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各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太理想,要引导学生热爱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让学生都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本文对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进行研究,从阅读的含义、阅读的作用、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以及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策略等方面加以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习惯;研究
小学教育教学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天壤之别。笔者从事语文教学近三十年,经常花很多时间给差生补课,可是只能提高字词等基础知识;语文成绩出类拔萃的学生,真不敢说是老师教出来的。语文学霸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爱读课外书。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最有效的途径,所以,老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热爱阅读,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并且要掌握一些阅读的好方法。
一、 阅读的概念和作用
阅读就是读者按照个人的兴趣、经验、倾向以及知识需求等,对一定读物进行取舍、理解、消化,以实现知识积累和满足身心愉悦的过程。什么是课外阅读?一切课本以外的阅读行为,都称之为“课外阅读”。
阅读是认识信息的前提,认识信息又是利用信息和改造世界的前提。总而言之:阅读是基础,认识是前提,利用是途径,目的是改造世界。
(一)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
课外阅读可以改变人生。外卖小哥雷海为工作之余酷爱读古诗词,参加《中国诗词大赛》一举夺冠,引起轰动,改行做了老师,参与语文教材和教学视频的修订,读书让他改变了命运。当代教育家魏书生经常忙于全国各地到处讲学,可是他所教的班级语文成绩却名列前茅。原来是得益于课外阅读。
(二)课外阅读可提高素养,培养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部分留学生极端自私的言行,受到人们的指责。这是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后果,让孩子们只读课本,只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结果培养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要让孩子们有真善美的高尚情操,必须从读书做起,从文化的教育做起。课外阅读不只是学生学习知识、开发智力的方法,也是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它的过程是潜移默化的,它的功能是巨大的。无用之用,方有大用,书读得多,人的精神气质会截然不同。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满足需要,娱乐身心,
课内阅读,带给学生很多的任务,是要考查的,有些还要背诵和默写,学生读的时候很被动。课外阅读没有压力,也不要考试,带给学生的是快乐,是满足和喜悦,会让学生产生美妙的感受。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满足娱乐需要的同时,获取知识,启发想象,享受阅读的快乐。有许多学生看了电影《哈利·波特》之后,会找原著来读,虽然是厚厚的几大本,却读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
(四)课外阅读可帮助小学生积累和构建文化
学生通过长期的阅读,积累了有意义的东西,就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课内阅读的量是极其有限的,老师们一定要拓展课外阅读。语文学霸们不光学习成绩好,而且懂得多,课外知识极其丰富,情商也相对较高,这绝对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完全是得益于课外阅读。
二、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及原因
筆者对本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学生课余时间阅读量很少,和现代的大人一样,成了手机控,女孩们热衷于五花八门的小视频,男孩们更是痴迷于惊险刺激的游戏而不能自拔。每天能坚持课外阅读二十分钟的学生只有10%左右,还是在家长的监督之下。笔者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一)学生的原因
一是电子产品诱惑太大,而阅读相对枯燥,孩子们既要耐得住寂寞,还要费脑筋思考,导致很多学生缺乏兴趣。即使在家长监督之下,捧起书本,也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只是敷衍了事,阅读质量不高。
(二)家长的原因
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差,课外书籍昂贵,家长舍不得买;其次,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读课外书是“不务正业”,考试用不着;更多家长不能以身作则,闲暇时间常打扑克,搓麻将或看电视,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三)教师的原因
部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压力过重,只抓课本,兢兢业业于提高分数,认为课外阅读是大海捞针,对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什么作用。很多教师自己课外阅读量也很少,只是读读教学参考书而已。
三、 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对策
如何让学生抵抗现代生活中的种种诱惑,静下心来,爱上阅读,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应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阅读兴趣
1. 树立榜样
经常给学生讲一讲、读一读名人爱读书的故事,毛泽东、鲁迅、钱学森、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等,告诉孩子们:想获得成功,必须要博览群书。让班里的语文学霸们分享读书乐趣,这是身边的榜样,小伙伴的故事更有说服力,为了交朋友时有共同的话题,不爱读书的学生也产生了阅读的兴趣。
