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议论文,是学生考场上最喜欢用的一种文体。但是,考生想通过议论文获得一种高分,却不易。除了精通议论文的一些基本常识外,还必须在解读作文题目时,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要站得高,想得远,思维缜密,语言娴熟。以《六国论》为例,它是最典型的、也是最成功的议论文。课文的第一部分是全文纲领,提出中心论点,评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第二部分论证“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正论)和“不赂者以赂者丧”(反论);第三部分作出小结,提出告诫,旨在借古讽今。段段不离中心,句句不离宗旨,环环相扣,浑然一体,无懈可击。所以说,议论文的构思立意非常重要,只有深思熟虑,思维缜密,逻辑严密,方可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文章。
笔者大胆提出议论文写作“七步走”:①紧扣材料,可采用比喻、排比等修辞,引出自己的观点。(50至60字左右)②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度的剖析,可一分为二谈,可正面和反面谈。(100字左右)③举例(可正可反,可祥可略)。④结合上文浅析,引出下文。⑤举例(可正可反,可祥可略)。⑥结合上面的例子,进行深度的浅析,也要紧扣自己的观点。(宜短宜简,100字左右) ⑦照应第一段,再次点题。(50字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这篇材料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例文一:洞察躲在困难身后的机遇
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我们却用它寻找光明。
——题 记
(1)最恶劣的环境孕育了最绚丽的极光;最寒冷的北极风造就了最坚毅的爱斯基摩人。困难永远和机遇共存,挑战与辉煌同在。睿智的目光才能发现潜藏的机遇。所以,我们要擦亮眼睛,清醒头脑,洞察躲在困难身后的机遇。
(2)上世纪50年代末,一个英国鞋厂和一个日本鞋厂的推销员同时到达太平洋岛国推销产品。这个岛国属于第三世界国家,文明程度极低,百姓还光着脚。他们不穿鞋,也没有穿过鞋,不认识鞋,更不了解鞋,在这里推销鞋子困难重重,简直是天方夜谭。英国推销员非常失望,抵达后不久,就给上司发回电报:此地人均不穿鞋,产品无销路,近日即回国。而那位日本推销员给上司的回电则是:此地人均光脚,亦无穿鞋历史,产品销售潜力大,拟常驻此地。结果日本鞋厂迅速开发了这个巨大的市场,使企业享誉全球,并在30年后收购了那家英国鞋厂。
(3)这不正说明:毫无希望的背后往往潜藏着机遇,困境恰恰是许多成功的前提条件吗?
(4)“毫无希望常常是化装了的机遇”。面对困难,不失望,不放弃,勇敢面对,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巨大潜力。在浩瀚的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海水又冷又暗,几乎没有人相信,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还会有生命存在。但偶尔闪烁的小光点告诉人们,那里生活着一种会发光的小鱼,它们就像一盏盏玲珑的小灯笼,驱散阴冷,照亮希望。失望,黑暗,严寒,算得了什么!
(5)人生注定要去承受许多挑战和痛苦,面临挑战的经历可以使你得到锻炼和成长。困难可以是失败的借口,也可以是成长的契机。弥尔顿失去了视力,却写出了异常精彩的诗篇;贝多芬没有了听力,但完成了更为动人的乐章;很多人总是抱怨机会不眷顾自己。殊不知它无处不在,关键是被困难阻挡的时候,我们能否越过困难找到它,然后抓住它,利用它。
(6)黎明前的黑暗是漫长的。面对困难,我们要睁大黑夜给我们的黑色眼睛,用它寻找光明,洞察躲在困难身后的机遇,然后把握它,拥有它,一路向前,直到旭日东升,朝霞满天!
【点评】“困难永远和机遇共存,挑战始终与辉煌同在”“毫无希望常常是化装了的机遇” ,这些语句音调铿锵,诗意浓郁,且富含哲理。行文上,作者以点带面,详略有致,事例新颖典型,极具感染力。
笔者大胆提出议论文写作“七步走”:①紧扣材料,可采用比喻、排比等修辞,引出自己的观点。(50至60字左右)②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度的剖析,可一分为二谈,可正面和反面谈。(100字左右)③举例(可正可反,可祥可略)。④结合上文浅析,引出下文。⑤举例(可正可反,可祥可略)。⑥结合上面的例子,进行深度的浅析,也要紧扣自己的观点。(宜短宜简,100字左右) ⑦照应第一段,再次点题。(50字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这篇材料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例文一:洞察躲在困难身后的机遇
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我们却用它寻找光明。
——题 记
(1)最恶劣的环境孕育了最绚丽的极光;最寒冷的北极风造就了最坚毅的爱斯基摩人。困难永远和机遇共存,挑战与辉煌同在。睿智的目光才能发现潜藏的机遇。所以,我们要擦亮眼睛,清醒头脑,洞察躲在困难身后的机遇。
(2)上世纪50年代末,一个英国鞋厂和一个日本鞋厂的推销员同时到达太平洋岛国推销产品。这个岛国属于第三世界国家,文明程度极低,百姓还光着脚。他们不穿鞋,也没有穿过鞋,不认识鞋,更不了解鞋,在这里推销鞋子困难重重,简直是天方夜谭。英国推销员非常失望,抵达后不久,就给上司发回电报:此地人均不穿鞋,产品无销路,近日即回国。而那位日本推销员给上司的回电则是:此地人均光脚,亦无穿鞋历史,产品销售潜力大,拟常驻此地。结果日本鞋厂迅速开发了这个巨大的市场,使企业享誉全球,并在30年后收购了那家英国鞋厂。
(3)这不正说明:毫无希望的背后往往潜藏着机遇,困境恰恰是许多成功的前提条件吗?
(4)“毫无希望常常是化装了的机遇”。面对困难,不失望,不放弃,勇敢面对,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巨大潜力。在浩瀚的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海水又冷又暗,几乎没有人相信,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还会有生命存在。但偶尔闪烁的小光点告诉人们,那里生活着一种会发光的小鱼,它们就像一盏盏玲珑的小灯笼,驱散阴冷,照亮希望。失望,黑暗,严寒,算得了什么!
(5)人生注定要去承受许多挑战和痛苦,面临挑战的经历可以使你得到锻炼和成长。困难可以是失败的借口,也可以是成长的契机。弥尔顿失去了视力,却写出了异常精彩的诗篇;贝多芬没有了听力,但完成了更为动人的乐章;很多人总是抱怨机会不眷顾自己。殊不知它无处不在,关键是被困难阻挡的时候,我们能否越过困难找到它,然后抓住它,利用它。
(6)黎明前的黑暗是漫长的。面对困难,我们要睁大黑夜给我们的黑色眼睛,用它寻找光明,洞察躲在困难身后的机遇,然后把握它,拥有它,一路向前,直到旭日东升,朝霞满天!
【点评】“困难永远和机遇共存,挑战始终与辉煌同在”“毫无希望常常是化装了的机遇” ,这些语句音调铿锵,诗意浓郁,且富含哲理。行文上,作者以点带面,详略有致,事例新颖典型,极具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