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一种对话、一种交往、共同成长的过程.
【关键词】 新课标;数学;教学过程设计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一种对话、一种交往、共同成长的过程.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教学过程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思考、认识. 由“教学”而迁移,即数学教学过程就是师生沟通、合作、对话、交往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
美国超级营地创建人之一埃立克·詹森所著的《超级教学》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影响学习的两个核心因素是:状态和策略. “状态”即创造学习的适当的精神状态,“策略”代表授课风格和方式. 互动交往,意味着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控制者,知识的权威,而学生不再是命令的服从者,被动的接受者. 教师与学生是处于平等地位的、拥有完整生命的人,彼此相互尊重的独特个性,自由而持久地交换意见,共享不同的个人经历、人生体验. 教学活动不再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教师不再拥有绝对的权力控制学生的学习,控制学生的活动、行为和思想. 互动交往,才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才使教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这是对传统教学观点的重大突破. “交流—互动”教学的基本模式结构为:教师启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练习评定. 具体表现为:
1. 教师启动——“交流—互动”的前提
在“交流—互动”的教学中,学生的动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 在这一活动中,教师主要做好引导工作,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习新知识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 学生自学——“交流—互动”的基础
上新课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制定切实可行、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式”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学习目标. 由学生自学,让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3. 小组讨论——“交流—互动”的主体
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讨论. 小组一般由5名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每隔一段时间,小组要重新组成,永远保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学习程度. 在课堂上,小组汇报自学情况,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 各小组的成员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主要回答本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目标,组内成员采用轮流提问题的形式;小组长把各组员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在组际交流时能解决这些问题. 此时,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巡视和参与. 对于简单问题,学生通过交流互动完成;对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适时抓住要害,讲清思路,点拨要点,并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组际交流——“交流—互动”的关键
在小组讨论后,进行组际交流,也就是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做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 经过一系列的讨论,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教材中心和话题,突出关键问题,形成一致意见. 这样,不仅使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语言技能也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克服了自我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
二、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体验课程发展的过程
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的反映,而更是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 这意味着,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内容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解读,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以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即教案与学案.
三、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分享教学相长的过程
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实际上是他们以观察、体验、尝试、探究和发现等方式,去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 即把培养“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重点放在怎样通过知识信息的获取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学基础的数学;把“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重点放在用什么方式去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学发展的数学;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在处理现实情境中的问题时的“办事”能力,学提高的数学;把“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放在从社会性相互作用中实现认知和社会发展,学有用的数学.
四、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追寻主体、追寻个性、共同成长的过程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活动是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个人的知识、智慧、情感、意志、人格、个性、气质、审美、想象力、反思能力以及批判、创造精神等方面都得以发展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学生不断获得完善,不断展示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教师不断超越、不断创造、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师生追寻主体、追寻个性、共同成长的过程.
总之,把数学教学活动视为一种交往和互动,是抓住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主要矛盾,寻求教学改革“突破”性进展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关键词】 新课标;数学;教学过程设计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一种对话、一种交往、共同成长的过程.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教学过程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思考、认识. 由“教学”而迁移,即数学教学过程就是师生沟通、合作、对话、交往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
美国超级营地创建人之一埃立克·詹森所著的《超级教学》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影响学习的两个核心因素是:状态和策略. “状态”即创造学习的适当的精神状态,“策略”代表授课风格和方式. 互动交往,意味着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控制者,知识的权威,而学生不再是命令的服从者,被动的接受者. 教师与学生是处于平等地位的、拥有完整生命的人,彼此相互尊重的独特个性,自由而持久地交换意见,共享不同的个人经历、人生体验. 教学活动不再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教师不再拥有绝对的权力控制学生的学习,控制学生的活动、行为和思想. 互动交往,才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才使教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这是对传统教学观点的重大突破. “交流—互动”教学的基本模式结构为:教师启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练习评定. 具体表现为:
1. 教师启动——“交流—互动”的前提
在“交流—互动”的教学中,学生的动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 在这一活动中,教师主要做好引导工作,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习新知识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 学生自学——“交流—互动”的基础
上新课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制定切实可行、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式”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学习目标. 由学生自学,让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3. 小组讨论——“交流—互动”的主体
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讨论. 小组一般由5名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每隔一段时间,小组要重新组成,永远保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学习程度. 在课堂上,小组汇报自学情况,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 各小组的成员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主要回答本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目标,组内成员采用轮流提问题的形式;小组长把各组员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在组际交流时能解决这些问题. 此时,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巡视和参与. 对于简单问题,学生通过交流互动完成;对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适时抓住要害,讲清思路,点拨要点,并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组际交流——“交流—互动”的关键
在小组讨论后,进行组际交流,也就是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做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 经过一系列的讨论,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教材中心和话题,突出关键问题,形成一致意见. 这样,不仅使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语言技能也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克服了自我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
二、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体验课程发展的过程
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的反映,而更是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 这意味着,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内容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解读,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以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即教案与学案.
三、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分享教学相长的过程
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实际上是他们以观察、体验、尝试、探究和发现等方式,去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 即把培养“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重点放在怎样通过知识信息的获取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学基础的数学;把“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重点放在用什么方式去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学发展的数学;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在处理现实情境中的问题时的“办事”能力,学提高的数学;把“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放在从社会性相互作用中实现认知和社会发展,学有用的数学.
四、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追寻主体、追寻个性、共同成长的过程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活动是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个人的知识、智慧、情感、意志、人格、个性、气质、审美、想象力、反思能力以及批判、创造精神等方面都得以发展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学生不断获得完善,不断展示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教师不断超越、不断创造、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师生追寻主体、追寻个性、共同成长的过程.
总之,把数学教学活动视为一种交往和互动,是抓住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主要矛盾,寻求教学改革“突破”性进展的一种重要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