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个体终身发展的需要,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张力;着力点
实施新课标以后,“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等新口号不断涌现. 而这些不仅仅是新口号,更是新课标对教学实践提出的新要求. 然而,目前仍有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被传统的教学思想束缚了头脑,实践中放不开手脚. 如果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的自主意识不强,教学就会仍然是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即使采用了新方法,也是换汤不换药,起不到新型教学方法的促进作用. 基于此,笔者认为,课堂改革的实践要素是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将学习当作自身的内在需求,学生会逐渐形成比较持久的自己主宰、自己调控学习动力与学习内容的行为能力与心理能力,这是学生个体终身发展的需要.
探求学生实际水准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张力
1. 基于学生水平的教学目标的有效改进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封闭的教学,学生几乎是完全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是违背教学规律的,它忽视了发现与探索的价值,窒息了学生的思维与智慧,打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与热情. 自主学习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颠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自主探究,自主收集、整理、分析资料,自主获取新知识,自主解决新问题. 在以发展学生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教学中,必须一改传统教学模式单纯强调知识与解题的教学目标,代之以新课程改革注重情境教学,展示过程方法,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比如,教学初中数学“相交线、对顶角”时,教师可以为学生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①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
②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掌握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③经历探索、归纳等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中获益,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围绕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师生开展了积极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气氛活跃,效果甚佳.
2. 在变与不变中走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受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自主学习便引起我国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自身的情感与需要. 受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现代教育主张学习者应具有对自身学习活动的支配权与控制权,以民主、协商、合作等方式进行学习.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强调要使人“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的同时,更强调要使人“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现代教育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张扬人的主体性,而自主性是人类成为主体的关键.
新课改以来,新型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能突出学生的主体,重视过程进行. 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步发展,自主探究、合作生成、自我建构,所有的这些改变都只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教学初中数学“相交线、对顶角”时,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①观察相交的两条直线(细纸条模型),在交点处形成了几个角?它们两两的位置有何特征?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相互讨论探究,再全班交流. 同学们通过相互的补充和完善过程,发现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两两的位置可以分为两类,接着让学生尝试根据位置特征给出定义,学生往往能抓住邻补角互补、相邻的特征,而对顶角能抓住相对的特征,很自然地引出教材定义. ②邻补角、对顶角在数量上分别有什么特征?你是怎样得到的呢?
经过前面的研究,这个结论的得出并不难. 发现方法上,有说是测量的,有说可以对折比较,也有说可以推理. 在师生的交流过程中,所有合理的方法都得到肯定. 这个环节,既完成了本课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性质的探究,又让学生完整地体验了数学规律发现的全过程,即由特殊情况发现→猜想一般规律→验证→结论. 这样的课堂,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而且有了对数学研究的成功体验,对今后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把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构的着力点
自主学习主张学生能积极地、主动地、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探索,对学习任务的无限渴求.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使学生自然地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师的职责在于引领、点拨、指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探究知识,而并非让学生去迷信教师、盲从教师.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问、多想、多探索、多发现,以确保学生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
1. 重视“意思”与“意义”的统一
“意思”即兴趣,“意义”即事物所包含的思想和道理.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果仅重视知识的理解运用,而忽视学习的趣味性,必然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畏难不前. “意思”与“意义”的统一,实质上是追求激发兴趣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步发展.
动机与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内驱动力源泉.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投入和专注,遇到困难时不会轻易放弃,使学习活动更加主动、积极和富有创造性. 对于学习而言,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本身内在的兴趣,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进行学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助推器”. 根据初中教学的课程特征,结合初中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充分挖掘教材(文本)知识的实用性,创设符合初中生生活经验的问题情境,巧妙设置悬念,精心制作课件等都可以成为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化剂”,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更富有激情,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构建了广阔的舞台. 比如,在“相交线、对顶角”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以两条细纸条代替相交线的模型,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模型,观察图形的变化,探究其中的规律. 这一设计,不仅增强了学习的直观性与趣味性,而且方便进一步的探究,实现了激趣与实用的双重功效.
2. 重视“师教生”与“生教生”的统一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堂必须由“单一”的教师传授,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转变. 在以自主学习为模式的课堂教学中,配合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后及时发表自己的见解,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而且学生的交流表达往往更加贴近他们的思维方式,相互之间更易理解,学生在实现相互间信息与资源的整合同时,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认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在“相交线、对顶角”的教学中,由于整个学习过程都由学生自主进行,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协助者,知识的得出、方法的总结、应用的体会,都不再是教师直接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更多地把“学会”的过程变成了一个学生自我理解和内化的过程,让学生变得“会学”.
