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盘,因含『包罗万象、经纬天地』之意,也称罗经。随着徽商崛起,宋代以后,万安罗盘便以『徽盘』之名,成为风水师安身立命之雄器。万安古镇地处徽州腹地,如今,风水不再是居家必备,传承了300年的万安罗盘家族,是何境况?
我从黄山屯溪老街出发,沿着新安江逆流而上,目标是50里外的万安古镇。3年前,我与万安罗盘第七代传承人吴水森有过一面之缘。后来听闻吴水森先生过世,如今万安罗盘传到了第八代。
大堂左侧是一个中式前台,一个清瘦的年轻人拿着一叠罗盘,似乎在校对刻度,还有一个女孩站在齐胸高的木质案台前招待客人。他们都穿着缀有盘扣的中式衣衫,我几乎以为他们要开口喊我“客官”了。
眼前的场景和我3年前来的时候几乎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掌柜变得年轻了——他就是吴水森先生的儿子吴兆光。
吴兆光是万安罗盘的第八代传承人。大堂画像上那书生模样的男子,便是这家罗经店的创始人吴鲁衡。吴鲁衡并非万安土著,祖居歙县,族人是世代以砍柴为生的山民。清康熙年间,年幼的吴鲁衡随家人沿新安江逆流而上,迁徙到繁华的万安古镇。为了安身立命,父母决定让吴鲁衡学一门靠谱的手艺,他们选择了“看风水”。
当时,制作罗盘是一个“朝阳产业”。罗盘分为两种——沿海派和内陆派,沿海派罗盘以定方位为主,主要用于航海,以广州为中心;内陆派罗盘以看风水为主,万安地处徽州腹地,有大量徽商作为风水客户,加上万安附近盛产制作罗盘的材料虎骨木,自宋朝之后便成为中国内陆派罗盘的中心,为徽派罗盘赢得声誉,世称“徽盘”。
清雍正年间,吴鲁衡从方秀水罗经店出师,吸收徽盘、粤盘、闽盘的精华,在万安街上创办了自己的新式徽盘商号。
“吴鲁衡罗经店”创立之时,正值徽商鼎盛,崛起的徽商借新安江水路之利,由富春江、钱塘江通江入海,将商业版图扩展到全国。徽商是一个特别重视风水的族群,崛起后更开始大兴土木,吴鲁衡的罗盘生意也随之风生水起。
博物馆里可以看到从指南车、司南到罗盘的“指南针家族世系图”,以及中国各地、各流派的老罗盘,还有吴水森十几年来从世界各地搜集的“吴鲁衡罗经店”各个时期的罗盘,可以从一个家族的兴衰,窥见中国传统技艺的更替。
“建这个罗盘博物馆,就是要让大家知道,罗盘不是封建迷信。”“文革”期间,受徽州人尊敬的风水师一夜之间从天堂跌到地狱,罗经店第一个被没收,所有罗盘都被毁,吴家的老宅也被没收。吴水森一度心有余悸,虽然家族的罗盘制作技艺在他手上得以恢复,但他却不想张扬,吴兆光鼓励父亲:如果连我们都不宣传罗盘是建筑科学,那风水可能永远被误以为是迷信,于是父子俩穷一家之力,建起了这家罗盘博物馆。
“吴鲁衡罗经店”是传统的“前店后坊”,一个小小的天井把老宅分为前后二进,第一进的“店”很小,第二进的“坊”却是一个百来平方米的二层楼。罗盘是给风水师看风水用的,制作罗盘的地方风水自不能差。一楼的四边用木板隔出6个相对独立的小房间,分别负责罗盘制作的六道工序:制坯、车圆磨光、分格、书写盘面、上油、安装磁针。中间是一个天井,既便于采光,又利于各工序相互沟通;地面设有小桥流水的室内景观,有融入自然之感。
在吴兆光看来,所谓风水,不是怪力乱神的把戏,而是新的室内设计学理念。罗盘古时被广泛应用于“堪舆之学”,特别是徽商,无论在外乡经营所建的宅邸,还是衣锦还乡后建的祠堂,大到选址、定向,细至天井大小、照壁高低、“水口”的设置,都要请风水师用罗盘来测定。
如今,曾经以水而兴的万安古镇已经随着水运的衰败而凋零,曾经借徽商而兴起的万安罗盘也盛名不再,吴鲁衡罗盘涅槃重生,却不再是居家必备的风水利器,摇身一变成为黄山旅游最具代表性的纪念品,销量倒是更甚前代。一时之间,我倒不知是该为罗盘悲伤,还是为吴鲁衡庆幸才好了。
借徽商之势,“吴鲁衡罗经店”传六世而不断,而且随着徽商的脚步,把万安罗盘之名传到了全国,1915年还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夺得金奖,有了世界声誉。“直到现在,我家罗盘店的很大一部分销量是来自海外华人华侨,他们对风水依然很讲究。”吴兆光带我进入老宅的第三进,这里有吴家自建的“中国罗盘博物馆”,面积有二三百平方米,外部是仿古建筑,内部却十分现代,声光电结合。
