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才子佳人小说是明末清初流行的一种小说样式,小说中的佳人不但有绝世美貌,还必须有出众超群才华,对爱情非常忠贞,而且很有胆识,敢于大胆主动地追求爱情。这和明末追求个性解放、抒发真性情的浪漫思潮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才子佳人小说;佳人;貌;才;痴情;胆识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顶峰时期。长篇世情小说《金瓶梅》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进入到文人独立创作的新时期。明末,出现了文人独立创作的,追求情、善、美的才子佳人小說。
才子佳人小说是世情小说的一个分支,指的是明末清初涌现的一大批以才子和佳人为主人公的小说。这类小说以描写才貌双全的青年男女曲折跌宕的婚恋故事为题材,其主人公,必是才子佳人,他们往往在郊游偶遇,题诗传情,梅香撮合,私订终身。而后或因命运乖违,或因小人拨弄,或出政事牵连,于是佳人逼嫁,才子遭难,但虽经波折,却坚贞如一。最后或由于才子金榜题名,或由于圣君贤吏主持正义,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这类小说有七八十部之多,常见的也有三十四部。相当部分的作品书名模仿《金瓶梅》,用主人公的名字命名,如《玉娇梨》、《平山冷燕》、《金云翘传》、《春柳莺》、《雪月梅》等,一般在十六回至二十回之间,大概在十万字左右,相当于现代一部中篇小说的篇幅。
明清时,才子佳人小说之所以盛行,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是塑造了新型的人物形象。任何一种小说,其核心都离不开典型人物的塑造。才子佳人小说之成功恰在于塑造了一群新型且颇典型的女性形象,如《玉娇梨》中的白红玉、卢梦梨,《平山冷燕》中的山黛、冷绛雪,《金云翘传》中的王翠翘,《宛如约》中的赵如子,《定情人》中的蕊珠,《好逑传》中的水冰心,《玉支玑》中的管彤秀,等等,她们不但容貌绝美,还都有着超乎男人的智慧和才能。与晚明写实小说中女性处于男性玩物地位相比,她们都是美好爱情的主动追求者。与历代小说中女性的命运总是受制于男性相比,她们不仅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而且还能支配男性。正是因为明清才子佳人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能力和才华都远远超出了男性的女性形象,这才使得它能够广为流播。
纵观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佳人”形象呈现出一种别于过去小说中女性的特征,冲击着封建社会传统的恋爱观、婚姻观。《玉娇梨》中的女主人公之一卢梦梨曾说过:“不知绝色佳人或制于父母,或误于媒妁,不能一当风流才婿而饮恨深闺者不少。”表现了对理学在婚姻问题上干预青年的不满和忧虑,控诉了封建婚姻制度对女性的压迫和摧残。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佳人的形象,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首先是貌美。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佳人,首要的条件,是有着稀世惊人的美貌。正是由于美貌,才会使才子一见钟情,首先被美貌倾倒。如《玉娇梨》中写红玉“生得姿色非常,真是眉如春柳,眼似秋波”,“有百分姿色”。再如《定情人》中的蕊珠:“花不肥,柳不瘦,别样身材。珠生辉,玉生润,异人颜色。眉梢横淡墨,厌春山之太媚;眼角湛文星,笑秋水之无神。体轻盈,而金莲蹙蹙展花笺,指纤长,而玉笋尖尖笼彩笔。发绾庄老漆园之乌云,肤凝学士玉堂之白雪。脂粉全消,独存闺阁之儒风,诗书久见,时吐才人之文气。锦心藏美,分明是绿鬓佳人,彤管生花,孰敢认红颜女子。”因此,当才子双星“忽看见蕊珠小姐如天仙一般走近前来,惊得神魂酥荡,魄走心驰。暗忖道:‘怎的他家有此绝色佳人。’”姣好的容貌是人的自然属性,是青年男性和女性两情相悦的外在条件,也是爱情的物质基础。青年男女被对方姣好的容貌吸引而两情相悦,是合乎人性的。封建婚姻的目的和实质,正如《礼记·昏义》所说的那样:“合两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即为了传宗接代,延续香火。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国历史上,有着美丽容貌的女子一向被视为红颜祸水,封建传统道德要求男子“娶妻要德不要色”,而把容貌丑陋、四十未嫁的无盐和丑黑肥胖、力大无比的孟光作为女性的楷模。