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醫患的互动交流是社会文化语境中,二者意在达到询问病情、陈述病史、作出诊断、治疗预后等目的的社会行为。由于医患的社会角色差异、医学知识不对等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门诊会话呈现了两者间话语权的斗争、意识形态的碰撞和权力的争夺。本文作者试图探究医患言语会话中的交际特点并对在产生矛盾冲突性话语时的缓和回应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医患言语交际;缓和语;回应策略
1.引言
20世纪70年代,医患交际在国际上正式被确立为一个大的研究领域。至此,文献数量众多,研究方法层出不穷。医患会话作为一类机构话语是医疗环境下,医生和患者(或家属)就疾病、治疗、康复等方面展开的交际活动。医患的互动交流是社会文化语境中,二者意在达到询问病情、陈述病史、作出诊断、治疗预后等目的的社会行为。由于医患的社会角色差异、医学知识不对等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门诊会话呈现了两者间话语权的斗争、意识形态的碰撞和权力的争夺。下面我们将对医患言语会话中的交际特点及在产生矛盾冲突性话语时的缓和回应策略进行研究。
2.医患会话中言语交际的特征
2.1医患会话中言语交际特征分析
医患言语交际主体即具体医学活动的双方当事人—医护人员和患者在特定语境中鲜明的角色特点、话语权的倾向性,以及医疗活动的规定性决定了医患言语交际具有一定的特点。
2.1.1医患双方话语信息的不对称性
在医患言语交际中,围绕的中心议题是“疾病”。由于患者往往对“身体”、“疾病”不够了解,就医时对疾病性质及发病过程多用日常生活语言来思考和描述。而有着医学文化教育背景的医者则会采用科学意义上的理性、抽象、精确的医学专业术语进行思考和描述。两者对疾病的理解认识及交际双方特定关系对言语表达和听解的制约作用,常常引发临床上的言语冲突。这就是医患双方话语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结果。
2.1.2医患双方交际目的不一致性
医患会话中的交际目的不同于医学目的,但与医学目的相关。医者在诊疗过程中会依据医学活动规律为患者进行救治,但由于有些疾病病谱的未知性,使得部分疾病不能得到根除,有些即使缓解了,也可能伴随并发症的出现;而患者来医院就医目的就是希望彻底根除病痛,这种想法往往是违背医学规律的;这就致使医者与患者之间出现了交际目的的不一致性。
由于医患交际中产生的信息的不对称及交际双方目的的不一致等特点,导致医患间矛盾冲突性话语时有发生。如何缓和医患会话中的言语冲突也成为文章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3.医患间矛盾冲突性话语的缓和语回应策略
3.1对冲突性话语及缓和回应策略的界定
“冲突性话语属于冒犯性话语,是指交际双方由于立场、观点、背景知识、话语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利益或情绪对立的情况下,导致双方在言语上对立、否定甚至争执的状态”(Grimshaw Allen.D.,1990)。
“缓和回应策略是指听话人通过使用相对缓和的言语实现方式,间接回应交际对方的攻击性言语”(庄美英,2012)。
3.2冲突性话语的缓和策略的实现方式
冲突性话语的缓和策略有多种,本文作者将从间接冲突回应与语用缓和语的使用,这两方面进行分析。
3.2.1间接冲突回应
“间接冲突回应是指语言使用者结合特定社交语境的制约,借助于一些修辞手法与语用手段,在尽可能维护双方交际关系的同时,实施的一种相对隐蔽、含蓄语言回击策略”(庄美英,2012)。
例如:
(1)大夫为抢救一个眼部受到剧烈撞击的三岁儿童,直接带孩子进诊室做诊疗。得到病患的反对。
大夫:“这名儿童眼部受到极大创伤,很有可能有失明的危险,要抢时间,马上安排治疗,有点同情心好吗?”
病患:“我们这里哪个眼睛不严重?小孩的眼睛重要,我失不失明就不重要了吗?”
上例中,大夫的指责冒犯了病患的面子,但考虑到事出有因,是为抢救一个孩子,患者做出相对让步,没有采用直接冲突回应,而是用反问句含蓄地回击对方,表明了自己对其插队行为的抗议,间接维护了双方的交际面子。
(2)病患陪同:“你以为你谁呢?你先给我爸看,我跟你们院长认识……”
大夫:“我是接治你的急诊大夫张**,右拐挂号……”
此例中,病患陪同摆出关系牌,这种做法明显威胁到大夫的面子。面对病患陪同的无礼,大夫不予理睬其真实话语意图,既避免了正面冲突又含蓄表明己方对其做法的反感态度。
3.2.2语用缓和语的使用
“语用缓和语是指那些本身不构成语言使用者传递的交际信息,而是附加在主导言语行为之外、用以修饰话语核心意义的一些词语、称呼语或话语等”(冉永平,2012)。下面我们从礼貌标记语与模糊限制语两方面分析。
1.礼貌标记语的使用
汉语中常见的礼貌性标记语有“请”、“麻烦”、“能不能”、“好不好”等。这些词语或表达除表示礼貌之外,还具有弱化言语驱使力度、缓和对受话人所产生的面子威胁力度,从而有助于双方合作的功能。例如:
(1)病患家属:我们老太太要是出点事,你们医院要付全责……
大夫:我们会把危险降到最低,也请你们理解一下我们的工作,好吗?
