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评价护理质量指标管理模块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比较使用护理质量指标管理模块前后院内压疮发生率、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并统计数据采集和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总耗时的情况。结果本研究中,质量模块实施后护理的质量成绩未显著提高。质量模块实施后各项评估用时均低于质量模块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质量模块实施后护理单元用时和护理部用时均低于质量模块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质量管理模块的应用,提高护理质量指标管理的科学性、共享性、及时性、可追溯性,节约了管理时间成本,提高了临床护理质控效率。
关键词:护理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质量指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107-2306(2021)11--02
护理工作作为医院最主要的诊疗服务环节,提升护理质量建设是医院响应国家惠民政策的重要措施。2016年,我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提出多项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并建立国家数据库,对部分医疗机构的护理质量指标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和分析,促进数据分享和持续质量改进[1]。根据国家卫健委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我院依托信息化平台推行护理质量指标管理,自2019年启用护理质量信息管理模块,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护理质量管理,逐步推进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护理管理模块
护理管理模块由护理病历、指标录入、风险评估、质量分析等部分构成。
数据采集:护理指标数据来源于两个系统模块:护理病历和指标录入模块。工程师搭建维护架构,护理管理者按照三级指标树逐级逐项录入指标。
数据的展现与控制:找到数据来源后,管理者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想要看到的内容并设计展现的样式,以便更好地分析质量、总结问题。
1.2研究对象
选择2018年(使用质量指标管理模块前一年)和2019年(使用质量指标管理模块后一年)院内压疮发生率、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等护理不良事件。2018年院内压疮发生率、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等护理不良事件的数据采集和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总耗时作为对照组数据。2019年院内压疮发生率、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等护理不良事件的数据采集和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总耗时作为研究组数据。
1.3研究方法
以院内压疮发生率、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等三项护理不良事件为统计指标。分别随机抽取2年各100份病例进行数据采集、人工统计、数据分析三个环节,统计护理人员评估用时、护理管理人员质量分析用时。
1.4评价指标
统计两组在院内压疮发生率、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数据采集和数据统计、分析总耗时等指标。
1.5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正态分布用t检验,偏态分布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统计描述采用频数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模块实施前后护理单元各过程质量指标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中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尿管非计划性拔管、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气管插管和气管套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高,并且胃管非计划性拔管(P=0.004)、尿管非计划性拔管(P<0.001)、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P<0.001)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质量模块实施前后护理人员评估用时的比较
质量模块实施后护理人员各项评估用时均低于质量模块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质量模块实施前后护理管理人员质量分析用时的比较
质量模块实施后护理单元用时和护理部用时均低于质量模块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进,国家大力推进便民惠民诊疗服务[2]。护理质量是指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护理技术服务和基础护理服务的效果及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一切合理需要的综合,是为患者提供的技术和服务达到优质的程度[3]。护理质量是衡量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直接影响着医院的临床医疗质量、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等。如何把握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确保护理质量的提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医院护理工作的主要目标[4]。
护理质量管理是指按照护理质量形成过程和规律,对构成护理质量的各个要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保证护理服务达到规定的标准和满足服务对象需要的过程。护理质量管理首先必须确立护理质量标准,才能协调各项护理工作,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以最佳的技术、最低的成本和时间,提供最优良的护理服务[5]。
