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针对《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师范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今后工作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对师范类《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探索及达到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实践教学 课程教学改革
一、引言
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广播电视技术和通信技术三大领域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技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对师范类大学生的多媒体技术要求已经有了普遍提高。由于《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涉及的学科和技术领域相当广泛,因此对现代大学生进行多媒体技术教学必须分类分层次进行。对于师范类学生而言,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多媒体技术教学,结合师范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今后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模式进行适当调整。
二、《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及教学现状
(1)课程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宽,教学难以把握。《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内容涉及电视机原理、网络与通信、信息论与编码理论、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导致本课程的内容复杂、庞大,难以把握。例如:音频与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采集、播放、压缩、保存与传输及其相应的电子设备如录音机、收音机、电视机原理属于电子学科与通信技术及信号处理与图像处理等领域的内容,对于非电类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选修该课程的多数学生而言,学习和接受这些内容有相当大的困难。
(2)由于目前国内主流《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材是按照同一种教学模式编写的,这些教材授课内容的安排对师范类专业而言是相当不合理的,导致教师选择合适的教材的难度较大。
(3)相当一部分高校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师范类学生要求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由于学生的课时总数有限,干脆就不再开设此课程,导致对《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重视不够。这对后续课程《多媒体课件制作》和《现代教学技术》的学习是极其不利的。
(4)有的高校虽然开设了《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这门课程,但不是作为师范类学生的公共课,只有个别专业开设,并且课时较少,不在机房里上课,造成教学与实践相脱节,重理论轻实践。
2.存在问题
(1)教学内容的选取问题。《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是一门将多种学科和多种技术进行交叉的学科,涉及学科种类多,技术领域广泛。因此,面对如此繁多的教学内容,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和恰当的教学深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2)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取舍问题。本课程特点是:理论知识涉及领域广、比较复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感觉枯燥无味;实践操作生动实用,学生对部分内容比较感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面临如何对理论和实践进行取舍的问题。
三、对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师范类学生而言,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对后续课程《多媒体课件制作》和《现代教育技术》及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加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重视实践环节,达到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培养信息素养的目的。为此,我提出以下两个建议与同行共勉。
1.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的改革和探索
(1)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让师范类学生知道学习计算机技术是为了把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更有效地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
(2)文本素材及其处理技术:PDF文件格式目前已成为数字化信息事实上的一个工业标准,Word是Microsoft公司最常用的办公产品,PDF文件格式和Word文件格式的转换成为获取信息的常用手段。
(3)音频素材的处理与制作:学习音频处理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软件技术处理方面的素养,还可以为多媒体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4)图形图像素材的处理与制作:这部分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中是最重要的内容,师范类学生作为未来的教师,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图形制作软件,还要学会矢量绘图。
(5)动画素材的制作: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师范类学生来说,学习计算机动画制作技术不仅要了解动画的原理,更要掌握多媒体动画的关键技术。
(6)视频素材的处理与制作:学会用视频处理工具进行视频采集,并结合数码视频的制作,掌握对数字视频的相关编辑技术。
(7)多媒体网络技术:主要培养学生从网络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8)多媒体课件制作: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文本处理工具、音频处理、图形图像处理、动画制作和视频处理等工具制作一个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课件。
2.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
(1)向学生公开测评方案,强化实践操作。学生最看重的是分数,测评的重心是实践操作,测评不再是期末结果的评价,而是必要的学习环节,是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调动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在课程初期就向学生公开测评的评价手段和评价标准,学生可参照标准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学习才有动力,才能主动地使用各种多媒体制作工具制作作品,达到强化实践操作的目的。我们采用的是“平时成绩 作品设计”的考核方式,实际教学结果表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有了较大提高,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增强,所交作业的雷同现象大大减少,强化动手能力,为尽快地适应今后的工作要求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以教师引导为辅。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都要转变角色。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求学”。教师应由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由主讲转变为主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才能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自主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能力,而且可以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只能是问题的发起者和解决问题的引导者,学生才是问题的解决者和解决问题的执行者。
(3)采用“任务驱动法”和“案例法”相结合的教学法。
对于“应用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我们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即对任务进行合理设计,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完成各项任务。例如在制作多媒体作品时对学生进行分组,各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客户组提出自己对多媒体作品的需求,其他组作为研发组,分配不同的制作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讨论,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完成任务以后,学生非常有成就感,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对于“综合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我们采用“案例法”进行教学,这些案例都是在教学前精心准备的,例如:当今市场对婚纱影楼的视频制作需求较大,于是我们准备了“比翼双飞”的视频教学案例,通过对这个案例的精讲,让学生知道整个案例的制作过程,感觉到这比较实用,激发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分组完成视频作品。最后,从学生完成的作品中选出比较优秀的向学生进行展示,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结语
我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师范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今后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实践结果表明:不仅解决了教学的“学难致用”的问题和普遍存在的作业抄袭现象,而且实现了学生由“厌学”到“乐意学”的巨大转变,从而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掌握了多媒体的各项处理及制作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曹晓兰.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研究与实践[J].福建:福建电脑,2007.
