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国干涉还辽”
在日俄战争前,两国之间的利益矛盾由来已久,当甲午战争临近结尾之时,远东复杂的国际纠纷也愈益公开化,中日两国政府争相拉拢相关欧洲大国。
日本向相关国家进行瓜分中国的暗示,它表示不会反对英国索取舟山群岛或者德国占取中国东南某个省份,也不会反对俄国占据北满作为补偿。在这场由中日战争引起的远东国际纠纷中,欧洲列强各怀鬼胎:英国认为俄国是其在远东的主要对手,于是想利用战胜的日本阻挡俄国南下与其争夺在华利益;法国在欧洲需要俄国制衡德国;德国积极支持俄国的东进政策,一方面希望促成俄国与英国在远东的矛盾激化,一方面也希望借此让俄国调开部分西线军队以间接削弱俄法同盟对德国的压力。
概括言之,俄国当时的应对策略有三种选择——“联中抗日”“联日削中”和“消极观望”,其战略决策的关键是从中选出一种最有利于俄国的方案。高层大臣会议的争论核心在于是否应当针对日本进行军事干涉。最后的决议倾向于以财政大臣维特为代表的“对日强硬派”。在此后的御前会议中,维特成功地说服了本来持对日妥协观点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完全采纳了维特的方案。
“旅大租借”在外交和军事上的战略漏洞
俄国政府遵循维特的设计方案,以“拯救者”的身份对中国进行了经济上的“和平侵略”:首先,法国人投资占大多数而俄国人掌控下的华俄道胜银行向中国提供了大笔贷款(清政府用以加快完成对日赔款);其次,1896年6月3日,维特、洛巴诺夫(俄外交大臣)和李鸿章签订了在远东“共同对日”的“中俄密约”,中国为此答允俄国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横穿中国东北直达海参崴。与此同时,随着清朝在朝鲜势力的消失,俄国开始在朝鲜发展自己的势力与日本相抗,实际上确立了日俄两国对朝鲜的共管。
1897年“胶州湾事件”发生,俄国政府在远东再次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按照维特在其回忆录中所说,他由于已预见到强占旅大(大连)“是一件后果严重的事情,必将以惨祸结局,于是同外交大臣和陆军大臣争论了好几次”。尼古拉二世尽管对维特的意见“感到不快”,但还是同意了他的主张。然而不久后,尼古拉二世便改变了决定,开始着手强占旅大的军事行动。
由于“旅大租借”问题,俄国的注意力从朝鲜转回中国辽东半岛。俄国人千方百计地夺得了旅顺(旅大市的一个市辖区)这一远东不冻港,但是在保住这一据点的战略上则存在着重大失误。最为重大的失误在于财政方面。按计划,旅顺军港要塞工事的彻底完成要到1909年,对于旅顺要塞的拨款不仅是微薄的,甚至还少于对旅大的拨款,且这些拨款主要是用于旅大自由港的基本设施建设而不是军事防御工事。从战略上看,如果旅大没有坚厚的防御工事而被敌方攻占,那么旅大将成为敌方可以利用的进攻旅顺军港的良好基地。
在俄国远东海军战略制定的过程中,对于旅顺的利用也存在巨大的战略漏洞。旅顺离海参崴1500公里,这便决定了海参崴对旅顺的支援并不能很快到达,同时旅顺本身并不拥有支撑海上关键战役的持续物资储备,这也就使得远东大总督阿列克谢耶夫选择在旅顺施行保守的防御方案。按照阿列克谢耶夫的方案,俄国希望通过海上防御赢得时间将陆军调赴辽东半岛;与此同时,俄国可以自海参崴派出巡洋舰向日本的船舰发起进攻并割断其海上交通线路。
由于这种方案设定,阿列克谢耶夫坚持在海参崴保持4艘巡洋舰作为“牵制舰队”。当俄国在远东的海军舰队实力弱于日本的情况下,分散性的战术其实不利于集中一点的大规模战役,因为一旦战争爆发,俄国在远东的重要据点旅顺是非常需要这些“牵制舰队”来抵抗日本舰队的。另外,俄国在海参崴的舰队,由于离旅顺航程过长、船舰的作战能力以及自身目标太明显,仅仅能完成袭击日本商船的任务。
日俄战争的导火索
1900年夏季,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之时,随着俄国军队开入中国东北,列强对于俄国的对华野心开始愈益担忧。1901年9月7日,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此后各国军队陆续撤离北京,俄国军队何时撤离中国东北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901年底,日本政府内倾向于对俄妥协的伊藤博文訪问俄国。伊藤博文提出了他认为可以向日本国内“好战派”交代的协议基础条件:俄国应当彻底让出朝鲜,任凭日本全权主宰;日本则容忍俄国占领关东州并修筑通往旅顺口的中东铁路支线,但要俄国从东北撤军并实行门户开放政策。俄国政府并未接受伊藤博文的协议基础,这便加速了英、日两国关于英日同盟的谈判。
1902年2月12日,英日宣布建立同盟关系,这对于俄国政府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号。在列强的一致反对下,俄国很难再拒不撤军,遂于4月与中国签订了《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虽然签订了撤军协定,但是俄国政府在国内“对日强硬派”的影响下,在撤军最后期限到来之时非但没有按约撤军,反而决定继续增兵。这样一来,俄国与日本在远东的利益矛盾已彻底不可调和,只能走向战争。
海军部长官特尔托夫认为日本是俄国的天然敌人,而旅顺不能胜任对日作战基地的使命,且与海参崴相距过远,这是俄国远东海军在战略上的重大弱点。鉴于此,他指出,为了使两地海军互援,必须在朝鲜南部取得一个加煤港。
俄国政府最后决定租借朝鲜的马山浦为加煤港,但是马山浦并没有建立防御工事。俄国人的战略假设是俄国舰队取得对日本舰队的绝对优势,这样马山浦便能发挥其战略作用——在此驻扎的俄国舰队可以利用马山浦储存的煤为能源,进而封锁日本西海岸和下关海峡。可事实上,日本舰队比俄国太平洋舰队强大。
值得注意的是,俄国在远东地区的陆、海军战略协调也存在着严重缺陷。在陆军方面,前线军区的作战方案必须经过俄军总司令库罗巴特金和总司令部的审核,而且彼得堡有权进行修改。然而,在海军方面,远东大总督阿列克谢耶夫的作战方案不必经过类似的审核。这样一来,战争中陆海军协同作战势必成为不可能,因为不论海军部还是陆军部都不清楚阿列克谢耶夫在远东的海军作战计划。在海军部和阿列克谢耶夫之间,除了偶尔的私人联系,关于重要问题并不存在系统的信息交流。
(摘自《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