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葡萄酒:过一个紫红色的中国年

来源 :旅游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kam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浓,是这个节日的唯一色彩
  这是一个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即便是鱼肉、美酒都不再稀缺的今天,也没有人需要寡淡和清爽,我们只需要将餐桌和酒杯涂上最浓烈的色彩,便是这个迎春的冬季节日里最对的选择。一杯适合过年的葡萄酒,就是那种将鼻子探进杯子中,立刻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香气,那香气是奔放的,并且是毫不掩饰的,就像一个热烈的情人冲进你的怀里,强烈撞击着你所有的感觉器官。
  由于浓烈的红葡萄酒通常来自更成熟的葡萄,因此它所凝聚的香气更多像是黑色水果的浓烈果香,以及一些香料浓郁的香气,甚至是橡木的香味,有些还会出现如咖啡、巧克力的独特香氛。
  葡萄酒的口感浓烈,指的是比较高的酒精度,酒精度在13—16度都是比较常见的。这种浓烈的红酒通常单宁比较重,口感较饱满,轻啜一口后,口腔里留下了丰沛的果香味,但同时它又相当平衡。更重要的是,一杯好的浓烈的红酒应该有比较长的回味,而不是说开始很重,“咣”地撞了你一下后,马上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此外,颜色深并不代表口感特别浓烈,但的确多数浓烈的红葡萄酒颜色会深一些,不透明的,甚至会有些发黑,如用席拉酿造的葡萄酒,颜色就是发黑的,也有一些葡萄酒红色表现得很淡,但口感和香气却很浓烈。
  获得浓烈葡萄酒的方法很多,在意大利有一种叫做阿玛隆尼(Amarone)的葡萄酒,这种浓烈葡萄酒的酿制过程更是奇思妙想,酿酒人将采摘下来的葡萄放到草帘上阴干,直到它们看上去像葡萄干为止,然后再破皮榨汁。经过“烈”日洗礼的“葡萄干”们一个个变得“你浓我浓”,用这种方法酿就的阿玛隆尼相当的“stranger”,光酒精度就有16度之高,它年轻的时候喝起来给人的感觉甚至有些“难以入口”,但是经过十几年、二十几年的陈化之后它们就像被驯服了一样,变得文明、有序许多。浓烈的红酒适合搭配香料和口感较重的菜肴,比如中国菜里的东坡肘子。相反,清淡的菜肴就非常不宜,因为浓烈的红酒会完全盖过菜的味道。过年时节,很多人会吃一些口感较重的肉类菜肴,那么浓烈的红酒会让这一切变得更加完美。
  
  过年喝红酒,大杯总相宜
  喝红葡萄酒要选肚子大一些的酒杯,因为红酒需要和氧气接触,才能使香味释放出来。如果是陈年的红酒,就更需要用大杯子,这样可以快速散掉常年存放的陈腐气味,避免干扰酒的醇香。
  喝白葡萄酒的酒杯,杯肚和杯口都偏小,这样容易聚集酒的香气,不至于让香气消散得太快。细长的杯子则是用来喝香槟的,可以欣赏到气泡的徐徐上升,大杯子就没有这样的“美感”了。品甜酒最好选择杯口像花瓣一样打开的酒杯,这样饮酒的时候可以让酒液直接流向位于舌尖的甜味区。
  除此之外,酒杯的造型还决定了酒入口时的最先接触点。品尝果味重、酸度低的酒时,可以用开口较大的酒杯,让酒流向舌头中部,然后向四面流散,令果味和果酸产生和谐的感觉。
  喝酸度较高的酒,应该选用郁金香杯形的酒杯,杯口可以令酒先流过舌尖的甜味区,突出其果味,平衡了本来较高的酸度。酒杯并不会改变酒的本质,但通过合适杯形的引导,可以让酒精确流进舌头适当的味觉区,从而得到最高的味觉享受。
  
