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本论文由四部分构成:学习多元互动对话式教学的理论,明确多元互动对话式教学存在的误区,解读多元互动对话式劳动技术教学构成,形成多元互动对话教学策略。“多元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实现课程、教材教法的一体化的设计,其主要教学程序为“呈现展示──引入角色──师生对话──角色置换──评价归纳”五大环节。各环节中渗透着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统一、学生“活动”与教师“引导”的统一,以形式多样、学生和教师“多元互动”为特色。
[关键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人本互动教学模式融合
《劳动技术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激发学生对参加劳动学习技术的兴趣,知道质量、合作、环保的意义,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劳动工具,并能与他人交流技术活动的感受。” 如果教师在学生、教师在对话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激活对话,将换来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释放,创生一种向未知领域开拓迈进的阔大和开放氛围,探究性技术交流将释放出绚丽的光彩。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教师必须学会倾听、欣赏、善评价——架起师生平等对话的桥梁。教学中要求活、求放、求发展——构建教学互动的平台。劳动技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劳动技术教学应延伸、延伸、再延伸——让劳动技术教学回到现实的生活中。
鉴于此,我在劳动技术课堂教学中尝试着构建多元互动对话式教学模式,力求促进学生主体和谐发展。其特征是:以对话显互动,以互动促发展。
一、多元互动对话式教学构建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指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对话式教学体现了主体平等,师生多元互动,能更好地促进合作、沟通。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水平,掌握教学理论和现代教学方法,启发和带动每位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做到“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变学为创造”。
2、现代对话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对话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对话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主体和主体之间的关系。师生的对话正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
3、建构主义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学习者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教学中应倡导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地位由原来处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意义建构的主体。建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活动为主要形式,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强调学生探究、设计、反思和创造,能充分发挥和体现出学生主体性。在设计上应给予学生相应的体验和感悟空间,引导学生有所思、所感、所悟,强调学生理解、体验、反思和创造等不同方式的整合,克服单一死板的接受性活动方式。
二、多元互动对话式教学易存在的误区
多元互动对话式教学虽有诸多的优势,但也不可避免地有它的薄弱之处,在教学中如不注意,易形成如下误区:误区一:认为交谈即是对话;误区二:认为对话越多越好,这是存在一个量的问题。我们不能为对话而对话,否则就会走向形式主义;误区三:认为对话的结果是获得课本里的真知,教育者的目的就是传递客观存在的知识,培养知识人;误区四:认为对话应充满着表扬与鼓励。
因此,教师在应用“多元互动对话式”模式教学时,要注意避免以上误区。
三、多元互动对话式劳动技术教学构成
多元互动对话式劳动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尤其适合新实验教材的结构体系。该模式的课堂教学主要通过“呈现展示──引入角色──师生对话──角色置换──评价归纳”五大教学环节,改变了学生过去被动学习的局面,使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引导、组织下,积极参与学习探究过程,并领悟如何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初步构建了多元一体化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总体框架。
1.呈现展示环节
即每节课前轮流请一名学生在讲台前展示才华。该环节是从教学整体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个体进行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从而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教师通常在开学初的绪论课上做总体部署,其呈现的内容一般是要求学生自己根据个人爱好和兴趣以科学研究的形式去收集、整理劳动技术知识资料,然后以各种方式在全班展现。此环节既是《篆刻》的教学的课前准备:
(1).师生讨论确定活动主题。
(2).成立实践活动小组,小组讨论制订实践活动方案。
(3).准备活动工具。
2.引入角色环节
这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在分析教材、理解课程标准、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要根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使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并向学生提供有关的资料、教学媒体等,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氛围和情境。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主体的角色,并向学习的主角发展。
3.师生对话的环节。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渐代替了传统 意义上的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在劳动技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也正逐渐代替了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创设一个认可、接纳的教学氛围,是师生对话之源 。 从心理学的研究角度看,一个人在愉快、平心静气的时候,接受的信息最多,学习效率最高。
4.角色置换环节
这是继师生对话的环节之后,教师走下讲台,而学生们选出代表走上讲台以“小教师”的身份再现探究、讨论结果、实现角色互换的环节。这样可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提高表达和组织能力,并通过“讲课”加深理解、记忆和强化所学知识。“小教师”利用老师提供的教学媒体,通过“讲课”的方式向全体学生汇报心得讨论结果。其形式可以是自问自答,或是提出问题,请下面的学生回答。如果回答不够正确,这个学生可再推荐其他学生补充回答,相互配合,形成多点交互,直到“小教师”满意、大多数学生认可为止。同时遇到疑难问题,“小教师”或其他学生可随时向教师提问,教师以“学生”身份“回答”问题,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以巧妙地发挥。
5.评价归纳环节