护理质量指标评价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信息系统在医院质量控制中发挥日益显著的作用。1998年美国护士协会(ANA)创建国家护理质量指标数据库(NDNQI)[6],基于科室层面进行质量数据收集和测量,促使护理单元将质量管理重点放在护士行为可影响的最重要的指标上,并提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概念。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自2006年开始,参照NDNQI的思路,建立了一套以数据为依据的包含7项指标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评价体系[7]。广东省2010年发布61项临床护理质量指标,并于2014年继续修订[8]。2016年国家卫计委医管所护理中心对全国773家三甲医院通过护理质量指标管理系统对14项结构性、过程性、结构性敏感指标进行数据收集、统计、分析,以期建立我国护理质量指标数据库。 本研究中,我院在使用质量指标管理模块后(2019年)比使用质量指标管理模块前(2018年),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尿管非计划性拔管、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气管插管和气管套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高,并且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尿管非计划性拔管、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些指标的发生率升高并不能说明护理质量水平的下降,分析其原因主要与护患交流沟通不足、患者管道自我护理知识缺乏、导管材质对患者造成不适等有关。解决这些问題需要护理管理者更好地关注该护理质量指标并落实护理质量监管。尽管本研究中护理质量未显著提高甚至个别指标质量出现下降的情况,但是护理质量指标管理模块使用的第一年,在护理质控检查力度持续增加情况下,护理质量仍能维持在一定水平,说明护理能力的实际提高。
本研究通过在临床护理系统中增加护理质量指标管理模块,应用信息化手段集数据采集、数据统计、分析为一体,即时提取所需数据,对护理质量指标进行实时信息化质量在线监控,指标出现异常系统能预警提示,及时反馈给临床采取干预措施:(1)通过质量模块能够监管各病区的患者数量、护理人数,护理部、各病区护士长能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护理人力资源,促进护理人力资源的最大发挥,保障医疗秩序以及患者安全;(2)通过质量模块对护理质量指标进行监管,关注风险指标,预防风险事故的发生,改进护理质量;(3)通过对结果性指标的监管,护理部每天监管不良事件上报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根据不良事件的等级,及时进行跟进。
总之,通过增加护理质量指标管理模块,提高了护理质量指标管理的科学性、共享性、及时性与可追溯性,节约了时间成本,提高了临床护理质控效率。
参考文献:
[1]么莉,冯志仙,朱宗蓝,等.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201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3-4.
[2]王翠连.浅谈如何构建分级诊疗模式.世界临床医学.2015,9(009):286.
[3]刘燕萍,张清梅,王静.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024(016):1968-1972.
[4]江美洁.浅谈护理工作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008(005):192-193.
[5]高伶俐,包琼,张丽娟,李雪梅.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价值体会.当代医学.2020,26(11):52-53.
[6]石美琴,席淑新.NDNQI数据库在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进展.护理研究.2020,34(4):651-654.
[7]乔祎,叶志弘,吴定英.院内护理质量管理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效果评价.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006):445-447.
[8]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南.2010,4.
作者简介:李雪芬(1977)女,本科,广东梅县人,汉族,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质量管理。
关键词:护理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质量指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107-2306(2021)11--02
护理工作作为医院最主要的诊疗服务环节,提升护理质量建设是医院响应国家惠民政策的重要措施。2016年,我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提出多项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并建立国家数据库,对部分医疗机构的护理质量指标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和分析,促进数据分享和持续质量改进[1]。根据国家卫健委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我院依托信息化平台推行护理质量指标管理,自2019年启用护理质量信息管理模块,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护理质量管理,逐步推进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护理管理模块
护理管理模块由护理病历、指标录入、风险评估、质量分析等部分构成。
数据采集:护理指标数据来源于两个系统模块:护理病历和指标录入模块。工程师搭建维护架构,护理管理者按照三级指标树逐级逐项录入指标。
数据的展现与控制:找到数据来源后,管理者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想要看到的内容并设计展现的样式,以便更好地分析质量、总结问题。
1.2研究对象
选择2018年(使用质量指标管理模块前一年)和2019年(使用质量指标管理模块后一年)院内压疮发生率、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等护理不良事件。2018年院内压疮发生率、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等护理不良事件的数据采集和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总耗时作为对照组数据。2019年院内压疮发生率、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等护理不良事件的数据采集和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总耗时作为研究组数据。
1.3研究方法
以院内压疮发生率、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等三项护理不良事件为统计指标。分别随机抽取2年各100份病例进行数据采集、人工统计、数据分析三个环节,统计护理人员评估用时、护理管理人员质量分析用时。
1.4评价指标
统计两组在院内压疮发生率、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数据采集和数据统计、分析总耗时等指标。
