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迷踪是北方一种以手上功夫为主的拳术,相传起源于宋代,有“北拳之杰”之称。从迷踪拳的传承中可以看出,传承人不断的实践和总结,促使其不断的演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完善现有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对稀有拳种的学习,让迷踪拳能够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迷踪拳;传承;发展
天津市西青区小南河村霍家是迷踪拳的武術世家,代代相传。先祖元甲公的父亲恩第公,秉承家学,研练一生,逐以技名一世。传至元甲公,更是青出于蓝,尽得技击的精髓。且能旁参各派,博采众长,形成了霍式迷踪的体系。其后又发展到国外很多国家,享誉海内外。
1研究结果与分析
1.1迷踪拳历史渊源
迷踪拳是传统武术拳法的一部分,《纪效新书》三十二拳经中的口诀图谱,与迷踪拳的拳理拳意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书中较好的揭示了武术的发展渊源和,并为迷踪拳的传承提供了借鉴价值。迷踪拳的产生可追朔到“霍氏迷踪”的产生。霍氏迷踪拳也称秘宗拳,是以河北省,山东省为中心,在中国北方各省广为流传的武术门派。
迷踪拳作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的武术,最早传说是由达摩祖师创设的拳术,达摩祖师巡游与山林,见到猿棕动作固然据其形态创设了迷踪拳,迷踪拳术武艺高强,具有动作多变灵活等特点。另一种说法是水浒中的燕青被迫上梁山,由他创设并传播了燕青拳也就是现在的迷踪拳,迷踪拳后来由乾隆年间流传到河北沧州地区,由霍元甲的曾祖父孙通将它发扬光大。迷踪拳于清代传到青县,其创始人之一的孙通从小就在少林习武,并对迷踪拳习练较为深刻,但是由于他因为被通缉而去了青县、静海县,使得迷踪拳在那里得到传承和发展,这也是迷踪拳较为重要的分支。
1.2迷踪拳传人及流派概述
张先师是迷踪拳一世祖师。山东兖州人,精通迷踪拳,孙通为其亲传弟子。第二世传人:孙通,武德出众,在其授徒区域地区尊恩师“张先师”为一世祖师。第三世传人:“吕铜锤、霍旭武、陈万善、余 氏、智元和尚”均为孙通之徒。第四世传人: 霍恩弟 ,祖籍河北省东光。自幼随父霍旭武习练迷踪拳。在迷踪拳的演练中有创新编有“霍式练拳七十二式”。第五世传人:霍元甲,自幼随父霍恩第习练迷踪拳。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第六世传人:黄德贵、陈凤岐、王玉山、徐福楼、霍东阁、陈凤魁和黄清波等。第七世传人:杨金榜、王长荣(两位前辈为师兄弟)。第八世传人:王树田 。
1.3迷踪拳的传承方式
1.3.1血缘传承
血缘传承使得迷踪拳得以延续和发展,传统武术特别是稀有拳种,都有血缘传承特点即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之说,这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规矩,所以迷踪拳的练习者多为迷踪拳创始人的传人、嫡系或子孙,血缘的传承是迷踪拳得以延续的方式之一。
1.3.2地缘传承
迷踪拳的地缘传承指的是由特定的地域环境而进行的迷踪拳传承。其地缘传承主要表现为由清代康乾年间孙通将迷踪艺传入沧州,后在沧州青县、静海县得到流传和发展,并分为两个分支流派,分支一是孙通在大屯村中养病,得到村里人的救治,为报恩将迷踪武艺传授予村民,使得迷踪拳在大屯村得到快速发展。分支二是孙通到东北经过静海县的时候见到霍氏风景秀丽,环境优美,遂决定定居于此,成为霍氏迷踪的传承人。
1.3.3师徒传承
师徒传承方式是中华武术得以流传较为基础的传承方式之一,迷踪拳的传承方式除了血缘传承、地缘传承外,师徒传承也是很重要的传承方式。中国武术谚语中讲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迷踪拳的师徒传承有着较为严格的师徒关系,如必须按照三纲五常及伦理道德学习迷踪艺,包括严格的拜师,对师父的尊敬等等,迷踪拳的师徒传承比血缘传承和地缘传承更近一步,表现为不再局限于父子嫡系子孙的传承和地域的限制,只要迷踪武术大师收取学生,迷踪拳就能得到较好的传承和发展,但其也受到一定传统思想的束缚。
2结论与建议
2.1迷踪拳注重实用,攻防兼备,具有威武快速,刚柔并济,灵活多变的特点,迷踪拳的技击精神主要是其技术动作的传承,迷踪拳较好的反应了武德思想在传统拳术中的价值,练习迷踪武艺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始终按照武术人的道德标准去做事,练习者不畏困难,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都能在迷踪拳中得到体现。今后,迷踪拳的传承发展应继承与创新并举,运用现代技术传播和弘扬,不断探索新的可行性措施,切实有效地推动迷踪拳的传承与发展。
2.2血缘传承使得迷踪拳得以延续和发展,是迷踪拳最主要的传承方式之一。其师徒传承比血缘传承和地缘传承更近一步,表现为不再局限于父子嫡系子孙的传承和地域的限制,做好迷踪拳的创新性发展,弘扬迷踪技击精神,发掘迷踪拳对社会的价值和影响作用,让迷踪拳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玉川.迷踪拳 [J].青年文学家,2011,24.
[2] 李汝斌. 精武精神今犹在霍氏迷踪有传人[J].剑南文学(经典苑),2011,10.
[3] 张景岩; 刘敬茹. 静海迷踪拳名师马彦平轶事[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2004,11.
[4] 李玉川. 迷踪拳风格特点简释[J].搏击.武术科学,2009,01.
