绪的产生。  【关键词】数学教学 语言艺术 科学性 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38-01 
【摘要】如今,计算机技术正在快速发展,这就要求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师跟上当今时代之步伐,积极培养中职学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其在学习阶段就能形成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良好习惯。本文从抓好中职生思想教育、激发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中职生学习方面的指导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自主学习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自主学习 中职学校 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无脊椎动物没有真正的抗体和获得性免疫系统,主要依靠先天性免疫系统来抵御外来病原微生物的侵害。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Prophenoloxidase activating system, pro-PO)是无脊
【摘要】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导致衍生了很多网络安全问题,因为网络自身性质导致网络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本文将详细地介绍计算机的网络概念,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技术、措施,积极做好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预防和保护。  【关键词】局域网 计算机网络 安全技术 应用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42-01  (一)前言  如今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37-01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呈螺旋式上升,几乎涵盖了一至六年级,在整个小学数学中占着相当大的比例。同时,它因为教学的单调、枯燥,往往成为了“机械训练”的代名词,学生厌学;由于它的简单、机械,广大教师要么忽视,要么视为“雷区”。最终的结果,是计算教学的失败:学生因为计算未过关而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