1.5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正态分布用t检验,偏态分布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统计描述采用频数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模块实施前后护理单元各过程质量指标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中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尿管非计划性拔管、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气管插管和气管套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高,并且胃管非计划性拔管(P=0.004)、尿管非计划性拔管(P<0.001)、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P<0.001)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质量模块实施前后护理人员评估用时的比较
质量模块实施后护理人员各项评估用时均低于质量模块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质量模块实施前后护理管理人员质量分析用时的比较
质量模块实施后护理单元用时和护理部用时均低于质量模块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进,国家大力推进便民惠民诊疗服务[2]。护理质量是指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护理技术服务和基础护理服务的效果及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一切合理需要的综合,是为患者提供的技术和服务达到优质的程度[3]。护理质量是衡量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直接影响着医院的临床医疗质量、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等。如何把握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确保护理质量的提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医院护理工作的主要目标[4]。
护理质量管理是指按照护理质量形成过程和规律,对构成护理质量的各个要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保证护理服务达到规定的标准和满足服务对象需要的过程。护理质量管理首先必须确立护理质量标准,才能协调各项护理工作,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以最佳的技术、最低的成本和时间,提供最优良的护理服务[5]。
护理质量指标评价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信息系统在医院质量控制中发挥日益显著的作用。1998年美国护士协会(ANA)创建国家护理质量指标数据库(NDNQI)[6],基于科室层面进行质量数据收集和测量,促使护理单元将质量管理重点放在护士行为可影响的最重要的指标上,并提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概念。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自2006年开始,参照NDNQI的思路,建立了一套以数据为依据的包含7项指标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评价体系[7]。广东省2010年发布61项临床护理质量指标,并于2014年继续修订[8]。2016年国家卫计委医管所护理中心对全国773家三甲医院通过护理质量指标管理系统对14项结构性、过程性、结构性敏感指标进行数据收集、统计、分析,以期建立我国护理质量指标数据库。 本研究中,我院在使用质量指标管理模块后(2019年)比使用质量指标管理模块前(2018年),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尿管非计划性拔管、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气管插管和气管套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高,并且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尿管非计划性拔管、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些指标的发生率升高并不能说明护理质量水平的下降,分析其原因主要与护患交流沟通不足、患者管道自我护理知识缺乏、导管材质对患者造成不适等有关。解决这些问題需要护理管理者更好地关注该护理质量指标并落实护理质量监管。尽管本研究中护理质量未显著提高甚至个别指标质量出现下降的情况,但是护理质量指标管理模块使用的第一年,在护理质控检查力度持续增加情况下,护理质量仍能维持在一定水平,说明护理能力的实际提高。
本研究通过在临床护理系统中增加护理质量指标管理模块,应用信息化手段集数据采集、数据统计、分析为一体,即时提取所需数据,对护理质量指标进行实时信息化质量在线监控,指标出现异常系统能预警提示,及时反馈给临床采取干预措施:(1)通过质量模块能够监管各病区的患者数量、护理人数,护理部、各病区护士长能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护理人力资源,促进护理人力资源的最大发挥,保障医疗秩序以及患者安全;(2)通过质量模块对护理质量指标进行监管,关注风险指标,预防风险事故的发生,改进护理质量;(3)通过对结果性指标的监管,护理部每天监管不良事件上报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根据不良事件的等级,及时进行跟进。
总之,通过增加护理质量指标管理模块,提高了护理质量指标管理的科学性、共享性、及时性与可追溯性,节约了时间成本,提高了临床护理质控效率。
参考文献:
[1]么莉,冯志仙,朱宗蓝,等.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201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3-4.
[2]王翠连.浅谈如何构建分级诊疗模式.世界临床医学.2015,9(009):286.
[3]刘燕萍,张清梅,王静.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024(016):1968-1972.
[4]江美洁.浅谈护理工作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008(005):192-193.
[5]高伶俐,包琼,张丽娟,李雪梅.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价值体会.当代医学.2020,26(11):52-53.
[6]石美琴,席淑新.NDNQI数据库在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进展.护理研究.2020,34(4):651-654.
[7]乔祎,叶志弘,吴定英.院内护理质量管理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效果评价.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006):445-447.
[8]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南.2010,4.
作者简介:李雪芬(1977)女,本科,广东梅县人,汉族,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