[2]钟玉琢.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崔毓娟.注重应用能力培养探索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改革[J].常州: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厅、毕节市科技局、毕节学院科技联合基金计划项目——“模式识别在煤与瓦斯突出预警系统中的应用”。
项目合同编号:黔科合J字LKB[2013]13号。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实践教学 课程教学改革
一、引言
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广播电视技术和通信技术三大领域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技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对师范类大学生的多媒体技术要求已经有了普遍提高。由于《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涉及的学科和技术领域相当广泛,因此对现代大学生进行多媒体技术教学必须分类分层次进行。对于师范类学生而言,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多媒体技术教学,结合师范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今后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模式进行适当调整。
二、《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及教学现状
(1)课程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宽,教学难以把握。《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内容涉及电视机原理、网络与通信、信息论与编码理论、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导致本课程的内容复杂、庞大,难以把握。例如:音频与视频图像信号的产生、采集、播放、压缩、保存与传输及其相应的电子设备如录音机、收音机、电视机原理属于电子学科与通信技术及信号处理与图像处理等领域的内容,对于非电类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选修该课程的多数学生而言,学习和接受这些内容有相当大的困难。
(2)由于目前国内主流《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材是按照同一种教学模式编写的,这些教材授课内容的安排对师范类专业而言是相当不合理的,导致教师选择合适的教材的难度较大。
(3)相当一部分高校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师范类学生要求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由于学生的课时总数有限,干脆就不再开设此课程,导致对《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重视不够。这对后续课程《多媒体课件制作》和《现代教学技术》的学习是极其不利的。
(4)有的高校虽然开设了《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这门课程,但不是作为师范类学生的公共课,只有个别专业开设,并且课时较少,不在机房里上课,造成教学与实践相脱节,重理论轻实践。
2.存在问题
(1)教学内容的选取问题。《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是一门将多种学科和多种技术进行交叉的学科,涉及学科种类多,技术领域广泛。因此,面对如此繁多的教学内容,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和恰当的教学深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2)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取舍问题。本课程特点是:理论知识涉及领域广、比较复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感觉枯燥无味;实践操作生动实用,学生对部分内容比较感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面临如何对理论和实践进行取舍的问题。
三、对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师范类学生而言,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对后续课程《多媒体课件制作》和《现代教育技术》及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加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重视实践环节,达到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培养信息素养的目的。为此,我提出以下两个建议与同行共勉。
1.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的改革和探索
(1)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让师范类学生知道学习计算机技术是为了把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更有效地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
(2)文本素材及其处理技术:PDF文件格式目前已成为数字化信息事实上的一个工业标准,Word是Microsoft公司最常用的办公产品,PDF文件格式和Word文件格式的转换成为获取信息的常用手段。
(3)音频素材的处理与制作:学习音频处理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软件技术处理方面的素养,还可以为多媒体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4)图形图像素材的处理与制作:这部分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中是最重要的内容,师范类学生作为未来的教师,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图形制作软件,还要学会矢量绘图。
(5)动画素材的制作: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师范类学生来说,学习计算机动画制作技术不仅要了解动画的原理,更要掌握多媒体动画的关键技术。
(6)视频素材的处理与制作:学会用视频处理工具进行视频采集,并结合数码视频的制作,掌握对数字视频的相关编辑技术。
(7)多媒体网络技术:主要培养学生从网络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8)多媒体课件制作: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文本处理工具、音频处理、图形图像处理、动画制作和视频处理等工具制作一个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课件。
2.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
(1)向学生公开测评方案,强化实践操作。学生最看重的是分数,测评的重心是实践操作,测评不再是期末结果的评价,而是必要的学习环节,是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调动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在课程初期就向学生公开测评的评价手段和评价标准,学生可参照标准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学习才有动力,才能主动地使用各种多媒体制作工具制作作品,达到强化实践操作的目的。我们采用的是“平时成绩 作品设计”的考核方式,实际教学结果表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有了较大提高,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增强,所交作业的雷同现象大大减少,强化动手能力,为尽快地适应今后的工作要求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以教师引导为辅。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都要转变角色。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求学”。教师应由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由主讲转变为主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才能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自主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能力,而且可以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只能是问题的发起者和解决问题的引导者,学生才是问题的解决者和解决问题的执行者。
(3)采用“任务驱动法”和“案例法”相结合的教学法。
对于“应用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我们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即对任务进行合理设计,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完成各项任务。例如在制作多媒体作品时对学生进行分组,各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客户组提出自己对多媒体作品的需求,其他组作为研发组,分配不同的制作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讨论,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完成任务以后,学生非常有成就感,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对于“综合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我们采用“案例法”进行教学,这些案例都是在教学前精心准备的,例如:当今市场对婚纱影楼的视频制作需求较大,于是我们准备了“比翼双飞”的视频教学案例,通过对这个案例的精讲,让学生知道整个案例的制作过程,感觉到这比较实用,激发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分组完成视频作品。最后,从学生完成的作品中选出比较优秀的向学生进行展示,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结语
我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师范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今后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实践结果表明:不仅解决了教学的“学难致用”的问题和普遍存在的作业抄袭现象,而且实现了学生由“厌学”到“乐意学”的巨大转变,从而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掌握了多媒体的各项处理及制作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曹晓兰.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研究与实践[J].福建:福建电脑,2007.
[2]钟玉琢.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崔毓娟.注重应用能力培养探索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改革[J].常州: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厅、毕节市科技局、毕节学院科技联合基金计划项目——“模式识别在煤与瓦斯突出预警系统中的应用”。
项目合同编号:黔科合J字LKB[2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