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上起太早、睡眠时间不足、家庭作业太多、不能好好吃早餐……这些困扰不少学生的“难题”在近期迎来了新的解决之道。除以上几个地方之外,浙江和黑龙江也都在近期明确规定,中小学生早晨到校时间往后推迟,黑龙江还对课后作业量做出了要求,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黑龙江规定,从3月1日新学期开学起,全省小学生、初中生早晨到校时间不得早于8:00,高中生早晨到校时间不得早于7:30。浙江则要求,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早上到校时间不得早于8:00,上课时间不得早于8:30。
在家庭作业方面,黑龙江要求,各学校要科学设计作业内容和形式,整体规划并控制各学科课后作业量,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其他年级课外书面作业量每天不超过1小时;初中课外书面作业量每天不超过1.5小时;高中课外书面作业量每天不超过2小时。有观点认为,此举对减轻学生课外负担、保证学生睡眠时间、缓解早高峰交通压力都有益处。刚升入小学的孩子,养成早起的作息需要一段时间,而且孩子写作业慢,常因此晚睡,导致第二天迟到。对于近日浙江省、黑龙江省提出的推迟到校时间,很多学生家长表示赞同。
但也不能简单认为,推迟上学时间就减轻了孩子的负担,这就会让减负陷入一种形式主义。现今的评价体系导致学生的学业压力很大,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在课外辅导班和各种习题、试卷中。若孩子的整体负担不降低,即便是推迟半小时入学,也或将意味着推迟半小时睡觉,这并不能从根本上减轻孩子负担的问题。
厘清“负担”的概念
减负问题在今年“两会”引起了各方面的浓厚兴趣和高度关注,可以说“减负”是一个热词,不仅是热词,还是长期以来各方面高度关注的焦点。
对于减轻学生负担问题,这些年,已经迈出了重大的步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彻底解决,原因是多方面的,每一个人心里面都有一本账,都知道总体上负担为什么没减下来,都知道自己孩子的负担是谁加上去的,每个家长心里清楚,每个老师心里清楚。
这里要讲清楚一些概念,一个是什么叫“负担”的概念?
这里所讲的“负担”,是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指的是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这一部分负担,我们把它叫做“负担”。在这个以内的,我们把它叫做课业、学业,叫做必须付出的努力。这一点,大家应当把它区分一下。不然谁都讲负担,但是很多人讲的负担又不是同一个负担,减负主要减的是这个负担。
学生减负这个事不光是教育战线的事,是整个社会的事。减负、负担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它还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各方面合作、共同努力。应当按照这样的理念,坚定不移地推进减负工作。
学生减负不能再文件复文件
3月2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王国庆在回答记者有关中小学生减负的问题时称,从1951年到2017年国家围绕中小学学生的减负出台过几十份文件。但恰如古诗云:“一山放过一山拦”。几十年喊减负,有些地方孩子们的书包越喊越沉,课外负担越喊越重,睡眠和休息的时间越喊越少。
王国庆说:“我想利用这个机会呼吁,我们别再仅仅是坐而论道,而应以真抓实干的精神,起而行之、迎难而上,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一座一座地搬走年幼孩子们本不该承受的重负之山,让他们真正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成才。”这是针对减负的肺腑之言。
确实,过去几十年来,减负文件不少,可学生负担却并不见减轻。为此,有必要深刻反思。减负不能再文件复文件,需要针对造成学生负担沉重的根本问题进行“动真格”的治理。
毋庸讳言,中高考升学制度是造成我国孩子学业负担沉重问题的首要原因。对于中高考制度,《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曾指出,这一制度总体上符合国情,权威性、公平性社会认可,但也存在一些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主要是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由于中高考升学实行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这使基础教育存在严重的应试导向,所有学生被纳入一个跑道比拼,教育成为竞技教育。当前的培训热、竞赛热,都以此为土壤产生,家长送孩子去培训班,就是希望孩子多学、学深,以获得竞争优势。