诚然,评价一个人不能仅以容貌来作为尺度,而更应该看其道德品质。但是,如果一味地否定容貌在恋爱男女双方中的作用,则是违反人性的。班昭在《女诫》中对女性的要求是:“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而才子佳人小说中对女性容貌美的描绘和追求,与此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也更符合人类婚姻爱情的真谛,符合人性,因此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其次是有才。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佳人,除了貌美,还必须要有出众的才华。她们是美女,也是才女。这些佳人,精通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在行。正如《两交婚》第二回中所说的那样:“这些美人,识字读书,作诗作文,竟成了风俗。做出来的诗词,香隽风流,虽当今的名公巨卿,无不啧啧称赞。”《平山冷燕》的另一书名为《四才子书》,书名即由“先朝”隆盛时的才子才女平如衡、山黛、冷绛雪、燕白颔四人的姓氏连缀而成,主要写四人才华出众,深得皇帝赏识,最后双双成亲的故事。书中所写两个才女山黛、冷绛雪,一方面不但诗才卓异,而且机敏过人,老练成熟,令众多须眉自叹不如;另一方面,又忠君孝父,恪守仁恕,是儒家伦理道德的化身和典范。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曾对该书予以详细介绍,认为它的主旨是“显扬女子,颂其异能,又颇薄制艺而尚词华,重俊髦而嗤俗士”。封建社会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而作者对女子才学的有意张扬,显然是对这一封建观念的否定。当然这个“才”,并不仅仅指诗词歌赋之才,作者还写了这些佳人审时度势、料事御侮之才。《玉支玑》中的管小姐,在和仗势逼婚的恶少卜成仁的周旋斗争中,处处显示出超群的聪明才智。《好逑传》中的水冰心和其他小说中的佳人,在与破壞自己幸福美满婚姻的恶势力斗争时,无一不体现了这种大智大勇。《平山冷燕》中的才子平如衡说:“女子眉目秀媚,固云美矣。若无才情发其精神,便不过是花耳、柳耳、莺耳、燕耳,珠耳,玉耳。”《定情人》中双星说得更为明确:“有女如玉,怎说不美。美固美矣,但可惜眉目间无咏雪的才情,吟风的韵度,故少逊一筹,不足定人之情耳。”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才子佳人小说对女子卓越才华的要求,超过了对单纯色貌的追求。《两交婚》甚至提出“妇若无才,已非淑女”的观点,这和班昭在《女诫》中认为女子“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是完全对立的。才子佳人小说对女子才学的彰显,是对“女子无便是德”的有力反击,无疑是一种进步。 再次是痴情。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佳人,除了容貌美丽,才华出众,还要痴情,即对爱情的忠贞,反映了一种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观。如《玉娇梨》中的才子苏友白曾宣称:“有才无色,算不得佳人;有色无才,算不得佳人;即有才有色,而与我苏友白无一段脉脉相关之情,亦算不得我苏友白的佳人。”
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佳人,非常看重感情。《定情人》中,“却说蕊珠小姐,自见双星的和诗,和得笔墨有气,语句入情,未免三分爱慕,又加上七分怜才,因暗暗忖度道:‘少年读书贵介子弟,无不翩翩。然翩翩是风流韵度,不堕入裘马豪华,方微有可取。我故于双公子,不敢以白眼相看。今又和诗若此,实系可儿。才貌虽美,但不知性情何如?性不定,则易更于一旦;情不深,则难托以终身,须细细的历试之。使花柳如风雨之不迷,然后裸从于琴瑟未晚也。若溪头一面,即赠浣纱,不独才非韫玉,美失藏娇,而宰相门楣,不几扫地乎?”才子佳人小说中,不但自己重情,还要求对方也要重情,所以《定情人》中蕊珠和双星历经磨难考验,最终结为夫妻的重要原因便是都觉得对方是非常看重感情的人。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及国家的起源》中说爱情是“以所爱者的互爱为前提的”,而才子佳人所追求的这种爱情,真是这样“以所爱者的互爱为前提的” 的爱情。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佳人的这种痴情,表现在对爱情的忠贞,一旦定情,至死不渝。所以,佳人一旦不能和自己所爱的人结合,便不惜自杀殉情。《定情人》中的蕊珠,在和双星定情后,由于奸人陷害,被选入宫中,因为不能和双星结合,便在途中自杀殉情,说:“只愿后世与双郎,做一对平等夫妻,永协到老,方不负我志。”《巧连珠》中的胡茜芸,因为被选为秀女,不能和爱人白头偕老,便要寻死。这些正如素正堂主人在《定情人序》中所说的:“情在一人,而死生无二”,“情定则如磁石之吸铁,拆之不开;情定则如水之走下,阻之不隔”。
