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笔者任教的大学迎接本科教学评估,学院要做好专家组接待的工作。在准备评估专家现场会议时需要制作一些席卡。“本科教学评估”翻译成英文是Institutional Evaluation o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所以學院的负责老师就将席卡上的“评估专家”译成Evaluation Expert。听上去似乎没什么问题,但仔细一想,其实这个译法基本上就是字对字翻译,并没有把“评估专家”真实的意义体现出来。
通过查词典可以发现,expert的含义为:a person who has a comprehensive and authoritative knowledge of or skill in a particular area. Eg. “a financial expert”(某一专业领域知识掌握全面或具备权威技能的人,如“金融专家”)。参加本科评估工作的专家基本上都是国内外知名大学的校长、院系主任、学科顶级学者或学术带头人,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都是专家。此范畴内的“评估专家”并不是专门以评估知识和技能著称的研究人员,而只是在本科教学管理方面的教育专家,受邀前来对目标大学进行评估。评估结束后,这些专家就会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他们的日常工作并不是评估本身。
由此可见,参加评估的专家来自各个领域,组成评估组,从不同专业视角及专家观点进行评判。所以笔者建议,把“评估专家”翻译成为Evaluation Panel Member。考虑到席卡制作纸张空间有限,也可以仅保留Panel Member。
对汉语母语的译者而言,有时很难把握其选择的译语是否地道准确,因此有必要借助工具查询。首先可以查英英词典,查看所选词汇的释义及例句。如果要查短语,则可以在英文搜索引擎中了解该短语的使用情况。国外搜索引擎给出的结果更为可信,多数搜索结果都来自英美国家,有助于判断该表达方式在英文语境下是否准确。例如,在bing.com中输入“evaluation expert”,所有结果中两个词连用的情况并不多见,只有在“Test and Evaluation Expert”中出现,指的是专业的考试官。输入“evaluation panel”,则出现了32,000多条内容,打开几条发现这个词组搭配使用情况很多,如standard evaluation panel、technical evaluation panel等。
再比如,本科评估材料中提到大学的培养目标之一是“具有国家意识”。“国家意识”可能的几种说法包括national awareness、national consciousness、patriotism等。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发现national awareness有大约1,850,000条结果,虽然数量很多,但前面几页大多与health awareness有关。接着查找national consciousness,发现有大约631,000条结果,头一条就是来自Wikipedia,看来这个说法已经成为固定术语。我们再看一下词条的解释:A national consciousness is a shared sense of national identity, that is, a shared understanding that a people group shares a common ethnic/linguistic/cultural background. 这个解释与汉语中的“国家意识”比较符合,基本可以确定这个译文是准确的。我们再查patriotism,得到的释义为:patriotism or national pride is the feeling of love, devotion and sense of attachment to a homeland, and a sense of alliance with other citizens who share the same sentiment. 从意思上看,patriotism也可以用来表示“国家意识”,但这个词的感情色彩太强,不如national consciousness更合适。
翻译不是简单的字对字翻译,而是复杂的人类智力活动,需要译者有主动的思辨过程。汉英两种语言在词汇层面有时很难达成一一对应,这就要求译员思考原语意义,准确判断目的语的语义搭配,以及同一概念在不同语言文化下的关系,根据上下文和交际场合进行语义判断,选择合适的译语词汇表达。
翻译是基于情境和经验的创造性建构过程,而自有知识与外部知识的共现与交互是译者的认知前提。翻译中充满不确定性和模棱两可的地方,译者须具备一定的主体性和创造力,有时甚至还会有必要的妥协。如上文中的席卡翻译,就需要译者考虑纸张空间和译文恰切之间的平衡。在未来科技发达的社会中,翻译思辨能力或将成为译者区别于机器的最重要的特质。
通过查词典可以发现,expert的含义为:a person who has a comprehensive and authoritative knowledge of or skill in a particular area. Eg. “a financial expert”(某一专业领域知识掌握全面或具备权威技能的人,如“金融专家”)。参加本科评估工作的专家基本上都是国内外知名大学的校长、院系主任、学科顶级学者或学术带头人,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都是专家。此范畴内的“评估专家”并不是专门以评估知识和技能著称的研究人员,而只是在本科教学管理方面的教育专家,受邀前来对目标大学进行评估。评估结束后,这些专家就会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他们的日常工作并不是评估本身。
由此可见,参加评估的专家来自各个领域,组成评估组,从不同专业视角及专家观点进行评判。所以笔者建议,把“评估专家”翻译成为Evaluation Panel Member。考虑到席卡制作纸张空间有限,也可以仅保留Panel Member。
对汉语母语的译者而言,有时很难把握其选择的译语是否地道准确,因此有必要借助工具查询。首先可以查英英词典,查看所选词汇的释义及例句。如果要查短语,则可以在英文搜索引擎中了解该短语的使用情况。国外搜索引擎给出的结果更为可信,多数搜索结果都来自英美国家,有助于判断该表达方式在英文语境下是否准确。例如,在bing.com中输入“evaluation expert”,所有结果中两个词连用的情况并不多见,只有在“Test and Evaluation Expert”中出现,指的是专业的考试官。输入“evaluation panel”,则出现了32,000多条内容,打开几条发现这个词组搭配使用情况很多,如standard evaluation panel、technical evaluation panel等。
再比如,本科评估材料中提到大学的培养目标之一是“具有国家意识”。“国家意识”可能的几种说法包括national awareness、national consciousness、patriotism等。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发现national awareness有大约1,850,000条结果,虽然数量很多,但前面几页大多与health awareness有关。接着查找national consciousness,发现有大约631,000条结果,头一条就是来自Wikipedia,看来这个说法已经成为固定术语。我们再看一下词条的解释:A national consciousness is a shared sense of national identity, that is, a shared understanding that a people group shares a common ethnic/linguistic/cultural background. 这个解释与汉语中的“国家意识”比较符合,基本可以确定这个译文是准确的。我们再查patriotism,得到的释义为:patriotism or national pride is the feeling of love, devotion and sense of attachment to a homeland, and a sense of alliance with other citizens who share the same sentiment. 从意思上看,patriotism也可以用来表示“国家意识”,但这个词的感情色彩太强,不如national consciousness更合适。
翻译不是简单的字对字翻译,而是复杂的人类智力活动,需要译者有主动的思辨过程。汉英两种语言在词汇层面有时很难达成一一对应,这就要求译员思考原语意义,准确判断目的语的语义搭配,以及同一概念在不同语言文化下的关系,根据上下文和交际场合进行语义判断,选择合适的译语词汇表达。
翻译是基于情境和经验的创造性建构过程,而自有知识与外部知识的共现与交互是译者的认知前提。翻译中充满不确定性和模棱两可的地方,译者须具备一定的主体性和创造力,有时甚至还会有必要的妥协。如上文中的席卡翻译,就需要译者考虑纸张空间和译文恰切之间的平衡。在未来科技发达的社会中,翻译思辨能力或将成为译者区别于机器的最重要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