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筹学的外文原意是操作研究(在英国称Operational Be-search,在美国称OperationsResearch)。它在四十年代应运而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科技人员研制出了象雷达、深水炸弹那样的反空袭、反潜艇武器系统,但是习惯的操作、部署武器的方式方法,已不能充分发挥这些武器的作用。操作、部署落后于武器的性能,这向科学家提出了新课题。英、美政府于是专门集中一批科学家研究操作方面的问题,这就奠定了我们称之为运筹学的“操作研究学”。
操作的对象是物。物与物之间总存在着数量方面的联系。把同类型的数量关系抽象为一个象方程式那样的数学模型,一旦找出了数学模型的解,这就相当于解决了外表上千差万别、数量关系上却相同的许多问题。这是数学高度抽象性的力量所在。因此,数学在运筹学里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关于运筹学的专著和论文也不能不充满了艰深的数学。那么,是不是只有精通数学的人才能使用运筹学,或是运筹学方法中应用的数学越难,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越大呢?
不是。我们要推广运筹学的应用,首先必须清除这种错觉和迷信。
印度一位运筹学者辛格(Singh)的经验说明了这一点。他曾经用运筹学方法给铁路部门解决过一个问题,节约并创造了数以百万计的财富。但是他却从未考虑过要把这作为经验发表,原因是其中的数学方法很简单,写成材料也不会有哪本科学杂志肯刊登。他还处理过另一项工程中的问题。虽然没有带来巨大经济收益,但对运筹学方法却有一项数学理论上的发展。他据此写了一篇论文,不但专业刊物立刻刊登,而且国外杂志纷纷转载。所以,广大有丰富实践经验、热心四化的企业管理干部,千万不必因为自己数学基础差而妄自菲薄,视运筹学为畏途。可以这样讲:理解运筹学方法的基本精神,应用于实践,是并不太难的。有时,只要按运筹学提出的要求,把一些数据整理一下就会发现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漏洞,一旦着手改正,就会取得经济效益。
国外运筹学发展的历史和各种运筹学组织的现状也可说明同样的问题。事实上,“操作”除去“物”这一对象外,还有各级操作者——人,更要进一步考虑操作的系统所涉及的其他系统——人的集团和社会现象的反应。研究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远非数学一个学科所能包揽,这正说明了对运筹学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中,为什么有许多位是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的原因。在运筹学的早期发展阶段,为了适应战争的迫切需要,解决科学家人员不足的困难,成立了各学科专业人员混合编成的小组。实践表明它正符合知识越分越细、许多问题已经不是个别专家所能独立解决的客观规律。现在,国外就有人明确建议,在一个企业内的运筹学小组里最早任命的六个人中应该分别具有下述的学历、经历:一位物理学家,一位工程师,一位数学家或统计师,一位行为科学专家,一位科学方法论专家,还要有一位熟悉公司业务的人。而就一个专门从事运筹学谘询业务的组织而言,各专家原来学科的比例大致是:
物理学和工程学34%
生物学和人类行为学24%
数学、统计学和逻辑学26%
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16%无庸赘言,所有这些人员都要懂得运筹学的基础理论,否则各吹各的调,拧不成一根绳,就不能发挥作用;但是各人在数学方面的造诣却是可以有很大差别的。
国外学运筹学的人,即使在今天也并不全是理工科高材生,更多的倒是各个企业的原来研究经济学、会计学等的经理人员。因此,国外出版了不少主要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为对象的运筹学书籍。美国运筹学界著名的Wagner在写了《运筹学原理》(可惜迄今还没有组织力量翻译该书)之外,还写了一本《管理运筹学》。英国P.G.Moore的《运筹学基础》也是一本经过重版增订的同类型有影响的书籍。
以《运筹学基础》一书为例,全书十一章及二则附录。全书分确定型、非确定型介绍了运筹学的大部分分枝:资源分配、线性规划、网络分析、排队堵塞、储存控制与模拟、预测、决策分析、市场开辟等。各章的重点不是放在数学模型的推导这个最易使初学者望而生畏的方面,而是通过对大量事例的分析,说明各类运筹学问题的提出及找到的最优化解的意义。另一方面,各章的编排又保持了运筹学教科书立足于计算技巧的全部体制,并分章列出了参考书目,这就为初学者尝到甜头、领略滋味后继续深入学习提供了方便。
Wagner为管理人员写的运筹学,上海还未见原文,P.G.Moore的《运筹学基础》已由闸北业余大学企管专业教师译出,由上海市企业管理协会征订中。这本书与复旦大学数学系翻译的《运筹学模型引论》(Cooper等三人合著,侧重数学模型)有互相补充的作用,都值得推荐。
操作的对象是物。物与物之间总存在着数量方面的联系。把同类型的数量关系抽象为一个象方程式那样的数学模型,一旦找出了数学模型的解,这就相当于解决了外表上千差万别、数量关系上却相同的许多问题。这是数学高度抽象性的力量所在。因此,数学在运筹学里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关于运筹学的专著和论文也不能不充满了艰深的数学。那么,是不是只有精通数学的人才能使用运筹学,或是运筹学方法中应用的数学越难,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越大呢?
