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摘要:为明确福建省北峰地区假眼小绿叶蝉对噻虫嗪和吡虫啉的敏感性差异,为合理利用杀虫剂防控该虫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浸叶法测定,比较2种药剂对福建省北峰地区假眼小绿叶蝉的毒力。结果表明,用药1~7 d后,噻虫嗪的LC50为1.434 9~0.136 8 mg/L,吡虫啉的LC50为61.992 0~1.236 4 mg/L,分别是噻虫嗪的43.20~9.03倍。在0.1~20.0 mg/L 用药浓度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明确福建省北峰地区假眼小绿叶蝉对噻虫嗪和吡虫啉的敏感性差异,为合理利用杀虫剂防控该虫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浸叶法测定,比较2种药剂对福建省北峰地区假眼小绿叶蝉的毒力。结果表明,用药1~7 d后,噻虫嗪的LC50为1.434 9~0.136 8 mg/L,吡虫啉的LC50为61.992 0~1.236 4 mg/L,分别是噻虫嗪的43.20~9.03倍。在0.1~20.0 mg/L 用药浓度下,噻虫嗪的致死率为55.00%~100.00%,LT50为0.61~5.56 d,而吡虫啉的致死率为30.00%~76.67%、LT50为1.68~14.40 d。说明福建省北峰地区的假眼小绿叶蝉对噻虫嗪敏感性强于吡虫啉,噻虫嗪比吡虫啉更适合用于防控该地区的假眼小绿叶蝉。
关键词:假眼小绿叶蝉;噻虫嗪;吡虫啉;敏感性;LC50;LT50
中图分类号:S433.39
其他文献
摘要:为探究生物炭对多菌灵环境行为的影响,挖掘生物炭在农业中的应用潜力,以稻秆炭、果壳炭、椰壳炭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不同种类的生物炭及其老化方式对东北黑土中多菌灵吸附性能和多菌灵土壤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土壤相比,在东北黑土中添加3种生物炭,多菌灵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从46.3 μg/g提高至 117.3 μg/g(稻秆炭)、215.2 μg/g(果壳炭),椰壳炭对多菌灵的吸附影响
摘要:中华绒螯蟹作为特种名优水产品成为我国很多地区实施精准扶贫、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突破口。对我国中华绒螯蟹产业现状进行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国中华绒螯蟹产业现状总体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养殖规模有所扩大,养殖模式因地制宜多样化发展;电商平台与冷链物流齐头并进,销售流通体系日趋完善;各大品牌百花齐放,餐饮消费与精深加工同步发展。根据我国中华绒螯蟹产业发展现状,对今后产业发展趋势做出以下预判:养
摘要:小麦分蘖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成穗数和籽粒产量的重要因素,探明小麦分蘖发生及其生长成穗的遗传调控机制与相关遗传因子,可为培育具有理想株型的高产品种、研发合理群体调控技术提供重要理论参考。本文综述了前人在分蘖抑制基因(tin)QTL定位分析、水分供应对该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分蘖抑制基因对根、茎、叶和芽中物质分配的影响和其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了该基因可能的功能与作用机制。最后
摘要:采用酶法提取小米谷糠蛋白,对小米谷糠进行脱胶、脱脂处理,以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从5种蛋白酶中筛选最适酶制剂。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酶的添加量、作用时间、作用温度、浸提pH值,得出对谷糠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米谷糠蛋白的最佳提取率对应的工艺条件如下:添加0.7%碱性蛋白酶,调节pH值为9,于50 ℃提取1.8 h,提取率为72.29%。由此可见,用碱性蛋白酶提取谷糠蛋白是一种高效
摘要: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均质压力、均质次数和菌液浓度3个因素对大肠杆菌蛋白破碎率的影响。然后利用响应面试验拟合出大肠杆菌蛋白破碎率的回归方程,优化了高压均质法破碎大肠杆菌的试验条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大肠杆菌蛋白破碎率影响顺序为均质次数(B)>均质压力(A)>菌液浓度(C)。在均质压力140 MPa、均质次数4次、菌液浓度60 g/L时,大肠杆菌蛋白破碎率达到最高,为13.98%。 关键词:
摘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数字农业与数字乡村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提高乡村数字化建设效率,运用物联网、系统协同、人工智能等手段获取村镇基础设施、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生产技术、商贸物流、社会保障、基层治理等动静态数据,构建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平台基于“数据中台-业务前台”服务架构,支持多用户定制、数据多维分析和多业态服务扩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系统,通过乡村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化肥水平对双季稻产量、各生育期养分吸收与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水稻季,50%常规氮磷施用水平(T1)、70%常规氮磷施用水平(T2)、100%常规氮磷施用水平(T3)、150%常规氮磷施用水平(T4)处理较不施氮磷肥(T0)处理的增产率分别为42.82%~79.62%、24.28%~48.37%、37.85%~77.48%,其中T2处理的边际效应最高;施
摘要:为了探讨混播栽培条件下,秣食豆播种时期与比例对玉米生产机能影响的机理,进一步研究混作方式下的光合性能,为提高作物混作栽培利用与生长特性提供有力依据,于2011年和2019年在内蒙古民族大学试验农场,将秣食豆与饲用型玉米科多8按0 ∶1、1 ∶1、2 ∶1、3 ∶1混播比例和5月10日、6月11日2个播种时期进行混播,分析研究秣食豆混播時期和比例对玉米叶倾角的影响。结果表明,秣食豆播期对玉米叶
摘要:为了建立濒危龙树科植物DNA条形码鉴定方法,本研究选取rbcL、matK、ycf1b等3对引物对9种21份龙树科植物进行DNA提取、序列扩增及产物测序,比较序列扩增效率和测序成功率;应用DNASTAR Lasergene 软件对测得的双向序列进行拼接;使用MEGA-X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种内和种间变异;使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聚类树。结果表明,ycf1b序列可以区分龙树科4个属的植物,聚类效果好
摘要:植物体内磷的分配和再利用是植物对磷元素利用的具体表现,磷和铝是酸性土壤上限制作物生长的两大主要因子,因此,对不同铝耐性品种在磷再利用机制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小麦耐铝品种Atlas 66和铝敏感品种Scout 66为研究材料,研究有无磷供应下品种间磷含量与细胞壁及其组分磷含量以及果胶甲酯酶(PME)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与Scout 66相比,Atlas 66在缺磷条件下鲜质量和干质量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