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热,则直接加重幼儿、小学生的学业压力。我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校、重点班,可在不少地区,依旧有名校、重点校,学校里也有变相的重点班;在高中阶段,有的地方政府教育部门热衷打造超级中学,给超级中学全省范围内招生特权,严重破坏了地方教育生态,加剧中考升学竞争;而对于社会培训机构,一些地方政府的监管也十分乏力,无证无照或者有照无证经营的机构大量存在,在灰色地带经营。
为此,治理学生的学业负担,就必须针对以上问题,王国庆提出,要以制度创新形成学生减负的长效机制。具体而言,我国应该深入推进中高考制度改革,要突破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的阻力,切实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以多元评价体系促进高中多元教育,促进学生多元选择。
同时,也必须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理清政府投入、监管学校依法办学与学校自主办学的关系。政府部门要从保公平质量出发,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并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促進学校进行个性化教育、多元教育,以满足受教育者发展个性、兴趣的需要。
为学生减负 为家长分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青少年的成长成才首先要靠教育。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记者会上的金句“鸡汤喝得众人醉,错把忽悠当翡翠,不听忠告听忽悠,负担增加人人愁。”不仅反映了我国野蛮式增长的校外培训班的真面目,也道出了青少年成长的痛点。
2018年3月1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国家层面先后已经发布了多个“减负令”,但孩子的负担不减反增,怎样才能真正为孩子减负?减负,从哪些方面减?陈宝生提出,“减负”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是从学校减负,叫做从学校教学减负。
这些年,针对学校减负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有人讲叫作“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这个话反映了一定的实际,但也有偏颇。偏颇在哪里?有一些减负措施是“一刀切”的,有一些减负办法是简单化的,它的效果值得评估。学校减负,主要是加强科学管理,把减负的任务落实到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作为一个突出问题来解决。这是一个渠道。
二是校外减负。
主要是规范教育秩序,治理整顿各类培训机构。培训机构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补充,现在要整顿的是超前教、超前学,违规办学、没有资质办学的这一块,这一块造成的是“学生痛恨”“家长无奈”“机构赚钱”“负担很大、很重”,这种状况是不允许的。
三是考试评价减负。
考试评价减负就是要改变评价方式,完善学业考试办法,建立素质综合评价制度,不允许以分数高低对学生排名,不允许炒作高考状元。这是考试评价减负,指挥棒要让它正确起来。
四是老师教学减负。
老师要按照大纲足额授课,绝不允许课上不讲课下讲、课上少讲课后讲,甚至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培训。
五是家长和社会减负。
整个社会都要提高教育素养,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成功观,这样才能使得减负工作有一个正确的思想基础。这些年各种成功学、各种培训机构的广告满天飞,带来的结果就是家长的口袋空了,学生的负担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乱了。有一些不符合教育规律、不符合孩子健康成长需求的理念到处流传,给家长制造焦虑,给孩子制造负担,这种现象绝不允许。
陈宝生还表示,从这五个方面减负,学生减负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其中有两个关键措施:
一是要砍断教师和培训机构在教学方面的联系纽带,这个一定要割断。培训机构可以搞各种培训,但是不能搞超前教学、超纲教学,义务教育阶段涉及的各科都不能搞,要割断这个。还要割断各类考试、考评、竞赛成绩和招生的联系,不把它作为招生的凭据。公办学校不准抢生源,用这些办法逐步减轻负担。
二是综合治理,建立起一个健康的教育秩序,构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过重的学业负担会逐步降下来。给学生要减轻负担的同时也要给老师减轻负担,现在老师负担是很重的,各种填表、各种考评、各种比赛、各种评估,压得有些老师喘不过气来。要把时间还给老师,学校要拒绝各种“表叔”“表哥”——拿着表来了,要填表,各种表,必要的表要填,现在是表太多了,基层把这个叫做“表叔”“表哥”。学校要拒绝它们,让老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学、备课充电、提高素质、提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