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我们的话题是:“手机进课堂,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今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建成“互联网 教育”大平台。8月,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共同起草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并明确家长陪伴孩子时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避免孩子学习和娱乐活动时过多地使用电子产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此话题的目的在于集思广益,促进该问题的合理解决。
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课堂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必然选择
一是“互联网 ”潮流势不可挡。各行各业都在“互联网 ”环境下探索自己的发展方式。我们已经习惯在手机上购物、付款、看房、挂号、觅食等等,可以说,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思维和生活方式。最重要的学习活动发生地——课堂,手机怎么能缺席呢? 二是学习方式转变要求手机进课堂。近年来,课堂教学改革蓬勃发展,如项目式学习(PBL)、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网络云课堂等。在这些课堂改革中,手机等移动设备恰恰是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主动学习的有力武器。三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需要。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早已经尝试把电子书包、平板电脑引入课堂,课堂发生了让人惊叹的变化。手机等设备进课堂能减轻一些地方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压力。其实,社会上对手机进课堂担心的是学生怎样和手机“和平相处”,担心学生沉迷手机而忘了学习。我们要设计好相关流程,规范学生的手机使用纪律,不要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 李小春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坚决反对学生带手机上学
学生带手机进课堂进学校有以下弊端:学生互相攀比手机品牌、档次;课堂上手机发出异常声音影响教师授课、学生学习;学生用手机查找作业答案或考试时作弊;几个学生挤在一起玩游戏或浏览不良网络信息,学生不分课内、课外互发信息,相约在一起做些不敢摆在桌面上的事。
—— 田杰柱 湖北襄阳市第七中学
解决手机难题,“堵”不如“疏”
无论什么样的“堵”,都不会取得很圆满的效果。要知道,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学生增长知识、获取信息、开拓视野,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和教师,智能手机无疑成为最重要的便捷工具,使用智能手机是无法阻止的大趋势。关键是教师要有智慧,能让学生适度利用,而不是无法控制地上瘾。要引导学生掌握网络时代的学习方式,学会将系统学习跟碎片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面对手机难题,我们必须启动智慧、运用智慧,少“讨伐”,多“攻心”,善“怀柔”,能“导行”。变生硬的“堵”为理性的“疏”和智慧的“导”,教育痛点就有可能变为教育亮点。
—— 王道坤 山东沂水县职业学校
国外对学生禁带手机有明确规定
目前,国内对中小学生是否能够带手机上学没有硬性规定,但是国外却普遍有明确规定。比如连续两届称霸PISA的芬兰,即使拥有比其他国家更开放自由的教育体系,也依然禁止学生上课带手机;法国也通过了禁止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法案。由此可见手机进课堂的确存在弊端。当然,上课带手机并不是只有弊端,也可以促进一些网络课程、学生自主学习课程的开展,这主要取决于学校或者国家能否出台明确的校园手机政策细则和德育政策。
—— 方婷 湖南长沙市一中雨花新华都学校
手机进课堂“姿势”要正确
“互联网 教育”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我们可以阻止学生把手机带进课堂,那么其他时间又怎能做到完全隔离?手机可以进课堂,前提是“姿势”要正确。手机是用来实现翻转课堂的辅助教学工具,不是简单的通讯工具,更不是游戏娱乐设备,要在监管下使用。允许手机进课堂不等于无条件地把手机交到学生的手里,要根据作息时间限制或开放手机的使用;后台对手机各APP的安装使用要有监管和提示;要精选教学使用场境。不适合教学内容使用的则坚决不用。
—— 陈志文 浙江慈溪市崇寿镇中心小学
提高课堂效率是关键
