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我上高中时,有位老师长得五大三粗,同学们望而生畏。新学期上第一节课进行自我介绍时,他说他姓“樊”,名“同军”,然后猛一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樊”字,提高嗓门特别强调说:不是吃饭的“饭”,同学们听后哈哈大笑。虽然长得“严肃”,但随后一年他上课时的风趣幽默,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很喜欢上他的课,教学成绩自然很好。
每年学校都会组织一些公开课、观摩和优质课评比活动,目的是通过搭建这个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许多教师听了他人的课,看了名家的授课实录,感觉非常不错,于是就“移用”到自己的教学中,结果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个性是千差万别的,人的才华通常是由人的个性表现出来的。我们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最富有个性特征的活动,大批卓有成就的教师身上,无不闪耀着动人的个性光彩。他们当中,有风趣幽默、机敏睿智的诙谐型,有深沉稳重、缜密深邃的思辩型,有舒展流畅、大方自如的潇洒型,有清新自然、亲切感人的情感型,有洋洋洒洒、涉笔成文的作家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但令人遗憾的是,当今很多教师正在丧失着自己的教学个性,究其原因如下。
一是受不合理教学制度的束缚。长期以来,我们的主管部门习惯于用某种统一的标准来评价一所学校,而学校也习惯于用某种统一的标准来评价教师,用统一的模式来培养教师,用统一的要求来规范教师。尤其可悲的是,这些所谓的标准还有越来越细、越来越量化的发展趋势。我们知道,规范越“到位”,教师自主的空间就越小,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越差。我们注重对教师的共性培养,却往往忽视了对教师个性的发展和完善。在诸多学校领导心目中,“听话的教师”就是好老师。而那些个性强,在教学中不按教学计划、不按学校统一教学进度和教法上课,但却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师常被认为是“异类”。这种强调以集体统一为标准的导向确有可取之处,但它阻碍了教师个性潜能的挖掘,不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
二是受不合理教师考核制度的束缚。没有宽松的教育氛围就没有造就教学个性的土壤。这些年来,各地都在加大对教师的考核力度,对教师的考核标准层出不穷,考核内容细之又细,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动辄以教师低聘、待岗、下岗相威胁,把大批教师束缚在条条框框里,教师们不敢另辟蹊径,标新立异,不敢变革旧律,不敢发表可能引起争议的观点,没有了思想,也失去了个性。
三是受“唯应试是图”功利性教育思想的束缚。现如今,尽管素质教育观念深入人心,但应试教育行为却依然广泛存在。社会评价学校看升学率,学校评价老师看教学成绩,教师要提高教学成绩,不得不退缩于教本、教参、作业、试卷之中,很少去关注考试之外的天地。一个教师教学个性的形成离不开丰厚的知识的涵养,教师只有以广泛的学习为基础,才能养成学识,丰富个性。没有博览群书,视野势必狭窄,见识势必浅陋,思想势必贫乏,语言势必枯燥,教学中也就不能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不能融会贯通、游刃有余,而只能就课本讲课本,就试题解试题,课堂也势必单调乏味、死气沉沉。
四是受模式、教法、教参的束缚。其实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寻找、挖掘自己的优势,并善于将自己的闪光点与教学各个环节有机契合,教出自己的个性风采。但我们有些教师常常抱着一个模式不放,讲语文时,篇篇课文都是从作者到背景、到情节、到形象、到主题,逐句讲读,逐段解析,不加变换,缺少灵动,懒于去寻找触动学生内心的切入口,最后致使自己教无特色、教无成效。不仅如此,我们有些教师还常常习惯于“依赖”教参,充当“答案”与学生之间的简单输送者。长期拿教参做拐杖,免不了越走越踉跄。年轻教师暂时依赖教参是情有可原的,第二遍面对课本的时候,还抛不开教参情结,不能灵动、多元、个性化地感悟、认识、理解教本,不能结合个人的知识背景、文化积淀、生活阅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就只能枯燥地重复走过的老路,也就无法在超越自我、超越教参中建树自己的学问。
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鲜明而独特的个性,既是其教学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其教学魅力所在。它不仅影响学生的认知能力、智力状况的发展,还影响着他们非智力品质的形成、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影响着他们的一生。当然,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形成,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学校为教师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一是教师要厚积博发。个性化教学的前提是要有坚实的专业知识,没有厚实的专业知识积淀,是不可能在教学中厚积薄发、处处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的,也不可能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广泛涉猎其他知识。在当今信息技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教师要有捕捉、判断和处理的学习与创造能力。只有不断吸收各类信息,才能不断吐故纳新,才能适应当今的教学,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气。
