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自新课程实施以来,随着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学生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代替了被动接受的旧方式,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培养,品尝到了探究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内容也突破了教科书的限制,突破了课堂的限制,甚至突破了学科的限制,而尽可能地贴近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语文”。同时,学生在活动中又可以对学习内容进行具有个性特点的自主选择以及相互之间的合作交流,从而学习兴趣变浓,学习热情高涨。笔者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综合性学习发表一些拙见。
一、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途径
1. 注重活动性,激发学生全体参与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必须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观,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沟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教学渠道,形成立体式、交互式、网络化的语文教育环境。教学中可开展多彩的活动,如对对联、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诗歌朗诵会、自编课本剧表演、办手抄报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如在“读名著,对对子”活动中,我给出上联,如:“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要求学生完成下联。通过自己阅读《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等名著中,他们纷纷对出“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机智勇猛悟空除妖魔”等等较好的下联。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2. 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它不是死记硬背或理解间接知识的讲解来掌握知识,而是通过自己实践活动中搜集到的第一手资料来真正认识语文,了解语文的本质,培养语文素养。笔者因地制宜,依靠农村学校的优势,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可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设计活动。在“认识家乡,热爱家乡”活动中,同学们走访乡镇农村,收集第一手资料,有的学生设计“品尝宫廷佳肴西亭脆饼”推广家乡的特产,有的以参观文物古迹如全国第一家纺织博物馆——南通纺织博物馆推介家乡,有的以南通庙会来介绍家乡风土人情,有的以狼山远眺山水风光来推介家乡优美的环境。这种种设计方案都是学生分析讨论后,独立或合作写出的成果,让我惊喜不已。通过活动既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实践的能力。
3. 注重开放性,让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开放性、参与性的教学形式。为了探索有关问题,学生必须走出课本,走出校园,融入自然与社会中,在一定程度上,综合性学习沟通了语文和其他课程,沟通了书本和社会实践。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关心身边和国内外大事,并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如让学生围绕“科技演讲”思考:①在宣传现代科技演讲会上,你准备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你所演讲的主要内容。这就需要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主要成果或动态走向才能回答了。中考语文中涉及语文知识方方面面,而且还渗透其他学科知识的这类考题越来越受命题者的青睐。对此,我们要格外重视才行。
4. 注重合作性,设立学习互助小组
语文课标强调“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在教学中,笔者专门设立学习互助小组,在组内形成相对固定的分工。如学习“记录自己的课外生活”,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有的提供活动照片,有的了解课外活动内容,有的负责撰写简单的报告,有的进行简单的统计等。又如综合性活动中,我让学生从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中选取一个,说说当地的过节习俗,或介绍节日的来历及有关传说故事。学生很感兴趣,他们有的上网找资料,有的到图书馆查资料,有的采访老一辈人,有的收集一些节日人们开展各种活动的照片,最后在课堂上交流。这样一来,既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又群策群力,发扬合作精神,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的能力。
二、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1)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语文味”。诚然,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有许多跨学科的知识,其他学科知识渗入语文学科的目的是为了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而非把它们当做学习的重点。语文综合性学习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首先要着眼于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2)综合性学习应是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和谐统一。综合性学习的开展中,教师应在以生为本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指导。如活动前,要认真研究活动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出适当的活动内容,精心设计好预案,活动中始终有效地辅助学生,实施后总结得失,以备下次参考。
(3)综合性学习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教师要有意识地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教师也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他们不同的学习任务,并对后进学生给予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也分享到探究过程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
总之,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教训,正确和积极地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州市金沙中学)
一、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途径
1. 注重活动性,激发学生全体参与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必须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观,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沟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教学渠道,形成立体式、交互式、网络化的语文教育环境。教学中可开展多彩的活动,如对对联、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诗歌朗诵会、自编课本剧表演、办手抄报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如在“读名著,对对子”活动中,我给出上联,如:“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要求学生完成下联。通过自己阅读《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等名著中,他们纷纷对出“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机智勇猛悟空除妖魔”等等较好的下联。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2. 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它不是死记硬背或理解间接知识的讲解来掌握知识,而是通过自己实践活动中搜集到的第一手资料来真正认识语文,了解语文的本质,培养语文素养。笔者因地制宜,依靠农村学校的优势,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可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设计活动。在“认识家乡,热爱家乡”活动中,同学们走访乡镇农村,收集第一手资料,有的学生设计“品尝宫廷佳肴西亭脆饼”推广家乡的特产,有的以参观文物古迹如全国第一家纺织博物馆——南通纺织博物馆推介家乡,有的以南通庙会来介绍家乡风土人情,有的以狼山远眺山水风光来推介家乡优美的环境。这种种设计方案都是学生分析讨论后,独立或合作写出的成果,让我惊喜不已。通过活动既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实践的能力。
3. 注重开放性,让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开放性、参与性的教学形式。为了探索有关问题,学生必须走出课本,走出校园,融入自然与社会中,在一定程度上,综合性学习沟通了语文和其他课程,沟通了书本和社会实践。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关心身边和国内外大事,并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如让学生围绕“科技演讲”思考:①在宣传现代科技演讲会上,你准备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你所演讲的主要内容。这就需要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主要成果或动态走向才能回答了。中考语文中涉及语文知识方方面面,而且还渗透其他学科知识的这类考题越来越受命题者的青睐。对此,我们要格外重视才行。
4. 注重合作性,设立学习互助小组
语文课标强调“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在教学中,笔者专门设立学习互助小组,在组内形成相对固定的分工。如学习“记录自己的课外生活”,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有的提供活动照片,有的了解课外活动内容,有的负责撰写简单的报告,有的进行简单的统计等。又如综合性活动中,我让学生从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中选取一个,说说当地的过节习俗,或介绍节日的来历及有关传说故事。学生很感兴趣,他们有的上网找资料,有的到图书馆查资料,有的采访老一辈人,有的收集一些节日人们开展各种活动的照片,最后在课堂上交流。这样一来,既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又群策群力,发扬合作精神,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的能力。
二、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1)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语文味”。诚然,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有许多跨学科的知识,其他学科知识渗入语文学科的目的是为了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而非把它们当做学习的重点。语文综合性学习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首先要着眼于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2)综合性学习应是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和谐统一。综合性学习的开展中,教师应在以生为本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指导。如活动前,要认真研究活动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出适当的活动内容,精心设计好预案,活动中始终有效地辅助学生,实施后总结得失,以备下次参考。
(3)综合性学习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教师要有意识地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教师也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他们不同的学习任务,并对后进学生给予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也分享到探究过程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
总之,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教训,正确和积极地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州市金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