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民生”的概念,要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审计要保障社会健康。保障社会健康发展的核心就是要重视民生、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审计可以为政府解决民生问题提供决策依据、为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当好坚强卫士。
一、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也是审计工作需要长期关注的主题
改善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努力解决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是落实中央决策的具体体现,有利于缓解社会压力,化解社会矛盾,不断增加和谐因素,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对政府审计部门来讲,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协助政府推动经济发展,一个是保持社会和谐。做好民生工程建设,维护群众生活权益,切实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发展,是包括审计机关在内的各级政府部门最基本的职责。审计机关要从政治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心系群众,关注民生,切实加强对民生工程资金的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促进和谐港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
改善民生是实践执政为民宗旨的具体实践。改善民生,着力解决涉及民生的问题,贯彻了更多地关注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要求,体现了政府执政为民的宗旨和原则。做好涉及民生工程的社保、教育、三农等问题的审计监督,既是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切入点,又是抓基础工作、抓落实的着力点,也是改进政府工作的结合点。在各项工作当中,要始终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扎扎实实地把民生工程做好。
改善民生是审计的本质要求和审计机关的责任。十七大报告中论述的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等问题都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问题都属于审计范畴。民生审计是由政府审计机关按照一定的标准及程序组织实施的,对民生经济活动进行独立监督、评价和鉴证的一种活动,具有政治服从性、范围广泛性、内容复杂性、效益多重性等特点。其对象既包括涉及民生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的各级政府、部门、用款单位,也包括与民生紧密相关的公共服务活动、资金及项目,范围涵盖教育、就业、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社会稳定等与民生直接相关的诸多公共服务领域。通过民生审计,最终实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民生关乎国运,民生审计牵着和谐社会建设。
二、组织好民生项目审计监督,要突出重点,紧紧抓住涉及民生工作的关键和难点
“教育是民生之基”,民生审计的关注点之一就是教育。教育涉及社会方方面面,涉及的群体最大,影响也最深远。教育是百年大计,能不能把教育搞好關系民族存亡。审计重点应以促进健全教育保障机制、公平配置教育资源,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为目标,关注教育资源分布情况、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学校教舍工程安全情况,检查教育有无乱收费现象、教育投入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教育支出结构是否合理,特别要注意督促义务教育阶段各项惠民政策的有效执行与落实,充分发挥审计在促进教育保障、教育公平方面的积极作用。
“就业是民生之本”,民生审计的关注点之二就是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人民生计的保障。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都相继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就业与再就业的政策与措施。这些政策措施落实效果如何,老百姓人人有活干、个个有饭吃的目标实现如何,应是审计部门在就业再就业项目审计中关注的重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社会就业资金、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等事关就业再就业的资金使用情况,审计部门都应作为重点,深入审计。在审计建议中,应从促进建立就业和再就业解决机制,改善就业环境、完善创业措施等方面,使更多劳动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就业,在自我价值实现中创业。
“分配是民生之源”,民生审计的关注点之三就是分配。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农村二元结构越发显现。如何改变分配格局,调配中低家庭收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审计关注的重点。比如在“三农”政策执行上,审计部门要及时跟进,确保所有资金用到实处,发挥应有效益,切实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比如在低保金分配上、在最低工资标准执行上,审计部门都可有所作为;再比如在地产调控政策上,审计可以创新方式,跟进主管部门调控绩效,认定主管部门责任,促进房地产资金规范运行、住房公积金发挥效益、保障性住房政策落实等,助推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