最后是有胆识。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佳人,不但美貌如花,具有卓越的才学,看重感情,而且还有胆识,敢于大胆主动地追求爱情。之前的小说中,在爱情的追求上,主动的都是男方,而女性则是比较被动的一方。而才子佳人小说中,女性在爱情追求上大胆主动,这在之前的文学作品中是看不到的。《玉娇梨》中的佳人卢梦梨,见苏友白是多情才子,就女扮男装,主动将苏友白约到后花园,然后“托妹自嫁”。后来白红玉知道此事,惊叹道:“妹子年纪小小,不意到这等奇想,又有这等俏胆,可谓美人中之侠士也!”《宛如约》写佳人赵如子,才貌双全,思得佳婿,就女扮男装,只身一人外出寻访意中人。经过种种艰难险阻,最终与才子司空约结为夫妻。这种为追求自身幸福而四处寻访意中人所显示的胆识和勇气,是极为难得的,也是值得赞扬的。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佳人这种胆识,除了大胆主动地追求自身幸福,还表现在面对坏人作梗,爱情遭遇破坏时,对爱情的大胆机智的维护上。如《玉支玑》中的佳人管彤秀,凭借才智屡次挫败恶少卜成仁的求婚,后来卜成仁恼羞成怒来强行抢婚,管彤秀“手提宝剑从帘里走出帘外来,指着卜成仁大骂道:‘贼畜生,你想要成亲吗?且快去阎王那里另换一个人身来!’”竟将卜成仁吓跑,又伪装自杀惨状,将卜成仁吓病,从此不敢再对管彤秀痴心妄想。
才子佳人小说中佳人形象的出现,是与当时社会背景、社会思潮分不开的。明末社会动乱,直到清初,时局趋于稳定,异族入主中原的清朝统治者对知识分子仍然心存疑忌,对其采取高压和笼络的两手政策,并大兴文字狱。顺治康熙年间,不少江南名城惨遭屠城之祸,其后科场、奏销、《明史》诸案迭起,牵连士人甚广。惨酷的现实使一些知识分子避开敏感题材,而进入到没有丝毫风险的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中。才子佳人小說寄予作者对现实境遇的不满和无奈,佳人形象的塑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作者的心里遗憾和失落。其次,明中期以后,追求个性解放、抒发真性情的浪漫思潮席卷大地,余波一直延续到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充满理想的爱情婚姻,佳人这种个性张扬、对自由的追求,也适应了下层知识分子的审美情趣。
当然,不容否认的是,由于才子佳人小说不能对新型人物进行生动细腻的塑造,“千人一面”,从而逐渐失却了吸引力。有些作品由于作者脫离生活,在人物形象方面较多成分地出于主观想象,因而在佳人形象塑造上有严重的公式化、概念化倾向,使得人物形象不够鲜明丰满,但是,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佳人形象的塑造,意义是极为重大的。中国古代一直是男权社会,男尊女卑,女子处于附庸地位,女子在男子心目中,不过是泄欲玩物和传宗接代的生育工具。而在才子佳人小说中,体现了男女平等,小说中的佳人形象不再是男子的玩物和生育工具,而是和男子地位平等,敢于、勇于追求自身的幸福的女性。
参考文献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2]张俊,沈治钧.清代小说史话[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
[3]荑荻散人编次,冯伟民校点.玉娇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4]荻岸散人编次,冯伟民校点.平山冷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5]著者不详,李落、苗壮校点.定情人[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
[6]著者不详,萧相恺校点.宛如约[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
[7]明教中人编次,钟夫校点.好逑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
梅伟(1986—),男,文学硕士,阿坝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艺学。
