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土地勘测规划工程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进步。下文对土地勘测规划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将从水土资源保持、防治地质灾害、防治水体污染、解决水资源短缺等几个方面对土地勘测规划中需着重注意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促进我国土地勘测规划的发展。
[关键词]:土地 勘测 规划
前言
土地勘测总体规划作为配置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息息相关。土地利用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长期性的,累积性的,有时是不可逆转的。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会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开展土地勘测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在于,土地管理部门可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预测和评价结果,对规划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对可能导致不良环境影响的,提出有针对性的土地管理措施,如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以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之成为真正的为可持续展服务的规划。
1.环境因素对土地勘测的重要性
? 土地是一切人类活动的载体,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土地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施加于环境的压力,它与环境的脆弱程度一道,决定了环境的质量。土地勘测总体规划作为配置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息息相关。土地利用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长期性的,累积性的,有时是不可逆转的。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可能会引发消极的环境影响。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会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开展土地勘测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在于,土地管理部门可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预测和评价结果,对规划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对可能导致不良环境影响的,提出有针对性的土地管理措施,如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以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之成为真正的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规划。
2.土地勘测规划中需着重注意的环境因素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活动会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造成消极的影响,这些影响错综复杂,对土地勘测规划工作有重要的影响。土地勘测规划中着重注意的环境因素主要有:
2.1 水土资源保持
水土资源保持是指水土资源的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流失也叫土壤侵蚀,其成因一般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城市工程建设、毁林开荒、陡坡开垦等,极大地加速了水土流失的进程。 城市建设用地最高的侵蚀速度产生在建设阶段,这一阶段不但有大量裸露地面,而且由于运输和开挖引起很大的扰动。为工程建设清理地面,一年间产生的土壤侵蚀相当于自然甚至农业数十年造成的侵蚀。城市建设施工期间对土壤的扰动十分剧烈,随施工的停止,土壤侵蚀程度会有所下降;在极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坡面上,保持良好的植被条件可以有效抑制水土流失,破坏植被则会加剧水土流失。
2.2 防治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的主要成因包括:地质、坡度、水文和人为因素。目前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活动已经成为作用于地壳表面的不可忽视的巨大营力。由于没有足够的平地进行城市建设,人工不合理开挖切坡,造成临空面,抗剪力降低,下滑力增大,易产生滑坡、崩塌;人工弃土、废渣堆积对坡地加载,增加下滑力,也可诱发地质灾害。据调查,人类的土地利用活动引发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常见的是滑坡、地面岩溶塌陷、矿山采空区地面沉裂、崩塌及泥石流,占全部地质灾害总数的80%以上。而人为因素导致地质灾害的活动方式,最常见的有切坡开挖、坑道洞室开挖、蓄水引水、弃渣堆土加载、爆破等,两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可见,人类的土地利用工程活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一个重要而普遍的因素,许多地质灾害是因工程建设和对土地资源的开发而发生的。
2.3 防治水体污染
土地利用变化会对区域水环境产生污染。
2.3.1 城镇和工业用地扩展,导致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增加,如果处理能力跟不上,就会造成城市水体及其周边河流水质的严重污染问题。例如,1994年昆明市生活污水中处理后排放的2008万吨,还有5054万吨未经处理就排出,排放的5397万吨工业废水中,符合排放标准的仅为2353万吨,即有绝大部分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中,污染地表水水质,或进入土壤污染地下水。
2.3.2 即使在市区,不同的用地类型,其地表雨水径流中污染物的含量及存在形式也明显不同,商业用地区的地表雨水径流水质与纯居住用地区有着很大的差别。工业用地布局如果不合理,可能导致水源地报废,进而影响城市饮用水水质。如位于山东博山良庄水源地补给区的农药厂导致该水源地报废;山东淄博齐鲁化工公司的乙烯工程位于大武水源地补给区,使地下水遭受石油污染,威胁大武水源地的安全。除城镇和工业用地以外,土地的农业利用中,施用的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品都能对水质造成污染,其中以硝酸盐的污染最为严重。硝酸盐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中,无节制使用的氮肥,使土壤中硝酸盐含量过高,超出了作物的吸收能力,在降雨或者灌溉时进入河道或者渗入地下水,从而造成严重污染,直接威胁人畜的饮水安全。
2.4 解决水资源短缺
造成水资源短缺最主要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城市化进程加速,使城镇用地面积增加,城市供水量和生活用水需求量增加;另一方面,对于水资源本身就很紧缺的地区而言,盲目开垦(农业用水增加),也将加速水资源的耗竭。在我国农业是用水第一大户,占到用水总量的80%左右。据统计,黄河流域由于沿河地区用水量猛增,尤其是过度开垦,灌溉用水需求加大,黄河下游从70年代起开始断流,断流时间逐年递增,1992年断流83天,1993年、1994年都在50天以上,1995年断流122天,1997年断流169天,而且首次出现汛期断流;断流的距离70年代平均为130公里,80年代为150公里,90年代为300公里,最长的1997年将近700公里。根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20年,我国西北地区总缺水量将达207亿m?且主要是农业缺水。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土地勘测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将直接关系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与自然资源的利用。由此明确,分析土地勘测中环境影响的目标就是面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能导致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评价,从规划源头上避免或消除土地利用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确保通过规划的实施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通过对影响土地勘测规划的环境因素的分析,可以有针对性的对预测性的土地勘测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重点考虑规划实施以后由结构和布局的变化,以及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等措施导致的,中宏观尺度的、直接或潜在的、与可持续性有关的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利用等问题,兼顾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预测规划实施对“经济一社会一环境”大系统的综合影响程度,判断规划方案的可行性,指导规划方案的调整,提出规划的实施措施,促进区域土地资源的高效和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土地 勘测 规划