二是教师要整合创新。俗话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但采来的石头不尽都是玉,它需要雕琢方可成器。因此,一个富有个性的语文教师要有“拿来主义”精神,且善于发展自我的吸收改造能力,从而铸造自己的“杀手锏”。随着教育年轮的增加,有理想的教师都会尝试在教学问题的实际解决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风格。这就不可避免要涉及到学习借鉴他人的东西,其中包括专家理论指导、名家范例模式和同事经验技巧等,如很多青年教师喜欢将名家教学模式、经验技巧搬上自己的课堂。但是,教学是一个动态系统,任何教学都是在特定环境下发生的特殊的过程,尽管有些东西是跨时空相通相联的,但一味追寻模仿别人现成的东西,正应了一句话,“顺着别人脚印走,踩出来的是坑而不是路”! 其实,一个有个性的语文教师是要有独立思想来支撑的。没有个性化的思想,教师就不可能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而思想是在自己实践并在对他人经验改造吸收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形成和发展,应该在统摄提取他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用习得的经验来印证自身实践的体验,通过不断对照反思来更新教学观念,通过整合改造来重塑教学行为,如此教师才能创生出自己的思想,彰显自身的个性,揭示教育的真谛。
三是教师要因长施教。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挖掘自身的潜力,让自己的特长成为教学舞台上最具光彩的一面旗帜。你长于诵读,你就以诵读为依托,“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多变的“读”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你是一个“思想者”,那就以“思想”为红线,让你的学生在“思”和“想”中撷取晶莹的珍珠;你写作是强项,那就以写带读,以写带“思”;你精通CAI,你就去开拓你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路子。总之,教学个性的形成绝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四是管理者要给教师提供展示个性的舞台。首先我们的主管部门要科学地评价学校,给学校的自主办学创设足够的空间,学校有了空间,教师的个性发展也就有了可能。其次,学校应该创设民主的工作环境,鼓励教师对学校的各项工作畅所欲言,提出各种见解,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尊重教师的个体教学活动,允许教师在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教学行为上有充分的自主权,允许教师在上课形式方面有相应的选择权。第三,应及时修正教职工考核方案中不合理的部分,特别是打破束缚在教师身上的条条框框。任何依赖外在强制手段的管理方法,都会束缚教师的创造性,限制教师个性的发展。学校教职工考核方案应及时补充教师个性化教学方面的评价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
只有教师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的个性才有可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当我们的教师都成为个性鲜明的教育艺术家时,我们的教育天地才会万紫千红、生机盎然。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市胶南滨海街道办事处中心中学)
责任编辑邹韵文
每年学校都会组织一些公开课、观摩和优质课评比活动,目的是通过搭建这个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许多教师听了他人的课,看了名家的授课实录,感觉非常不错,于是就“移用”到自己的教学中,结果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个性是千差万别的,人的才华通常是由人的个性表现出来的。我们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最富有个性特征的活动,大批卓有成就的教师身上,无不闪耀着动人的个性光彩。他们当中,有风趣幽默、机敏睿智的诙谐型,有深沉稳重、缜密深邃的思辩型,有舒展流畅、大方自如的潇洒型,有清新自然、亲切感人的情感型,有洋洋洒洒、涉笔成文的作家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但令人遗憾的是,当今很多教师正在丧失着自己的教学个性,究其原因如下。
一是受不合理教学制度的束缚。长期以来,我们的主管部门习惯于用某种统一的标准来评价一所学校,而学校也习惯于用某种统一的标准来评价教师,用统一的模式来培养教师,用统一的要求来规范教师。尤其可悲的是,这些所谓的标准还有越来越细、越来越量化的发展趋势。我们知道,规范越“到位”,教师自主的空间就越小,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越差。我们注重对教师的共性培养,却往往忽视了对教师个性的发展和完善。在诸多学校领导心目中,“听话的教师”就是好老师。而那些个性强,在教学中不按教学计划、不按学校统一教学进度和教法上课,但却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师常被认为是“异类”。这种强调以集体统一为标准的导向确有可取之处,但它阻碍了教师个性潜能的挖掘,不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
二是受不合理教师考核制度的束缚。没有宽松的教育氛围就没有造就教学个性的土壤。这些年来,各地都在加大对教师的考核力度,对教师的考核标准层出不穷,考核内容细之又细,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动辄以教师低聘、待岗、下岗相威胁,把大批教师束缚在条条框框里,教师们不敢另辟蹊径,标新立异,不敢变革旧律,不敢发表可能引起争议的观点,没有了思想,也失去了个性。
三是受“唯应试是图”功利性教育思想的束缚。现如今,尽管素质教育观念深入人心,但应试教育行为却依然广泛存在。社会评价学校看升学率,学校评价老师看教学成绩,教师要提高教学成绩,不得不退缩于教本、教参、作业、试卷之中,很少去关注考试之外的天地。一个教师教学个性的形成离不开丰厚的知识的涵养,教师只有以广泛的学习为基础,才能养成学识,丰富个性。没有博览群书,视野势必狭窄,见识势必浅陋,思想势必贫乏,语言势必枯燥,教学中也就不能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不能融会贯通、游刃有余,而只能就课本讲课本,就试题解试题,课堂也势必单调乏味、死气沉沉。