这是以多种方式对学生所学新知识进行检验、强化、评价和归纳的环节。首先,可以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评价一般采取师生共同参与的形式。“小教师”完成了“角色置换”的任务以后,将讨论中的问题有选择性的重新展示出来,各个自然组分别抢答。交流活动感受:(1)大家好,我叫金亮。我的学习成绩一般,自从参加活动后,我就喜欢上篆刻艺术,前不久,我参加了学校的师生现场书画笔会比赛活动,荣获篆刻类一等奖,我重新找回了自信心,我觉得自己还行!(2)大家好,我叫李涣涣。前几次篆刻时,就把手弄伤了,我有点犹豫了,没想到这么难。心想,还是算了吧。这时王老师鼓励我,同学们信任我,我还能退缩吗?一定要坚持。现在我终于可以刻出精美的印章了。在这里我十分感谢大家的帮助!同时我明白了,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坚持就是胜利。经过师生共同评议,评出这节课的优胜组。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可将其得分记入成绩簿中,以示鼓励。而对于回答不够完整的学生,进行“补救”。
本次篆刻实践活动学生多种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特别是学生的篆刻技术得到了提高,他们对传统优秀作品的欣赏水平也有了提升。这是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感到最大的欣慰。
四、形成多元互动对话教学策略
1、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整个课程体系中第一个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包括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等等。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为其后开展一系列互动活动奠定基础,教师应该在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上首先和学生共同讨论和设计与《篆刻》课程内容相关的一系列内容。当然,在共同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则是积极的参与者。
2、课前互动教学的准备工作
如前所述,教师与学生的课前准备性互动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条件。
从教师的角度而言,一方面,教师应在每节课前对授课内容、授课方式以及时间安排等进行详细计划,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课堂上将要进行的互动环节作精心设计,包括互动的内容、互动的形式以及互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另一方面,教师要创设一个良好的互动氛围,为学生营造支持性的学习环境。良好的互动分为应该是一个互动主体间相互依存、彼此信任的群体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师生、生生可以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
课前准备性互动的另一个重要层面,是学生的课前准备。互动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注重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因而学生能否进行课前准备显得尤为重要。
3、课堂中互动教学的实施策略
《篆刻》课程的课堂互动是互动式教学模式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实现和体现多重主体间的互动需要采用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良性的互动需要用更多学生欢迎的方式引导他们思考、分析相关的问题。
(1)促进多重主体间的多层次互动
首先,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在多层次互动中居于核心地位。教师与学生在沟通与对话中,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实现教与学两方面的最佳效益。
其次,生生之间的横向互动也是互动式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生生互动可以是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组组互动。
(2)开展多元化的互动形式
互动式教学的效果还要依托于互动的形式,单一的互动形式无法满足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要求,因此,必须依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开展多元化的互动形式。
案例分析教学法,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发生过的某个典型的事例进行分析和解答,将理论与实际恰当相结合,有利于使学生成为主体,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景模拟教学法,依据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情景,如实物情景、故事情景、谈话情景等,组织学生扮演具体情景中的角色,通过这种非正式的角色扮演,使学生亲自参与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角色互换教学法,一般而言,“角色互换”是指师生角色互换,即在讲授一些适宜学生掌握和理解的内容时,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索并指导学生进行充分“备课”,然后让学生走上讲台做“准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讲解
4、课堂外互动教学的进一步延展
无论从互动的时间上,还是从互动的空间上而言,课堂内的互动都有其局限性,因此,课堂之外师生、生生之间的延展性互动就成为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
(1)增加课堂外互动渠道
与课堂互动相比,课堂外的互动可能难以做到面对面的交流,但师生可以通过拓展虚拟空间进行互动。在计算机网络普及化的新形势下,课堂外互动教学的渠道和形式也更为多元化。如,师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进行网上的异步沟通和交流;师生也可以设立一个共用网上信箱,使一对一的交流扩展为一对多、多对多的交流;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立专门的课程网络,把《篆刻》课程的教案、教学内容、教学进程以及相关资料等信息放到网站上,供学生浏览和下载,指导学生补充课程知识。
(2)布置研究小课题,组织学生合作小组
学生之间的充分互动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关键,而课堂上的生生互动时间有限,因此,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堂外进行更充分的互动。其中,教师布置研究小课题,组织学生组成合作小组是推动学生进行课外互动的有效途径。研究小课题可以选择如“阴刻与阳刻的选择与对应图案的选择”等问题;也可以使进行实践性较强的雕刻技法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由此,课外互动教学与课内互动教学连为一体、相得益彰。
(3)师生共同组织参加有意义的活动,为师生互动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篆刻》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配合教学和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和组织一系列实践活动尤为必要。活动的空间可以由校园内转为校园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博物馆,展览馆组织学生参观《篆刻》艺术品、工艺品,参观工艺师雕刻过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实践的机会。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得以学以致用,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在巩固中得到提高。
