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故事提升历史课的德育效果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uyang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教学并不只是让学生熟记历史知识,德育也是其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引入历史故事,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帮助学生养成勤俭朴素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历史课的德育效果。
  [关键词]故事;历史课;德育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5-0078-02
  德育对学生的身心成长意义非常大,而我们的初中历史课堂也是开展德育的重要平台。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巧妙使用历史故事,可以为学生创设鲜活的认知情境,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感性素材,促使他们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一、品读历史故事,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它凝聚着无数华夏儿女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热爱。长久以来,无论我们的国家面临着怎样的危难,都有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驱动下为民族解放、祖国独立而奋斗不息,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历史课堂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平台,正所谓“知之深才能爱之切”,教师通过历史课堂,让学生了解我们祖国的古往今来,才能让学生对祖国产生归属感,这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有效途径。教师还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意识到:有大家才有小家,祖国利益应该高于一切。通过大量史实的熏陶,学生将逐步对祖国产生深厚的感情,从而让爱国主义成为支撑自己拼搏努力的动力源泉。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很多爱国主义故事值得学生细细品读,从中汲取成长的养分。谈到爱国主义的故事,流传最广的就是西汉时期“苏武牧羊”的故事,在学生学习汉代历史时,可以将这个故事融入教学之中。公元前100年,苏武奉命持节出使匈奴,被当时的匈奴首领扣留。匈奴的贵族对他使尽手段,妄图迫使他投降,都没有獲得成功,后来让他前往北海边牧羊,并声称如果公羊产子,就安排他回国。苏武在冰天雪地的塞外,坚持自己的爱国主义操守,没有做出有辱国家的举动,在19年后才被释放。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比如班超的“投笔从戎”,祖逖的“中流击楫”等,这些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情感。
  近代的爱国主义故事也不少,特别是为了国家民族的独立自主,无数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背后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驱使。以伟大领袖毛泽东为例,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他是近代历史上爱国主义的集大成者。在毛泽东走上历史舞台时,我们的祖国正处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下,整个国家陷入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惨况之中。看到命运多舛的祖国,看到备受荼毒的百姓,少年毛泽东写出这样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伤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当时的毛泽东将改变民族命运为己任,毅然决然地放弃安逸的生活,走上了追求真理,探索救国良方的道路。在他离开家乡的那一刻,他就树立了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信念,他也的确践行着自己的理想,铸就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不世之功。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要深入研究历史教材,多方位地搜集爱国主义的故事素材,由此来对学生开展德育。学生在对故事的品读过程中,将逐渐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并将对相关历史事件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俭以养德,培养学生朴素的生活习惯
  古语有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朴素的生活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对应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在历史课堂上,我们开展德育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朴素的生活习惯。以勤俭的方式来生活,才不会被纸醉金迷的生活遮蔽双眼,才能看透世界万物的本质。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伟人的故事和学生一起从中感悟朴素生活的真谛。在研究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历史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分享周恩来同志的故事。周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可谓是妇孺皆知,他的一生始终坚持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他曾在工作中明确提出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作为国家总理,周恩来对自己的生活要求相当严格,他每餐只吃一荤一素,而且剩下来的饭菜还要留着下次再吃,绝不浪费任何一点粮食。当时国务院召开会议,如果到了中午会议还没有结束,食堂会提供工作餐,周恩来明确用餐标准不能超过“四菜一汤”,而且要求用餐人员补交饭钱。吃完饭之后,周总理都会用菜叶将碗底抹一遍,并且将饭汤都吃干净,吃饭时如果有米粒掉在桌上,他都会马上捡起来吃掉。很多人对周总理的节俭无法理解,他却说:“这可比老百姓吃得好很多!”在1959~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当时的中国因为“大跃进”运动以及农业政策上的失误,发生了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在这一时期,周总理带头不吃荤菜,也不吃稻米饭,炊事员和他说:“您年纪那么大,工作这么辛苦,怎么能尽是吃粗粮呢?”周总理却说:“不,一定要吃它,这样就不会忘记过去,忘记人民!”诚然,艰苦朴素是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00后,他们成长在生活水平较高的现代社会,即便是有些学生家庭条件一般,但是家长也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信念,给予孩子良好的生活环境。可越是这样的情况,我们越是要让学生知道朴素的重要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深刻领会到幸福生活的可贵,他们才能珍惜当下,并将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奋斗之中。
  三、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初中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在进行历史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历史故事,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这也正是德育的基本要求。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涌现出很多有着高尚情操的历史人物,教师可通过具体故事的讲述,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内涵,由此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比如讲到宋代历史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品读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中品味这位爱国志士的人生抱负和高尚情操;讲到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时,可以向学生讲述布鲁诺的故事,这位坚持真理、不畏牺牲的科学家在火刑架前高声呼喊:“火不能征服我,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会了解我的价值。”正是这种精神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再如学习近代中国历史时,可以让学生诵读秋瑾的名句“休言女子非英雄,夜夜龙泉壁上鸣”,以此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正义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分享周恩来同志青少年时期的一个故事:在周恩来12岁那年,他来到了东北沈阳,在当时的租借地,他看到中国人被外国人恣意欺凌,而同样是中国人的巡捕却站在了外国人一方,周恩来由此深刻领会到中国的落后与不振。后来在一次课上,授课教师提出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读书?”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是为了挣钱,有的说是为了父母,有的说是为了当官,而周恩来则清晰而坚定地说出了一句让人震耳发聩的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改变了周恩来的一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在当今社会,受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很多学生没有树立远大的抱负,为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历史故事来引发学生的心理共鸣,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赵政民.讲好伟人故事 做好正能量传输[J].党史文汇,2014(1).
  [2] 魏爱霞.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12).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核”是神秘的,人迹罕至的罗布泊、不为人知的科学家、如此小的粒子爆发出如此大的能量;它又是神圣的,这朵蘑菇云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自立自强的梦想。正是核的神秘与神圣,让赵英俊在高考志愿表上毫不犹豫地填报了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核原料与核电子应用工程系,从此与核工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静荷载试验法和高应变动测法是目前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的两种重要的方法,本文通过大量的动静对比,以静载试验结果作为高应变动测结果的对比标准,分析引起高应变检测结果
[摘 要]对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进行研究,以有利于学生以学习为导向重新整合教材内容,从生活中的化学入手,降低初高中化学衔接的门槛,把教材变为学生能够自学的“学材”,同时注重实验的科学性,引导学生多做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以达到让学生喜爱化学的教学目的。[关键词]苏教版;教材;使用;高中化学[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必须以工程地质条件为基础,在分析把握影响岩质边坡稳定性工程地质要素的前提下,对其工程地质要素进行系统分析然后做出评价,这是分析评价岩质边坡稳定性
[摘 要]高中三年是学生压力最大的三年,许多学生为了高考不断努力学习,但还是没有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卷。在新课程的改革下,学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许多很努力的学生成绩无法提升就是没有找到好的学习方法,一些学生在上完课之后不愿意进行复习,这样无法巩固知识点,在解题时也不能够很好地运用。针对此,探讨提高语文复习的技巧和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复习;技巧及方法  [中图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重演绎、轻归纳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归纳意识的培养.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要体现过程,更要反映规律.因此,教师应探索有效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