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切实了解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剖析其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别及成因,为进一步的职业倦怠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现实依据,本研究选取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MBI-ES),对124名在职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1)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总体不严峻;(2)职业倦怠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3)不同教龄阶段在低个人成就感上有显著差异,且6-10年教龄阶段的教师倦怠程度最高;(4)已婚教师在情绪衰竭维度上显著高于未婚教师,在低个人成就感维度上显著低于未婚教师。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情绪衰竭;低个人成就感;非人性化
一、问题提出
当具有激起、维持和调节作用的动机降低甚至消失时,被它推动的行为也随之终止。因此,缺乏动机驱动的个体不得不进行工作时,身心就不可避免地陷入疲惫状态。在长期身心疲惫的累积下,职业倦怠的危机便随之到来。“职业倦怠”这一概念自由美国学者Freudenberger提出以来便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大多数学者认可的定义为:职业人在职场环境中,长期不能顺利应对各种工作压力而导致自身在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的身心综合性衰竭状态。
过往研究表明,在众多行业中,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问题的是以人为工作对象的行业,即助人行业。其中,担当着教书育人责任的老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且这一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小学教师。其职业倦怠在工作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为核心维度的情绪衰竭,即对待工作、学生缺乏热情和耐心,不求进取,消沉悲观;二是作为人际关系维度的非人性化,即自我封闭,不愿过多接触同事和学生,对学生采取无视、冷漠的消极态度,工作敷衍被动,人际关系恶化;三是基于教师自我评价基础的低个人成就感维度,即对本身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作用采取消极、负面的评价,认为工作不值得去做,缺乏成就体验,进而丧失工作兴趣,降低工作效能。由此可见,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直接制约着其教育教学品质,限制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同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个性发展,不利于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提高和国家全面素质教育大计的落地施行。
近几年来,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普遍性和危害性均受到众多学者的重点关注。本研究立足于佛山市某农村小学调查研究,对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考察,在实证数据中探析其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及背后成因,以期为进一步的教师职业心理问题,乃至教师心理健康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和事实依据。
二、研究方法
采用SPSS21.0对MBI-ES问卷进行数据处理。
1.被试
参与本研究的教师共124名,有效数据共121份,其中男性29名,女性93名,平均年龄36.71±10.43岁。所有被试均为小学在职教师,本研究中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包括性别、教龄、婚姻状况3项内容。
2.实验材料
目前,Maslach职业倦怠问卷(MBI)在该领域内的应用程度最高,发展得最为成熟。本研究采用由MBI问卷发展出的专用于教育行业的MBI-ES版本,以自我报告的形式评估被试的职业倦怠水平。该版本由李超平等人修订决策,采取7点计分的方式评估22条测验题目,从“0”=“从不”到“6”=“总是”,数字越大则频率越高。MBI-ES问卷包含了8项情绪衰竭维度的正向计分条目、8项非人性化维度的正向计分条目以及6项低个人成就感维度的反向计分条目。量表的最终分值与职业倦怠水平成正比关系。
三、调查结果
1.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总体现状的描述性统计
表3-1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水平及各维度的描述性统计
由表1-1可知,在参与本次调查的农村小学教师群体中,职业倦怠整体均值为1.696。其中,核心维度情绪衰竭的分数最高,为2.058;其次是低个人成就感,为1.948;非人性化维度的分数最低,为1.083。职业倦怠整体水平及其三个子维度的平均得分均未达到中点分值3,意味着整体而言,当前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尚未达到高预警水平。结合具体分布来看,在情绪衰竭、非人性化以及低个人成就感三个维度出现较为严重的倦怠现象的教师分别有28、2、10名,分别占总人数的23.1%、1.6%、8.3%。由此可见,虽然职业倦怠整体而言并不严重,但仍有部分教师在各维度上出现较为严重的倦怠现象。