  过年储存喝不完的葡萄酒小方法
  葡萄酒是有生命的,会随着时间和环境逐渐变化,如果保存不当,再贵重的好酒,最后喝的时候也可能变味了。
  下面就总结一下葡萄酒的保存方法吧。
  1. 温度:
  一般葡萄酒未开瓶之前,保证12—16℃的储存条件都没问题,最佳温度则为13℃,如果温度上升到摄氏17℃,酒的成熟速度会是原来的1.2—1.5倍;温度增加到23℃,成熟速度将变成2—8倍,温度升高到32℃,成熟速度将变为4—56倍。温度过高,葡萄酒的成熟速度太快,会让酒的风味变得比较粗糙,有时会造成过分氧化,而使酒变质。当然成熟速度的变化也和酿酒所用葡萄品种、酿造方法有关。 另外,温度要尽量保持恒定,贮存期间的温度变化过大,对酒的伤害也是非常大的。
  2. 湿度:
  软木塞容易发霉,葡萄酒贮藏的最佳湿度为70%。如果湿度太低,瓶口的软木塞就容易干缩,影响密封效果,加速酒的氧化,甚至导致酒变质。即使酒没有变质,干燥的软木塞在开瓶的时候很容易碎掉,碎木屑掉到酒里,不但降低了葡萄酒的视觉效果,也会影响品酒者对整个葡萄酒的感觉。而湿度过高,软木塞就容易变质发霉,有时会给酒带来异味,而且,酒窖里过高的湿度,还容易滋生一种甲虫,这种像虱子大小的甲虫会把软木塞咬坏。
  3. 横放或斜放
  葡萄酒横放或斜放,保证酒液和软木塞接触,可使软木塞保持湿润,密封性更好。同时,还能使酒体陈化,更加成熟。不过一些橡胶塞或是塑料塞的葡萄酒就不用这样放了,因为不用保持瓶塞的湿润,同时葡萄酒的酒体也就得不到陈化了。
  4. 光线
  葡萄酒要放在避光的地方,因为对葡萄酒影响比较严重的是光线中的紫外线。紫外线分UVA和UVB,UVA一般存在于强烈的直接光照,UVB存在于所有日常光照中,因此想要长期保存的葡萄酒应该尽量放到避光的地方。虽然葡萄酒的深色瓶子能够遮挡一部分紫外线,但毕竟不能完全防止紫外线的侵害。紫外线也是葡萄酒劣化过程的罪魁祸首之一。所以,对葡萄酒的“防晒”一定要做到最彻底。
  
  
  
