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际关系是得以生存、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处理好人际关系也体现着人的知识和修养,人际关系状况关系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在教育工作中,教师真诚地尊重、关心、接纳孩子,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团结友爱和谐融洽的校园人际关系,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生动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264-02
【理论概述】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关系,它主要表现人与人之间在交际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人就有交往上的需要。所以人际关系是得以生存、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也就是说,人际交往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相联结并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网络系统。在不同的群体中,在不同的职业、年龄、性别的人们之间,交往的特点不尽相同。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处理好人际关系也体现着人的知识和修养,人际关系状况关系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
人际交往的核心部分,一是接纳,二是沟通。培养交往能力首先要有积极的心态,理解他人,关心他人,日常交往活动中,要主动与他人交往,不要消极回避,要敢于接触,尤其是要敢于面对与自己不同的人,而且还要不怕出身、相貌、经历,不要因来自边远的地区、相貌不好看或者经历不如别人而封闭自己,其次要从小做起,注意社交礼仪,积少成多;再次要善于去做,要大胆走出去,消除恐惧,加强交往方面的知识积累,在实际的交往生活中去体会,把握人际交往中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另外,要认识到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打动人的是真诚,以诚交友,以诚办事,真诚才能换来与别人的合作和沟通,真诚永远是人类最珍贵的感情之一。
营造良好的学校人际,要在“公平、公正、公开”和“民主化、人本化”的管理制度之下,才能形成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心理氛围,要及时消除人与人的“心际距离”和缩小上下级、师生之间的“心理落差”,对校园中出现的人际关系障碍,要及时消除和弥补。[1]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真诚地尊重、关心、接纳孩子,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团结友爱和谐融洽的校园人际关系,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生动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真诚关爱孩子,引导孩子,教育孩子,既体现出老师的师德风范,又体现出很强的教育技巧和艺术。
【案例分析】
上学期,我们班接收了一位特殊学生。学生小晨本应该升入五年级,但开学报名那天,原班主任无论如何就是不愿再继续接收,尽管家长站在众人面前再三商量,费尽口舌,也无济于事。其他班级也没有主动收下这个孩子。看着孩子和父母站在众人面前如此尴尬,无地自容,我想,难道学生成绩差就要辍学或者被开除吗?思来想去,我决心做一个吃螃蟹的人,干脆收下小晨,让他退级,到我们三年级上学。这样,让他从头学习,赶上队伍,不致掉队。经过与任课老师以及全班同学商量,小晨便成为我们三年级的一员。
经多方了解得知,小晨的确是一位与众不同的“另类学生”,上课时根本不听课,不是独自在玩,就是任意捣乱,常常把纸片撕得满地都是,有时居然钻到桌子下面,从第一排直窜到最后一排,搅得人心不宁,令有些老师大伤脑筋,无可奈何。
我所做的第一件事是与小晨进行一次深入的谈话,以便加深了解,心中有数。从谈话中得知,小晨很聪明,说话干脆,思维敏捷,只是由于家长对孩子过于娇惯和放纵,放松了对他的教育和要求,有时心血来潮,急不可耐,便棍棒相加,而老师和同学对他关心帮助不够,导致成绩越来越差。后来,小晨索性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父母和老师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放弃了他。经常得不到别人的重视,小晨非常郁闷、封闭、冷漠,有时故意违反纪律,以表现自我,引起别人的注意。于是,经常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顺理成章了。
正式入班上课那天,我把小晨郑重地介绍给全班学生,并真诚地说:“请大家鼓掌,欢迎小晨加入我们的行列!”教室里立刻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小晨笑眯眯地走到自己的座位上,直挺挺地坐下了。之后,我经常悄悄地走近他,观察他,帮助他,与他谈心,用爱心唤起他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渐渐地,小晨变了。我发现小晨是一个十分可爱的孩子,他有爱心,关心集体,爱劳动,有正义感。一次,一名学生因感冒而呕吐,别的学生会捂着鼻子让开,而小晨却跑出去弄来煤渣,小心翼翼地清理干净。校园的地面脏了,他会主动前去打扫。下课了,小晨常常第一个冲上讲台,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抓住这些机会,我会在班里大加表扬,号召学生向他学习,并委婉地指出其努力的方向,以避免产生骄傲心理,取长补短。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和帮助,小晨进步很大,学习成绩也有了进步,期末考试语文还考了95分。我不失时机打电话给小晨的家长,告诉他们孩子在校的良好表现,并前往家访,让他们知道家庭教育是多么重要,并了解一些教育方法。家长感激万分,连声道谢。
看着小晨的进步,我打心眼里感到高兴。作为老师,还有比看到学生的进步更欣喜的事吗?本想收下小晨不致辍学,没曾想他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逐渐跨入了先进的行列。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不过,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个人体会】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优越感强,唯有在与别人的比较中才能充分认识自己,离开了交际对象或可供比较对象,就失去了衡量自己的尺子和照鉴自己的镜子。一个学生如果终日独来独往,孤僻冷漠,缺乏交往,那他对自己的认识就缺乏了“参照系”,也发现不了别人身上有好或不好的东西,也就无法调整和改进自己。
