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气度与视野。
湘子桥畔,韩江两岸。作为潮州首善之区的湘桥,近年来立足实际,总结经验,勇于创新,大胆改革,将湘桥教育的内涵提升、特色发展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大叙事,用个性的实践不断追寻着“止于至善”的教育理想,收获了精彩连连、感动无数。
凝心聚力:至善教育的理念厘定
教育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文化是教育的精神内核。文化引领教育,教育促进文化。因着地域文化的巨大差别,区域教育在个性化的理念诠释和路径实践上,往往差别明显、性格鲜明,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为统筹协调推进区域教育的科学发展,切实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主要矛盾,湘桥区委、区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总目标,以特色打造多元发展为主要抓手,梳理、提炼了“首善之区,教育先行;立德树人,止于至善”的办学理念,明确、制定了“文化立校,科研强校;依法治校,特色兴校”的工作思路。这为湘桥教育改革向深水处进军厘清了前行脉络,明确了突破方向。
呼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至善教育的提出,是湘桥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精神的切实体现,也是湘桥与时俱进,“传承韩愈文脉,弘扬潮人文化”,创建“首善之区”,发挥学校育人阵地的创新之举,更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新人,打造湘桥教育品牌的个性化初心和使命。
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是道家的精髓,体现了老子为善、求善的核心价值。儒家在《礼记·大学》中开篇明义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意是讲,“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不管是修身,还是育人,都必须达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动摇。这样传统文化的精华,正是湘桥区至善教育所要传承与发扬的。
凝聚潮州湘桥人的精神力量。湘桥区是潮州市中心城区,是历代州府的所在地,是潮文化的发祥地,素有“岭海名邦”“海滨邹鲁”之称。潮州人向来具有热情好客、团结友善、勤劳朴实、勇于开拓、善于经营、诚实信义的优良品德和精神特质,文学泰斗国学大师饶宗颐的“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建立自我,追求无我”以及著名學者陈平原教授的家国情怀……这些名人精英的人生经历、奋斗历史,就是潮州湘桥人的精神写照,无时不刻的激励着年轻一代,无处不在的成为湘桥学子的精神力量。
由此,湘桥区确立了“至善教育”理念,以“立德、立志、立才、立人”为任务,以“明善、扬善、融善、至善”为路径,以“发现本我、充实自我、拓展大我、追求无我”为目标,力争无论是一位教师也好,是一所学校也罢,要想“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就必须把对学生进行“善”的教育放在首位,从善出发,以善育人,止于至善,始得“善行天下”。
原生动力:持续推进的实践路径
一种区域教育理念的梳理与提炼往往有着其独特的背景与个性的思考,而“从实践中来”这一方法论却从来是高度的一致。同样,教育理念的推进与践行也因现实的差异而各有创新,但“到实践中去”这一方法论也从未改变。
为了真正让至善教育的理念成为引领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线,湘桥区结合创建推进教育现代化区工作,以“普学——借鉴——提升——践行”为主要推进思路,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培训等方式,推动现代化教育理念在湘桥落地生根。
为明理而普学。首先,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中掀起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热潮,区阳光实验学校、阳光国际中英文学校自编《中华传统文化》校本教材,区实验学校开展“经典诵读”,城基中学申报“中华传统文化课题研究”,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其次,挂牌成立“湘桥区工艺美术馆”,开展“百名大师进校园”活动,如城南小学的陶艺工作坊、振德街小学的潮绣进课堂等,让孩子们从小学习潮州木雕、潮绣、麦秆画、陶瓷泥塑等潮州传统工艺,感受潮州传统文化的内涵,体验潮州匠人的聪明才智。
在对标中借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梳理和总结自身的优势和短板,有针对性地对标名校,从而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是湘桥人系统打造至善教育又一重要举措。为此,在湘桥区有关领导的带领下,教育行政部门、镇街分管教育工作的负责人、中小学校长,分批赴深圳市龙华区、宝安区和福田区,浙江温州鹿城区、苍南县,山东潍坊市、昌邑县、寿光市等地有关学校、教育部门参观学习。通过各种途径借鉴对方的优势与亮点,从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特色学校品牌建设等个性化主题,再到学校现代化治理模式、集团化办学等综合性改革热点问题,每一次学习都是一场思想的碰撞,每一次交流都是一场问题的会诊,湘桥教育人在对标中发现差距,分析问题,明晰方向。
强“头雁”促提升。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学校的领头雁,抓好校长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的大提升,是湘桥教育改革的又一举措。首先在全区的中小学校长中开展了以“教育的颠覆式创新”为主题的系统培训,从数字化席卷全球、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技术何以改变当下教育、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等多个方面展开,让各中小学校长深入了解教育前沿资讯;其次,开启“理想学校 卓越校长”培训工程,聘请第三方机构,以第三方视角,通过前期诊断、过程监控、后期比对,以多样化自主创新的培养模式、工作模式、课程样态,打造一支有思想、有情怀和有能力的卓越校长队伍,带动全区学校的整体提升。
抓落实重践行。早在2015年5月,湘桥区便制订《湘桥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教育特色品牌工作意见》,组织开展以内涵提升为目标,以“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为主线的校园文化体系构建活动,利用三年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2018年1月,作为活动的阶段性成果展示,湘桥区举办了以“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主题的第一届中小学校长论坛。校长们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畅谈了各自的办学思想和治校方略,分享各自的办学心得和学校特色,为湘桥全区学校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了参考与范式。同时,成立“湘桥区至善教育促进会”,接受社会捐赠,筹集1300多万元奖教助学基金,每年表彰一批“至善校长”“至善教师”,为至善教育理念的有效实施激发活力、迸发激情。
