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抚州职业技术学院食用菌科教示范中心经过九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具有多功能的教学实习基地。文章分析了科教示范中心作为教学、科研、生产基地及技术服务、科技示范推广中心的功能性作用,同时也对实践基地的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进行了的探讨。
关键词:食用菌科教示范中心;教学基地;产学研一体化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等技能型应用人才,要实现这个培养目标就必须建设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职业实践仿真环境,才能办出高职院校的特色。抚州职业技术学院食用菌科教示范中心经历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集教学、科研、生产、服务、科技示范推广于一体,在全省有较高知名度的食用菌专业人才培养教学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建设历程上世纪90年代后期,抚州市的食用菌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之际,广昌茶树菇、黎川草菇、乐安蘑菇、资溪香菇皆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食用菌产业在农村种植结构调整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随着食用菌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食用菌专业技术人才问题凸显,不少菇场和农户因缺乏技术指导而导致菌筒感染、出菇率低等现象,严重阻碍了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我校在园艺系开设了食用菌专业的有关课程,传授食用菌制种、栽培、采后加工等技术知识,因当时的农村生源较多,故深受广大学生及其家长的欢迎。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锻炼动手实践能力,学校决定创建一个条件优越的教学基地,以满足教学与人才培养的需要。1999年,抚州农校(Q我校前身)食用菌科教示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正式成立,学校给予高度重视,先后投资兴建了菌种培养室、发菌室、大棚出菇场及拌料装袋场、灭菌灶等,购置了搅拌机、装袋机、臭氧杀菌机、超净台等设备,同时还加强了“中心”内外环境的建设与改造。学校每年从教学经费中拨付一定的经费作为基地发展资金。另外,“中心”教师还积极申报科研课题,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和示范培训等工作,筹措资金用于基地建设与发展。科教示范中心现占地面积约5亩,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80多万元,已成为环境优美的集教学、科研、生产、技术服务、示范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践基地,其规模、设备、环境及技术服务质量均跻身于全省前列。
科教示范中心的教学基地功能在“中心”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其功能设置主要以满足食用菌专业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和毕业生产实习等教学需要为主。近年来,“中心”较好地承担了“组织分离”、“母种制作”、“食用菌杂菌识别与防治”、“无菌接种操作”等教学实验任务;每学期可安排为期一个月的集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出菇等栽培环节的教学实习任务;根据需要每年还可以接受食用菌专业10~20名学生进行毕业生产实习。在毕业生产实习期间,学生除了学习常规食用菌品种的栽培管理知识外,还可学习许多珍稀高档食用菌的栽培方法,而且有教师给予现场指导,学生有许多操作实践机会,培养了专业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另外,“中心”还设立了创业园区,鼓励学生自组团队、自筹经费,具体负责某一品种的生产、栽培管理及销售等事宜,在取得经济收益的同时实现自我创业的梦想,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巩固了专业思想,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锻炼了组织管理能力。有不少学生毕业后开办菇场自主创业;有些学生直接应聘于一些农场、园艺场、蔬菜基地并担任技术骨干。“中心”的教学基地功能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合格的食用菌专业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教示范中心的科研基地功能抚州职业技术学院属于地方性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应用研究领域。另外,产学研结合也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职业教育特色的体现。基于此,各专业教师紧紧依靠“中心”这个平台,积极申报各级科研课题。2001年申报的“珍稀食药用菌灰树花栽培技术研究”获江西省科技厅立项并予以经费资助;2004年申报的“白灵菇液体深层培养条件研究”获抚州市科技局立项并予以资助;2004年申报的“白灵菇产业化栽培”项目获抚州市农业开发办专项经费资助。