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寓言教学策略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dd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寓言,有着简短的内容,广泛的题材,鲜明的形象,夸张的手法,通过形象来陈述道理,并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寓言教学不仅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还能通过看似简洁的话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潜移默化地风韵学生的语文底蕴。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理清头绪,熟悉寓言的多种关系,使其相融合,打造寓言精美课堂。
  一、审视“美”与“丑”
  寓言,是蕴含寓意的言语,是借助故事来阐述道理的文学体裁,而这个故事又隐含着生活的真理,启示学生,教益学生。比如,《揠苗助长》是对急于求成心理的一种讽刺,《亡羊补牢》是对及时止损的一种激励,《守株待兔》是不知变通、死守教条的一种讥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思考、多讨论,一步步接近寓意,感悟寓意。寓言有着巧妙的构思,细腻丰富的想象,精炼的语言,鲜明的形象。因此,教师应以语文化引领学生审视其中之“美”。
  显然,寓言中不仅有“美”的感受,更是不乏“丑”的存在。寓言中丑陋的角色不在少数,它们要么残暴,要么虚伪,要么狡诈……终究给予我们的感受就是“丑”。既然这是人性中的一种客观存在,那教师在教学时就应引导学生正视其“丑”。教师则需创设精巧的教学方式,旨在揭露丑陋本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从而培养他们爱憎分明的人格魅力。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于文中人物之“丑”也只需做到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切不可深层剖析。案例如下:一位教师在执教《狼和小羊》一文时,文中结尾是这样说的:“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这位教师讲到此处居然創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你们觉得狼是怎样将小羊咬死的呢?”学生们各个兴趣盎然、娓娓道来,有的说狼用无比锋利的爪子一下一下划破小羊的肚皮;有的说狼猛地扑过去,一口就咬破了小羊的喉咙,鲜血直流……对于如此“精彩”的发言,这位教师甚是满意。但是,如此血腥,如此阴暗,如此可怕的场面需要剖析得如此深刻吗?会不会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很显然,这位教师并未考虑,这样的教学情境难道不是“画蛇添足”?若是这位教师改变教法,仅仅是蜻蜓点水般略过,引导学生认识狼的残暴人设,从而萌生对小羊的怜惜,那是多么成功的语文式课堂?
  因此,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感悟寓言中得到“美”与“丑”,并以感悟美好为最终目标,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格情操和价值观。
  二、“言”与“意”相统一
  所谓“言”,则是语言;所谓“意”,则是内蕴。寓言教学时教师需将语言与内蕴相融合,互相推动。不过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竭尽全力引导学生去理解寓言的内容,探究寓意。而对于寓言的语言却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案例如下:一位教师在执教《猫头鹰的启示》一课时,并未引导学生深度研读课文,也未曾感悟文中的主人公形象。仅仅是粗粗略过课文,便迫不及待地抛出了问题“哪位学生知道本文中的寓意是什么?”结果显然差强人意。有的学生茫然不知,有的学生的答案肤浅粗略,还有的学生甚至感悟偏差。教师深感束手无策,万般无奈只能将答案和盘托出。这样的语文课堂,哪还有“语文味”可言?