上例中,病患家属的威胁话语属于冲突性话语,将交际双方置于对立状态。大夫借助礼貌标记语“请”、“好不好”缓和了祈使句“理解一下我们的工作”所产生的指使力度及对听话人的面子威胁程度,进而增大双方合作的可能性。
2.模糊限制语的使用
模糊限制语是指一些让话语信息或说话人语义变得含糊不清的一些词语或结构,主要分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与缓和型模糊限制语。汉语中,前者包括类似“一些”、“可能”、“几乎”、“某种程度上”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话语信息做出一定程度修正的表达,后者包括“据说”、“我认为”、“众所周知”等增加缓和力度的一些表达(何自然,冉永平.2009)。医患工作会话中,说话人常借助模糊限制语安抚病患及其家属或处理一些不确定信息,以避免由于说话过于武断而承担责任。
上述分析中,受话者无论是采用间接性冲突回应还是借助语用缓和语来回应对方的冲突性话语,其目的都是为避免冲突、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人际交往中,语言承载着传递信息与维护人际关系两个功能。人际和谐管理语用观认为”(冉永平,2012),和谐是人际交往的一个基本取向。正是这种取向影响着语言使用者对语言形式、交际策略的选择。
4.结语
本文作者从医患言语交际的特征入手分析出医生和患者在交际中双方话语信息的不对称性及交际目的的不一致性。这些因素导致了医患关系的不断紧张。正是由于这些因素导致医患之间的言语冲突。然而,医患双方在交际过程中通常会采用缓和策略来应对对方的冲突性话语。研究发现,由于身份、立场、交际目的的差异,交际双方在不同的交际语境会采取不同的缓和回应策略。其中,间接性冲突回应通过借助一些修辞手法与语用手段帮助语言使用者对冲突性话语实施隐蔽地回击,有效地减少交际冲突、实施交际意图,更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1-20.
[2] Grimshaw Allen.D.Introduction [A].In Grimshaw.A.D.(eds.)Conflict talk:Sociolinguistic Investigations of Arguments in Conversations [C].
[3] 何自然,冉永平.2009.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4] 刘 虹等.医学哲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41.
作者简介
刘冰(1994—),性别:女,民族:汉族,研究生,学历:硕士,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关键词:医患言语交际;缓和语;回应策略
1.引言
20世纪70年代,医患交际在国际上正式被确立为一个大的研究领域。至此,文献数量众多,研究方法层出不穷。医患会话作为一类机构话语是医疗环境下,医生和患者(或家属)就疾病、治疗、康复等方面展开的交际活动。医患的互动交流是社会文化语境中,二者意在达到询问病情、陈述病史、作出诊断、治疗预后等目的的社会行为。由于医患的社会角色差异、医学知识不对等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门诊会话呈现了两者间话语权的斗争、意识形态的碰撞和权力的争夺。下面我们将对医患言语会话中的交际特点及在产生矛盾冲突性话语时的缓和回应策略进行研究。
2.医患会话中言语交际的特征
2.1医患会话中言语交际特征分析
医患言语交际主体即具体医学活动的双方当事人—医护人员和患者在特定语境中鲜明的角色特点、话语权的倾向性,以及医疗活动的规定性决定了医患言语交际具有一定的特点。
2.1.1医患双方话语信息的不对称性
在医患言语交际中,围绕的中心议题是“疾病”。由于患者往往对“身体”、“疾病”不够了解,就医时对疾病性质及发病过程多用日常生活语言来思考和描述。而有着医学文化教育背景的医者则会采用科学意义上的理性、抽象、精确的医学专业术语进行思考和描述。两者对疾病的理解认识及交际双方特定关系对言语表达和听解的制约作用,常常引发临床上的言语冲突。这就是医患双方话语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结果。
2.1.2医患双方交际目的不一致性
医患会话中的交际目的不同于医学目的,但与医学目的相关。医者在诊疗过程中会依据医学活动规律为患者进行救治,但由于有些疾病病谱的未知性,使得部分疾病不能得到根除,有些即使缓解了,也可能伴随并发症的出现;而患者来医院就医目的就是希望彻底根除病痛,这种想法往往是违背医学规律的;这就致使医者与患者之间出现了交际目的的不一致性。
由于医患交际中产生的信息的不对称及交际双方目的的不一致等特点,导致医患间矛盾冲突性话语时有发生。如何缓和医患会话中的言语冲突也成为文章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3.医患间矛盾冲突性话语的缓和语回应策略
3.1对冲突性话语及缓和回应策略的界定
“冲突性话语属于冒犯性话语,是指交际双方由于立场、观点、背景知识、话语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利益或情绪对立的情况下,导致双方在言语上对立、否定甚至争执的状态”(Grimshaw Allen.D.,1990)。
“缓和回应策略是指听话人通过使用相对缓和的言语实现方式,间接回应交际对方的攻击性言语”(庄美英,2012)。
3.2冲突性话语的缓和策略的实现方式
冲突性话语的缓和策略有多种,本文作者将从间接冲突回应与语用缓和语的使用,这两方面进行分析。
3.2.1间接冲突回应
“间接冲突回应是指语言使用者结合特定社交语境的制约,借助于一些修辞手法与语用手段,在尽可能维护双方交际关系的同时,实施的一种相对隐蔽、含蓄语言回击策略”(庄美英,2012)。
例如:
(1)大夫为抢救一个眼部受到剧烈撞击的三岁儿童,直接带孩子进诊室做诊疗。得到病患的反对。
大夫:“这名儿童眼部受到极大创伤,很有可能有失明的危险,要抢时间,马上安排治疗,有点同情心好吗?”