通过申请科研开发项目,不仅获得了大量的经费用于购买接种机、液体菌种培养器等设备,还取得了一批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这些科研成果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应用于“中心”的正常生产和面向农村的示范推广,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科教示范中心的生产基地功能本着“生产出效益”的原则,“中心”按栽培季节进行正常生产,既可满足学生随时参观、实践教学需要,让学生学到不同菇种的栽培技巧,又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用以保证“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比如,春秋季节栽培茶树菇、鸡腿菇等;夏季栽培草菇、高温蘑菇等;冬季栽培白灵菇、杏鲍菇、金针菇等。鲜菇收获后一部分分发给全校教职工充当福利,大部分投放市场及各大宾馆。“中心”生产的时令性菌菇蔬菜除覆盖了抚州市城区部分市场外,一些高档菌菇还远销南昌、上海等地。生产助教学,生产出效益,使教学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高,“中心”的发展规模也随之得到一天天壮大。
科教示范中心的技术服务功能“中心”多年来积极开展面向全市及周边地区与食用菌栽培相关的技术服务,在菇场建设、菌种制作与销售、珍稀菌菇栽培与管理、杂菌防治、病虫害防治及保鲜加工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是“中心”制作的高产优质菌种具有较高声誉,在广大种植户心目中树立了良好形象,打出了学校的品牌,对促进全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中心”的技术服务使人才技术资源、实验生产设备得到了有效利用,不仅使教师丰富了教学素材、积累了教学经验、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也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目前,“中心”的技术服务范围已遍及抚州市各区县、乡镇、村庄及鹰潭、赣州等周边地区,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科教示范中心的科技示范推广功能“中心”把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紧密结合起来,直接为“三农”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如我校与市委组织部合作,于2003年举办了“全市农村农民技术员培训班”,重点培训“中心”成熟的技术成果高档食用菌白灵菇的栽培技术。2003年秋季,“中心”提供原材料、菌种、技术等服务,在东乡县岗上积镇坪塘村帮助建设200万袋白灵菇生产基地,经过“中心”专业教师的技术指导和学生参与,白灵菇大面积丰收,农民收入较以前翻了一番。在乐安县牛田镇横源村蘑菇生产基地,由县政府出面聘请“中心”的专业教师担任技术顾问,产品产量和科技含量稳步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由于有“中心”的科技优势和技术支持,蘑菇种植已成为该县调整产业结构的一项主导项目。近年来,“中心”每年还接纳慕名前来的社会青年参加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扩大了食用菌人才培养的途径,造福一方百姓。
科教示范中心的管理体制高等院校的教学基地是学校整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承担教学任务,同时又肩负着科研开发与社会服务等工作,具有事业单位性质和企业经营管理要求。鉴于高校教学基地性质和任务的特殊性,科教示范中心按照事业单位建制,实行企业管理模式,经营管理自主,财务单独核算。在人员配置上,“中心”设主任一名,由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加以聘任;“中心”正式成员由食用菌专业组教师组成;由于正常生产需要,“中心”还招收了部分固定合同工和临时工。为了实施监督,学校指定一位校级领导负责基地工作,委派一位财经专业的教师担当“中心”财务会计。“中心”主任具体负责各项管理制度及人员岗位职责的制定和实施,具有经营管理自主权。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实践,“中心”已建立一整套较为规范的管理制度,主要有主任岗位职责、生产管理条例、考勤条例、承担教学与科研工作管理方案、财务管理制度、奖惩与分配方案、科技推广与奖励制度等。以上管理体制对保障“中心”正常运转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3月份,学校审时度势,在“中心”实行学校领导下的股份制运行模式,学校投入正常运行资金的50%,食用菌专业组教师自筹资金50%;“中心”正常运转时无条件确保教学实验、实习需要;“中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学校及“中心”投资成员按股受益、共担风险。此举明确了学校和“中心”成员之间利益共同体的关系。这样,既可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又避免学校无止境的资金投入,在保证正常实践教学需要的同时产生了最大经济效益。通过一年来的实践,“中心”运转正常,达到了预期目的。
高职院校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其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才。抚州职业技术学院食用菌科教示范中心的实践结果证明,实践基地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促教学,生产助教学,生产出效益”的原则,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成既有基本技能训练又有科研、生产等功能的综合实践基地,为培养懂技术、会操作、善管理的适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心”自创办以来已向社会输送了三百多名食用菌专业人才,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取得了较好的工作业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