[5] 李琳、王建华、唐敏.远离迷踪拳的霍家后人 [J].世纪桥,2010,03.
【关键词】迷踪拳;传承;发展
天津市西青区小南河村霍家是迷踪拳的武術世家,代代相传。先祖元甲公的父亲恩第公,秉承家学,研练一生,逐以技名一世。传至元甲公,更是青出于蓝,尽得技击的精髓。且能旁参各派,博采众长,形成了霍式迷踪的体系。其后又发展到国外很多国家,享誉海内外。
1研究结果与分析
1.1迷踪拳历史渊源
迷踪拳是传统武术拳法的一部分,《纪效新书》三十二拳经中的口诀图谱,与迷踪拳的拳理拳意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书中较好的揭示了武术的发展渊源和,并为迷踪拳的传承提供了借鉴价值。迷踪拳的产生可追朔到“霍氏迷踪”的产生。霍氏迷踪拳也称秘宗拳,是以河北省,山东省为中心,在中国北方各省广为流传的武术门派。
迷踪拳作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的武术,最早传说是由达摩祖师创设的拳术,达摩祖师巡游与山林,见到猿棕动作固然据其形态创设了迷踪拳,迷踪拳术武艺高强,具有动作多变灵活等特点。另一种说法是水浒中的燕青被迫上梁山,由他创设并传播了燕青拳也就是现在的迷踪拳,迷踪拳后来由乾隆年间流传到河北沧州地区,由霍元甲的曾祖父孙通将它发扬光大。迷踪拳于清代传到青县,其创始人之一的孙通从小就在少林习武,并对迷踪拳习练较为深刻,但是由于他因为被通缉而去了青县、静海县,使得迷踪拳在那里得到传承和发展,这也是迷踪拳较为重要的分支。
1.2迷踪拳传人及流派概述
张先师是迷踪拳一世祖师。山东兖州人,精通迷踪拳,孙通为其亲传弟子。第二世传人:孙通,武德出众,在其授徒区域地区尊恩师“张先师”为一世祖师。第三世传人:“吕铜锤、霍旭武、陈万善、余 氏、智元和尚”均为孙通之徒。第四世传人: 霍恩弟 ,祖籍河北省东光。自幼随父霍旭武习练迷踪拳。在迷踪拳的演练中有创新编有“霍式练拳七十二式”。第五世传人:霍元甲,自幼随父霍恩第习练迷踪拳。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第六世传人:黄德贵、陈凤岐、王玉山、徐福楼、霍东阁、陈凤魁和黄清波等。第七世传人:杨金榜、王长荣(两位前辈为师兄弟)。第八世传人:王树田 。
1.3迷踪拳的传承方式
1.3.1血缘传承
血缘传承使得迷踪拳得以延续和发展,传统武术特别是稀有拳种,都有血缘传承特点即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之说,这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规矩,所以迷踪拳的练习者多为迷踪拳创始人的传人、嫡系或子孙,血缘的传承是迷踪拳得以延续的方式之一。
1.3.2地缘传承
迷踪拳的地缘传承指的是由特定的地域环境而进行的迷踪拳传承。其地缘传承主要表现为由清代康乾年间孙通将迷踪艺传入沧州,后在沧州青县、静海县得到流传和发展,并分为两个分支流派,分支一是孙通在大屯村中养病,得到村里人的救治,为报恩将迷踪武艺传授予村民,使得迷踪拳在大屯村得到快速发展。分支二是孙通到东北经过静海县的时候见到霍氏风景秀丽,环境优美,遂决定定居于此,成为霍氏迷踪的传承人。
1.3.3师徒传承
师徒传承方式是中华武术得以流传较为基础的传承方式之一,迷踪拳的传承方式除了血缘传承、地缘传承外,师徒传承也是很重要的传承方式。中国武术谚语中讲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迷踪拳的师徒传承有着较为严格的师徒关系,如必须按照三纲五常及伦理道德学习迷踪艺,包括严格的拜师,对师父的尊敬等等,迷踪拳的师徒传承比血缘传承和地缘传承更近一步,表现为不再局限于父子嫡系子孙的传承和地域的限制,只要迷踪武术大师收取学生,迷踪拳就能得到较好的传承和发展,但其也受到一定传统思想的束缚。
2结论与建议
2.1迷踪拳注重实用,攻防兼备,具有威武快速,刚柔并济,灵活多变的特点,迷踪拳的技击精神主要是其技术动作的传承,迷踪拳较好的反应了武德思想在传统拳术中的价值,练习迷踪武艺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始终按照武术人的道德标准去做事,练习者不畏困难,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都能在迷踪拳中得到体现。今后,迷踪拳的传承发展应继承与创新并举,运用现代技术传播和弘扬,不断探索新的可行性措施,切实有效地推动迷踪拳的传承与发展。
2.2血缘传承使得迷踪拳得以延续和发展,是迷踪拳最主要的传承方式之一。其师徒传承比血缘传承和地缘传承更近一步,表现为不再局限于父子嫡系子孙的传承和地域的限制,做好迷踪拳的创新性发展,弘扬迷踪技击精神,发掘迷踪拳对社会的价值和影响作用,让迷踪拳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玉川.迷踪拳 [J].青年文学家,2011,24.
[2] 李汝斌. 精武精神今犹在霍氏迷踪有传人[J].剑南文学(经典苑),2011,10.
[3] 张景岩; 刘敬茹. 静海迷踪拳名师马彦平轶事[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2004,11.
[4] 李玉川. 迷踪拳风格特点简释[J].搏击.武术科学,2009,01.
[5] 李琳、王建华、唐敏.远离迷踪拳的霍家后人 [J].世纪桥,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