21世纪的教育是关爱学生生命发展、弘扬学生灵性的教育,新时期的阅读教学,更应当成为学生放飞灵性翅膀的舞台,而构建多元化对话式课堂教学,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方式。
[关键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人本互动教学模式融合
《劳动技术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激发学生对参加劳动学习技术的兴趣,知道质量、合作、环保的意义,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劳动工具,并能与他人交流技术活动的感受。” 如果教师在学生、教师在对话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激活对话,将换来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释放,创生一种向未知领域开拓迈进的阔大和开放氛围,探究性技术交流将释放出绚丽的光彩。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教师必须学会倾听、欣赏、善评价——架起师生平等对话的桥梁。教学中要求活、求放、求发展——构建教学互动的平台。劳动技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劳动技术教学应延伸、延伸、再延伸——让劳动技术教学回到现实的生活中。
鉴于此,我在劳动技术课堂教学中尝试着构建多元互动对话式教学模式,力求促进学生主体和谐发展。其特征是:以对话显互动,以互动促发展。
一、多元互动对话式教学构建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指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对话式教学体现了主体平等,师生多元互动,能更好地促进合作、沟通。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水平,掌握教学理论和现代教学方法,启发和带动每位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做到“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变学为创造”。
2、现代对话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对话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对话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主体和主体之间的关系。师生的对话正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
3、建构主义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学习者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教学中应倡导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地位由原来处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意义建构的主体。建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活动为主要形式,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强调学生探究、设计、反思和创造,能充分发挥和体现出学生主体性。在设计上应给予学生相应的体验和感悟空间,引导学生有所思、所感、所悟,强调学生理解、体验、反思和创造等不同方式的整合,克服单一死板的接受性活动方式。
二、多元互动对话式教学易存在的误区
多元互动对话式教学虽有诸多的优势,但也不可避免地有它的薄弱之处,在教学中如不注意,易形成如下误区:误区一:认为交谈即是对话;误区二:认为对话越多越好,这是存在一个量的问题。我们不能为对话而对话,否则就会走向形式主义;误区三:认为对话的结果是获得课本里的真知,教育者的目的就是传递客观存在的知识,培养知识人;误区四:认为对话应充满着表扬与鼓励。
因此,教师在应用“多元互动对话式”模式教学时,要注意避免以上误区。
三、多元互动对话式劳动技术教学构成
多元互动对话式劳动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尤其适合新实验教材的结构体系。该模式的课堂教学主要通过“呈现展示──引入角色──师生对话──角色置换──评价归纳”五大教学环节,改变了学生过去被动学习的局面,使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引导、组织下,积极参与学习探究过程,并领悟如何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初步构建了多元一体化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总体框架。
1.呈现展示环节
即每节课前轮流请一名学生在讲台前展示才华。该环节是从教学整体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个体进行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从而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教师通常在开学初的绪论课上做总体部署,其呈现的内容一般是要求学生自己根据个人爱好和兴趣以科学研究的形式去收集、整理劳动技术知识资料,然后以各种方式在全班展现。此环节既是《篆刻》的教学的课前准备:
(1).师生讨论确定活动主题。
(2).成立实践活动小组,小组讨论制订实践活动方案。
(3).准备活动工具。
2.引入角色环节
这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在分析教材、理解课程标准、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要根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使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并向学生提供有关的资料、教学媒体等,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氛围和情境。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主体的角色,并向学习的主角发展。
3.师生对话的环节。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渐代替了传统 意义上的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在劳动技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也正逐渐代替了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创设一个认可、接纳的教学氛围,是师生对话之源 。 从心理学的研究角度看,一个人在愉快、平心静气的时候,接受的信息最多,学习效率最高。
4.角色置换环节
这是继师生对话的环节之后,教师走下讲台,而学生们选出代表走上讲台以“小教师”的身份再现探究、讨论结果、实现角色互换的环节。这样可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提高表达和组织能力,并通过“讲课”加深理解、记忆和强化所学知识。“小教师”利用老师提供的教学媒体,通过“讲课”的方式向全体学生汇报心得讨论结果。其形式可以是自问自答,或是提出问题,请下面的学生回答。如果回答不够正确,这个学生可再推荐其他学生补充回答,相互配合,形成多点交互,直到“小教师”满意、大多数学生认可为止。同时遇到疑难问题,“小教师”或其他学生可随时向教师提问,教师以“学生”身份“回答”问题,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以巧妙地发挥。
5.评价归纳环节
