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县第三中学,甘肃宁县745213)
〔关键词〕 相近;相反;并列;交叉;现象;新旧;结果
〔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11(A)—0052—02
所谓对比法就是在教学某一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计算等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联想已学过的与其相似、相关或相反的知识,并进行综合分析、对照比较,以求寻找它们的共性和差异,从而使学生获得准确、深刻的认识。
1. 相近对比
一个概念之所以能区别于另一概念,关键在于它们具有不同的本质属性。随着概念的剧增,一些形似质异的概念层出不穷,极易混淆,若能通过对比便能一目了然。如同素异性体与同分异构体、同位素与同系物、电离与电解、原电池与电解池等。
2. 相反对比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化学中相反的概念屡见不鲜,教学时只需抓住一方,另一方便可“反其道而用之”。如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化合与分解、溶解与结晶、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性与还原性、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加成与消去等。
3. 并列对比
有些化学概念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将它们有机地串联、并列在一起,形成一根知识“线”,再加以对比,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就会显而易见。如物质类别的从属关系为:
■
4. 交叉对比
一些化学概念若从不同角度加以分类,在归纳过程中就会出现交叉关系,利用交叉对比其内涵与外延,它们的关系就不言而喻了。
如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关系(左图)、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右上图)。
A. 化合物B. 电解质
C. 非电解质
A. 氧化还原反应
B. 化合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分解反应
5. 现象对比
有些化学实验的现象相同,但其原理却并不一定相同,利用对比可“透过现象看本质”,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Cl2、SO2和活性炭都能起到褪色的作用,但Cl2是由于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使色素氧化而褪色;SO2 是因其能与有机色素结合,生成无色化合物而使其褪色;活性炭则是因其可吸附色素而使其褪色。
6. 新旧对比
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关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剧增,引入了许多新问题、新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能将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中去,通过对比灵活变通,创造性地加以转化。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防止思维定势、机械类比,以免弄巧成拙。
如Fe3O4可写成FeO·Fe2O3,若看成盐时,又可写成Fe(FeO2)2。根据化合价规律和这种书写方法,Pb3O4用氧化物形式可写成2PbO·PbO2,看成盐时又可写成Pb2(PbO4)。
7. 结果对比
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许多化学反应往往因操作顺序不同、条件控制不同、反应物用量不同而引起不同结果,经归纳对比,将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1)反应物相同,浓度不同。如:
Cu + 4HNO3(浓) = Cu(NO3)2+2NO2↑+ 2H2O;
3Cu + 8HNO3(稀) = 3Cu(NO3)2+2NO↑ + 4H2O。
(2)反应物相同,用量不同。如:
2NaHCO3 + Ca(OH)2(少量) = CaCO3↓ + Na2CO3 + 2H2O;
NaHCO3+Ca(OH)2(足量) = CaCO3↓+ NaOH + H2O。
(3)反应物相同,操作顺序不同。
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Al3++3OH- = Al(OH)3↓;
向NaOH溶液中滴加AlCl3溶液:
Al3++4OH- = AlO2- + 2H2O。
(4)反应物相同,温度不同。如:
NaCl+H2SO4(浓)NaHSO4 + HCl ↑;
2NaCl+H2SO4(浓)Na2SO4 +2HCl ↑。
(5)反应物相同,介质不同。如:
(6)反应物相同,催化剂不同。如:
〔关键词〕 相近;相反;并列;交叉;现象;新旧;结果
〔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11(A)—0052—02
所谓对比法就是在教学某一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计算等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联想已学过的与其相似、相关或相反的知识,并进行综合分析、对照比较,以求寻找它们的共性和差异,从而使学生获得准确、深刻的认识。
1. 相近对比
一个概念之所以能区别于另一概念,关键在于它们具有不同的本质属性。随着概念的剧增,一些形似质异的概念层出不穷,极易混淆,若能通过对比便能一目了然。如同素异性体与同分异构体、同位素与同系物、电离与电解、原电池与电解池等。
2. 相反对比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化学中相反的概念屡见不鲜,教学时只需抓住一方,另一方便可“反其道而用之”。如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化合与分解、溶解与结晶、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性与还原性、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加成与消去等。
3. 并列对比
有些化学概念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将它们有机地串联、并列在一起,形成一根知识“线”,再加以对比,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就会显而易见。如物质类别的从属关系为:
■
4. 交叉对比
一些化学概念若从不同角度加以分类,在归纳过程中就会出现交叉关系,利用交叉对比其内涵与外延,它们的关系就不言而喻了。
如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关系(左图)、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右上图)。
A. 化合物B. 电解质
C. 非电解质
A. 氧化还原反应
B. 化合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分解反应
5. 现象对比
有些化学实验的现象相同,但其原理却并不一定相同,利用对比可“透过现象看本质”,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Cl2、SO2和活性炭都能起到褪色的作用,但Cl2是由于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使色素氧化而褪色;SO2 是因其能与有机色素结合,生成无色化合物而使其褪色;活性炭则是因其可吸附色素而使其褪色。
6. 新旧对比
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关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剧增,引入了许多新问题、新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能将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中去,通过对比灵活变通,创造性地加以转化。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防止思维定势、机械类比,以免弄巧成拙。
如Fe3O4可写成FeO·Fe2O3,若看成盐时,又可写成Fe(FeO2)2。根据化合价规律和这种书写方法,Pb3O4用氧化物形式可写成2PbO·PbO2,看成盐时又可写成Pb2(PbO4)。
7. 结果对比
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许多化学反应往往因操作顺序不同、条件控制不同、反应物用量不同而引起不同结果,经归纳对比,将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1)反应物相同,浓度不同。如:
Cu + 4HNO3(浓) = Cu(NO3)2+2NO2↑+ 2H2O;
3Cu + 8HNO3(稀) = 3Cu(NO3)2+2NO↑ + 4H2O。
(2)反应物相同,用量不同。如:
2NaHCO3 + Ca(OH)2(少量) = CaCO3↓ + Na2CO3 + 2H2O;
NaHCO3+Ca(OH)2(足量) = CaCO3↓+ NaOH + H2O。
(3)反应物相同,操作顺序不同。
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Al3++3OH- = Al(OH)3↓;
向NaOH溶液中滴加AlCl3溶液:
Al3++4OH- = AlO2- + 2H2O。
(4)反应物相同,温度不同。如:
NaCl+H2SO4(浓)NaHSO4 + HCl ↑;
2NaCl+H2SO4(浓)Na2SO4 +2HCl ↑。
(5)反应物相同,介质不同。如:
(6)反应物相同,催化剂不同。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