前言
土地勘测总体规划作为配置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息息相关。土地利用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长期性的,累积性的,有时是不可逆转的。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会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开展土地勘测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在于,土地管理部门可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预测和评价结果,对规划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对可能导致不良环境影响的,提出有针对性的土地管理措施,如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以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之成为真正的为可持续展服务的规划。
1.环境因素对土地勘测的重要性
? 土地是一切人类活动的载体,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土地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施加于环境的压力,它与环境的脆弱程度一道,决定了环境的质量。土地勘测总体规划作为配置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息息相关。土地利用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长期性的,累积性的,有时是不可逆转的。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可能会引发消极的环境影响。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会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开展土地勘测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在于,土地管理部门可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预测和评价结果,对规划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对可能导致不良环境影响的,提出有针对性的土地管理措施,如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以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之成为真正的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规划。
2.土地勘测规划中需着重注意的环境因素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活动会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造成消极的影响,这些影响错综复杂,对土地勘测规划工作有重要的影响。土地勘测规划中着重注意的环境因素主要有:
2.1 水土资源保持
水土资源保持是指水土资源的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流失也叫土壤侵蚀,其成因一般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城市工程建设、毁林开荒、陡坡开垦等,极大地加速了水土流失的进程。 城市建设用地最高的侵蚀速度产生在建设阶段,这一阶段不但有大量裸露地面,而且由于运输和开挖引起很大的扰动。为工程建设清理地面,一年间产生的土壤侵蚀相当于自然甚至农业数十年造成的侵蚀。城市建设施工期间对土壤的扰动十分剧烈,随施工的停止,土壤侵蚀程度会有所下降;在极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坡面上,保持良好的植被条件可以有效抑制水土流失,破坏植被则会加剧水土流失。
2.2 防治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的主要成因包括:地质、坡度、水文和人为因素。目前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活动已经成为作用于地壳表面的不可忽视的巨大营力。由于没有足够的平地进行城市建设,人工不合理开挖切坡,造成临空面,抗剪力降低,下滑力增大,易产生滑坡、崩塌;人工弃土、废渣堆积对坡地加载,增加下滑力,也可诱发地质灾害。据调查,人类的土地利用活动引发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常见的是滑坡、地面岩溶塌陷、矿山采空区地面沉裂、崩塌及泥石流,占全部地质灾害总数的80%以上。而人为因素导致地质灾害的活动方式,最常见的有切坡开挖、坑道洞室开挖、蓄水引水、弃渣堆土加载、爆破等,两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可见,人类的土地利用工程活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一个重要而普遍的因素,许多地质灾害是因工程建设和对土地资源的开发而发生的。
2.3 防治水体污染
土地利用变化会对区域水环境产生污染。
2.3.1 城镇和工业用地扩展,导致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增加,如果处理能力跟不上,就会造成城市水体及其周边河流水质的严重污染问题。例如,1994年昆明市生活污水中处理后排放的2008万吨,还有5054万吨未经处理就排出,排放的5397万吨工业废水中,符合排放标准的仅为2353万吨,即有绝大部分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中,污染地表水水质,或进入土壤污染地下水。
2.3.2 即使在市区,不同的用地类型,其地表雨水径流中污染物的含量及存在形式也明显不同,商业用地区的地表雨水径流水质与纯居住用地区有着很大的差别。工业用地布局如果不合理,可能导致水源地报废,进而影响城市饮用水水质。如位于山东博山良庄水源地补给区的农药厂导致该水源地报废;山东淄博齐鲁化工公司的乙烯工程位于大武水源地补给区,使地下水遭受石油污染,威胁大武水源地的安全。除城镇和工业用地以外,土地的农业利用中,施用的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品都能对水质造成污染,其中以硝酸盐的污染最为严重。硝酸盐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中,无节制使用的氮肥,使土壤中硝酸盐含量过高,超出了作物的吸收能力,在降雨或者灌溉时进入河道或者渗入地下水,从而造成严重污染,直接威胁人畜的饮水安全。
2.4 解决水资源短缺
造成水资源短缺最主要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城市化进程加速,使城镇用地面积增加,城市供水量和生活用水需求量增加;另一方面,对于水资源本身就很紧缺的地区而言,盲目开垦(农业用水增加),也将加速水资源的耗竭。在我国农业是用水第一大户,占到用水总量的80%左右。据统计,黄河流域由于沿河地区用水量猛增,尤其是过度开垦,灌溉用水需求加大,黄河下游从70年代起开始断流,断流时间逐年递增,1992年断流83天,1993年、1994年都在50天以上,1995年断流122天,1997年断流169天,而且首次出现汛期断流;断流的距离70年代平均为130公里,80年代为150公里,90年代为300公里,最长的1997年将近700公里。根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20年,我国西北地区总缺水量将达207亿m?且主要是农业缺水。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土地勘测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将直接关系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与自然资源的利用。由此明确,分析土地勘测中环境影响的目标就是面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能导致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评价,从规划源头上避免或消除土地利用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确保通过规划的实施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通过对影响土地勘测规划的环境因素的分析,可以有针对性的对预测性的土地勘测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重点考虑规划实施以后由结构和布局的变化,以及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等措施导致的,中宏观尺度的、直接或潜在的、与可持续性有关的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利用等问题,兼顾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预测规划实施对“经济一社会一环境”大系统的综合影响程度,判断规划方案的可行性,指导规划方案的调整,提出规划的实施措施,促进区域土地资源的高效和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