四是受模式、教法、教参的束缚。其实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寻找、挖掘自己的优势,并善于将自己的闪光点与教学各个环节有机契合,教出自己的个性风采。但我们有些教师常常抱着一个模式不放,讲语文时,篇篇课文都是从作者到背景、到情节、到形象、到主题,逐句讲读,逐段解析,不加变换,缺少灵动,懒于去寻找触动学生内心的切入口,最后致使自己教无特色、教无成效。不仅如此,我们有些教师还常常习惯于“依赖”教参,充当“答案”与学生之间的简单输送者。长期拿教参做拐杖,免不了越走越踉跄。年轻教师暂时依赖教参是情有可原的,第二遍面对课本的时候,还抛不开教参情结,不能灵动、多元、个性化地感悟、认识、理解教本,不能结合个人的知识背景、文化积淀、生活阅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就只能枯燥地重复走过的老路,也就无法在超越自我、超越教参中建树自己的学问。
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鲜明而独特的个性,既是其教学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其教学魅力所在。它不仅影响学生的认知能力、智力状况的发展,还影响着他们非智力品质的形成、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影响着他们的一生。当然,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形成,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学校为教师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一是教师要厚积博发。个性化教学的前提是要有坚实的专业知识,没有厚实的专业知识积淀,是不可能在教学中厚积薄发、处处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的,也不可能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广泛涉猎其他知识。在当今信息技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教师要有捕捉、判断和处理的学习与创造能力。只有不断吸收各类信息,才能不断吐故纳新,才能适应当今的教学,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气。
二是教师要整合创新。俗话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但采来的石头不尽都是玉,它需要雕琢方可成器。因此,一个富有个性的语文教师要有“拿来主义”精神,且善于发展自我的吸收改造能力,从而铸造自己的“杀手锏”。随着教育年轮的增加,有理想的教师都会尝试在教学问题的实际解决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风格。这就不可避免要涉及到学习借鉴他人的东西,其中包括专家理论指导、名家范例模式和同事经验技巧等,如很多青年教师喜欢将名家教学模式、经验技巧搬上自己的课堂。但是,教学是一个动态系统,任何教学都是在特定环境下发生的特殊的过程,尽管有些东西是跨时空相通相联的,但一味追寻模仿别人现成的东西,正应了一句话,“顺着别人脚印走,踩出来的是坑而不是路”! 其实,一个有个性的语文教师是要有独立思想来支撑的。没有个性化的思想,教师就不可能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而思想是在自己实践并在对他人经验改造吸收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形成和发展,应该在统摄提取他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用习得的经验来印证自身实践的体验,通过不断对照反思来更新教学观念,通过整合改造来重塑教学行为,如此教师才能创生出自己的思想,彰显自身的个性,揭示教育的真谛。
三是教师要因长施教。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挖掘自身的潜力,让自己的特长成为教学舞台上最具光彩的一面旗帜。你长于诵读,你就以诵读为依托,“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多变的“读”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你是一个“思想者”,那就以“思想”为红线,让你的学生在“思”和“想”中撷取晶莹的珍珠;你写作是强项,那就以写带读,以写带“思”;你精通CAI,你就去开拓你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路子。总之,教学个性的形成绝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四是管理者要给教师提供展示个性的舞台。首先我们的主管部门要科学地评价学校,给学校的自主办学创设足够的空间,学校有了空间,教师的个性发展也就有了可能。其次,学校应该创设民主的工作环境,鼓励教师对学校的各项工作畅所欲言,提出各种见解,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尊重教师的个体教学活动,允许教师在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教学行为上有充分的自主权,允许教师在上课形式方面有相应的选择权。第三,应及时修正教职工考核方案中不合理的部分,特别是打破束缚在教师身上的条条框框。任何依赖外在强制手段的管理方法,都会束缚教师的创造性,限制教师个性的发展。学校教职工考核方案应及时补充教师个性化教学方面的评价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
只有教师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的个性才有可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当我们的教师都成为个性鲜明的教育艺术家时,我们的教育天地才会万紫千红、生机盎然。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市胶南滨海街道办事处中心中学)
责任编辑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