(作者单位:阿坝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关键词:才子佳人小说;佳人;貌;才;痴情;胆识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顶峰时期。长篇世情小说《金瓶梅》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进入到文人独立创作的新时期。明末,出现了文人独立创作的,追求情、善、美的才子佳人小說。
才子佳人小说是世情小说的一个分支,指的是明末清初涌现的一大批以才子和佳人为主人公的小说。这类小说以描写才貌双全的青年男女曲折跌宕的婚恋故事为题材,其主人公,必是才子佳人,他们往往在郊游偶遇,题诗传情,梅香撮合,私订终身。而后或因命运乖违,或因小人拨弄,或出政事牵连,于是佳人逼嫁,才子遭难,但虽经波折,却坚贞如一。最后或由于才子金榜题名,或由于圣君贤吏主持正义,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这类小说有七八十部之多,常见的也有三十四部。相当部分的作品书名模仿《金瓶梅》,用主人公的名字命名,如《玉娇梨》、《平山冷燕》、《金云翘传》、《春柳莺》、《雪月梅》等,一般在十六回至二十回之间,大概在十万字左右,相当于现代一部中篇小说的篇幅。
明清时,才子佳人小说之所以盛行,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是塑造了新型的人物形象。任何一种小说,其核心都离不开典型人物的塑造。才子佳人小说之成功恰在于塑造了一群新型且颇典型的女性形象,如《玉娇梨》中的白红玉、卢梦梨,《平山冷燕》中的山黛、冷绛雪,《金云翘传》中的王翠翘,《宛如约》中的赵如子,《定情人》中的蕊珠,《好逑传》中的水冰心,《玉支玑》中的管彤秀,等等,她们不但容貌绝美,还都有着超乎男人的智慧和才能。与晚明写实小说中女性处于男性玩物地位相比,她们都是美好爱情的主动追求者。与历代小说中女性的命运总是受制于男性相比,她们不仅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而且还能支配男性。正是因为明清才子佳人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能力和才华都远远超出了男性的女性形象,这才使得它能够广为流播。
纵观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佳人”形象呈现出一种别于过去小说中女性的特征,冲击着封建社会传统的恋爱观、婚姻观。《玉娇梨》中的女主人公之一卢梦梨曾说过:“不知绝色佳人或制于父母,或误于媒妁,不能一当风流才婿而饮恨深闺者不少。”表现了对理学在婚姻问题上干预青年的不满和忧虑,控诉了封建婚姻制度对女性的压迫和摧残。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佳人的形象,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首先是貌美。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佳人,首要的条件,是有着稀世惊人的美貌。正是由于美貌,才会使才子一见钟情,首先被美貌倾倒。如《玉娇梨》中写红玉“生得姿色非常,真是眉如春柳,眼似秋波”,“有百分姿色”。再如《定情人》中的蕊珠:“花不肥,柳不瘦,别样身材。珠生辉,玉生润,异人颜色。眉梢横淡墨,厌春山之太媚;眼角湛文星,笑秋水之无神。体轻盈,而金莲蹙蹙展花笺,指纤长,而玉笋尖尖笼彩笔。发绾庄老漆园之乌云,肤凝学士玉堂之白雪。脂粉全消,独存闺阁之儒风,诗书久见,时吐才人之文气。锦心藏美,分明是绿鬓佳人,彤管生花,孰敢认红颜女子。”因此,当才子双星“忽看见蕊珠小姐如天仙一般走近前来,惊得神魂酥荡,魄走心驰。暗忖道:‘怎的他家有此绝色佳人。’”姣好的容貌是人的自然属性,是青年男性和女性两情相悦的外在条件,也是爱情的物质基础。青年男女被对方姣好的容貌吸引而两情相悦,是合乎人性的。封建婚姻的目的和实质,正如《礼记·昏义》所说的那样:“合两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即为了传宗接代,延续香火。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国历史上,有着美丽容貌的女子一向被视为红颜祸水,封建传统道德要求男子“娶妻要德不要色”,而把容貌丑陋、四十未嫁的无盐和丑黑肥胖、力大无比的孟光作为女性的楷模。诚然,评价一个人不能仅以容貌来作为尺度,而更应该看其道德品质。但是,如果一味地否定容貌在恋爱男女双方中的作用,则是违反人性的。