以徽之名
我从黄山屯溪老街出发,沿着新安江逆流而上,目标是50里外的万安古镇。3年前,我与万安罗盘第七代传承人吴水森有过一面之缘。后来听闻吴水森先生过世,如今万安罗盘传到了第八代。
大堂左侧是一个中式前台,一个清瘦的年轻人拿着一叠罗盘,似乎在校对刻度,还有一个女孩站在齐胸高的木质案台前招待客人。他们都穿着缀有盘扣的中式衣衫,我几乎以为他们要开口喊我“客官”了。
眼前的场景和我3年前来的时候几乎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掌柜变得年轻了——他就是吴水森先生的儿子吴兆光。
吴兆光是万安罗盘的第八代传承人。大堂画像上那书生模样的男子,便是这家罗经店的创始人吴鲁衡。吴鲁衡并非万安土著,祖居歙县,族人是世代以砍柴为生的山民。清康熙年间,年幼的吴鲁衡随家人沿新安江逆流而上,迁徙到繁华的万安古镇。为了安身立命,父母决定让吴鲁衡学一门靠谱的手艺,他们选择了“看风水”。
当时,制作罗盘是一个“朝阳产业”。罗盘分为两种——沿海派和内陆派,沿海派罗盘以定方位为主,主要用于航海,以广州为中心;内陆派罗盘以看风水为主,万安地处徽州腹地,有大量徽商作为风水客户,加上万安附近盛产制作罗盘的材料虎骨木,自宋朝之后便成为中国内陆派罗盘的中心,为徽派罗盘赢得声誉,世称“徽盘”。
清雍正年间,吴鲁衡从方秀水罗经店出师,吸收徽盘、粤盘、闽盘的精华,在万安街上创办了自己的新式徽盘商号。
“吴鲁衡罗经店”创立之时,正值徽商鼎盛,崛起的徽商借新安江水路之利,由富春江、钱塘江通江入海,将商业版图扩展到全国。徽商是一个特别重视风水的族群,崛起后更开始大兴土木,吴鲁衡的罗盘生意也随之风生水起。
博物馆里可以看到从指南车、司南到罗盘的“指南针家族世系图”,以及中国各地、各流派的老罗盘,还有吴水森十几年来从世界各地搜集的“吴鲁衡罗经店”各个时期的罗盘,可以从一个家族的兴衰,窥见中国传统技艺的更替。
“建这个罗盘博物馆,就是要让大家知道,罗盘不是封建迷信。”“文革”期间,受徽州人尊敬的风水师一夜之间从天堂跌到地狱,罗经店第一个被没收,所有罗盘都被毁,吴家的老宅也被没收。吴水森一度心有余悸,虽然家族的罗盘制作技艺在他手上得以恢复,但他却不想张扬,吴兆光鼓励父亲:如果连我们都不宣传罗盘是建筑科学,那风水可能永远被误以为是迷信,于是父子俩穷一家之力,建起了这家罗盘博物馆。
“吴鲁衡罗经店”是传统的“前店后坊”,一个小小的天井把老宅分为前后二进,第一进的“店”很小,第二进的“坊”却是一个百来平方米的二层楼。罗盘是给风水师看风水用的,制作罗盘的地方风水自不能差。一楼的四边用木板隔出6个相对独立的小房间,分别负责罗盘制作的六道工序:制坯、车圆磨光、分格、书写盘面、上油、安装磁针。中间是一个天井,既便于采光,又利于各工序相互沟通;地面设有小桥流水的室内景观,有融入自然之感。
在吴兆光看来,所谓风水,不是怪力乱神的把戏,而是新的室内设计学理念。罗盘古时被广泛应用于“堪舆之学”,特别是徽商,无论在外乡经营所建的宅邸,还是衣锦还乡后建的祠堂,大到选址、定向,细至天井大小、照壁高低、“水口”的设置,都要请风水师用罗盘来测定。
如今,曾经以水而兴的万安古镇已经随着水运的衰败而凋零,曾经借徽商而兴起的万安罗盘也盛名不再,吴鲁衡罗盘涅槃重生,却不再是居家必备的风水利器,摇身一变成为黄山旅游最具代表性的纪念品,销量倒是更甚前代。一时之间,我倒不知是该为罗盘悲伤,还是为吴鲁衡庆幸才好了。
徽盘涅
借徽商之势,“吴鲁衡罗经店”传六世而不断,而且随着徽商的脚步,把万安罗盘之名传到了全国,1915年还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夺得金奖,有了世界声誉。“直到现在,我家罗盘店的很大一部分销量是来自海外华人华侨,他们对风水依然很讲究。”吴兆光带我进入老宅的第三进,这里有吴家自建的“中国罗盘博物馆”,面积有二三百平方米,外部是仿古建筑,内部却十分现代,声光电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