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亘村战斗是抗日战争初期我第129师进入晋东前线后取得的第一次大的胜利,也是我军抗战史上一次有名的伏击战。这次伏击战,痛击日军第20师团的后方部队,截断其后方补给线达数日之久,造成日军较大的损失。
1937年10月,忻口会战爆发,由于中国军队的顽强抗击,日军进攻受到阻碍,难以进展。面对华北战场上出现的这一新情况,日军华北方面军指挥部预感到,忻口方向的中国军队阻击十分顽强,日军进攻将越来越困难,为了实现夺取山西的战略目标,命令第20、109师团改变前进方向,从石家庄和高邑转向正太铁路南侧,向西前进,从忻口、太原的侧后迂回,与从忻口方向进攻的日军配合,夺取太原。日军不仅从北面,还将从东面攻击太原。为了牵制日军,减缓其进军速度,我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率师部及第368旅挥戈东进,至山西平定地区,准备从侧面攻击西进之敌,遏制敌军攻势,配合忻口会战国民党的作战,保卫太原。
10月25日,我军收到情报,日军第20师团的迂回部队向平定开进,其辎重部队约千人在测鱼镇宿营。刘伯承当即决定在敌人的必经之路打一场伏击战。经过一番细致的实地考察,他选定了七亘村附近的山间谷地作为伏击地点。七亘村位于平定县东部的山区,是井(陉)平(定)小道的必经之地。从七亘村往东到石门村的绵延山路,要经过一段长达十余里的峡谷,谷深数十米,底宽不过3米左右,地势十分险要,是进行伏击的理想地形。于是刘伯承命令陈赓带领的772团3营及特务连一个排,利用七亘村、南峪之间的有利地形伏击该敌,夺其辎重,以此制约日军第20师团的西进行动。10月26日拂晓前,第368旅772团副团长王近山带领部队进入伏击地区,并派出侦察分队,在东石门村一带活动,及时掌握敌情。
8时左右,侦察人员报告,数百名日军正向七亘村开来。王近山立即召开军事会议,给3营和特务连布置任务,命令3营12连正面突击日军辎重部队,夺其辎重;11连负责穿插、阻击和包围。战斗打响以后,11连要切断前面敌步兵同辎重部队的联系,阻击敌步兵对其辎重部队的援助,并抢占七亘村西南边不到100米高的定盘山,形成对敌军步兵的包围,以保证12连顺利消灭敌军辎重部队;特务连负责阻击后退之敌。9、10连为预备队。任务下达后,各连即迅速进入阵地,利用地形地物,埋伏起来。
从测鱼镇出来的日军辎重部队数百人,开路和殿后的各有100多名步兵,大摇大摆地朝七亘村方向开来。由于沿正太路西犯的日军几乎是全战全胜,没有受到过任何阻击,十分骄傲,精神上也麻痹大意,警戒搜索相当疏忽。先头步兵与辎重部队约距300米,后面掩护的步兵距辎重部队更远一些。9时左右,日军步兵开始进入772团3营的伏击区。当日军辎重部队正好行至12连伏击阵地前面时,王近山见战机已至,即令开火。刹时间,手榴弹和子弹像从山岩上泻下来的瀑布一样倾向敌群。正在行进中的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打蒙了,顿时死伤一大片。这时候,11连刚好按照原定计划迅速抢占了七亘村南大道两侧及该村西南的定盘山,阻击掉头增援辎重队的步兵。而敌人后面的掩护部队,又被击毙的横躺竖卧的马匹、骆驼及抛弃的军事物资挡住道路,这样一来,中间的辎重部队无路可逃,在狭窄的道路上自相践踏,但见尘土飞场,血肉四溅。残存日军朝东石门方向逃窜,刚跑到甲南峪,又遭埋伏在那里的特务连猛烈袭击。这时,王近山命令9、10连投入战斗。11、12连也在营副教导员尤太忠的带领下,冲向日军,与敌展开白刃格斗。冲在最前面的12连战士杨绍清,一连刺死6名敌人,捅伤3名。两个多小时后,枪声喊杀声渐渐沉寂下来。日军除少数逃回测鱼镇外,其余全部被歼。我军以伤亡十多人的代价取得了歼敌300余人、缴获骡马300余匹和一大批军用物资的较大胜利。
