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父亲在鲁中的抗战岁月

来源 :党史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guoping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舜初将军在抗战时期曾临危受命担任鲁中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率部打击顽军,讨伐伪军,痛歼日军,在鲁中大地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的“武戏”。
  春夏之交,我们采访了开国中将罗舜初将军之子罗小明先生,听他诉说父辈当年的光辉岁月……
  打击顽军
  1942年8月,以山东纵队为主的鲁中军区成立,年仅28岁的父亲肩负重任,走马上任鲁中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独当一面,领导鲁中军民杀敌反顽。1943年3月,山东各抗日根据地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父亲任鲁中区党委书记兼鲁中军区政委,司令员一职改由王建安担任。两位战友配合默契,在鲁中大地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的“武戏”。
  当时,反共摩擦专家秦启荣指挥所部袭击八路军山东游击队第三支队及清河区集训干部,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太河惨案——抓走八路军210多人,惨杀支队政治部主任鲍辉、第一团团长潘建军等50多名八路军指战员。太河惨案,是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一次严重的反共流血事件,激起了国内外舆论的愤怒谴责。太河惨案发生后,延安以极大的义愤痛斥秦启荣制造摩擦、破坏抗战的血腥罪行,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决心严惩元凶。秦启荣顽军屡遭山东八路军打击,但反共气焰仍十分嚣张。父亲、王建安决定捕捉时机给予秦启荣歼灭性的一击。
  时机终于来了!
  1943年8月6日,鲁中军区司令部获悉秦启荣在辛庄顽军头子厉文礼家大摆宴席为自己祝寿,乃令第一团奔袭辛庄,为太河惨案死难烈士报仇。命令下达后,第一团连夜急行军80里,于8月7日拂晓将辛庄包围。
  八路军勇士突入辛庄,与顽军展开激烈的巷战,一举歼灭顽军厉文礼所部特务团。刚刚为自己庆祝生辰的秦启荣魂飞胆惊,带领二十几个亲信乘乱突出辛庄,却落入八路军的前追后堵的围抄,插翅难逃。在一阵激烈的枪声和密集的手榴弹爆炸声中,血债累累的秦启荣一命呜呼。鲁中军民拍手称快,说:“秦启荣,老坏蛋;恭喜你,过生日!”
  讨伐伪军
  随着抗日战争的节节胜利,日军在山东战场上兵力日益薄弱,捉襟见肘,然而,在“曲线救国”的幌子下,一批又一批国民党军队投降日军,可耻地成为伪军。国民党新四师师长吴化文是投降派的头面人物。
  1943年1月,吴化文率部投降日寇,成为山东津浦路以东势力最强的一股伪军。日军对吴化文赏识有加,破格将其擢升为伪军第三方面军司令。吴化文部扩充实力,蚕食、掠夺鲁中根据地,进而占据了鲁中山区。吴部伪军所到之处,横征暴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甚至惨无人道地和日军联手制造“无人区”。吴部伪军已成为鲁中最大祸害,鲁中人民盼望鲁中军区部队歼灭吴部伪军,为民除害。为此,王建安、父亲精心部署讨吴战役。
  1943年11月4日,鲁中军区部队向吴化文部伪军发起攻击。经四昼夜激战,击毙伪军132名,占领伪军据点10余处,缴获火炮15门、轻重机枪19挺。