班昭在《女诫》中对女性的要求是:“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而才子佳人小说中对女性容貌美的描绘和追求,与此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也更符合人类婚姻爱情的真谛,符合人性,因此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其次是有才。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佳人,除了貌美,还必须要有出众的才华。她们是美女,也是才女。这些佳人,精通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在行。正如《两交婚》第二回中所说的那样:“这些美人,识字读书,作诗作文,竟成了风俗。做出来的诗词,香隽风流,虽当今的名公巨卿,无不啧啧称赞。”《平山冷燕》的另一书名为《四才子书》,书名即由“先朝”隆盛时的才子才女平如衡、山黛、冷绛雪、燕白颔四人的姓氏连缀而成,主要写四人才华出众,深得皇帝赏识,最后双双成亲的故事。书中所写两个才女山黛、冷绛雪,一方面不但诗才卓异,而且机敏过人,老练成熟,令众多须眉自叹不如;另一方面,又忠君孝父,恪守仁恕,是儒家伦理道德的化身和典范。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曾对该书予以详细介绍,认为它的主旨是“显扬女子,颂其异能,又颇薄制艺而尚词华,重俊髦而嗤俗士”。封建社会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而作者对女子才学的有意张扬,显然是对这一封建观念的否定。当然这个“才”,并不仅仅指诗词歌赋之才,作者还写了这些佳人审时度势、料事御侮之才。《玉支玑》中的管小姐,在和仗势逼婚的恶少卜成仁的周旋斗争中,处处显示出超群的聪明才智。《好逑传》中的水冰心和其他小说中的佳人,在与破壞自己幸福美满婚姻的恶势力斗争时,无一不体现了这种大智大勇。《平山冷燕》中的才子平如衡说:“女子眉目秀媚,固云美矣。若无才情发其精神,便不过是花耳、柳耳、莺耳、燕耳,珠耳,玉耳。”《定情人》中双星说得更为明确:“有女如玉,怎说不美。美固美矣,但可惜眉目间无咏雪的才情,吟风的韵度,故少逊一筹,不足定人之情耳。”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才子佳人小说对女子卓越才华的要求,超过了对单纯色貌的追求。《两交婚》甚至提出“妇若无才,已非淑女”的观点,这和班昭在《女诫》中认为女子“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是完全对立的。才子佳人小说对女子才学的彰显,是对“女子无便是德”的有力反击,无疑是一种进步。 再次是痴情。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佳人,除了容貌美丽,才华出众,还要痴情,即对爱情的忠贞,反映了一种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观。如《玉娇梨》中的才子苏友白曾宣称:“有才无色,算不得佳人;有色无才,算不得佳人;即有才有色,而与我苏友白无一段脉脉相关之情,亦算不得我苏友白的佳人。”
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佳人,非常看重感情。《定情人》中,“却说蕊珠小姐,自见双星的和诗,和得笔墨有气,语句入情,未免三分爱慕,又加上七分怜才,因暗暗忖度道:‘少年读书贵介子弟,无不翩翩。然翩翩是风流韵度,不堕入裘马豪华,方微有可取。我故于双公子,不敢以白眼相看。今又和诗若此,实系可儿。才貌虽美,但不知性情何如?性不定,则易更于一旦;情不深,则难托以终身,须细细的历试之。使花柳如风雨之不迷,然后裸从于琴瑟未晚也。若溪头一面,即赠浣纱,不独才非韫玉,美失藏娇,而宰相门楣,不几扫地乎?”才子佳人小说中,不但自己重情,还要求对方也要重情,所以《定情人》中蕊珠和双星历经磨难考验,最终结为夫妻的重要原因便是都觉得对方是非常看重感情的人。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及国家的起源》中说爱情是“以所爱者的互爱为前提的”,而才子佳人所追求的这种爱情,真是这样“以所爱者的互爱为前提的” 的爱情。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佳人的这种痴情,表现在对爱情的忠贞,一旦定情,至死不渝。所以,佳人一旦不能和自己所爱的人结合,便不惜自杀殉情。《定情人》中的蕊珠,在和双星定情后,由于奸人陷害,被选入宫中,因为不能和双星结合,便在途中自杀殉情,说:“只愿后世与双郎,做一对平等夫妻,永协到老,方不负我志。”《巧连珠》中的胡茜芸,因为被选为秀女,不能和爱人白头偕老,便要寻死。这些正如素正堂主人在《定情人序》中所说的:“情在一人,而死生无二”,“情定则如磁石之吸铁,拆之不开;情定则如水之走下,阻之不隔”。