2. 从听故事到读故事
有的小学生虽然自己不愿意去读书,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但是却愿意听故事,教师可以精心设计阅读指导课,开场由教师讲故事,讲到精彩处却戛然而止,让学生欲罢不能,激发阅读的兴趣,等学生读完,再举行讲故事比赛,为了讲好故事,他们会更加认真地阅读,从而产生良性循环。
3. 表演激发兴趣
小学生好表现,爱表演,模仿能力也强。笔者每周上一次故事表演课,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自选课外故事,添加完整生动的台词,演一演,赛一赛。表演后,评一评最佳编剧奖和最佳演员。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趣味性很强,学生也愿意去演。为了演好,他们会去读更多的故事,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4. 通过动机或需要诱发阅读兴趣
教材不断在改动,内容与时俱进,教师不学习,也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笔者特别注重:让学生预习时查阅跟课文相关的资料,上课之前让学生展示自己所查的资料,选出“资料大王”。在学习《宇宙生命之谜》这一课时,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补充了大量课本上所没有的信息,侃侃而谈,甚至产生激烈的争辩,让老师刮目相看,使其他学生也受益匪浅。 5. 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学完《三顾茅庐》,让学生去读一读《三国演义》,学完《少年闰土》,让学生去读一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这样既巩固了课内所学,又拓展了阅读面。
6. 开展读书知识竞赛或是读书交流会
笔者经常让班里学生共读一本课外书,根据书的内容设计一些必答题和抢答题,这样学生在读课外书时,会更有动力,也会更认真和细致些,从而引导学生读更多的书。读书交流会能让孩子们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二)保证时间
很多家长吐槽:小学生课业负担太重,没有时间读课外书。因此,教师要舍得利用学生在学校的时间,例如早读,午自习和弹性离校时间,就不要让学生做题了,全部用来读课外书籍,长此以往,持之以恒,阅读量也是相当可观的。这样,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阅读的成果会更高效一些。
(三)帮助学生选好书
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好的书籍,会陶冶学生的情操,让他们成为高尚的人;而坏的书籍会污浊学生的心灵,使人误入歧途。班里有些男孩子曾迷上了动漫书,对他们的行为习惯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甚至个别孩子还产生暴力倾向,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所以每隔一段时间,笔者会给学生及家长开列一些书单,让好书伴随着学生健康成长。
(四)为学生创造最优越的读书环境
1. 布置书香班级环境
教室墙壁上贴着有关读书的名言,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让这些名人警句走进学生的心灵。
2. 精心布置班级图书角,通过各种方法募集好书,定期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发动学生拿出家里的藏书,与同学分享,好借好还。这样,既减轻了家长买书的负担,又丰富了孩子们读书的内容。
3. 我校开设了许多的书吧,书吧里光线充足,座椅舒适,环境宜人,好的书籍触手可及。有的学生清晨来校太早,或是傍晚家长接得太迟,这里绝对是孩子们最爱的地方,爱读书的学生连课间也会流连此处。
(五)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教师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要让他们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从书中汲取所需的营养。
1. 教学生提高读书的速度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朗读,还有的孩子喜欢用手指着相对应的文字来读,否则,就容易走神儿,读不下去。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默读的好习惯,手不指、唇不动。不能破词、破句地读,这样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和理解,从而影响阅读效果。如果遇到拦路虎——生字生词,也尽量先不要查字典,连蒙带猜,继续阅读,这样不求甚解地读,对于提高阅读速度是非常有效的,而且阅读兴趣不减。也可让学生有选择地读,与自己需要有关的重点读,无关的则跳过去不读,跳读,重在“为我所用”,又保证读的数量。
2. 精读与略读
在语文教学中,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从应用的角度看,略读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要求学生精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画做批注,为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略读时,让学生抓住几个要点:书名、作者、目录、浏览全书,说说故事梗概即可。
3. 摘录与随感
学生读得快,忘得也快。所以,要让学生准备一本“采蜜本”,摘抄好词好句,及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受,对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六)转变家长的观念,取得家长支持
经常和家长沟通,帮助家长转变应试的观念,让他们明确课外阅读对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定期开展“书香家庭”的评比,让孩子和家长一起感受阅读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苏).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2]吴立岗.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4).
[3]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6).
[4]阎国利,吕勇.阅读策略[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5]王讯义.小学生该怎样进行课外阅读[J].语文世界,2008(1).