人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有着强烈的合群需要。通过相互交际,诉说个人的喜怒哀乐、爱憎恐悲,就会引起彼此间的情感共鸣,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当一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遇到挫折而感到愤闷抑郁时,向知心挚友一席倾诉,就可以得到心理疏导,身心也就更健康,学习更有劲。而那种孤僻、不合群的人,往往有更多的烦恼和忧愁,甚至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处理人际关系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技术,它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培养和提高。如增加交往频率。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不妨主动地找同学谈谈心,讨论某些问题,交换一些意见,从中加深情感联系。平时真诚关心同学,当别的同学有求于自己时,只要是正当的要求,就要尽己所能,满足对方的要求;当看到别的同学有困难时,要主动去帮助。此外,学会宽容待人,谦恭礼让,惜时守信等等,也是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种技能。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个人直接从书本上学得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在现代社会中,新信息如钱塘之潮,汹涌澎湃、层出不穷。通过社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后,人就能以各种方式迅速地获得信息。作家肖伯纳曾經比喻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综上所述,培养好学生的人际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热情地关心每一个孩子,给他们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舞台,还要教给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优化人际关系的指导,以形成正确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其实,人人都有追求进步的心理需求,作为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扬长避短,正确引导,让其步入正确的发展轨道。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宽容每一个孩子,甚至宽容他的缺点,善待暂时落后的学生,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因材施教,面向全体,把无私的师爱洒向每一个角落,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用真诚的爱心和坚定的信心,点亮每一盏心灯,照亮前行的道路。[2]
参考文献
[1]吴发科.《彰显校园心理环境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突出作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2004年第5期.
[2]李雷.《点亮一盏灯》——中国教师报Q学网,2016年5月16日.
【关键词】青少年;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264-02
【理论概述】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关系,它主要表现人与人之间在交际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人就有交往上的需要。所以人际关系是得以生存、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也就是说,人际交往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相联结并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网络系统。在不同的群体中,在不同的职业、年龄、性别的人们之间,交往的特点不尽相同。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处理好人际关系也体现着人的知识和修养,人际关系状况关系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
人际交往的核心部分,一是接纳,二是沟通。培养交往能力首先要有积极的心态,理解他人,关心他人,日常交往活动中,要主动与他人交往,不要消极回避,要敢于接触,尤其是要敢于面对与自己不同的人,而且还要不怕出身、相貌、经历,不要因来自边远的地区、相貌不好看或者经历不如别人而封闭自己,其次要从小做起,注意社交礼仪,积少成多;再次要善于去做,要大胆走出去,消除恐惧,加强交往方面的知识积累,在实际的交往生活中去体会,把握人际交往中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另外,要认识到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打动人的是真诚,以诚交友,以诚办事,真诚才能换来与别人的合作和沟通,真诚永远是人类最珍贵的感情之一。
营造良好的学校人际,要在“公平、公正、公开”和“民主化、人本化”的管理制度之下,才能形成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心理氛围,要及时消除人与人的“心际距离”和缩小上下级、师生之间的“心理落差”,对校园中出现的人际关系障碍,要及时消除和弥补。[1]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真诚地尊重、关心、接纳孩子,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团结友爱和谐融洽的校园人际关系,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生动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真诚关爱孩子,引导孩子,教育孩子,既体现出老师的师德风范,又体现出很强的教育技巧和艺术。
【案例分析】
上学期,我们班接收了一位特殊学生。学生小晨本应该升入五年级,但开学报名那天,原班主任无论如何就是不愿再继续接收,尽管家长站在众人面前再三商量,费尽口舌,也无济于事。其他班级也没有主动收下这个孩子。看着孩子和父母站在众人面前如此尴尬,无地自容,我想,难道学生成绩差就要辍学或者被开除吗?思来想去,我决心做一个吃螃蟹的人,干脆收下小晨,让他退级,到我们三年级上学。这样,让他从头学习,赶上队伍,不致掉队。经过与任课老师以及全班同学商量,小晨便成为我们三年级的一员。