  1943年12月4日夜,父亲、王建安集中5个主力团的兵力,分左、中、右、后4个纵队,从4个方向对盘踞在鲁山以南、沂水西北之东里店、大张庄、石桥地区伪军吴化文部发起进攻。八路军首先由伪军结合部突破,尔后实行分割,各个歼灭。经4昼夜激战,鲁中军区参战各部先后攻克东里店、大张庄、岱崮、石桥等据点20余处,共歼灭伪军800余人。此役,史称第二次讨吴战役。
  1944年3月25日,王建安、父亲指挥所部,以四面围攻、中间开花的战术,突然发起对吴部伪军的歼灭战,史称第三次讨吴战役。此役,前后历时近一月,共毙伤伪军1300余人,俘伪军少将3人、以下军官323人、士兵4800余人,攻克重要据点40处及重要山寨12处,解放村镇千余,解放人口30多万。
  三次讨吴战役,使吴化文损兵折将大半,元气大伤,吴部不得不撤往皖北休整补充。此后,鲁中军区部队控制了战略要地沂鲁山区大部,打通了沂鲁、泰蒙各山区间的联系,使山东战场转入局部反攻。延安《解放日报》发表题为“鲁中讨吴战役胜利”的社论。社论指出:在山东伪军中间,吴部人数最多,编制最正规化,武器最精锐,战斗力也最强。因此,在此役吴逆告急之时,日军曾多次仓皇驰援,然而在我军奋力机动打击之下,日军终未能挽救吴逆的惨败,数年经营,毁于一旦。
  在讨伐伪军过程中,还有一场漂亮的蒙阴围歼战。蒙阴战役在1945年3月8日夜打响。蒙阴守敌计有日军百余人及伪县长唐云山部12个中队共千余人马。鲁中军区攻城部队虽占绝对优势,但蒙阴县城城防工事坚固,碉堡林立。为减少部队伤亡,王建安和父亲在战术上作了精心安排。战斗中,八路军在葛庄战斗中缴获的“八八式”山炮似乎长了眼睛,两发两中敌城楼。借着炮弹爆炸时烟雾的掩护,八路军爆破手用炸药包炸开城头,架梯组架好登城梯子,突击班抢登城墙并撕开突破口,后续部队源源不断插入敌军纵深地带。
  各路攻城部队横扫蒙阴守敌,战至3月10日14时,最后一股顽抗之敌在爆破的声浪中坐了“土飞机”。此役,我鲁中部队毙伤日军100余人,俘虏日军9人,毙伤伪军200余人,俘虏伪县长唐云山以下900余人,蒙阴守敌无一漏网。八路军收复蒙阴县城及200余村镇,解放7万余受日寇铁蹄蹂躏的同胞,使沂蒙抗日根据地和鲁南抗日根据地完全连成一片。为此,山东军区发布嘉奖令,指出:我鲁中部队在战役中所表现的出色的英勇果敢,不让一个日伪军从我围歼中漏网,并将增援敌军无情地歼灭,应引为我军的无尚光荣并应受到崇高的奖励。
  痛击日军
  讨伐伪军的辉煌战绩,令父亲、王建安威名远扬,令鲁中敌伪闻之胆寒。三讨吴化文伪军后,父亲着手组织鲁中军民开展局部反攻。他的目光落在沂水。鲁中重镇沂水,筑有五条公路与相邻之益都、临沂、蒙阴、博山(并入淄博市)、莒县等五县相连。日军在此不但建有坚固的防御工事,还修建了军用飞机场。沂水,是日军重要战略据点之一,日军每发动对鲁中的“扫荡”,都把指挥机关设于此地。沂水守敌有伪县长牛先元所部伪军8个中队千余人驻城内,日军1个中队驻南关,城郊外围据点若干。   沂水战斗八路军总指挥为父亲,协助指挥者为鲁中区党委副书记、鲁中军区副政委高克亭和鲁中军区参谋长胡奇才。1944年8月15日夜,随着父亲一声令下,沂水战斗打响。是夜,第一团在猛烈炮火掩护下,架起云梯登城,迅速突破东门和北门,第四团及第二分区特务营随后突进城内,三路精兵直扑伪军,当夜就歼灭伪军大部,残余伪军200余人退守十字街的钟鼓楼。翌日,八路军组织伪军家属和被俘人员喊话,以政治攻势瓦解守敌,守敌走投无路,缴械投降。
  鲁中军区第四团负责拔除南关日军之据点。经激烈巷战,第四团肃清外围之敌,将日军分割包围在3个炮楼里。莒县来援之敌分乘8辆汽车扑来,遭八路军伏击后匆忙回窜。蒙阴来援之敌在八路军阻击下,亦寸步难行。已成瓮中之鳖的沂水日军垂死挣扎,负隅顽抗。8月17日夜,第四团首先攻克东北炮楼,接着又炸毁了西北炮楼,最后对中心炮楼进行连续爆破。爆破的气浪把日军掀上了天,大部日军被炸死。
  战斗结束后,父亲和胡奇才巡点战场,残存的4名日军突然从一坍塌的工事里冲了出来,一边嗷嗷怪叫,一边端着带血的刺刀,疯狂地向父亲扑来。千钧一发之际,警卫员手起枪响,4个鬼子中弹毙命。
