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当代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人们最基本的追求。素质教育贯穿于每一个层次的教育、每一种类型的教育当中。高职法律教育对于社会的影响非常巨大,为了培养出更多法律精英,就需要重视与落实素质教育。高职院校需要从自身的教育理念更新出发,做好课程组织、课程体系、教育方法的优化,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素质,使学生成为更优秀的新时期人才。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职法律教育;教育改革
前言:作为一种创新性教育理念,素质教育需要贯穿于学生的一生,将其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素质教育的追求就是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不断完善。素质教育是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结合体。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素质教育需要着重强调与考虑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与实践能力培养。我国高职法律教育创设的目的是培养出希望未来能够从事法律事业的人才,在职业化训练中帮助其掌握实践技巧、实践技能,娴熟处理社会矛盾与问题。面对素质教育、素质理念的层层推进,高职法律教育需要考虑好社会要求,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获得更好的就业素质。
一、树立素质教育观
在新时期背景下,高职法律教育需要明确自己的素质教育要求,做好教育理念更新,将提高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传授基本知识作为核心目标,将这些要点融合到一起。教师要打造适合时代、适合新时期背景的优秀人才。突出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意和价值[1]。基于教育角度来看我国的高职法律教育出发点就是培养出能力全面、素质和价值观统一的优秀人才。其需要具备科学素养、人文知识,形成创造性、自主性品质。站在法律角度来看,高职法律专业本身就有突出的应用性属性。高职法律教育需要立足于实际重视同时具备与兼顾社会发展、民主法治建设需求的综合性人才。要牢牢结合二者,将其作为高职法律教育的基本目标与历史使命,培养具备完整理论体系、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思维的优秀人才。
在时代推进过程中,素质教育的优势和发挥的作用变得越来越突出。素质教育能够准确把握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2]。正因如此才有必要立足于实际,考虑法律教育理想需求、理想追求,融合高职法律课堂和素质教育关系。高职院校的法律教育不单单是基本的职业教育,同时其也有着素质教育属性。高职法律课堂需要同时考虑与兼顾法律制度、理论与知识需要[3]。要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科学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具备人文精神,掌握基础性素质与技能。尤其是法律职业者本身必须具备的法律人格、法律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意识。
高职法律素质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模式同时也是一种培养目标,其体现的是新时期背景下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素质教育需要贯彻终身教育目标与要求,要确保人才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与法律基础。用完备的知识背景与逻辑能力提升人才综合素质,响应时代的号召理解职业道德要求。
二、培養道德情操
事实上个人技能、专业知识是其职业生活成功与否、顺利与否的关键点。当然提高成功概率还要考虑好个人的自身道德品质与素质。要让学生能够同时把握与兼顾学科要求、学科规律。在现代职业教育以及职业生活中确定学习内容,明确职业活动目的与规范,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认知能力、道德水平。
我国在规划职业道德的过程中有体现出传统道德优秀成分与内涵,主要可以归纳为下述二十个字。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除此之外,学生平时除了要学习职业必须学习的《公务员法》、《劳动法》以外还要掌握《宪法》、《人民警察法》、《监狱法》这些基本知识,让学生既可以使用法律保护自己,同时也能够利用法律约束自己、自律自己的道德行为、道德品质,深化内心世界,将这种品质与道德涵养融入到自己的灵魂当中,形成与梳理自己的素养品质。法律代表的是权威、神圣以及公正廉洁。只有在法律人才具备高尚道德素养以后,才能够体现出法律的神圣性、公正性。争议、公正、平等思想是所有法律人才都必须具备的素质与能力。法律教育过程中,主要培养的就是各个单位包括法院与检察院的法律辅助人才,发挥法律人才主持公道、维护正义的作用。法律教育要同时包括一般教育、专业教育和道德教育。让法律人才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高职法律教育课堂要充分贯彻以人为本,注重信阳教育和道德教育。
三、能力本位课程体系的优化
对于达成教育目标来说,课程体系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课程体系有必要参照人才培养需要不断优化和合理性考虑。素质教育将提升人才综合素质作为主要任务和目标。要牢牢把握与结合社会、法律职业特征对于人才的需要,考虑好下述几点培养需求。
首先是法律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基本知识,除了要做到通晓法律知识以外,也要理解其他相关性文化内容,比如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
其次要具备敏锐独特的视角与思考能力。法律工作的目的是解决社会中的各种复杂问题,用法律武器帮助与维护人们的应有权益。法律工作者需要用法律者的角度分析和观察问题。