湘子桥畔,韩江两岸。作为潮州首善之区的湘桥,近年来立足实际,总结经验,勇于创新,大胆改革,将湘桥教育的内涵提升、特色发展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大叙事,用个性的实践不断追寻着“止于至善”的教育理想,收获了精彩连连、感动无数。
凝心聚力:至善教育的理念厘定
教育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文化是教育的精神内核。文化引领教育,教育促进文化。因着地域文化的巨大差别,区域教育在个性化的理念诠释和路径实践上,往往差别明显、性格鲜明,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为统筹协调推进区域教育的科学发展,切实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主要矛盾,湘桥区委、区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总目标,以特色打造多元发展为主要抓手,梳理、提炼了“首善之区,教育先行;立德树人,止于至善”的办学理念,明确、制定了“文化立校,科研强校;依法治校,特色兴校”的工作思路。这为湘桥教育改革向深水处进军厘清了前行脉络,明确了突破方向。
呼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至善教育的提出,是湘桥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精神的切实体现,也是湘桥与时俱进,“传承韩愈文脉,弘扬潮人文化”,创建“首善之区”,发挥学校育人阵地的创新之举,更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新人,打造湘桥教育品牌的个性化初心和使命。
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是道家的精髓,体现了老子为善、求善的核心价值。儒家在《礼记·大学》中开篇明义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意是讲,“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不管是修身,还是育人,都必须达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动摇。这样传统文化的精华,正是湘桥区至善教育所要传承与发扬的。
凝聚潮州湘桥人的精神力量。湘桥区是潮州市中心城区,是历代州府的所在地,是潮文化的发祥地,素有“岭海名邦”“海滨邹鲁”之称。潮州人向来具有热情好客、团结友善、勤劳朴实、勇于开拓、善于经营、诚实信义的优良品德和精神特质,文学泰斗国学大师饶宗颐的“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建立自我,追求无我”以及著名學者陈平原教授的家国情怀……这些名人精英的人生经历、奋斗历史,就是潮州湘桥人的精神写照,无时不刻的激励着年轻一代,无处不在的成为湘桥学子的精神力量。
由此,湘桥区确立了“至善教育”理念,以“立德、立志、立才、立人”为任务,以“明善、扬善、融善、至善”为路径,以“发现本我、充实自我、拓展大我、追求无我”为目标,力争无论是一位教师也好,是一所学校也罢,要想“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就必须把对学生进行“善”的教育放在首位,从善出发,以善育人,止于至善,始得“善行天下”。
原生动力:持续推进的实践路径
一种区域教育理念的梳理与提炼往往有着其独特的背景与个性的思考,而“从实践中来”这一方法论却从来是高度的一致。同样,教育理念的推进与践行也因现实的差异而各有创新,但“到实践中去”这一方法论也从未改变。
为了真正让至善教育的理念成为引领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线,湘桥区结合创建推进教育现代化区工作,以“普学——借鉴——提升——践行”为主要推进思路,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培训等方式,推动现代化教育理念在湘桥落地生根。
为明理而普学。首先,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中掀起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热潮,区阳光实验学校、阳光国际中英文学校自编《中华传统文化》校本教材,区实验学校开展“经典诵读”,城基中学申报“中华传统文化课题研究”,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其次,挂牌成立“湘桥区工艺美术馆”,开展“百名大师进校园”活动,如城南小学的陶艺工作坊、振德街小学的潮绣进课堂等,让孩子们从小学习潮州木雕、潮绣、麦秆画、陶瓷泥塑等潮州传统工艺,感受潮州传统文化的内涵,体验潮州匠人的聪明才智。
在对标中借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梳理和总结自身的优势和短板,有针对性地对标名校,从而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是湘桥人系统打造至善教育又一重要举措。为此,在湘桥区有关领导的带领下,教育行政部门、镇街分管教育工作的负责人、中小学校长,分批赴深圳市龙华区、宝安区和福田区,浙江温州鹿城区、苍南县,山东潍坊市、昌邑县、寿光市等地有关学校、教育部门参观学习。通过各种途径借鉴对方的优势与亮点,从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特色学校品牌建设等个性化主题,再到学校现代化治理模式、集团化办学等综合性改革热点问题,每一次学习都是一场思想的碰撞,每一次交流都是一场问题的会诊,湘桥教育人在对标中发现差距,分析问题,明晰方向。
强“头雁”促提升。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学校的领头雁,抓好校长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的大提升,是湘桥教育改革的又一举措。首先在全区的中小学校长中开展了以“教育的颠覆式创新”为主题的系统培训,从数字化席卷全球、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技术何以改变当下教育、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等多个方面展开,让各中小学校长深入了解教育前沿资讯;其次,开启“理想学校 卓越校长”培训工程,聘请第三方机构,以第三方视角,通过前期诊断、过程监控、后期比对,以多样化自主创新的培养模式、工作模式、课程样态,打造一支有思想、有情怀和有能力的卓越校长队伍,带动全区学校的整体提升。
抓落实重践行。早在2015年5月,湘桥区便制订《湘桥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教育特色品牌工作意见》,组织开展以内涵提升为目标,以“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为主线的校园文化体系构建活动,利用三年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2018年1月,作为活动的阶段性成果展示,湘桥区举办了以“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主题的第一届中小学校长论坛。校长们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畅谈了各自的办学思想和治校方略,分享各自的办学心得和学校特色,为湘桥全区学校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了参考与范式。同时,成立“湘桥区至善教育促进会”,接受社会捐赠,筹集1300多万元奖教助学基金,每年表彰一批“至善校长”“至善教师”,为至善教育理念的有效实施激发活力、迸发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