  沂水一战,八路军击毙日军83人,俘虏日军20人,毙伤伪军200余人,并活捉伪县长牛元先以下800余人,还击退从蒙阴和莒县两地出援沂水的日伪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沂水之战中被俘的荒川良夫在日记中写道:“一天一天过去了,我逐渐明白了反战同盟的宗旨,也明白了今后的路该怎么走,等将来回日本后,我一定为打倒军部,建设和平的新日本而努力。”荒川良夫等20名日军俘虏经教育后都参加了反战同盟,成为抗日的一支力量,在瓦解日军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沂水攻坚战,是鲁中军区首次攻克敌县城。战后,鲁中抗日根据地与滨海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沂水大捷,大快人心。延安《解放日报》为此发表题为《山东捷报》的社论,特地强调:沂水的收复,意味着我有计划地突破严重分割封锁的局面以及敌人之日见缩小与孤立;作战过程,证明我军素质的提高,虽装备窳劣,仍能攻破敌人设防坚固的据点。
  1944年9月2日,“扫荡”我滨海区之敌一部约2500人,经莒县沿沂水至博山的公路北窜,欲返回淄博。当时,鲁中军区司令员王建安等团级以上军事干部都在山东军区开会,留在鲁中的父亲当机立断,说:“敌人孤军深入抗日根据地腹地,且沿途山峦叠嶂,遍地青纱帐,像是专门送上门来的两块肥肉,我们决定把它吃掉!”他指挥第一团、第二团和第十二团进至葛庄及金牛官庄地区,并令第四团和鲁中军区特务营进至沂河南岸草沟地区。
  父亲指挥所部进入预定地区,进占有利地形,严阵以待。9月3日晨,日伪军分两路沿沂河北窜。其右路为日军草野清大队,另有伪军950余人,共1300余人;其左路是伪军独一旅一部及伪军第四十七师一部,共1200余人。
  葛庄战斗于9月3日下午2点打响。右路之敌正在埋锅做饭时,八路军伏击部队首先以突然而密集的火力予敌有力杀伤,尔后乘敌阵势大乱冲入敌群,与敌展开白刃格斗。杀声震天,刀光闪闪,战斗异常惨烈。八路军越战越勇,杀得日军人仰马翻,鬼哭狼嚎。右路之敌溃逃。
  战至9月6日,莒县日伪军1700余人在13架飞机掩护下,将残剩的右路之敌日军50余人及伪军100余人接回。左路伪军见右路被袭,乃沿沂河西侧推进,企图策应右路之敌,行至陶沟附近,遭到八路军痛击。伪旅长陈三坎指挥伪军先后4次突围,均未得逞。此战,陈三坎被击毙,伪军大部投降,仅200余人逃散。
  葛庄一战,在所有团级以上军事干部都在外开会的情况下,战果却是鲁中地区抗战以来歼灭日伪军最多的一次伏击歼灭战,共击毙日军300多人,俘获日军31人,毙伤伪军旅长以下近千人,俘虏伪军367人,缴获“八八式”山炮1门、迫击炮2门、战马20匹及大量枪支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
  山东军区驰电嘉勉葛庄战斗参战部队。毋庸置疑,父亲的当机立断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是此战大获全胜的重要因素之一。葛庄战斗,威震敌胆。在民族大义的感召下,在八路军声威的震撼下,伪保安队莫正民部3500余人反正起义。
  鲁中军区抗战结束前夕,还有一个可圈可点的斩获,那就是石桥伏击战。
  1945年5月初,驻淄博地区日军400余人及伪军一部共千余人,在第五十四旅团长吉川资率领下,沿博山至沂水的公路南下,企图“扫荡”海滨区。5月7日凌晨,鲁中军区第二团第三营途经石桥发现该股敌人,而敌人却未发现八路军。八路军立即抢占有利地形,特等射手喜不自禁,将枪口瞄准骑着高头大马的日军军官。
  战斗伊始,耀武扬威的日军指挥官突遭火力狙击,日酋吉川资少将旅团长当即毙命。失去指挥的日军陷入混乱之中,八路军乘势发起猛攻,仅半小时就歼灭大部伪军,并将退守石桥村的日军围住。
  5月7日黄昏,第二团主力投入战斗,冲入石桥村,与日军展开白刃格斗。敌山炮阵地为八路军所占领后,残敌退缩固守。翌日,驻博山和鲁村之敌倾巢出动,增援石桥,接应残存日军撤退。
  石桥一战,八路军击毙日军吉川资旅团长及4个小队长以下200多人,歼灭伪军一部,缴获战马62匹。各路出发“扫荡”之敌闻之胆寒,纷纷回窜老巢,敌人策划的这次大“扫荡”刚一启动就宣告破产。
  石桥之战结束的同一天,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日寇的末日也快到了!