这是以多种方式对学生所学新知识进行检验、强化、评价和归纳的环节。首先,可以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评价一般采取师生共同参与的形式。“小教师”完成了“角色置换”的任务以后,将讨论中的问题有选择性的重新展示出来,各个自然组分别抢答。交流活动感受:(1)大家好,我叫金亮。我的学习成绩一般,自从参加活动后,我就喜欢上篆刻艺术,前不久,我参加了学校的师生现场书画笔会比赛活动,荣获篆刻类一等奖,我重新找回了自信心,我觉得自己还行!(2)大家好,我叫李涣涣。前几次篆刻时,就把手弄伤了,我有点犹豫了,没想到这么难。心想,还是算了吧。这时王老师鼓励我,同学们信任我,我还能退缩吗?一定要坚持。现在我终于可以刻出精美的印章了。在这里我十分感谢大家的帮助!同时我明白了,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坚持就是胜利。经过师生共同评议,评出这节课的优胜组。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可将其得分记入成绩簿中,以示鼓励。而对于回答不够完整的学生,进行“补救”。
本次篆刻实践活动学生多种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特别是学生的篆刻技术得到了提高,他们对传统优秀作品的欣赏水平也有了提升。这是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感到最大的欣慰。
四、形成多元互动对话教学策略
1、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整个课程体系中第一个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包括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等等。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为其后开展一系列互动活动奠定基础,教师应该在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上首先和学生共同讨论和设计与《篆刻》课程内容相关的一系列内容。当然,在共同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则是积极的参与者。
2、课前互动教学的准备工作
如前所述,教师与学生的课前准备性互动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条件。
从教师的角度而言,一方面,教师应在每节课前对授课内容、授课方式以及时间安排等进行详细计划,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课堂上将要进行的互动环节作精心设计,包括互动的内容、互动的形式以及互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另一方面,教师要创设一个良好的互动氛围,为学生营造支持性的学习环境。良好的互动分为应该是一个互动主体间相互依存、彼此信任的群体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师生、生生可以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
课前准备性互动的另一个重要层面,是学生的课前准备。互动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注重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因而学生能否进行课前准备显得尤为重要。
3、课堂中互动教学的实施策略
《篆刻》课程的课堂互动是互动式教学模式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实现和体现多重主体间的互动需要采用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良性的互动需要用更多学生欢迎的方式引导他们思考、分析相关的问题。
(1)促进多重主体间的多层次互动
首先,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在多层次互动中居于核心地位。教师与学生在沟通与对话中,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实现教与学两方面的最佳效益。
其次,生生之间的横向互动也是互动式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生生互动可以是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组组互动。
(2)开展多元化的互动形式
互动式教学的效果还要依托于互动的形式,单一的互动形式无法满足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要求,因此,必须依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开展多元化的互动形式。
案例分析教学法,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发生过的某个典型的事例进行分析和解答,将理论与实际恰当相结合,有利于使学生成为主体,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景模拟教学法,依据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情景,如实物情景、故事情景、谈话情景等,组织学生扮演具体情景中的角色,通过这种非正式的角色扮演,使学生亲自参与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角色互换教学法,一般而言,“角色互换”是指师生角色互换,即在讲授一些适宜学生掌握和理解的内容时,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索并指导学生进行充分“备课”,然后让学生走上讲台做“准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讲解
4、课堂外互动教学的进一步延展
无论从互动的时间上,还是从互动的空间上而言,课堂内的互动都有其局限性,因此,课堂之外师生、生生之间的延展性互动就成为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
(1)增加课堂外互动渠道
与课堂互动相比,课堂外的互动可能难以做到面对面的交流,但师生可以通过拓展虚拟空间进行互动。在计算机网络普及化的新形势下,课堂外互动教学的渠道和形式也更为多元化。如,师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进行网上的异步沟通和交流;师生也可以设立一个共用网上信箱,使一对一的交流扩展为一对多、多对多的交流;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立专门的课程网络,把《篆刻》课程的教案、教学内容、教学进程以及相关资料等信息放到网站上,供学生浏览和下载,指导学生补充课程知识。
(2)布置研究小课题,组织学生合作小组
学生之间的充分互动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关键,而课堂上的生生互动时间有限,因此,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堂外进行更充分的互动。其中,教师布置研究小课题,组织学生组成合作小组是推动学生进行课外互动的有效途径。研究小课题可以选择如“阴刻与阳刻的选择与对应图案的选择”等问题;也可以使进行实践性较强的雕刻技法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由此,课外互动教学与课内互动教学连为一体、相得益彰。
(3)师生共同组织参加有意义的活动,为师生互动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篆刻》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配合教学和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和组织一系列实践活动尤为必要。活动的空间可以由校园内转为校园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博物馆,展览馆组织学生参观《篆刻》艺术品、工艺品,参观工艺师雕刻过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实践的机会。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得以学以致用,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在巩固中得到提高。
21世纪的教育是关爱学生生命发展、弘扬学生灵性的教育,新时期的阅读教学,更应当成为学生放飞灵性翅膀的舞台,而构建多元化对话式课堂教学,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