作者简介:
钟卫民(1962—),抚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校办产业。
关键词:食用菌科教示范中心;教学基地;产学研一体化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等技能型应用人才,要实现这个培养目标就必须建设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职业实践仿真环境,才能办出高职院校的特色。抚州职业技术学院食用菌科教示范中心经历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集教学、科研、生产、服务、科技示范推广于一体,在全省有较高知名度的食用菌专业人才培养教学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建设历程上世纪90年代后期,抚州市的食用菌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之际,广昌茶树菇、黎川草菇、乐安蘑菇、资溪香菇皆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食用菌产业在农村种植结构调整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随着食用菌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食用菌专业技术人才问题凸显,不少菇场和农户因缺乏技术指导而导致菌筒感染、出菇率低等现象,严重阻碍了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我校在园艺系开设了食用菌专业的有关课程,传授食用菌制种、栽培、采后加工等技术知识,因当时的农村生源较多,故深受广大学生及其家长的欢迎。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锻炼动手实践能力,学校决定创建一个条件优越的教学基地,以满足教学与人才培养的需要。1999年,抚州农校(Q我校前身)食用菌科教示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正式成立,学校给予高度重视,先后投资兴建了菌种培养室、发菌室、大棚出菇场及拌料装袋场、灭菌灶等,购置了搅拌机、装袋机、臭氧杀菌机、超净台等设备,同时还加强了“中心”内外环境的建设与改造。学校每年从教学经费中拨付一定的经费作为基地发展资金。另外,“中心”教师还积极申报科研课题,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和示范培训等工作,筹措资金用于基地建设与发展。科教示范中心现占地面积约5亩,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80多万元,已成为环境优美的集教学、科研、生产、技术服务、示范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践基地,其规模、设备、环境及技术服务质量均跻身于全省前列。
科教示范中心的教学基地功能在“中心”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其功能设置主要以满足食用菌专业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和毕业生产实习等教学需要为主。近年来,“中心”较好地承担了“组织分离”、“母种制作”、“食用菌杂菌识别与防治”、“无菌接种操作”等教学实验任务;每学期可安排为期一个月的集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出菇等栽培环节的教学实习任务;根据需要每年还可以接受食用菌专业10~20名学生进行毕业生产实习。在毕业生产实习期间,学生除了学习常规食用菌品种的栽培管理知识外,还可学习许多珍稀高档食用菌的栽培方法,而且有教师给予现场指导,学生有许多操作实践机会,培养了专业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另外,“中心”还设立了创业园区,鼓励学生自组团队、自筹经费,具体负责某一品种的生产、栽培管理及销售等事宜,在取得经济收益的同时实现自我创业的梦想,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巩固了专业思想,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锻炼了组织管理能力。有不少学生毕业后开办菇场自主创业;有些学生直接应聘于一些农场、园艺场、蔬菜基地并担任技术骨干。“中心”的教学基地功能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合格的食用菌专业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教示范中心的科研基地功能抚州职业技术学院属于地方性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应用研究领域。另外,产学研结合也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职业教育特色的体现。基于此,各专业教师紧紧依靠“中心”这个平台,积极申报各级科研课题。2001年申报的“珍稀食药用菌灰树花栽培技术研究”获江西省科技厅立项并予以经费资助;2004年申报的“白灵菇液体深层培养条件研究”获抚州市科技局立项并予以资助;2004年申报的“白灵菇产业化栽培”项目获抚州市农业开发办专项经费资助。通过申请科研开发项目,不仅获得了大量的经费用于购买接种机、液体菌种培养器等设备,还取得了一批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这些科研成果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应用于“中心”的正常生产和面向农村的示范推广,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科教示范中心的生产基地功能本着“生产出效益”的原则,“中心”按栽培季节进行正常生产,既可满足学生随时参观、实践教学需要,让学生学到不同菇种的栽培技巧,又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用以保证“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比如,春秋季节栽培茶树菇、鸡腿菇等;夏季栽培草菇、高温蘑菇等;冬季栽培白灵菇、杏鲍菇、金针菇等。鲜菇收获后一部分分发给全校教职工充当福利,大部分投放市场及各大宾馆。“中心”生产的时令性菌菇蔬菜除覆盖了抚州市城区部分市场外,一些高档菌菇还远销南昌、上海等地。生产助教学,生产出效益,使教学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高,“中心”的发展规模也随之得到一天天壮大。