2.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在性别上的差异
数据的性别差异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以人口学变量性别作为自变量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虽然女教师在职业倦怠水平及三个子维度上的平均分数都比男教师更高,但男女教师仅在核心维度,即情绪衰竭因子上的差异达到边缘显著水平,t=-1.756,p=0.082。
表3-2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情绪衰竭;低个人成就感;非人性化
一、问题提出
当具有激起、维持和调节作用的动机降低甚至消失时,被它推动的行为也随之终止。因此,缺乏动机驱动的个体不得不进行工作时,身心就不可避免地陷入疲惫状态。在长期身心疲惫的累积下,职业倦怠的危机便随之到来。“职业倦怠”这一概念自由美国学者Freudenberger提出以来便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大多数学者认可的定义为:职业人在职场环境中,长期不能顺利应对各种工作压力而导致自身在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的身心综合性衰竭状态。
过往研究表明,在众多行业中,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问题的是以人为工作对象的行业,即助人行业。其中,担当着教书育人责任的老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且这一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小学教师。其职业倦怠在工作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为核心维度的情绪衰竭,即对待工作、学生缺乏热情和耐心,不求进取,消沉悲观;二是作为人际关系维度的非人性化,即自我封闭,不愿过多接触同事和学生,对学生采取无视、冷漠的消极态度,工作敷衍被动,人际关系恶化;三是基于教师自我评价基础的低个人成就感维度,即对本身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作用采取消极、负面的评价,认为工作不值得去做,缺乏成就体验,进而丧失工作兴趣,降低工作效能。由此可见,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直接制约着其教育教学品质,限制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同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个性发展,不利于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提高和国家全面素质教育大计的落地施行。
近几年来,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普遍性和危害性均受到众多学者的重点关注。本研究立足于佛山市某农村小学调查研究,对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考察,在实证数据中探析其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及背后成因,以期为进一步的教师职业心理问题,乃至教师心理健康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和事实依据。
二、研究方法
采用SPSS21.0对MBI-ES问卷进行数据处理。
1.被试
参与本研究的教师共124名,有效数据共121份,其中男性29名,女性93名,平均年龄36.71±10.43岁。所有被试均为小学在职教师,本研究中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包括性别、教龄、婚姻状况3项内容。
2.实验材料
目前,Maslach职业倦怠问卷(MBI)在该领域内的应用程度最高,发展得最为成熟。本研究采用由MBI问卷发展出的专用于教育行业的MBI-ES版本,以自我报告的形式评估被试的职业倦怠水平。该版本由李超平等人修订决策,采取7点计分的方式评估22条测验题目,从“0”=“从不”到“6”=“总是”,数字越大则频率越高。MBI-ES问卷包含了8项情绪衰竭维度的正向计分条目、8项非人性化维度的正向计分条目以及6项低个人成就感维度的反向计分条目。量表的最终分值与职业倦怠水平成正比关系。
三、调查结果
1.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总体现状的描述性统计
表3-1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水平及各维度的描述性统计
由表1-1可知,在参与本次调查的农村小学教师群体中,职业倦怠整体均值为1.696。其中,核心维度情绪衰竭的分数最高,为2.058;其次是低个人成就感,为1.948;非人性化维度的分数最低,为1.083。职业倦怠整体水平及其三个子维度的平均得分均未达到中点分值3,意味着整体而言,当前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尚未达到高预警水平。结合具体分布来看,在情绪衰竭、非人性化以及低个人成就感三个维度出现较为严重的倦怠现象的教师分别有28、2、10名,分别占总人数的23.1%、1.6%、8.3%。由此可见,虽然职业倦怠整体而言并不严重,但仍有部分教师在各维度上出现较为严重的倦怠现象。
2.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在性别上的差异
数据的性别差异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以人口学变量性别作为自变量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虽然女教师在职业倦怠水平及三个子维度上的平均分数都比男教师更高,但男女教师仅在核心维度,即情绪衰竭因子上的差异达到边缘显著水平,t=-1.756,p=0.082。
表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