  致胜秘诀
  在沂蒙山革命老区,提起我父亲来,许多经历过抗日岁月的老人们,除了告诉你我父亲是当年八路军鲁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鲁中区委书记以外,还会略有几分神秘地对你说:这罗舜初是个南蛮子,说起话来我们都听不大懂。他不管走到哪儿,只要一住下,屋子外面准支起一根高高的竿子,顶上栓根洋铁丝,直通到屋里,他那是在接天书。那天书上尽是些洋号码子,除了罗舜初,没人看得懂。每次打仗前,罗舜初一准儿要把自己关在屋里摆弄一阵天书。他能掐会算,鬼子什么时候来,来多少,走哪条路,他算得准极了,从来没出过错。所以咱八路军仗仗都打胜。你说这罗舜初要不是天上的星宿下凡,他怎么就能说得那么准,算得那么灵呢?   听了这多少有点近似神话般的描述,许多当年曾和罗舜初并肩战斗的老同志不禁捧腹大笑。
  不要说根据地的乡亲们,就连八路军中的一些同志也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离休前为鞍山军分区司令员的魏振华说:“打吴化文那次,罗政委指示我们团要在什么时间,赶到什么地点,准备打埋伏。要打仗了,我们都很高兴。我那时是团参谋长,接到命令就带人去看地形,团政委在家做动员。结果政委动员的时间长了,眼睁睁看着敌人跑了,没有打上。要是按指定的时间赶到,准把敌人给消灭了。第二天罗政委查问,为什么没打上,我们如实汇报,因为动员时间长了,贻误了战机。事后我就想,敌人的人数、路线、时间,罗政委怎么知道得那么准呢?敌人就像听他指挥一样。从那以后,我们再不敢大意了,罗政委怎么指挥,我们就怎么打,一打就赢。罗政委在鲁中可神了,在部队威信也高。”
  “罗舜初会破译。”辽宁省军区原副司令员王戍武一语道破天机。
  1939年父亲随徐向前进山东时,王是八路军一纵的作战参谋。“罗舜初那时是纵队参谋处长,我的顶头上司。他平时总是拿个小框子,照着密码本往里对,主要是掌握规律。”
  离休前在成都军区纪委工作的汪鑫远是个老机要,他对父亲如何破解敌人的密码,了解得最清楚:“1943年11月的一天晚上,罗舜初政委把我叫到他的房内,对我说,为了准备讨吴战役,更快、更准确地掌握情报,他考虑抄收破译吴化文的电报,并说已经布置电台侦抄,叫我同他一起破译。按罗政委指导,我们对侦收到的敌人电报进行分类,结合掌握的敌人的番号、驻地、部署及称谓进行判断假设,由少到多,由点到面,修正筛选,去伪存真。我们几乎每天都搞到深夜,每个密码,每份电报,罗政委都亲自校查。经过一段时间,敌人的大部分密码都能破译了,对吴伪所属部队的兵力部署、调动、武器弹药、给养供给及人事变动等情况,都了如指掌。这个工作在讨吴战役和以后的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机关部队干部反映,王司令、罗政委真是和诸葛亮一样,料敌如神,要在哪里打,就一定能打得上。我们虽然心里明白,但不能把真实情况说出去。”
  原来支起高杆接天书,那是在收报或截获敌人的电报。父亲视机要部门如命根,他走哪都离不开电台,行军路上,他会不时地派警卫员去看看,机要科跟上来没有,一次反“扫荡”突围,他听说机要科没跟上,硬是冒着危险,在日军的重围中停下来,派人去把机要科接上来才继续突围。
  不管汪鑫远等人再怎么对外保密,终究瞒不过父亲身边的人,尤其是作战科的参谋们。曾任鲁中军区司令部作战参谋的第四十军原副军长宋宪孔回忆说:
  罗政委会破译。不论是日伪的、国民党的,他都能破。所以敌人有什么动作,他都能知道,打仗老打胜,我们跟着他很踏实。
  有一次,罗政委破译了敌人的电报,说敌人要从泰山出发,坐火车去张店,再从张店奔济南,中间在哪儿吃饭,全让他掌握了。马上发电报告诉一军分区,结果敌人一下火车,就被埋伏在那里的一军分区给消灭了。有次反扫荡,罗政委说:“敌人马上就来合围,我们要从小李庄过沂河,跳到鲁山去。走早了,敌人会二次包围,走晚了,就被敌人围住了,我们必须黄昏出发。”按照罗政委的部署,我们提前20分钟,从容不迫地跳出了敌人的合击圈,等到敌人发现已经晚了,我们早跳出去了。
  吴化文的电报就更好破了,三次讨吴战役,敌人的一举一动,罗政委都掌握得一清二楚。他是作战参谋出身,平时特别注意看地图,同样一张图,我看十分钟,他要看一个小时。地形全印在脑子里了,距离计算得特别准,部队都说,跟着罗政委打仗,吃不了亏。○
  责任编辑 吴自锋
其他文献
[摘 要] 1949年《共同纲领》第四十四条对科学历史观提倡的规定,标志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宪法制度构造的肇始和开端,也揭开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科学历史观教育的新篇章。以科学历史观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宪法制度设计既以1949年前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此的理论探索为思想渊源,也以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历史观方面重大实践为历史基础;从1949年的《共同纲领》中“科学历史观”到1982年宪法中的“历史唯物
期刊