  当然,寓言教学的重点是剖析文本的“意”,但是倘若没有“言”的依托,便是镜花水月、海市蜃楼,所掌握的“意”也仅仅是浮于表面的。许多教师认为,寓言的语言简单明了,文中描写也是较为粗略,无须大费周章去品悟语言,笔者却不以为然。既然寓言的描写粗略,情节简洁,那为什么人物形象如此惟妙惟肖?显然,语言描写功不可没。因此,教师若想引导学生感悟其“意”,就必须从“言”入手,牢牢抓住文中语言、动作等方面描写细细斟酌,除此之外,别无它法。例如,笔者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对于文中的这段话:“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我将句中一些特定描写的词语圈注,引导学生朗读、分角色表演。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可以品悟出狐狸多么狡猾,老虎又是多么愚蠢,那对于文章寓意的概括就水到渠成了。
  三、教法与得法相融合
  小学教材中的寓言故事多数有着短小的篇幅,精炼生动的语言,较为明朗的寓意。因此,很多教师会选择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这样程式化的教学方式不得学生所喜欢,也是语文教学之大忌。语文教学是行为艺术,需要教师钻研文本,从具体学情出发,创设出独特的教学方法,标新立异、不拘一格,不断提升教学品味。
  例如,我听过两位教师执教《伊索寓言》一课。第一位教师对于文中的三则寓言都是一成不变地采用了“了解文意,感悟人物形象,推敲寓意”这样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也是千篇一律,而另一位教师却是迥异。三则寓言采用了三种教法:《狐狸与葡萄》采用与第一位教师类似的教学方法;《牧童和狼》则是先引导学生捉住文中的“主心骨”,文中的最后一句:“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引导学生感悟牧童的“谎话连篇”,引发的“没有人相信”,这样的教法新鲜生动,学生们自然学得兴致盎然;《蝉和狐狸》采用了“自主学习—讨论交流”的教学方式,学生们自然兴致勃勃,积极思考,各抒己见,自然能与文本、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沉淀民族精神与智慧。
  四、简洁与丰润相结合
  寓言,有着简洁的语言和丰润的内涵。它与散文、诗歌是迥异的,具有着特殊的文学体裁,将深刻的人生哲理蕴藏在小小的故事中演绎。学生需多番推理、无限想象、深刻感悟寓言中的言外之意。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应简洁而丰润。所谓“简洁”,要求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创设,教学环节的推进,教学方法地设定,语言的讲解做到一气呵成;所谓“丰润”,要求教师透彻感悟寓言,深层品悟寓意,做到入木三分、鞭辟入里。
  案例如下:一位教师在执教寓言《自相矛盾》时,整个教学流程围绕着一个“戳”字,引领学生从一个字深究语言漏洞,从而感悟寓意。如此“简洁”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明显可以感悟到“丰润”的内涵:从三个问题情境入手“文中讲的是用什么戳什么呢?”“倘若矛无法戳穿盾,则意味着什么?”“倘若矛将盾戳穿了,又意味着什么?”教者不仅仅在引导学生反复推敲语言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让学生感悟楚国人“夸下海口”愚蠢的语气和被问题“戳中”后楚国人的“张口结舌”。通过文中关键性的词语,引导学生去推理、去想象、去感悟寓言中丰润的人物形象。
  在寓言教学中,教师应将简洁与丰润相结合。“简”是将问题和分析简约化,引导学生在和文本、教师、作者的深度对话中,感悟寓言,感悟生活,升华情感,提升智慧。
  总之,教师需根据具体学情,采用适宜的教法,做到不循规蹈矩,不夸大其词,敢于创新,打造丰富多彩的寓言教学课堂。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和思考中沉淀文化、吸取精华、提升表达能力和文化底蕴,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格情操。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南丰学区铁城教学点(734509)
其他文献
随着MP3播放器价格日益降低。加上手机等移动设备很多也提供MP3播放功能,在网上下载MP3已经是网民都要做的事情之一,于是病毒也开始盯上了音乐文件,各种病毒都打着MP3的幌子走进
Gmail是个极好的免费邮箱,也是很多Google Fans每天必用的Google服务。不过Gmail并非十全十美,除了因为它已经两岁多了还戴着beta的帽子外,它有时候也不够稳定。比如当你试图登
2016年10月,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了《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对数学学科增加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要求,增加了数学文化的要求.考纲的修订
“正方形里的故事”一课是五年级上册教材内容以外的一堂“数学思维训练课”,安排此教学内容的目的是要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其解
自2015年被命名为首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以来,绵阳市万达学校紧紧围绕校园足球“做大分母,做强分子”的总体要求,明晰了“一核两翼三赛”的发展思路,从制度、物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最大的生物类群,其中,高等绿色植物中的粮食作物、蔬菜、瓜果、花卉等都是人类种植栽培的主要对象,在生活中分布广泛,随处可见。但是,我们的学生由于城市生活的
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建设之一,少数民族文字教材建设,既是民族学校正确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又是实行民族语文教学达成“民汉兼通”的重要保证。我国的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