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下中职教学管理模式的新探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domx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就业环境的不断变化,学校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随之改变。就中职院校来说,将学分制教学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运用到教学实践中,随之而来的还有在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对實行学分制教学管理的意义及学分制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提出几项对于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新探索,旨在为中职院校在管理模式的探索中起到借鉴作用,从而培养出更多市场所需的发展型人才。
  关键词: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新探索
  中国分类号:G71
  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学分制教学逐渐映入人们的眼帘,很多中职院校也针对学分制教学展开了一系列的实践及研讨,使得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然而就目前来看,如何将创新性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运用到中职教学课堂中来,促进教学管理的有效实施,充分保障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还需要不断地摸索前行。
  一、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的意义
  就当前就业环境来说,很容易出现供不应求或供大于求的两种极端现象,导致学生就业难,更会有些企业或单位出现“一才难求”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学校的专业设置没有紧跟时代潮流,没有抓住人才市场的脉搏。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正是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以为人才市场输入缺少的专业人才为目标,根据市场的需求设置课程。在学分制教学管理过程中,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选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其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更能够在求职平台上脱颖而出。
  二、学分制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方面
  在课程设置方面,既要保证课程的数量及质量,又要突出学分制教学的优势。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通常采取学年制为主,学分制为辅的课程设置,即在设定的学年中完成相应的学分才能取得毕业资格。
  2.学生选课方面
  在学校课程内容设置上,很难顾及到每位学生,而由于近年来大学扩招的影响,学生的基本素质参差不齐,有些课程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比较容易而对另一些学生而言就比较吃力。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就会安排选修课及自修课等课程,方便学生的学习,但也由于选修课及自修课的内容简单、考试更容易,而使很多学生蜂拥而至,而对于基本的必修课却不闻不问。这并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及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3.学生学习方面
  在学分制教学的模式下,原有的小集体概念被打破,同一个寝室的同学有可能由于选课的不同而不能同时上课。对于一些学习自主性能力较强的学生,很容易出现萎靡不振的现象。逐渐拉大学生间的差距,出现两极分化严重的情况。
  4.课堂管理方面
  选修课通常上课人数较多,有些选修课对于学生的专业没有特定要求,这就存在学员管理难度较大的问题。有些学生也没有对选修课提高重视,认为只要考试通过拿到学分就算完成任务,因此经常会出现学生旷课、迟到、早退等现象,无法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在选修课的教学课堂上,也很少有学生会集中精力听讲,只是在考试之前划划重点,抄抄笔记就应付考试了,根本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及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5.教学评估方面
  对于学分制教育模式下的教学评估也存在一定困难,就选修课来说,很多选修课是根据教师的科研方向开设的,所以并没有统一的评定标准,对于这类课程的教学评估便成为教学管理中的一大难题。若单纯地靠选课人数这一标准评估的话,无法排除为吸引学生而降低课程难度的可能性,因此,很难对教学质量有所考核。
  6.考试考核管理方面
  很多学生在选课之前都会以备选课程的难易情况作为衡量标准。因此有些教师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可能会将课程内容难易度降低,或将考试分值提高,或通过增加印象分、课堂表现分等没有评分标准的分值来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对考试考核的管理造成一定困扰。
  三、学分制下中职教学管理模式的新探索
  1.动态教学管理
  学生制教学最突出的体现便是选修课的设置,而选修课的质量及数量的设置是值得深思和考量的。对于中职院校来说,首先应该优化课程结构,保证课程效果的良好展现。在保证开课质量的同时,实现文理互渗的教学模式,避免单一乏味的纯文科教学或理科教学,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高选修课的教学效果。其次,在选课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起到主导作用,组织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课程,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要适合学生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好好学习这门课程。最后,应该制定相关的教学制度,对于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进行严惩,要求教师严格遵循教学管理制度进行教学。通过这一系列的动态教学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管理水平。
  2.教学管理工作重心下移
  教务处一直主管学生教学管理的部门,随着学分制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对教务处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教务处所要负责的教学事务颇多,很多学校的教务处已经下设基层部门,但由于信息传递的递减性,导致很多基层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获取消息失真,工作难度过大等问题的出现。因此,应该以教务处为领导,将教学管理的中心下移,实现院校分级管理,并对各个院校的权责进一步明确,从而减轻学校的管理负担,提高管理效率及管理效果。
  3.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辅助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学管理的道路上也逐渐将信息化管理与传统管理相融合,形成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新型教学管理模式。对于中职院校来说,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主要的教学管理辅助手段,已经取得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对教学管理起到了技术支持的作用。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将学生注册、交纳学费等工作以自助服务的形式进行集中式管理,还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将学校信息及时传递给在校师生,从而保证教学管理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四、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多样化,要想培养与社会需要相匹配的人才,就需要对教学管理模式进行不断地探讨和创新。对于中职院校来说,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也会存在一系列的弊端,需要对新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探索。科学创新型管理模式的运用不但可以促进针对性教学,使每个毕业生都有用武之地,更在探索和创新中不断前行,解决出现的教学管理难题,不断为市场输送缺失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媛媛.中职院校文化基础课实行学分制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信息化,2012,(18):314.
  [2]吕浩然.中职教学管理模式弊端与变革[J].职业技术,2012,(10):33.
  [3]杨薇,杨兰.可持续发展观下的中职教学改革——中职学校分层次教学管理模式刍议[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2):39-40.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神经端侧吻合法修复桡神经长段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供体神经束膜或者外膜开窗,将受损神经远端端侧吻合于供体神经“窗口”.结果:术后随访13~36个月,优良率为8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市场、资源、技术等方面的竞争以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使得市场变得难以预测,这就要求企业决策者必须对企业的有限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并制定合适的生产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特点,病理诊断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对16例胃肠道间质瘤标本临床资料及病理学形态进行分析,观察肿瘤部位,大小,核分裂像及异型性等,用免疫
1994-01/2009-01我院共行食管癌切除,食管重建487例,共发生吻合口瘘21例,占4.3%,发生率较高,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5例,女6例,其中年龄47~48(平均67.2)岁。在487例患
自发性食管破裂是指非外伤所致的食管全层裂开.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危及生命的胸外科急症.早期误诊及死亡率很高,如果不及时处理,死亡率可达89%~100%[1].我院1980-05/2006-10共收
摘要:作业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作业可以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过目前新课改形势下讨论高中物理学生作业的现状,并探讨在教学实践当中如何进行高中物理作业的改革。  关键词:物理课堂;作业现状;改革  中国分类号:G633.7  一、当前学生作业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中物理学生的作业状况与传统的作业状况没有太大区别。对于作业,学生都会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以及《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的决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规划作引领,高质量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努力为构建“具有辽宁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做出贡献。紧紧抓住当前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精心谋划中等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的
我院外科1989-3/2008-06共收治小肠出血16例,均手术治愈,现报告如下.rn1 临床资料rn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5例,年龄18~65(平均31)岁.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贫血,3例有阵旧性腹
清华大学的百年发展史,是一部为祖国兴旺的百年学术奋斗史.本文将清华大学的百年历程分为七个发展时期,梳理每一时期的学术研究发展情况,呈现清华学术研究的整体发展脉络.继
摘要:化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必修科目,新课改要求学生在学到化学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化学知识更好为生活服务。本文从对新课改化学教学解读入手,阐述新课改对化学教学的要求,并分析目前在实际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提出解决途径。  关键词:新课改;化学教学;教学探讨  中国分类号:G633.8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和教师不断对新课程进行着探讨。化学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必修科目,在初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