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创新浅析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zptxj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者针对新时期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创新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地理案例教学的特点,并对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地理 案例教学 创新
  新课程改革课程目标要求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具备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地理知识,更要使学生掌握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等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素质教育目的。因此把案例教学方法积极引进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并系统研究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将对贯彻新课改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我国高中地理教育水平都有着现实而直接的意义[1]。
  1.地理案例教学的特点
  1.1浓厚的趣闻性
  地理教学中选取的案例来源和呈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来自于报纸杂志的文字资料,也可以是来自于电视网络的视频音频形式。丰富的地理教学案例可读性强,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通过阅读分析教学案例,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地理知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的实践性。地理教学案例的选取是来源于实际生活中的真实实例,可以有加工补充,但不可以是虚构杜撰,并且教学案例要突出强调依托客观生活实际来表现相关地理知识。因此,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研究和探讨从而发现其中蕴含着的丰富地理知识,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会越来越高[2]。
  1.2较强的综合性
  选取的地理教学案例本身内涵丰富,它是包括基本地理事物、地理特征、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的地理背景资料。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的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作为支撑来对其中的内容进行筛选,更需要具有透过现象看本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以获得问题本质的所在。经过案例教学的不断训练,使学生筛选、提取、整合加工有效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
  2.1案例要富有时代感
  中学地理教学内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的重大地理问题。因此,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案例的典型性、时代性和适用性,选择那些来源于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案例,真实可靠,具有说服力。
  例如: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在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的海岸附近海域处(38.1° N, 142.6° E)发生了 9.0级地震。震后30分钟紧跟着发生的特大海啸让日本损失惨重。截至到3月21日,大地震及海嘯已造成8649人死亡,12877人失踪。大地震及海啸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2号、3号反应堆冷却系统失灵,4号反应堆出现火情,使日本及太平洋地区处在核辐射的阴影中。
  本案例可在高中地理必修上册(人教版)地质灾害章节中得到运用。本章节介绍地震、火山爆发等地质灾害,课堂设计可借助以上案例设置地震爆发的原理成因、破坏程度、如何做好防灾减灾、灾后重建及联系我国地震地质灾害情况等问题。
  教学要紧跟社会的发展变化,一方面必须及时反映客观现实,与時代进程合拍,同时使用富有时代气息、新颖的案例引导学生更好地关注现实社会,培养奉献社会的责任感。这就要求教师要做有心人,平时看到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和地理教学相关的时事要闻都可以及时整理、收集并加以处理,结合教学进度作为新颖的案例适时地展示给学生。
  2.2引入乡土地理,使案例生活化
  学生本乡本土的家乡地理环境称之为乡土地理。乡土地理反映的地理问题是直观而具体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学生对此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从学生生活的周边环境中挖掘搜集乡土地理素材作为教学案例在实践教学中进行运用,不仅补充了教材内容而丰富了课堂教学,同时更加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主动参与意识,最终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明显提高。
  开发利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挖掘乡土地理案例,能有效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让学生通过对家乡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典型案例的分析来理解知识原理,既促进了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形成学科能力,同时又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育了热爱家乡的情感。
  以桂林地区为例,桂林市位于我国华南地区,是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一直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由于桂林市独特的区位地理优势,桂林当地很多的乡土材料都可以选为地理教学案例进行使用。
  2.3鼓励引导支持学生发掘搜集案例
  案例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引导支持学生自己通过社会调査、参观学习等实践活动去发掘搜集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作为教学案例。学生自主发掘的案例更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学生以主角身份进入案例,获得最直接的切身感性体验,较之于间接获得的材料印象更加深刻,理解更加透彻。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去发现教学案例素材的做法,不仅能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更加能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来源,知识的具体应用,同时也到达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高中地理(人教版)"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一内容教学中,以桂林漓江景区为例,组织学生到漓江附近展开课外教学活动,亲身实地的了解目前漓江景区幵发现状与当下存在的问题,并组织学生们拍摄照片,并做成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展示,从而让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到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总结出开发旅游的经济效益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矛盾,再回归到课本内容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学生兴趣盘然,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要点。
  3.结论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又不是完美无瑕的,它除了自身独特的优点之外也存在着固有的缺陷与不足,案例教学法亦是如此。比如案例教学的适用范围有限、案例教学传授知识的系统性不足、以及案例教学法对教师和学生的高要求等等。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能一种方法贯彻始终,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定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只有客观、理性的使用地理案例教学,才能充分展示地理案例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白絮飞.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陈庭,主编.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0-11.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国家赔偿案件中,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一直是突出的问题。本文笔者详细剖析了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指出其所呈现的问题,并探求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路径,以期为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运行提出合理化的制度设计。  关键词:精神损害;国家赔偿;制度完善  一、我国国家赔偿案件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国家赔偿案件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现状  由于我国精神损害国家赔偿并不完
摘要:阅读教学中最经常用的基本训练方式是朗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在全部教学的过程中,把朗读切实抓起来,使朗读更好地为语言教学服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训练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摘 要:消费型污染产生于人们不适当的消费方式,其防治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作为消费者的我们的科学消费观念、环保意识不够强,有关消费型污染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部门法也比较笼统地规定政府职责,致使在应对消费性污染的时候各部门相互推诿责任,踢皮球。因此应对消费型污染这个复杂的系统要全面的考虑每一个环节,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树立绿色消费观念是根本,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体系是重要的制度保障,加强并完善
在多年的生物教学中,我就新大纲的一些体会,对高中生物新大纲的特点做一浅析,供同行参考。新大纲分为五部分,内容突出了“面向全体学生,面向21世纪”的总体要求。现从下列七个方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7-0269-01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重要元素。地理教学要想创新就要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是创新的源泉;转变教学观念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土壤;独立思考
摘 要:法律在国家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在刑法解释中,刑法解释原则贯穿了整个过程,能够对很多活动进行解读,进而更好的体现出刑法的基本精神所在。刑法解释的原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还兼具了技术导向性。合法性主要是指刑法的解释要和宪法保持一致的步调,要符合法律的基本要求;合理性主要是指刑法的解释要和罪刑法的相关规定;技术方面的原则就是对于不同的案件解释方法不同。从上述的分析中基本能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