经多方了解得知,小晨的确是一位与众不同的“另类学生”,上课时根本不听课,不是独自在玩,就是任意捣乱,常常把纸片撕得满地都是,有时居然钻到桌子下面,从第一排直窜到最后一排,搅得人心不宁,令有些老师大伤脑筋,无可奈何。
我所做的第一件事是与小晨进行一次深入的谈话,以便加深了解,心中有数。从谈话中得知,小晨很聪明,说话干脆,思维敏捷,只是由于家长对孩子过于娇惯和放纵,放松了对他的教育和要求,有时心血来潮,急不可耐,便棍棒相加,而老师和同学对他关心帮助不够,导致成绩越来越差。后来,小晨索性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父母和老师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放弃了他。经常得不到别人的重视,小晨非常郁闷、封闭、冷漠,有时故意违反纪律,以表现自我,引起别人的注意。于是,经常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顺理成章了。
正式入班上课那天,我把小晨郑重地介绍给全班学生,并真诚地说:“请大家鼓掌,欢迎小晨加入我们的行列!”教室里立刻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小晨笑眯眯地走到自己的座位上,直挺挺地坐下了。之后,我经常悄悄地走近他,观察他,帮助他,与他谈心,用爱心唤起他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渐渐地,小晨变了。我发现小晨是一个十分可爱的孩子,他有爱心,关心集体,爱劳动,有正义感。一次,一名学生因感冒而呕吐,别的学生会捂着鼻子让开,而小晨却跑出去弄来煤渣,小心翼翼地清理干净。校园的地面脏了,他会主动前去打扫。下课了,小晨常常第一个冲上讲台,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抓住这些机会,我会在班里大加表扬,号召学生向他学习,并委婉地指出其努力的方向,以避免产生骄傲心理,取长补短。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和帮助,小晨进步很大,学习成绩也有了进步,期末考试语文还考了95分。我不失时机打电话给小晨的家长,告诉他们孩子在校的良好表现,并前往家访,让他们知道家庭教育是多么重要,并了解一些教育方法。家长感激万分,连声道谢。
看着小晨的进步,我打心眼里感到高兴。作为老师,还有比看到学生的进步更欣喜的事吗?本想收下小晨不致辍学,没曾想他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逐渐跨入了先进的行列。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不过,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个人体会】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优越感强,唯有在与别人的比较中才能充分认识自己,离开了交际对象或可供比较对象,就失去了衡量自己的尺子和照鉴自己的镜子。一个学生如果终日独来独往,孤僻冷漠,缺乏交往,那他对自己的认识就缺乏了“参照系”,也发现不了别人身上有好或不好的东西,也就无法调整和改进自己。
人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有着强烈的合群需要。通过相互交际,诉说个人的喜怒哀乐、爱憎恐悲,就会引起彼此间的情感共鸣,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当一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遇到挫折而感到愤闷抑郁时,向知心挚友一席倾诉,就可以得到心理疏导,身心也就更健康,学习更有劲。而那种孤僻、不合群的人,往往有更多的烦恼和忧愁,甚至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处理人际关系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技术,它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培养和提高。如增加交往频率。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不妨主动地找同学谈谈心,讨论某些问题,交换一些意见,从中加深情感联系。平时真诚关心同学,当别的同学有求于自己时,只要是正当的要求,就要尽己所能,满足对方的要求;当看到别的同学有困难时,要主动去帮助。此外,学会宽容待人,谦恭礼让,惜时守信等等,也是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种技能。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个人直接从书本上学得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在现代社会中,新信息如钱塘之潮,汹涌澎湃、层出不穷。通过社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后,人就能以各种方式迅速地获得信息。作家肖伯纳曾經比喻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综上所述,培养好学生的人际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热情地关心每一个孩子,给他们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舞台,还要教给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优化人际关系的指导,以形成正确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其实,人人都有追求进步的心理需求,作为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扬长避短,正确引导,让其步入正确的发展轨道。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宽容每一个孩子,甚至宽容他的缺点,善待暂时落后的学生,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因材施教,面向全体,把无私的师爱洒向每一个角落,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用真诚的爱心和坚定的信心,点亮每一盏心灯,照亮前行的道路。[2]
参考文献
[1]吴发科.《彰显校园心理环境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突出作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2004年第5期.
[2]李雷.《点亮一盏灯》——中国教师报Q学网,2016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