“社保是民生之依”,民生审计的关注点之四就是社保。社会保障是人民生活的“生命线”,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审计重点应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目标,以社会保障管理和制度运行过程为主线,以五项社保基金和各种救灾救济、社会福利资金的真实、安全、规范为切入点,切实维护社会保障的安全性、公平性和效益性,保证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稳定是民生之盾”,民生审计的关注点之五就是稳定。随着国家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资金投入的增多,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难点、热点问题也越来越多,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社会稳定。近年来,民生审计的关注点也逐步转向涉及社会稳定的工程和项目。在审计监督过程中,要切实加强涉及社会稳定的专项资金、群众来信来访反映问题的审计,为党委政府解决职工上访等诸多社会矛盾提供真实、准确的审计情况,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三、做好民生项目的审计要“质”、“效”并重,确保民生项目真正惠及百姓
积极转变民生资金审计理念。一是要树立大民生的概念。“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依,稳定是民生之盾”,这几句话中提到的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等五个方面都应该是民生的范畴和领域,我们审计部门安排的民生项目、民生资金审计不应当仅仅包含社保的审计,也应当全部涵盖这些项目和领域。二是要树立民生效益的理念。民生资金、民生项目大多具有公益性质,与其他审计项目的特征有着明显的区别。在开展绩效审计时,我们在评价民生资金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常规“三性”的基础上,还应根据这些项目的特殊情况,突出评价他们的公平性和透明性,使符合条件的群体都能享受到该项政策、得到该笔资金。
积极创新民生资金审计方式。在当前财政体制、社保体制加速改革的新形势下,审计机关需要创新审计方式,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切实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一是在规范上创新,建立民生审计评价和控制体系。比如可按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业已成熟的具体科目,探索建立起科学、合理、客观的评价和控制体系。二是在方式上创新,从前台审计转向后台审计。三是在形式上创新,从事后审计转向跟踪审计、联网审计、事后审计相结合,从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四是在技术上创新,运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对管理民生基金的信息系统进行审计。五是在载体上创新,及时总结经验,建立民生审计数据中心,特别是像社保资金这样已经全覆盖的项目,能在硬件和软件上给予支持。
多途径探索民生审计组织形式。如何合理配置有限的审计资源,是民生资金审计必须思考的问题。近年来连云港市审计局在审计项目中采取的“内部联动”、“上下联动”、“内外联动”的“三个联动”方式,在盘活现有审计人才资源、克服审计资源不足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内部联动”,是指在审计机关内部实行全局整体联动,打破处室界限,并逐步打破审计机关内部的条块分割,组建跨专业、跨部门的复合型审计组。通过采用大集中、大培训、大交叉等方式方法,对市局实行的审计项目实施统一计划、统一组织、统一方案、统一处理,实现了市级审计项目的“一盘棋”工作格局。“上下联动”,是指市、县(区)两级审计机关审计人才的整合。对国家和省、市统一实施的审计项目,结合实际情况,把全市审计机关审计人才纳入通盘指挥和全面统筹,采用“大兵团”的作战方式开展项目审计。“内外联动”,是指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人才之间的相互协作、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从而提高审计的精准度。
一、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也是审计工作需要长期关注的主题
改善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努力解决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是落实中央决策的具体体现,有利于缓解社会压力,化解社会矛盾,不断增加和谐因素,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对政府审计部门来讲,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协助政府推动经济发展,一个是保持社会和谐。做好民生工程建设,维护群众生活权益,切实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发展,是包括审计机关在内的各级政府部门最基本的职责。审计机关要从政治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心系群众,关注民生,切实加强对民生工程资金的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促进和谐港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
改善民生是实践执政为民宗旨的具体实践。改善民生,着力解决涉及民生的问题,贯彻了更多地关注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要求,体现了政府执政为民的宗旨和原则。做好涉及民生工程的社保、教育、三农等问题的审计监督,既是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切入点,又是抓基础工作、抓落实的着力点,也是改进政府工作的结合点。在各项工作当中,要始终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扎扎实实地把民生工程做好。
改善民生是审计的本质要求和审计机关的责任。十七大报告中论述的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等问题都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问题都属于审计范畴。民生审计是由政府审计机关按照一定的标准及程序组织实施的,对民生经济活动进行独立监督、评价和鉴证的一种活动,具有政治服从性、范围广泛性、内容复杂性、效益多重性等特点。其对象既包括涉及民生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的各级政府、部门、用款单位,也包括与民生紧密相关的公共服务活动、资金及项目,范围涵盖教育、就业、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社会稳定等与民生直接相关的诸多公共服务领域。通过民生审计,最终实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民生关乎国运,民生审计牵着和谐社会建设。
二、组织好民生项目审计监督,要突出重点,紧紧抓住涉及民生工作的关键和难点
