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使语文课堂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思维活跃了,语文学科的内容联系拓宽了、增强了、沟通了。然而,有些语文课堂也出现了一些“失度”、“失控”的现象。如何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已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
一、要强调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
1、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部分”,明确提出了“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广大教师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精神有了新的感悟,阅读教学中远离文本,无限度延伸和无限度发挥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教师通过反复实践与反思,要把握好教材,运用好教学资源。
2、力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已成为当前阅读教学的主流。要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语文观。传统的“双基”教学,具有很强的优势。从传统意义上来说,语文的基本知识的训练不可少。
3、教育改革的推进给语文“双基”的训练赋予了新的内涵:要打好文化基础。如获取语文字、词、句、段、篇基础知识,有初步的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积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听、说、读、写能力等;要打好精神底子,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与人合作,与人相处,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二、要提倡“返朴归真”的语文教学实践
1、阅读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创新教学活动,首先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两者的关系。强调语文教育观的现代化,不能割裂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只有在继承和发扬优秀语文传统经验的基础上,才会健康地发展。改革要抛弃以往不合理的东西,如:死读书、读死书、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填鸭式教学等等,都应抛弃。如何使这一条好的经验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相适应,达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效率,这正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语文教师应该把这一问题当课题进行研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要根据自身实际和本校本班实际,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2、语文教学应该要“回归常态”,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生是幼苗,需要知识的甘露滋润;学生更是火炬,需要教学智慧的点燃。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导读、导思、导练,使他们爱学语文,并逐渐学会语文,学会做人。
3、加强学习策略的研究与指导。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是指导工作,是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读书,通过潜心默读和放声朗读,培养语感,使学生能做到理解地读、有体验地读、传情达意地读,能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因此,教师不要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要科学合理地处理 “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三、既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新的课程理念强调“自主学习”。但在学生“自主”的同时,教师究竟应当处于什么位置,却令人深感困惑。要么一统就死,要么放任自流,信马由僵。在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两者关系时,容易步入误区。
2、怎样鼓励学生体验,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例如学习《狐狸和乌鸦》,分析完课文后,老师鼓励学生谈谈与众不同的想法。学生纷纷发言,学生说:“你想得到一样东西,如果直接向人家要,人家可能不给,你得想办法和他兜圈子,骗他高兴,让他自动送上门来。”老师说:“你的想法有创意,能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真聪明!”很明显,执教老师只想到让学生自己体验而忽视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所以,在鼓励学生体验的同时,更要重视文本价值取向的正确与否。
3、在阅读教学中,多数教师力求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定位准确。无论是作为教学活动中组织者、引导者,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伙伴,教师都没有放弃自己应尽的职责,该传授的就传授,该启发引导的就启发引导,使学生主人翁的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发挥得淋漓尽致。
总之,在语文学科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获得更多、更准确的有关阅读教学改革的信息,只有认真研究教法并付诸实践,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与课程改革同步成长》——崔 峦
《处理好阅读教学中的几个关系》——吴立岗
《思索 探究 求真 务实》——陈先云
(作者单位:551800贵州省金沙县清池中学)
一、要强调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
1、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部分”,明确提出了“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广大教师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精神有了新的感悟,阅读教学中远离文本,无限度延伸和无限度发挥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教师通过反复实践与反思,要把握好教材,运用好教学资源。
2、力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已成为当前阅读教学的主流。要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语文观。传统的“双基”教学,具有很强的优势。从传统意义上来说,语文的基本知识的训练不可少。
3、教育改革的推进给语文“双基”的训练赋予了新的内涵:要打好文化基础。如获取语文字、词、句、段、篇基础知识,有初步的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积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听、说、读、写能力等;要打好精神底子,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与人合作,与人相处,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二、要提倡“返朴归真”的语文教学实践
1、阅读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创新教学活动,首先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两者的关系。强调语文教育观的现代化,不能割裂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只有在继承和发扬优秀语文传统经验的基础上,才会健康地发展。改革要抛弃以往不合理的东西,如:死读书、读死书、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填鸭式教学等等,都应抛弃。如何使这一条好的经验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相适应,达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效率,这正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语文教师应该把这一问题当课题进行研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要根据自身实际和本校本班实际,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2、语文教学应该要“回归常态”,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生是幼苗,需要知识的甘露滋润;学生更是火炬,需要教学智慧的点燃。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导读、导思、导练,使他们爱学语文,并逐渐学会语文,学会做人。
3、加强学习策略的研究与指导。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是指导工作,是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读书,通过潜心默读和放声朗读,培养语感,使学生能做到理解地读、有体验地读、传情达意地读,能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因此,教师不要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要科学合理地处理 “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三、既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新的课程理念强调“自主学习”。但在学生“自主”的同时,教师究竟应当处于什么位置,却令人深感困惑。要么一统就死,要么放任自流,信马由僵。在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两者关系时,容易步入误区。
2、怎样鼓励学生体验,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例如学习《狐狸和乌鸦》,分析完课文后,老师鼓励学生谈谈与众不同的想法。学生纷纷发言,学生说:“你想得到一样东西,如果直接向人家要,人家可能不给,你得想办法和他兜圈子,骗他高兴,让他自动送上门来。”老师说:“你的想法有创意,能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真聪明!”很明显,执教老师只想到让学生自己体验而忽视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所以,在鼓励学生体验的同时,更要重视文本价值取向的正确与否。
3、在阅读教学中,多数教师力求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定位准确。无论是作为教学活动中组织者、引导者,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伙伴,教师都没有放弃自己应尽的职责,该传授的就传授,该启发引导的就启发引导,使学生主人翁的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发挥得淋漓尽致。
总之,在语文学科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获得更多、更准确的有关阅读教学改革的信息,只有认真研究教法并付诸实践,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与课程改革同步成长》——崔 峦
《处理好阅读教学中的几个关系》——吴立岗
《思索 探究 求真 务实》——陈先云
(作者单位:551800贵州省金沙县清池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