最后具备娴熟使用法律武器的能力。工作者需要掌握如何用法律解决纠纷、解决矛盾,按照法律流程保护人们权益。
当前高职法律专业课程组织主要包括基础课程,也就是公共必修课、专业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选修课程、实践课程等。在掌握与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能力的过程中,需要设置一定的法律职业素质与人品素质模块,体现教育的发展性和科学性。牢牢围绕学校自身的法律教育要求,体现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需要,培养出服务社会的优秀人才。
四、改进教育模式
除了调整教学内容以外,教师还要创新自己的教育形式、教育手段,这对培养与启蒙学生的职业素质来说意义十分突出。要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学习局面,要让学生深入其中,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应用型人才。课堂活动如果一直是单边活动,那么学生显然无法理解知识,学生的法律知识、法律能力缺乏锤炼势必会导致实践和理论脱节问题发生。
教学中一定要克服过去经院式、填鸭式、灌输式模式,要注重学生创造性、自主性、主动性调动,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要在旁为学生启发与指导。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最大化教学效果。教室可以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思考能力、推理能力。相较于传统模式案例教学优势主要包括:首先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与问题解决素质。其次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深入掌握法律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实践素质。最后提高教学互动性。教学中教师需要提前选择案例,保障案例真实性与达标性,为学生创造真实的环境,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语:从现阶段我国高职法律教育情况来看,为了提高教育有效性就需要突出素质教育的落实,体现实践教育价值,为学生提供成长保障机制。学校需要做好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组织的调整工作。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与意义,这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帮助巨大。
参考文献:
[1]郭静.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教育的现状及改进途径[J].法制博览,2019(27):87-88.
[2]王芳.“供给侧改革”和高职院校创业法律教育创新[J].文教资料,2018(31):69-70.
[3]王娜.对高职法律教育改革的思考[J].才智,2016(04):36.
作者简介:刘莉 ( 1973.9.24-),女,汉族,四川叙永,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文化教育,工作单位: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职法律教育;教育改革
前言:作为一种创新性教育理念,素质教育需要贯穿于学生的一生,将其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素质教育的追求就是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不断完善。素质教育是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结合体。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素质教育需要着重强调与考虑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与实践能力培养。我国高职法律教育创设的目的是培养出希望未来能够从事法律事业的人才,在职业化训练中帮助其掌握实践技巧、实践技能,娴熟处理社会矛盾与问题。面对素质教育、素质理念的层层推进,高职法律教育需要考虑好社会要求,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获得更好的就业素质。
一、树立素质教育观
在新时期背景下,高职法律教育需要明确自己的素质教育要求,做好教育理念更新,将提高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传授基本知识作为核心目标,将这些要点融合到一起。教师要打造适合时代、适合新时期背景的优秀人才。突出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意和价值[1]。基于教育角度来看我国的高职法律教育出发点就是培养出能力全面、素质和价值观统一的优秀人才。其需要具备科学素养、人文知识,形成创造性、自主性品质。站在法律角度来看,高职法律专业本身就有突出的应用性属性。高职法律教育需要立足于实际重视同时具备与兼顾社会发展、民主法治建设需求的综合性人才。要牢牢结合二者,将其作为高职法律教育的基本目标与历史使命,培养具备完整理论体系、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思维的优秀人才。
在时代推进过程中,素质教育的优势和发挥的作用变得越来越突出。素质教育能够准确把握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2]。正因如此才有必要立足于实际,考虑法律教育理想需求、理想追求,融合高职法律课堂和素质教育关系。高职院校的法律教育不单单是基本的职业教育,同时其也有着素质教育属性。高职法律课堂需要同时考虑与兼顾法律制度、理论与知识需要[3]。要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科学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具备人文精神,掌握基础性素质与技能。尤其是法律职业者本身必须具备的法律人格、法律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意识。