科教示范中心的技术服务功能“中心”多年来积极开展面向全市及周边地区与食用菌栽培相关的技术服务,在菇场建设、菌种制作与销售、珍稀菌菇栽培与管理、杂菌防治、病虫害防治及保鲜加工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是“中心”制作的高产优质菌种具有较高声誉,在广大种植户心目中树立了良好形象,打出了学校的品牌,对促进全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中心”的技术服务使人才技术资源、实验生产设备得到了有效利用,不仅使教师丰富了教学素材、积累了教学经验、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也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目前,“中心”的技术服务范围已遍及抚州市各区县、乡镇、村庄及鹰潭、赣州等周边地区,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科教示范中心的科技示范推广功能“中心”把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紧密结合起来,直接为“三农”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如我校与市委组织部合作,于2003年举办了“全市农村农民技术员培训班”,重点培训“中心”成熟的技术成果高档食用菌白灵菇的栽培技术。2003年秋季,“中心”提供原材料、菌种、技术等服务,在东乡县岗上积镇坪塘村帮助建设200万袋白灵菇生产基地,经过“中心”专业教师的技术指导和学生参与,白灵菇大面积丰收,农民收入较以前翻了一番。在乐安县牛田镇横源村蘑菇生产基地,由县政府出面聘请“中心”的专业教师担任技术顾问,产品产量和科技含量稳步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由于有“中心”的科技优势和技术支持,蘑菇种植已成为该县调整产业结构的一项主导项目。近年来,“中心”每年还接纳慕名前来的社会青年参加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扩大了食用菌人才培养的途径,造福一方百姓。
科教示范中心的管理体制高等院校的教学基地是学校整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承担教学任务,同时又肩负着科研开发与社会服务等工作,具有事业单位性质和企业经营管理要求。鉴于高校教学基地性质和任务的特殊性,科教示范中心按照事业单位建制,实行企业管理模式,经营管理自主,财务单独核算。在人员配置上,“中心”设主任一名,由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加以聘任;“中心”正式成员由食用菌专业组教师组成;由于正常生产需要,“中心”还招收了部分固定合同工和临时工。为了实施监督,学校指定一位校级领导负责基地工作,委派一位财经专业的教师担当“中心”财务会计。“中心”主任具体负责各项管理制度及人员岗位职责的制定和实施,具有经营管理自主权。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实践,“中心”已建立一整套较为规范的管理制度,主要有主任岗位职责、生产管理条例、考勤条例、承担教学与科研工作管理方案、财务管理制度、奖惩与分配方案、科技推广与奖励制度等。以上管理体制对保障“中心”正常运转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3月份,学校审时度势,在“中心”实行学校领导下的股份制运行模式,学校投入正常运行资金的50%,食用菌专业组教师自筹资金50%;“中心”正常运转时无条件确保教学实验、实习需要;“中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学校及“中心”投资成员按股受益、共担风险。此举明确了学校和“中心”成员之间利益共同体的关系。这样,既可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又避免学校无止境的资金投入,在保证正常实践教学需要的同时产生了最大经济效益。通过一年来的实践,“中心”运转正常,达到了预期目的。
高职院校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其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才。抚州职业技术学院食用菌科教示范中心的实践结果证明,实践基地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促教学,生产助教学,生产出效益”的原则,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成既有基本技能训练又有科研、生产等功能的综合实践基地,为培养懂技术、会操作、善管理的适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心”自创办以来已向社会输送了三百多名食用菌专业人才,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取得了较好的工作业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
作者简介:
钟卫民(1962—),抚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校办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