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与“长远”之间搭桥——读蔡兴蓉《走在孩子的后面》

来源 :小学教学:数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zhen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多家教育刊物上读过蔡兴蓉老师的文字,尤其是在他成为专职家庭教师之后。蔡老师是真正意义上的“孩子的关注者”,他不仅关注孩子的语文学习,更关注他们的心灵成长。《走在孩子的后面》——他的这部著作,令我这个母亲兼教师看到此书的瞬间脑中就蹦出一连串问号:我经常走在孩子的前面了吗?(是否过多地引导、指向、教育、干涉)还是经常走在孩子的后面?(是否观察与思考孩子的状态。在孩子滞后的时候陪伴与鼓励。在孩子摔倒的时候慰藉与扶持)
其他文献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上所作的报告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这篇报告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报告在很多方面都有创新和突破,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
话题中宋老师的课堂是尊重学生犯错权利的民主课堂,所以课堂上学生才敢想、敢疑、敢说、敢问。学生的学习是个不断创新与发展的过程,那么,在教学中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又该怎
教学中,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合理选择贴近自己教学实际的素材,确定个性化的教学思路,体现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和资源的选择性、多样性,是对传统教材观的积极超越。但是,说起
在《数学课程标准(2011)》里,“附录二”中的例4是:说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及其表示的事物。这个实例的“说明”中指出:“对小学生来讲,日常生活中用数来表示的例子很多.如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