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参与氛围,提供充分的主动参与的机会,激发和调动主体参与学习的激情与渴望。引导学生从单一的课堂学习转变到课前、课中、课后全程参与,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思想品德课程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课前体验参与,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在思想品德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只有把书本上这些具有内在生命状态的知识与学生的真实生活、已有的经验、体验联系起来,才能使其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欲望。因此,课前可围绕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如在学习《换个眼光看老师》第一框“了解我们的老师”时,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工作的特殊性,认同教师职业所蕴涵的价值取向,主动增进与教师的感情,课前笔者组织学生和本班任课老师联系,以小组为单位,观察、采访老师一天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并认真做好记录,填写采访感言。在课堂交流时,学生不仅谈到了老师的奉献、敬业、爱,还谈到了自己应如何与老师沟通,如何尊重老师,从心里由衷地迸发出一种爱师之情。这样,让学生课前参与体验,不但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升华了师生情谊,更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
二、课中主动参与,在探究中明理导行
1.参与探究,体验感悟
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参与,是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来进行认识的。这就要求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去,引导学生充分自由地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使学生在探究中明白道理,在体验中提升道德认识。
如在教学《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第三框“保护环境”时,笔者用投影展示一组资源环境遭到污染的图片:工厂随意排放污水而造成农民庄稼绝收,小区内垃圾遍地、苍蝇乱飞,学校墙外的污水沟臭气熏天……触目惊心的画面,引起了学生心灵上的震撼。这时笔者提出:“這些照片反映了环境遭到污染,这对可持续发展战略会造成什么危害?我们应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引发了学生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认知,在参与中体验感悟,懂得了环境形势的严峻性,树立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意识。
2.参与辩论,明理导行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理论赋予时代感,以最新、最贴切的材料作为论据,引导学生进行对话、辩论、推理,激起道德情感上的波澜,促进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
如在学习《杜绝不良嗜好》第三目“网络成瘾及其危害”时,笔者设置辩论题目:“初中生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让学生开展辩论赛。由于问题来自学生实际,所以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辩论中,正反双方口若悬河、针锋相对,学生在交流中明辨了是非,在论理中促进了沟通。这样,学生在谈、论、辩的过程中深刻认识了沉迷于网吧、电子游戏的危害,认识到 “远离不良诱惑,健康快乐成长”的意义。从而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主动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生活。
三、课后实践参与,在应用中体验成功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时间相对较少,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初步形成一定的道德观点,而一些良好习惯的养成,正确观念的形成,还需要课后深化巩固,督促养成。这就要求教师除了重视课堂教学外,还应注重课后延伸教育,让学生亲自实践,拓展思想品德课的空间。
如在学习了《与诚信同行》一课后,为了推进诚信教育,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以“诚信有约” 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开展校园诚信问题的调查。学生自主设计调查问卷,有的从学习方面是否有抄袭作业现象,是否有过涂改考试成绩现象等展开调查;有的从和老师、家长、同学相处方面是否真诚,有无有失诚信的行为和现象等展开调查。然后就不说谎话,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守时、守信、有责任心等问题进行讨论,举行了“诚信校园,从我做起”签名仪式,共同在《诚实守信承诺书》上签字。这样,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深化了他们对诚信的理解,促进了诚信意识的形成。
实践证明,让学生在课前参与、课中参与、课后参与,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思想品德课程学习中来,获取丰富的情感和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在不断的参与、实践中获得愉快、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知识内化,升华道德情感,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责任编辑 袁 妮)
一、课前体验参与,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在思想品德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只有把书本上这些具有内在生命状态的知识与学生的真实生活、已有的经验、体验联系起来,才能使其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欲望。因此,课前可围绕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如在学习《换个眼光看老师》第一框“了解我们的老师”时,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工作的特殊性,认同教师职业所蕴涵的价值取向,主动增进与教师的感情,课前笔者组织学生和本班任课老师联系,以小组为单位,观察、采访老师一天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并认真做好记录,填写采访感言。在课堂交流时,学生不仅谈到了老师的奉献、敬业、爱,还谈到了自己应如何与老师沟通,如何尊重老师,从心里由衷地迸发出一种爱师之情。这样,让学生课前参与体验,不但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升华了师生情谊,更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
二、课中主动参与,在探究中明理导行
1.参与探究,体验感悟
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参与,是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来进行认识的。这就要求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去,引导学生充分自由地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使学生在探究中明白道理,在体验中提升道德认识。
如在教学《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第三框“保护环境”时,笔者用投影展示一组资源环境遭到污染的图片:工厂随意排放污水而造成农民庄稼绝收,小区内垃圾遍地、苍蝇乱飞,学校墙外的污水沟臭气熏天……触目惊心的画面,引起了学生心灵上的震撼。这时笔者提出:“這些照片反映了环境遭到污染,这对可持续发展战略会造成什么危害?我们应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引发了学生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认知,在参与中体验感悟,懂得了环境形势的严峻性,树立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意识。
2.参与辩论,明理导行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理论赋予时代感,以最新、最贴切的材料作为论据,引导学生进行对话、辩论、推理,激起道德情感上的波澜,促进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
如在学习《杜绝不良嗜好》第三目“网络成瘾及其危害”时,笔者设置辩论题目:“初中生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让学生开展辩论赛。由于问题来自学生实际,所以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辩论中,正反双方口若悬河、针锋相对,学生在交流中明辨了是非,在论理中促进了沟通。这样,学生在谈、论、辩的过程中深刻认识了沉迷于网吧、电子游戏的危害,认识到 “远离不良诱惑,健康快乐成长”的意义。从而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主动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生活。
三、课后实践参与,在应用中体验成功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时间相对较少,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初步形成一定的道德观点,而一些良好习惯的养成,正确观念的形成,还需要课后深化巩固,督促养成。这就要求教师除了重视课堂教学外,还应注重课后延伸教育,让学生亲自实践,拓展思想品德课的空间。
如在学习了《与诚信同行》一课后,为了推进诚信教育,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以“诚信有约” 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开展校园诚信问题的调查。学生自主设计调查问卷,有的从学习方面是否有抄袭作业现象,是否有过涂改考试成绩现象等展开调查;有的从和老师、家长、同学相处方面是否真诚,有无有失诚信的行为和现象等展开调查。然后就不说谎话,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守时、守信、有责任心等问题进行讨论,举行了“诚信校园,从我做起”签名仪式,共同在《诚实守信承诺书》上签字。这样,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深化了他们对诚信的理解,促进了诚信意识的形成。
实践证明,让学生在课前参与、课中参与、课后参与,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思想品德课程学习中来,获取丰富的情感和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在不断的参与、实践中获得愉快、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知识内化,升华道德情感,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