作者简介:秦贤萍,江苏省南京市,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小学部。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习惯;研究
小学教育教学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天壤之别。笔者从事语文教学近三十年,经常花很多时间给差生补课,可是只能提高字词等基础知识;语文成绩出类拔萃的学生,真不敢说是老师教出来的。语文学霸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爱读课外书。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最有效的途径,所以,老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热爱阅读,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并且要掌握一些阅读的好方法。
一、 阅读的概念和作用
阅读就是读者按照个人的兴趣、经验、倾向以及知识需求等,对一定读物进行取舍、理解、消化,以实现知识积累和满足身心愉悦的过程。什么是课外阅读?一切课本以外的阅读行为,都称之为“课外阅读”。
阅读是认识信息的前提,认识信息又是利用信息和改造世界的前提。总而言之:阅读是基础,认识是前提,利用是途径,目的是改造世界。
(一)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
课外阅读可以改变人生。外卖小哥雷海为工作之余酷爱读古诗词,参加《中国诗词大赛》一举夺冠,引起轰动,改行做了老师,参与语文教材和教学视频的修订,读书让他改变了命运。当代教育家魏书生经常忙于全国各地到处讲学,可是他所教的班级语文成绩却名列前茅。原来是得益于课外阅读。
(二)课外阅读可提高素养,培养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部分留学生极端自私的言行,受到人们的指责。这是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后果,让孩子们只读课本,只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结果培养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要让孩子们有真善美的高尚情操,必须从读书做起,从文化的教育做起。课外阅读不只是学生学习知识、开发智力的方法,也是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它的过程是潜移默化的,它的功能是巨大的。无用之用,方有大用,书读得多,人的精神气质会截然不同。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满足需要,娱乐身心,
课内阅读,带给学生很多的任务,是要考查的,有些还要背诵和默写,学生读的时候很被动。课外阅读没有压力,也不要考试,带给学生的是快乐,是满足和喜悦,会让学生产生美妙的感受。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满足娱乐需要的同时,获取知识,启发想象,享受阅读的快乐。有许多学生看了电影《哈利·波特》之后,会找原著来读,虽然是厚厚的几大本,却读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
(四)课外阅读可帮助小学生积累和构建文化
学生通过长期的阅读,积累了有意义的东西,就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课内阅读的量是极其有限的,老师们一定要拓展课外阅读。语文学霸们不光学习成绩好,而且懂得多,课外知识极其丰富,情商也相对较高,这绝对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完全是得益于课外阅读。
二、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及原因
筆者对本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学生课余时间阅读量很少,和现代的大人一样,成了手机控,女孩们热衷于五花八门的小视频,男孩们更是痴迷于惊险刺激的游戏而不能自拔。每天能坚持课外阅读二十分钟的学生只有10%左右,还是在家长的监督之下。笔者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一)学生的原因
一是电子产品诱惑太大,而阅读相对枯燥,孩子们既要耐得住寂寞,还要费脑筋思考,导致很多学生缺乏兴趣。即使在家长监督之下,捧起书本,也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只是敷衍了事,阅读质量不高。
(二)家长的原因
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差,课外书籍昂贵,家长舍不得买;其次,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读课外书是“不务正业”,考试用不着;更多家长不能以身作则,闲暇时间常打扑克,搓麻将或看电视,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三)教师的原因
部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压力过重,只抓课本,兢兢业业于提高分数,认为课外阅读是大海捞针,对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什么作用。很多教师自己课外阅读量也很少,只是读读教学参考书而已。
三、 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对策
如何让学生抵抗现代生活中的种种诱惑,静下心来,爱上阅读,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应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阅读兴趣
1. 树立榜样
经常给学生讲一讲、读一读名人爱读书的故事,毛泽东、鲁迅、钱学森、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等,告诉孩子们:想获得成功,必须要博览群书。让班里的语文学霸们分享读书乐趣,这是身边的榜样,小伙伴的故事更有说服力,为了交朋友时有共同的话题,不爱读书的学生也产生了阅读的兴趣。
2. 从听故事到读故事
有的小学生虽然自己不愿意去读书,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但是却愿意听故事,教师可以精心设计阅读指导课,开场由教师讲故事,讲到精彩处却戛然而止,让学生欲罢不能,激发阅读的兴趣,等学生读完,再举行讲故事比赛,为了讲好故事,他们会更加认真地阅读,从而产生良性循环。
3. 表演激发兴趣