不是。我们要推广运筹学的应用,首先必须清除这种错觉和迷信。
印度一位运筹学者辛格(Singh)的经验说明了这一点。他曾经用运筹学方法给铁路部门解决过一个问题,节约并创造了数以百万计的财富。但是他却从未考虑过要把这作为经验发表,原因是其中的数学方法很简单,写成材料也不会有哪本科学杂志肯刊登。他还处理过另一项工程中的问题。虽然没有带来巨大经济收益,但对运筹学方法却有一项数学理论上的发展。他据此写了一篇论文,不但专业刊物立刻刊登,而且国外杂志纷纷转载。所以,广大有丰富实践经验、热心四化的企业管理干部,千万不必因为自己数学基础差而妄自菲薄,视运筹学为畏途。可以这样讲:理解运筹学方法的基本精神,应用于实践,是并不太难的。有时,只要按运筹学提出的要求,把一些数据整理一下就会发现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漏洞,一旦着手改正,就会取得经济效益。
国外运筹学发展的历史和各种运筹学组织的现状也可说明同样的问题。事实上,“操作”除去“物”这一对象外,还有各级操作者——人,更要进一步考虑操作的系统所涉及的其他系统——人的集团和社会现象的反应。研究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远非数学一个学科所能包揽,这正说明了对运筹学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中,为什么有许多位是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的原因。在运筹学的早期发展阶段,为了适应战争的迫切需要,解决科学家人员不足的困难,成立了各学科专业人员混合编成的小组。实践表明它正符合知识越分越细、许多问题已经不是个别专家所能独立解决的客观规律。现在,国外就有人明确建议,在一个企业内的运筹学小组里最早任命的六个人中应该分别具有下述的学历、经历:一位物理学家,一位工程师,一位数学家或统计师,一位行为科学专家,一位科学方法论专家,还要有一位熟悉公司业务的人。而就一个专门从事运筹学谘询业务的组织而言,各专家原来学科的比例大致是:
物理学和工程学34%
生物学和人类行为学24%
数学、统计学和逻辑学26%
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16%无庸赘言,所有这些人员都要懂得运筹学的基础理论,否则各吹各的调,拧不成一根绳,就不能发挥作用;但是各人在数学方面的造诣却是可以有很大差别的。
国外学运筹学的人,即使在今天也并不全是理工科高材生,更多的倒是各个企业的原来研究经济学、会计学等的经理人员。因此,国外出版了不少主要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为对象的运筹学书籍。美国运筹学界著名的Wagner在写了《运筹学原理》(可惜迄今还没有组织力量翻译该书)之外,还写了一本《管理运筹学》。英国P.G.Moore的《运筹学基础》也是一本经过重版增订的同类型有影响的书籍。
以《运筹学基础》一书为例,全书十一章及二则附录。全书分确定型、非确定型介绍了运筹学的大部分分枝:资源分配、线性规划、网络分析、排队堵塞、储存控制与模拟、预测、决策分析、市场开辟等。各章的重点不是放在数学模型的推导这个最易使初学者望而生畏的方面,而是通过对大量事例的分析,说明各类运筹学问题的提出及找到的最优化解的意义。另一方面,各章的编排又保持了运筹学教科书立足于计算技巧的全部体制,并分章列出了参考书目,这就为初学者尝到甜头、领略滋味后继续深入学习提供了方便。
Wagner为管理人员写的运筹学,上海还未见原文,P.G.Moore的《运筹学基础》已由闸北业余大学企管专业教师译出,由上海市企业管理协会征订中。这本书与复旦大学数学系翻译的《运筹学模型引论》(Cooper等三人合著,侧重数学模型)有互相补充的作用,都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