其他文献
为期三天的南太行探路行,一路遇见万仙山南坪村,郭亮村和八里沟的美景,跟随本刊记者一起看看现实版的桃源深处吧!    探路者:本刊记者  行程:8月10—8月12日  总路线:济南—万仙山南坪村—郭亮村—八里沟—济南  这更像是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钢筋水泥间的城市呆久了,出门走走的心情愈发迫切。不如,暂且把俗世的一切抛却吧,来到隐没在太行南麓的万仙山,郭亮村和八里沟,
期刊
做个金秋行动派,让沉甸甸的果实装满你的果篮、菜篮,体味收获带来的幸福感。    好一个国民休闲的时节,秋日的“国庆节”,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远行,那么就在山东省内转转也是不错的。寻找你的金秋收获地,装满你的果篮、菜篮,体味收获的幸福感。现在,我们一起从济南出发,先远后近,一起收获我们的“开心农场”吧。    NO.1 蓝色牟平,从水果的名义说起  采摘种类:苹果、山楂、梨、大枣等  最佳采摘
期刊
澳大利亚的酿酒业历史悠久,出产的红酒饮誉全球。醇厚浓郁,口味柔和,果香丰富,充满地中海风情,澳大利亚人自豪地形容他们的葡萄酒是“一瓶阳光”。    古老的葡萄酒之国,在澳大利亚咄咄逼人的声势下,不得不对南半球的同行们刮目相看。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澳洲葡萄酒已经将高高在上的法国挤出了英国前十大畅销葡萄酒品牌榜。在英国市场上畅销的这十大品牌中,澳洲葡萄酒就占了其中的6位。  作为新世界国家的代表,澳大
期刊
泗水县城东四十里,是卞庄子曾经刺虎的古卞国遗址所在。故城东有一座古桥,名曰卞桥,这里有一个奇特而神秘的景观——卞桥双月。    每当仲秋,天高云淡,月明星稀,风平浪静的夜晚,立于桥上,竟可见桥下水映出两轮明月。  金龟坠、玉兔升,扶雕栏、临玉水,披一身银色月光。天上一个月亮,水中两个月亮,对影成三。把樽向天,不由得低吟高唱,有多少文人墨客醉于古桥上、泉水畔。微风吹来,细浪揉碎了水中的月亮,走下桥来
期刊
一种天外飞石,造就了中国医学史上的扁鹊神话,这小小的红黄相间的石头,究竟有什么神奇?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山区的采石场,一天,矿上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石头:红黄相间,连成一线。经过省里和北京多重鉴定并与出土文物比对,确定为珍贵石种,该石正是众多学者专家不断寻觅的砭石。泗水砭石矿的现世,引起广泛关注,更引起众多爱好者们趋之若鹜地前往抢购。一时间,泗水砭石名扬四海,价格也是连连高升,甚至有“石比金贵”
期刊
匿于繁嚣隐于野,一座济南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孤本华丽变身为私密净雅的私房菜馆。    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说“上海为了节省天光,将所有的时钟都拨快了一个小时,然而白公馆里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   总有些店子是能够像这样,轻易便掩住了窗外的浮华,慢条斯理的浸润在交错的时光中,就如——纬六路27号的老洋行。  “匿于繁嚣隐于野”,如同所有的私房食
期刊
有着“中国泉乡”之称的山东泗水,泉水资源丰富独特,跟随作者的笔触探秘泉林,领略泗水的泉之神奇。     泗水在中国,没有多少名气。问了不少人,都说没去过。  其实,就在泗水边上,一左一右有两个地方,名气却很大,一是曲阜,一是泰安。曲阜有三孔(孔庙、孔府、孔林),泰安有泰山。凡华夏子孙,大概没有不知道这两个地方的,到山东旅游,也没有不想去这两个地方的。  恰恰,路过泗水,必经泗水,却一带而过,不停一
期刊
文由景而发,景因文而灵。当我在写作中缺乏灵感时,就会拿起手中的相机,在咔嚓声间茅塞顿开。而文字所描述的故事和情感,又会给我拍摄的作品赋予更多视觉外的内容。所以摄影与文字,是我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两位知己。     “好图抵万言”,一张感人的照片,让我这个搞文字的成了摄影迷    爱上摄影,还得从20年前说起。当年我还是摄影的门外汉,手中握得最熟练的,是那杆跟了我多年的钢笔。作为一名新闻干事,我采写过大
期刊
颔首,轻旋。  薄香撩人。    优雅的不是饮者,  而是这曼妙的杯,  和杯中灵动的酒。    此刻,  你想象它是什么?  是柔情的少女,还是羞涩的新娘?  是画者泼墨,还是舞者婆娑?    杯是酒的身体,  酒是杯的灵魂。  它们以最默契的交缠,  赋予彼此生命。    这是世间最优雅的相逢,  杯与酒,  它们什么都没说,  可是,  你听,你听,  有乐声在回响,  有天籁在轻唱。
期刊
二十年前,中国人刚兴起个新时尚,旅行过年,就像彼时刚兴起的旅行结婚一样。旅行结婚我没捞着玩过,好不好玩不知道,可这旅行过年我赶过一回时髦,那滋味,现在回想起来,真是麦收后的豌豆地——开心的逗(豆)。    那是1991年春节,我大学毕业,在学校里教书——之所以选个教书这样的工作,就是因为我当时虽有一个很穷的口袋,却有一颗喜欢闲云野鹤的心,就想在当教师的这几年,利用寒暑假多走一走。我出身草根,二十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