3. 重视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统一
接受性学习是以讲解式教学为基础的学习;研究性学习向学生赋权增能,是一种综合性的发挥“正能量”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探讨,或对有关问题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以探寻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活动的方法. 研究性学习主张让学生以自主、能动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能力,习得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比如,在“相交线、对顶角”的教学中,从概念的学习到命题的研究,教师精心安排,注意让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和谐统一. 为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符合认知规律,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归纳论证问题. 教师要革除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一言堂”,使学生接受必要的基础知识后,展开研究性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初中生正处在自主学习能力建构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在研究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遵循科学的教学方法,在课改实践的深层中探求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教学途径,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张力;着力点
实施新课标以后,“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等新口号不断涌现. 而这些不仅仅是新口号,更是新课标对教学实践提出的新要求. 然而,目前仍有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被传统的教学思想束缚了头脑,实践中放不开手脚. 如果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的自主意识不强,教学就会仍然是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即使采用了新方法,也是换汤不换药,起不到新型教学方法的促进作用. 基于此,笔者认为,课堂改革的实践要素是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将学习当作自身的内在需求,学生会逐渐形成比较持久的自己主宰、自己调控学习动力与学习内容的行为能力与心理能力,这是学生个体终身发展的需要.
探求学生实际水准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张力
1. 基于学生水平的教学目标的有效改进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封闭的教学,学生几乎是完全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是违背教学规律的,它忽视了发现与探索的价值,窒息了学生的思维与智慧,打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与热情. 自主学习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颠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自主探究,自主收集、整理、分析资料,自主获取新知识,自主解决新问题. 在以发展学生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教学中,必须一改传统教学模式单纯强调知识与解题的教学目标,代之以新课程改革注重情境教学,展示过程方法,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比如,教学初中数学“相交线、对顶角”时,教师可以为学生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①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
②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掌握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③经历探索、归纳等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中获益,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围绕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师生开展了积极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气氛活跃,效果甚佳.
2. 在变与不变中走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受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自主学习便引起我国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自身的情感与需要. 受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现代教育主张学习者应具有对自身学习活动的支配权与控制权,以民主、协商、合作等方式进行学习.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强调要使人“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的同时,更强调要使人“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现代教育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张扬人的主体性,而自主性是人类成为主体的关键.
新课改以来,新型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能突出学生的主体,重视过程进行. 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步发展,自主探究、合作生成、自我建构,所有的这些改变都只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教学初中数学“相交线、对顶角”时,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①观察相交的两条直线(细纸条模型),在交点处形成了几个角?它们两两的位置有何特征?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相互讨论探究,再全班交流. 同学们通过相互的补充和完善过程,发现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两两的位置可以分为两类,接着让学生尝试根据位置特征给出定义,学生往往能抓住邻补角互补、相邻的特征,而对顶角能抓住相对的特征,很自然地引出教材定义. ②邻补角、对顶角在数量上分别有什么特征?你是怎样得到的呢?
经过前面的研究,这个结论的得出并不难. 发现方法上,有说是测量的,有说可以对折比较,也有说可以推理. 在师生的交流过程中,所有合理的方法都得到肯定. 这个环节,既完成了本课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性质的探究,又让学生完整地体验了数学规律发现的全过程,即由特殊情况发现→猜想一般规律→验证→结论. 这样的课堂,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而且有了对数学研究的成功体验,对今后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把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构的着力点
自主学习主张学生能积极地、主动地、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探索,对学习任务的无限渴求.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使学生自然地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师的职责在于引领、点拨、指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探究知识,而并非让学生去迷信教师、盲从教师.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问、多想、多探索、多发现,以确保学生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
1. 重视“意思”与“意义”的统一
“意思”即兴趣,“意义”即事物所包含的思想和道理.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果仅重视知识的理解运用,而忽视学习的趣味性,必然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畏难不前. “意思”与“意义”的统一,实质上是追求激发兴趣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步发展.
动机与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内驱动力源泉.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投入和专注,遇到困难时不会轻易放弃,使学习活动更加主动、积极和富有创造性. 对于学习而言,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本身内在的兴趣,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进行学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助推器”. 根据初中教学的课程特征,结合初中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充分挖掘教材(文本)知识的实用性,创设符合初中生生活经验的问题情境,巧妙设置悬念,精心制作课件等都可以成为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化剂”,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更富有激情,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构建了广阔的舞台. 比如,在“相交线、对顶角”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以两条细纸条代替相交线的模型,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模型,观察图形的变化,探究其中的规律. 这一设计,不仅增强了学习的直观性与趣味性,而且方便进一步的探究,实现了激趣与实用的双重功效.
2. 重视“师教生”与“生教生”的统一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堂必须由“单一”的教师传授,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转变. 在以自主学习为模式的课堂教学中,配合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后及时发表自己的见解,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而且学生的交流表达往往更加贴近他们的思维方式,相互之间更易理解,学生在实现相互间信息与资源的整合同时,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认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在“相交线、对顶角”的教学中,由于整个学习过程都由学生自主进行,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协助者,知识的得出、方法的总结、应用的体会,都不再是教师直接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更多地把“学会”的过程变成了一个学生自我理解和内化的过程,让学生变得“会学”.
3. 重视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统一
接受性学习是以讲解式教学为基础的学习;研究性学习向学生赋权增能,是一种综合性的发挥“正能量”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探讨,或对有关问题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以探寻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活动的方法. 研究性学习主张让学生以自主、能动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能力,习得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比如,在“相交线、对顶角”的教学中,从概念的学习到命题的研究,教师精心安排,注意让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和谐统一. 为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符合认知规律,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归纳论证问题. 教师要革除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一言堂”,使学生接受必要的基础知识后,展开研究性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初中生正处在自主学习能力建构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在研究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遵循科学的教学方法,在课改实践的深层中探求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教学途径,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