最近,王国梁的长篇历史小说《大营救》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就作品的气质而言,《大营救》或可称为《秘密大营救》《香港大营救》《胜利大营救》,因为作品自始至终充满了一种以正义的大智慧、大谋略、大气魄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大侵略、大阴谋、大邪恶的命运感和危机感。从中华民族历史气脉的层面上来体察书中展现的种种历史场景,毫无疑问,“大营救”是一场关系到民族生死存亡的大博弈,《大营救》是一部情节跌宕起伏的历史活剧。  
期刊
牢牢扭住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这个战略基点。2013年11月5日在视察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时,习近平就如何贯彻科技强军问题强调:要牢牢扭住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这个战略基点,努力在前瞻性、战略性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抓好基础研究工作,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持续发展增强后劲;紧贴实战、服务部队,同部队建设发展接好轨、对好焦;加强团队建设,整合科研力量,形成科技创新整体合力。  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
期刊
1959年至1961年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三年困难时期”,为了应对粮食危机,除降低城乡人民口粮标准外,还大搞瓜菜代(代即代食品)外,发明了种类繁多的“粮食增量法”,召开“吃饭大会”。这些都成为特殊年代的特殊记忆。  大搞“代食品”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问题日益严重,粮食产量大幅度下跌。1958年全国粮食产量为4000亿斤,1959年下降到3400亿斤,
期刊
玲:  匆匆别后不觉已届两度寒暑,两地遥隔,能不依依?时为秋凉,尤望加衣珍重。别后想必学业进步,身体健康。我在这里身体比前健壮硕大,精神健全,食欲增加,工作更比以前进步,见识亦较以前广泛,身心非常愉快。  妮娜在你殷勤爱护之下,必定很幸福地过她的生活,亦必比以前更天真活泼了。她这一副小面孔,我时常都怀念着她,今年她是两岁了,长大一些还是送她到幼稚园,免得你分心,有碍工作和学习。  我们今后更要进一
期刊
我最亲爱的文妹:  昨晚冒雨曾寄你一信,因为要自己去寄才放心,所以一双括括(呱呱)叫的纱鞋,弄得一塌糊涂了!但只要你能收到那封信(第二号),却也值得!  今日过江去见舅舅(中共湖北党组织领导——编者注),一到汉口江边(外国地界,如上海之外滩,有公园),江水没了公园,甚至涨至近江的房脚,除公园与马路交界处筑起临时土堤以外,又到处摆水车,以吸沟水,而行人之愿上码头者,则须走很长的跳板(如钱塘江两岸的)
期刊
四月一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重要演讲  4月1日11点35分许,习近平在比利时国王菲利普陪同下,在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重要演讲。他表示,我这次欧洲之行,就是希望同欧洲朋友一道,在亚欧大陆架起一座友谊和合作之桥。为了把中欧关系推向前进,中方需要加深对欧洲的了解,欧方也需要加深对中国的了解。  习近平指出了中国几个最显著的特点,第一,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的国家。第二,中国是经历了深重苦
期刊
[摘 要] 邓小平历来重视我国农业的发展,他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邓小平文选》三卷中就关于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的发展动力、农业的基本保障和农业的根本出路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邓小平 改革开放 农业思想 维度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全局,关系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的
期刊
高君宇和石评梅  珠!昨天是我们去游陶然亭的日子,也是我们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的历史一半写于荒斋,一半写于医院,我希望将来便完成在这里。珠!你不要忘记我的嘱托,并将一切经过永远记在心里。  我写在城根雪地上的字,你问我:“碴掉吗?”随即提足准备去碴;我笑着但是十分勉强地说:“碴去吧!”虽然你并未曾真的将它碴掉,或者永远不会有人去把它碴掉;可是在你问我之后,我觉着我写的那“心珠”好像正开着的鲜
期刊
评梅:  由仲一信中函来之书,我接读数日了。当时你正是忙的时候,我频频以书信搅扰,且提出一些极不相干的问题要你回答,想来应当是歉疚至于无地的。  你所以至今不答我问,理由是在“忙”以外的,我自信很可这样断定。我们可不避讳地说,我是很了解我自己,也相当的了解你,我们中间是有一种愿望(旁注:什么话?你或者是这样——)。它的开始,是很平庸而不惹注意的,是起自很小的一个关纽,但它像怪魔一般徘徊着已有三年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