第一次伏击战得胜后,按说应立即撤离作战地区,另寻战机歼灭敌人,以便不违兵家“战胜不复”的禁律。此时,我军又收到情报,正太铁路西段的日军正向东行动,娘子关右翼的日军也正继续向旧关抄袭。正值战争的关键阶段,日军南下部队的后勤保障无法跟上,对辎重的需求更为迫切。刘伯承分析后认为,日军的目的是要尽快打通正太铁路,从背后对太原形成威胁。日军在平定地区的部队急需补给,将会全力向前方运送辎重物资。因此,七亘村仍然是日军输送补给的必经之路。同时,根据以往与日军进行作战的经验以及日军目前阶段的作战特点,日军在一连串胜利以后,会一鼓作气向前进击,而不会在乎个别战斗中的失败和损失。敌人认为我军伏击胜利后,必已转移到别处,决不敢在七亘村一带再次设伏。
为了迷惑日军,10月27日,日军派兵到七亘村来收尸时,刘伯承故意让第772团主力当着日军的面佯装撤退,给敌人造成七亘村无兵把守的假象。而实际上,我772团在刘伯承的指挥下,巧妙佯动,待敌人收尸完毕后,仍继续在七亘村设伏。所不同的是,这次伏击地点略作改变,比第一次稍稍偏西,但仍然利用七亘村南山的土坎、沟壑、草丛等地形荫蔽埋伏。
10月28日,骄横轻敌的日军果然又从测鱼镇出动了。这次,日军接受教训,加强了对辎重部队的保护,以100余名骑兵开路,300余名步兵在后掩护,继续沿大道西进。根据敌情的变化,陈赓旅长紧急命令2营和1营的1个连,快速赶去增援。与上次相比,敌人加强了警戒和搜索,走走停停,慢腾腾地向西开进。遇有可疑处便发炮轰击。到了七亘村附近,他们更加小心翼翼,朝村里村外进行了反复炮击。而我军有了第一次打伏击的经验后,斗志更加旺盛,他们沉着地让敌人的先头部队通过。11时左右,一个骑在马背上的日本士兵见山坳里没有动静,便得意地吹起口哨,朝后面打“旗语”,通知辎重部队大胆前进。待敌人的辎重骡马走进我伏击圈,战士们便一跃而起。以机枪、手榴弹向敌人猛烈攻击,在山腰狭路之敌人仰马翻,狂呼乱叫,慌作一团,我军立即发起冲锋,与敌人展开肉搏战。由于敌人这次组织较前严密,掩护部队较多,战斗一直进行到黄昏。因下雨路滑,我增援部队未能及时赶到,使敌人乘朦胧夜色突围而出,小部分向西逃往平定,大部分向东退回测鱼镇。这次伏击,我军共毙敌100余名,缴获骡马数十匹,我军伤亡20余名。
我军在同一地点三天之内先后两次设伏,均大获全胜,给西犯之敌以沉重的打击,创造了连环设伏的伏击战奇迹。这类战例在战争史上也不多见,生动地体现了刘伯承元帅高超的指挥艺术。
七亘村连续两次伏击战,共歼灭日军400余名。缴获的战利品有:步马枪21支、轻机枪弹36箱、枪榴弹23箱、烟幕弹2箱、炸弹24箱、西药3箱、口粮600箱、大衣200件等。打死和缴获骡、马、骆驼400多匹。
七亘村战斗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当地人民群众,大大地提高了太行山区广大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充分展示了我党游击战方针的正确和我八路军的顽强战斗作风和抗日战斗力。就连一直怀疑我军游击战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汤恩伯,听到七亘村战斗胜利的消息后,也佩服地对刘伯承说:“看来还是你们的游击战行啊!”由此可见,这次胜利,不仅对人民群众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和鼓舞,而且对国民党高级将领也是一个很大的震动。就在这次战斗后,平定县的工人游击队、学生游击队、农民游击队相继组织起来,并成立了平定县抗日游击支队和平东县抗日人民政府。从此建立起的太行山革命根据地,把抗日的旗帜高高地插到太行山上,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责任编辑:彭振忠