高职法律素质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模式同时也是一种培养目标,其体现的是新时期背景下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素质教育需要贯彻终身教育目标与要求,要确保人才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与法律基础。用完备的知识背景与逻辑能力提升人才综合素质,响应时代的号召理解职业道德要求。
二、培養道德情操
事实上个人技能、专业知识是其职业生活成功与否、顺利与否的关键点。当然提高成功概率还要考虑好个人的自身道德品质与素质。要让学生能够同时把握与兼顾学科要求、学科规律。在现代职业教育以及职业生活中确定学习内容,明确职业活动目的与规范,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认知能力、道德水平。
我国在规划职业道德的过程中有体现出传统道德优秀成分与内涵,主要可以归纳为下述二十个字。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除此之外,学生平时除了要学习职业必须学习的《公务员法》、《劳动法》以外还要掌握《宪法》、《人民警察法》、《监狱法》这些基本知识,让学生既可以使用法律保护自己,同时也能够利用法律约束自己、自律自己的道德行为、道德品质,深化内心世界,将这种品质与道德涵养融入到自己的灵魂当中,形成与梳理自己的素养品质。法律代表的是权威、神圣以及公正廉洁。只有在法律人才具备高尚道德素养以后,才能够体现出法律的神圣性、公正性。争议、公正、平等思想是所有法律人才都必须具备的素质与能力。法律教育过程中,主要培养的就是各个单位包括法院与检察院的法律辅助人才,发挥法律人才主持公道、维护正义的作用。法律教育要同时包括一般教育、专业教育和道德教育。让法律人才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高职法律教育课堂要充分贯彻以人为本,注重信阳教育和道德教育。
三、能力本位课程体系的优化
对于达成教育目标来说,课程体系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课程体系有必要参照人才培养需要不断优化和合理性考虑。素质教育将提升人才综合素质作为主要任务和目标。要牢牢把握与结合社会、法律职业特征对于人才的需要,考虑好下述几点培养需求。
首先是法律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基本知识,除了要做到通晓法律知识以外,也要理解其他相关性文化内容,比如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
其次要具备敏锐独特的视角与思考能力。法律工作的目的是解决社会中的各种复杂问题,用法律武器帮助与维护人们的应有权益。法律工作者需要用法律者的角度分析和观察问题。
最后具备娴熟使用法律武器的能力。工作者需要掌握如何用法律解决纠纷、解决矛盾,按照法律流程保护人们权益。
当前高职法律专业课程组织主要包括基础课程,也就是公共必修课、专业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选修课程、实践课程等。在掌握与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能力的过程中,需要设置一定的法律职业素质与人品素质模块,体现教育的发展性和科学性。牢牢围绕学校自身的法律教育要求,体现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需要,培养出服务社会的优秀人才。
四、改进教育模式
除了调整教学内容以外,教师还要创新自己的教育形式、教育手段,这对培养与启蒙学生的职业素质来说意义十分突出。要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学习局面,要让学生深入其中,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应用型人才。课堂活动如果一直是单边活动,那么学生显然无法理解知识,学生的法律知识、法律能力缺乏锤炼势必会导致实践和理论脱节问题发生。
教学中一定要克服过去经院式、填鸭式、灌输式模式,要注重学生创造性、自主性、主动性调动,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要在旁为学生启发与指导。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最大化教学效果。教室可以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思考能力、推理能力。相较于传统模式案例教学优势主要包括:首先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与问题解决素质。其次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深入掌握法律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实践素质。最后提高教学互动性。教学中教师需要提前选择案例,保障案例真实性与达标性,为学生创造真实的环境,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语:从现阶段我国高职法律教育情况来看,为了提高教育有效性就需要突出素质教育的落实,体现实践教育价值,为学生提供成长保障机制。学校需要做好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组织的调整工作。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与意义,这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帮助巨大。
参考文献:
[1]郭静.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教育的现状及改进途径[J].法制博览,2019(27):87-88.
[2]王芳.“供给侧改革”和高职院校创业法律教育创新[J].文教资料,2018(31):69-70.
[3]王娜.对高职法律教育改革的思考[J].才智,2016(04):36.
作者简介:刘莉 ( 1973.9.24-),女,汉族,四川叙永,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文化教育,工作单位: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