“教育是民生之基”,民生审计的关注点之一就是教育。教育涉及社会方方面面,涉及的群体最大,影响也最深远。教育是百年大计,能不能把教育搞好關系民族存亡。审计重点应以促进健全教育保障机制、公平配置教育资源,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为目标,关注教育资源分布情况、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学校教舍工程安全情况,检查教育有无乱收费现象、教育投入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教育支出结构是否合理,特别要注意督促义务教育阶段各项惠民政策的有效执行与落实,充分发挥审计在促进教育保障、教育公平方面的积极作用。
“就业是民生之本”,民生审计的关注点之二就是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人民生计的保障。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都相继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就业与再就业的政策与措施。这些政策措施落实效果如何,老百姓人人有活干、个个有饭吃的目标实现如何,应是审计部门在就业再就业项目审计中关注的重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社会就业资金、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等事关就业再就业的资金使用情况,审计部门都应作为重点,深入审计。在审计建议中,应从促进建立就业和再就业解决机制,改善就业环境、完善创业措施等方面,使更多劳动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就业,在自我价值实现中创业。
“分配是民生之源”,民生审计的关注点之三就是分配。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农村二元结构越发显现。如何改变分配格局,调配中低家庭收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审计关注的重点。比如在“三农”政策执行上,审计部门要及时跟进,确保所有资金用到实处,发挥应有效益,切实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比如在低保金分配上、在最低工资标准执行上,审计部门都可有所作为;再比如在地产调控政策上,审计可以创新方式,跟进主管部门调控绩效,认定主管部门责任,促进房地产资金规范运行、住房公积金发挥效益、保障性住房政策落实等,助推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
“社保是民生之依”,民生审计的关注点之四就是社保。社会保障是人民生活的“生命线”,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审计重点应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目标,以社会保障管理和制度运行过程为主线,以五项社保基金和各种救灾救济、社会福利资金的真实、安全、规范为切入点,切实维护社会保障的安全性、公平性和效益性,保证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稳定是民生之盾”,民生审计的关注点之五就是稳定。随着国家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资金投入的增多,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难点、热点问题也越来越多,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社会稳定。近年来,民生审计的关注点也逐步转向涉及社会稳定的工程和项目。在审计监督过程中,要切实加强涉及社会稳定的专项资金、群众来信来访反映问题的审计,为党委政府解决职工上访等诸多社会矛盾提供真实、准确的审计情况,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三、做好民生项目的审计要“质”、“效”并重,确保民生项目真正惠及百姓
积极转变民生资金审计理念。一是要树立大民生的概念。“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依,稳定是民生之盾”,这几句话中提到的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等五个方面都应该是民生的范畴和领域,我们审计部门安排的民生项目、民生资金审计不应当仅仅包含社保的审计,也应当全部涵盖这些项目和领域。二是要树立民生效益的理念。民生资金、民生项目大多具有公益性质,与其他审计项目的特征有着明显的区别。在开展绩效审计时,我们在评价民生资金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常规“三性”的基础上,还应根据这些项目的特殊情况,突出评价他们的公平性和透明性,使符合条件的群体都能享受到该项政策、得到该笔资金。
积极创新民生资金审计方式。在当前财政体制、社保体制加速改革的新形势下,审计机关需要创新审计方式,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切实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一是在规范上创新,建立民生审计评价和控制体系。比如可按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业已成熟的具体科目,探索建立起科学、合理、客观的评价和控制体系。二是在方式上创新,从前台审计转向后台审计。三是在形式上创新,从事后审计转向跟踪审计、联网审计、事后审计相结合,从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四是在技术上创新,运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对管理民生基金的信息系统进行审计。五是在载体上创新,及时总结经验,建立民生审计数据中心,特别是像社保资金这样已经全覆盖的项目,能在硬件和软件上给予支持。
多途径探索民生审计组织形式。如何合理配置有限的审计资源,是民生资金审计必须思考的问题。近年来连云港市审计局在审计项目中采取的“内部联动”、“上下联动”、“内外联动”的“三个联动”方式,在盘活现有审计人才资源、克服审计资源不足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内部联动”,是指在审计机关内部实行全局整体联动,打破处室界限,并逐步打破审计机关内部的条块分割,组建跨专业、跨部门的复合型审计组。通过采用大集中、大培训、大交叉等方式方法,对市局实行的审计项目实施统一计划、统一组织、统一方案、统一处理,实现了市级审计项目的“一盘棋”工作格局。“上下联动”,是指市、县(区)两级审计机关审计人才的整合。对国家和省、市统一实施的审计项目,结合实际情况,把全市审计机关审计人才纳入通盘指挥和全面统筹,采用“大兵团”的作战方式开展项目审计。“内外联动”,是指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人才之间的相互协作、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从而提高审计的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