第一次伏击战
1937年10月,忻口会战爆发,由于中国军队的顽强抗击,日军进攻受到阻碍,难以进展。面对华北战场上出现的这一新情况,日军华北方面军指挥部预感到,忻口方向的中国军队阻击十分顽强,日军进攻将越来越困难,为了实现夺取山西的战略目标,命令第20、109师团改变前进方向,从石家庄和高邑转向正太铁路南侧,向西前进,从忻口、太原的侧后迂回,与从忻口方向进攻的日军配合,夺取太原。日军不仅从北面,还将从东面攻击太原。为了牵制日军,减缓其进军速度,我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率师部及第368旅挥戈东进,至山西平定地区,准备从侧面攻击西进之敌,遏制敌军攻势,配合忻口会战国民党的作战,保卫太原。
10月25日,我军收到情报,日军第20师团的迂回部队向平定开进,其辎重部队约千人在测鱼镇宿营。刘伯承当即决定在敌人的必经之路打一场伏击战。经过一番细致的实地考察,他选定了七亘村附近的山间谷地作为伏击地点。七亘村位于平定县东部的山区,是井(陉)平(定)小道的必经之地。从七亘村往东到石门村的绵延山路,要经过一段长达十余里的峡谷,谷深数十米,底宽不过3米左右,地势十分险要,是进行伏击的理想地形。于是刘伯承命令陈赓带领的772团3营及特务连一个排,利用七亘村、南峪之间的有利地形伏击该敌,夺其辎重,以此制约日军第20师团的西进行动。10月26日拂晓前,第368旅772团副团长王近山带领部队进入伏击地区,并派出侦察分队,在东石门村一带活动,及时掌握敌情。
8时左右,侦察人员报告,数百名日军正向七亘村开来。王近山立即召开军事会议,给3营和特务连布置任务,命令3营12连正面突击日军辎重部队,夺其辎重;11连负责穿插、阻击和包围。战斗打响以后,11连要切断前面敌步兵同辎重部队的联系,阻击敌步兵对其辎重部队的援助,并抢占七亘村西南边不到100米高的定盘山,形成对敌军步兵的包围,以保证12连顺利消灭敌军辎重部队;特务连负责阻击后退之敌。9、10连为预备队。任务下达后,各连即迅速进入阵地,利用地形地物,埋伏起来。
从测鱼镇出来的日军辎重部队数百人,开路和殿后的各有100多名步兵,大摇大摆地朝七亘村方向开来。由于沿正太路西犯的日军几乎是全战全胜,没有受到过任何阻击,十分骄傲,精神上也麻痹大意,警戒搜索相当疏忽。先头步兵与辎重部队约距300米,后面掩护的步兵距辎重部队更远一些。9时左右,日军步兵开始进入772团3营的伏击区。当日军辎重部队正好行至12连伏击阵地前面时,王近山见战机已至,即令开火。刹时间,手榴弹和子弹像从山岩上泻下来的瀑布一样倾向敌群。正在行进中的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打蒙了,顿时死伤一大片。这时候,11连刚好按照原定计划迅速抢占了七亘村南大道两侧及该村西南的定盘山,阻击掉头增援辎重队的步兵。而敌人后面的掩护部队,又被击毙的横躺竖卧的马匹、骆驼及抛弃的军事物资挡住道路,这样一来,中间的辎重部队无路可逃,在狭窄的道路上自相践踏,但见尘土飞场,血肉四溅。残存日军朝东石门方向逃窜,刚跑到甲南峪,又遭埋伏在那里的特务连猛烈袭击。这时,王近山命令9、10连投入战斗。11、12连也在营副教导员尤太忠的带领下,冲向日军,与敌展开白刃格斗。冲在最前面的12连战士杨绍清,一连刺死6名敌人,捅伤3名。两个多小时后,枪声喊杀声渐渐沉寂下来。日军除少数逃回测鱼镇外,其余全部被歼。我军以伤亡十多人的代价取得了歼敌300余人、缴获骡马300余匹和一大批军用物资的较大胜利。
第二次伏击战