病患:“我们这里哪个眼睛不严重?小孩的眼睛重要,我失不失明就不重要了吗?”
上例中,大夫的指责冒犯了病患的面子,但考虑到事出有因,是为抢救一个孩子,患者做出相对让步,没有采用直接冲突回应,而是用反问句含蓄地回击对方,表明了自己对其插队行为的抗议,间接维护了双方的交际面子。
(2)病患陪同:“你以为你谁呢?你先给我爸看,我跟你们院长认识……”
大夫:“我是接治你的急诊大夫张**,右拐挂号……”
此例中,病患陪同摆出关系牌,这种做法明显威胁到大夫的面子。面对病患陪同的无礼,大夫不予理睬其真实话语意图,既避免了正面冲突又含蓄表明己方对其做法的反感态度。
3.2.2语用缓和语的使用
“语用缓和语是指那些本身不构成语言使用者传递的交际信息,而是附加在主导言语行为之外、用以修饰话语核心意义的一些词语、称呼语或话语等”(冉永平,2012)。下面我们从礼貌标记语与模糊限制语两方面分析。
1.礼貌标记语的使用
汉语中常见的礼貌性标记语有“请”、“麻烦”、“能不能”、“好不好”等。这些词语或表达除表示礼貌之外,还具有弱化言语驱使力度、缓和对受话人所产生的面子威胁力度,从而有助于双方合作的功能。例如:
(1)病患家属:我们老太太要是出点事,你们医院要付全责……
大夫:我们会把危险降到最低,也请你们理解一下我们的工作,好吗?
上例中,病患家属的威胁话语属于冲突性话语,将交际双方置于对立状态。大夫借助礼貌标记语“请”、“好不好”缓和了祈使句“理解一下我们的工作”所产生的指使力度及对听话人的面子威胁程度,进而增大双方合作的可能性。
2.模糊限制语的使用
模糊限制语是指一些让话语信息或说话人语义变得含糊不清的一些词语或结构,主要分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与缓和型模糊限制语。汉语中,前者包括类似“一些”、“可能”、“几乎”、“某种程度上”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话语信息做出一定程度修正的表达,后者包括“据说”、“我认为”、“众所周知”等增加缓和力度的一些表达(何自然,冉永平.2009)。医患工作会话中,说话人常借助模糊限制语安抚病患及其家属或处理一些不确定信息,以避免由于说话过于武断而承担责任。
上述分析中,受话者无论是采用间接性冲突回应还是借助语用缓和语来回应对方的冲突性话语,其目的都是为避免冲突、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人际交往中,语言承载着传递信息与维护人际关系两个功能。人际和谐管理语用观认为”(冉永平,2012),和谐是人际交往的一个基本取向。正是这种取向影响着语言使用者对语言形式、交际策略的选择。
4.结语
本文作者从医患言语交际的特征入手分析出医生和患者在交际中双方话语信息的不对称性及交际目的的不一致性。这些因素导致了医患关系的不断紧张。正是由于这些因素导致医患之间的言语冲突。然而,医患双方在交际过程中通常会采用缓和策略来应对对方的冲突性话语。研究发现,由于身份、立场、交际目的的差异,交际双方在不同的交际语境会采取不同的缓和回应策略。其中,间接性冲突回应通过借助一些修辞手法与语用手段帮助语言使用者对冲突性话语实施隐蔽地回击,有效地减少交际冲突、实施交际意图,更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1-20.
[2] Grimshaw Allen.D.Introduction [A].In Grimshaw.A.D.(eds.)Conflict talk:Sociolinguistic Investigations of Arguments in Conversations [C].
[3] 何自然,冉永平.2009.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4] 刘 虹等.医学哲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41.
作者简介
刘冰(1994—),性别:女,民族:汉族,研究生,学历:硕士,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