小学生好表现,爱表演,模仿能力也强。笔者每周上一次故事表演课,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自选课外故事,添加完整生动的台词,演一演,赛一赛。表演后,评一评最佳编剧奖和最佳演员。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趣味性很强,学生也愿意去演。为了演好,他们会去读更多的故事,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4. 通过动机或需要诱发阅读兴趣
教材不断在改动,内容与时俱进,教师不学习,也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笔者特别注重:让学生预习时查阅跟课文相关的资料,上课之前让学生展示自己所查的资料,选出“资料大王”。在学习《宇宙生命之谜》这一课时,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补充了大量课本上所没有的信息,侃侃而谈,甚至产生激烈的争辩,让老师刮目相看,使其他学生也受益匪浅。 5. 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学完《三顾茅庐》,让学生去读一读《三国演义》,学完《少年闰土》,让学生去读一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这样既巩固了课内所学,又拓展了阅读面。
6. 开展读书知识竞赛或是读书交流会
笔者经常让班里学生共读一本课外书,根据书的内容设计一些必答题和抢答题,这样学生在读课外书时,会更有动力,也会更认真和细致些,从而引导学生读更多的书。读书交流会能让孩子们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二)保证时间
很多家长吐槽:小学生课业负担太重,没有时间读课外书。因此,教师要舍得利用学生在学校的时间,例如早读,午自习和弹性离校时间,就不要让学生做题了,全部用来读课外书籍,长此以往,持之以恒,阅读量也是相当可观的。这样,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阅读的成果会更高效一些。
(三)帮助学生选好书
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好的书籍,会陶冶学生的情操,让他们成为高尚的人;而坏的书籍会污浊学生的心灵,使人误入歧途。班里有些男孩子曾迷上了动漫书,对他们的行为习惯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甚至个别孩子还产生暴力倾向,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所以每隔一段时间,笔者会给学生及家长开列一些书单,让好书伴随着学生健康成长。
(四)为学生创造最优越的读书环境
1. 布置书香班级环境
教室墙壁上贴着有关读书的名言,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让这些名人警句走进学生的心灵。
2. 精心布置班级图书角,通过各种方法募集好书,定期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发动学生拿出家里的藏书,与同学分享,好借好还。这样,既减轻了家长买书的负担,又丰富了孩子们读书的内容。
3. 我校开设了许多的书吧,书吧里光线充足,座椅舒适,环境宜人,好的书籍触手可及。有的学生清晨来校太早,或是傍晚家长接得太迟,这里绝对是孩子们最爱的地方,爱读书的学生连课间也会流连此处。
(五)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教师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要让他们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从书中汲取所需的营养。
1. 教学生提高读书的速度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朗读,还有的孩子喜欢用手指着相对应的文字来读,否则,就容易走神儿,读不下去。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默读的好习惯,手不指、唇不动。不能破词、破句地读,这样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和理解,从而影响阅读效果。如果遇到拦路虎——生字生词,也尽量先不要查字典,连蒙带猜,继续阅读,这样不求甚解地读,对于提高阅读速度是非常有效的,而且阅读兴趣不减。也可让学生有选择地读,与自己需要有关的重点读,无关的则跳过去不读,跳读,重在“为我所用”,又保证读的数量。
2. 精读与略读
在语文教学中,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从应用的角度看,略读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要求学生精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画做批注,为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略读时,让学生抓住几个要点:书名、作者、目录、浏览全书,说说故事梗概即可。
3. 摘录与随感
学生读得快,忘得也快。所以,要让学生准备一本“采蜜本”,摘抄好词好句,及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受,对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六)转变家长的观念,取得家长支持
经常和家长沟通,帮助家长转变应试的观念,让他们明确课外阅读对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定期开展“书香家庭”的评比,让孩子和家长一起感受阅读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苏).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2]吴立岗.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4).
[3]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6).
[4]阎国利,吕勇.阅读策略[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5]王讯义.小学生该怎样进行课外阅读[J].语文世界,2008(1).
作者简介:秦贤萍,江苏省南京市,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小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