第一次伏击战得胜后,按说应立即撤离作战地区,另寻战机歼灭敌人,以便不违兵家“战胜不复”的禁律。此时,我军又收到情报,正太铁路西段的日军正向东行动,娘子关右翼的日军也正继续向旧关抄袭。正值战争的关键阶段,日军南下部队的后勤保障无法跟上,对辎重的需求更为迫切。刘伯承分析后认为,日军的目的是要尽快打通正太铁路,从背后对太原形成威胁。日军在平定地区的部队急需补给,将会全力向前方运送辎重物资。因此,七亘村仍然是日军输送补给的必经之路。同时,根据以往与日军进行作战的经验以及日军目前阶段的作战特点,日军在一连串胜利以后,会一鼓作气向前进击,而不会在乎个别战斗中的失败和损失。敌人认为我军伏击胜利后,必已转移到别处,决不敢在七亘村一带再次设伏。
为了迷惑日军,10月27日,日军派兵到七亘村来收尸时,刘伯承故意让第772团主力当着日军的面佯装撤退,给敌人造成七亘村无兵把守的假象。而实际上,我772团在刘伯承的指挥下,巧妙佯动,待敌人收尸完毕后,仍继续在七亘村设伏。所不同的是,这次伏击地点略作改变,比第一次稍稍偏西,但仍然利用七亘村南山的土坎、沟壑、草丛等地形荫蔽埋伏。
10月28日,骄横轻敌的日军果然又从测鱼镇出动了。这次,日军接受教训,加强了对辎重部队的保护,以100余名骑兵开路,300余名步兵在后掩护,继续沿大道西进。根据敌情的变化,陈赓旅长紧急命令2营和1营的1个连,快速赶去增援。与上次相比,敌人加强了警戒和搜索,走走停停,慢腾腾地向西开进。遇有可疑处便发炮轰击。到了七亘村附近,他们更加小心翼翼,朝村里村外进行了反复炮击。而我军有了第一次打伏击的经验后,斗志更加旺盛,他们沉着地让敌人的先头部队通过。11时左右,一个骑在马背上的日本士兵见山坳里没有动静,便得意地吹起口哨,朝后面打“旗语”,通知辎重部队大胆前进。待敌人的辎重骡马走进我伏击圈,战士们便一跃而起。以机枪、手榴弹向敌人猛烈攻击,在山腰狭路之敌人仰马翻,狂呼乱叫,慌作一团,我军立即发起冲锋,与敌人展开肉搏战。由于敌人这次组织较前严密,掩护部队较多,战斗一直进行到黄昏。因下雨路滑,我增援部队未能及时赶到,使敌人乘朦胧夜色突围而出,小部分向西逃往平定,大部分向东退回测鱼镇。这次伏击,我军共毙敌100余名,缴获骡马数十匹,我军伤亡20余名。
我军在同一地点三天之内先后两次设伏,均大获全胜,给西犯之敌以沉重的打击,创造了连环设伏的伏击战奇迹。这类战例在战争史上也不多见,生动地体现了刘伯承元帅高超的指挥艺术。
七亘村连续两次伏击战,共歼灭日军400余名。缴获的战利品有:步马枪21支、轻机枪弹36箱、枪榴弹23箱、烟幕弹2箱、炸弹24箱、西药3箱、口粮600箱、大衣200件等。打死和缴获骡、马、骆驼400多匹。
七亘村战斗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当地人民群众,大大地提高了太行山区广大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充分展示了我党游击战方针的正确和我八路军的顽强战斗作风和抗日战斗力。就连一直怀疑我军游击战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汤恩伯,听到七亘村战斗胜利的消息后,也佩服地对刘伯承说:“看来还是你们的游击战行啊!”由此可见,这次胜利,不仅对人民群众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和鼓舞,而且对国民党高级将领也是一个很大的震动。就在这次战斗后,平定县的工人游击队、学生游击队、农民游击队相继组织起来,并成立了平定县抗日游击支队和平东县抗日人民政府。从此建立起的太行山革命根据地,把抗日的旗帜高高地插到太行山上,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责任编辑:彭振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