最后是有胆识。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佳人,不但美貌如花,具有卓越的才学,看重感情,而且还有胆识,敢于大胆主动地追求爱情。之前的小说中,在爱情的追求上,主动的都是男方,而女性则是比较被动的一方。而才子佳人小说中,女性在爱情追求上大胆主动,这在之前的文学作品中是看不到的。《玉娇梨》中的佳人卢梦梨,见苏友白是多情才子,就女扮男装,主动将苏友白约到后花园,然后“托妹自嫁”。后来白红玉知道此事,惊叹道:“妹子年纪小小,不意到这等奇想,又有这等俏胆,可谓美人中之侠士也!”《宛如约》写佳人赵如子,才貌双全,思得佳婿,就女扮男装,只身一人外出寻访意中人。经过种种艰难险阻,最终与才子司空约结为夫妻。这种为追求自身幸福而四处寻访意中人所显示的胆识和勇气,是极为难得的,也是值得赞扬的。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佳人这种胆识,除了大胆主动地追求自身幸福,还表现在面对坏人作梗,爱情遭遇破坏时,对爱情的大胆机智的维护上。如《玉支玑》中的佳人管彤秀,凭借才智屡次挫败恶少卜成仁的求婚,后来卜成仁恼羞成怒来强行抢婚,管彤秀“手提宝剑从帘里走出帘外来,指着卜成仁大骂道:‘贼畜生,你想要成亲吗?且快去阎王那里另换一个人身来!’”竟将卜成仁吓跑,又伪装自杀惨状,将卜成仁吓病,从此不敢再对管彤秀痴心妄想。
才子佳人小说中佳人形象的出现,是与当时社会背景、社会思潮分不开的。明末社会动乱,直到清初,时局趋于稳定,异族入主中原的清朝统治者对知识分子仍然心存疑忌,对其采取高压和笼络的两手政策,并大兴文字狱。顺治康熙年间,不少江南名城惨遭屠城之祸,其后科场、奏销、《明史》诸案迭起,牵连士人甚广。惨酷的现实使一些知识分子避开敏感题材,而进入到没有丝毫风险的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中。才子佳人小說寄予作者对现实境遇的不满和无奈,佳人形象的塑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作者的心里遗憾和失落。其次,明中期以后,追求个性解放、抒发真性情的浪漫思潮席卷大地,余波一直延续到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充满理想的爱情婚姻,佳人这种个性张扬、对自由的追求,也适应了下层知识分子的审美情趣。
当然,不容否认的是,由于才子佳人小说不能对新型人物进行生动细腻的塑造,“千人一面”,从而逐渐失却了吸引力。有些作品由于作者脫离生活,在人物形象方面较多成分地出于主观想象,因而在佳人形象塑造上有严重的公式化、概念化倾向,使得人物形象不够鲜明丰满,但是,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佳人形象的塑造,意义是极为重大的。中国古代一直是男权社会,男尊女卑,女子处于附庸地位,女子在男子心目中,不过是泄欲玩物和传宗接代的生育工具。而在才子佳人小说中,体现了男女平等,小说中的佳人形象不再是男子的玩物和生育工具,而是和男子地位平等,敢于、勇于追求自身的幸福的女性。
参考文献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2]张俊,沈治钧.清代小说史话[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
[3]荑荻散人编次,冯伟民校点.玉娇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4]荻岸散人编次,冯伟民校点.平山冷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5]著者不详,李落、苗壮校点.定情人[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
[6]著者不详,萧相恺校点.宛如约[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
[7]明教中人编次,钟夫校点.好逑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
梅伟(1986—),男,文学硕士,阿坝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艺学。
(作者单位:阿坝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