我们以利用课堂网络环境开展了六年学习的两个学校为研究对象,跟踪和采集了九个学期的网络班和普通班学生视力变化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发现,网络班和普通班学生视力没有显著性差异。我们认为,课堂上使用电脑不是学生视力下降的主要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降低学生课业负担才是改善学生视力情况的关键。我认为,凡是延长学生学习时间的电脑使用方式,一律不应推广,凡是能够提高效率、节省学生学习时间的方式,均应大力提倡。
—— 余胜泉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
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课堂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必然选择
一是“互联网 ”潮流势不可挡。各行各业都在“互联网 ”环境下探索自己的发展方式。我们已经习惯在手机上购物、付款、看房、挂号、觅食等等,可以说,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思维和生活方式。最重要的学习活动发生地——课堂,手机怎么能缺席呢? 二是学习方式转变要求手机进课堂。近年来,课堂教学改革蓬勃发展,如项目式学习(PBL)、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网络云课堂等。在这些课堂改革中,手机等移动设备恰恰是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主动学习的有力武器。三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需要。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早已经尝试把电子书包、平板电脑引入课堂,课堂发生了让人惊叹的变化。手机等设备进课堂能减轻一些地方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压力。其实,社会上对手机进课堂担心的是学生怎样和手机“和平相处”,担心学生沉迷手机而忘了学习。我们要设计好相关流程,规范学生的手机使用纪律,不要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 李小春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坚决反对学生带手机上学
学生带手机进课堂进学校有以下弊端:学生互相攀比手机品牌、档次;课堂上手机发出异常声音影响教师授课、学生学习;学生用手机查找作业答案或考试时作弊;几个学生挤在一起玩游戏或浏览不良网络信息,学生不分课内、课外互发信息,相约在一起做些不敢摆在桌面上的事。
—— 田杰柱 湖北襄阳市第七中学
解决手机难题,“堵”不如“疏”
无论什么样的“堵”,都不会取得很圆满的效果。要知道,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学生增长知识、获取信息、开拓视野,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和教师,智能手机无疑成为最重要的便捷工具,使用智能手机是无法阻止的大趋势。关键是教师要有智慧,能让学生适度利用,而不是无法控制地上瘾。要引导学生掌握网络时代的学习方式,学会将系统学习跟碎片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面对手机难题,我们必须启动智慧、运用智慧,少“讨伐”,多“攻心”,善“怀柔”,能“导行”。变生硬的“堵”为理性的“疏”和智慧的“导”,教育痛点就有可能变为教育亮点。
—— 王道坤 山东沂水县职业学校
国外对学生禁带手机有明确规定
目前,国内对中小学生是否能够带手机上学没有硬性规定,但是国外却普遍有明确规定。比如连续两届称霸PISA的芬兰,即使拥有比其他国家更开放自由的教育体系,也依然禁止学生上课带手机;法国也通过了禁止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法案。由此可见手机进课堂的确存在弊端。当然,上课带手机并不是只有弊端,也可以促进一些网络课程、学生自主学习课程的开展,这主要取决于学校或者国家能否出台明确的校园手机政策细则和德育政策。
—— 方婷 湖南长沙市一中雨花新华都学校
手机进课堂“姿势”要正确
“互联网 教育”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我们可以阻止学生把手机带进课堂,那么其他时间又怎能做到完全隔离?手机可以进课堂,前提是“姿势”要正确。手机是用来实现翻转课堂的辅助教学工具,不是简单的通讯工具,更不是游戏娱乐设备,要在监管下使用。允许手机进课堂不等于无条件地把手机交到学生的手里,要根据作息时间限制或开放手机的使用;后台对手机各APP的安装使用要有监管和提示;要精选教学使用场境。不适合教学内容使用的则坚决不用。
—— 陈志文 浙江慈溪市崇寿镇中心小学
提高课堂效率是关键
我们以利用课堂网络环境开展了六年学习的两个学校为研究对象,跟踪和采集了九个学期的网络班和普通班学生视力变化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发现,网络班和普通班学生视力没有显著性差异。我们认为,课堂上使用电脑不是学生视力下降的主要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降低学生课业负担才是改善学生视力情况的关键。我认为,凡是延长学生学习时间的电脑使用方式,一律不应推广,凡是能够提高效率、节省学生学习时间的方式,均应大力提倡。
—— 余胜泉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