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以琼台师范学院为例,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小学教师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学生专业精神缺失、知识结构不合理、教育科学研究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探讨通过加强职业定向教育、整合课程内容、加强教育科学研究训练等方式破解小学教师人才培养的困境,寻求小学教师人才培养的新出路。
关键词: 小学教师 人才培养 困境及出路
笔者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育实践等维度进行设计,编制了“琼台师范学院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情况”的调查问卷,对琼台师范学院小学教师的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28份,收回问卷516份,有效问卷507份。被试者主要是琼台师范学院2016届的毕业生,所学专业涵盖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美术教育、音乐教育等。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当前小学教师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通过加强职业定向教育、整合课程内容、加强教育科学研究训练等方式破解小学教师人才培养的困境,寻求小学教师人才培养的新出路。
一、小学教师人才培养的困境
(一)专业精神缺失,职业理想不坚定。
笔者对琼台师范学院2016届毕业生进行了职业意愿的调查,当被问到“你为什么选择当小学老师?”时,51%的学生是希望将来有个稳定的职业,认为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当小学老师是个不错的选择。而真正喜欢孩子,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发自内心想当小学老师的仅占18%。由于就业市场不景气,很大一部分学生是遵从家长的意愿而选择当小学老师的。入学之后,这些学生毫不掩饰对所学专业的不认同,专业思想不够稳定,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
问卷中有这样一题:“你毕业后是否愿意从事小学教师这一职业?”大概有36%的学生现在还没下定决心要当小学老师,对于毕业后是否从事小学教育工作还处于犹豫不决的状态。笔者通过对一些学生的访谈,某些人觉得如果毕业后有其他更好的出路,他们将不会选择当小学老师,尤其是一些男生,当初报考师范专业并不是因为真正喜欢教师这个职业,而是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又想有机会上大学,才把报考师范专业作为权宜之计,如果毕业之后有其他更好的出路,他们将会放弃从事小学教师这一职业。可见师范专业的学生对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较低,职业理想不坚定,专业精神缺失。
(二)知识结构不合理,教育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欠缺。
申继亮将教师的知识分为文化知识(教师对科学和人文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的了解)、本体性知识(教师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掌握相应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这四类①。笔者主要按照申继亮的分类对师范生的知识结构进行了调查。
笔者通过座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师范生的知识结构进行了调查,约有32%的学生认为在人文社科及自然科学知识方面还有欠缺,人文和科学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迫切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知识,以适应教学资格考试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高要求。对比而言,学生对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技巧的掌握比较好,39%的学生轻松应对,46%的学生认为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基本没问题。但是有高达37%的学生表示基本不了解所教学科的最新发展和最新取得的成果。可见某些学生对基本的学科专业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但是对学术前沿及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的掌握还有所欠缺。在谈到学习教育类课程的时候,有位学生说:“教育学、心理学作为师范院校的公共必修课,我觉得学习这类课程非常枯燥,理论脱离实际,学习的时候不感兴趣,也没有认真地学。”可见,学生对教育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容乐观,教育理论素养及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科研意识淡薄,教育科研能力有待增强。
斯腾豪斯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师除了教书育人之外,还得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但是学生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并不乐观,师范生的科研意识薄弱,教育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通过调查发现,仅有16%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从事基本的教育科研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约有61%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具备科研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师范生的教育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由于琼台师范学院是刚刚升格的本科院校,对于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的训练远远不够,甚至尚未开设专门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学生没有经过专业的教育科研训练,更没有机会参与相关的课题研究或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访谈中,有位学生跟笔者这样说:“没有老师教我们怎样写论文,个别老师要求我们写课程论文,我都是在网上东拼西凑来的,简单来说就是粘贴加复制。”可见在职前培养中,师范生所受的正规教育研究训练远远不够,缺乏必要指导,这必然影响他们从教以后的教育研究活动。
二、小学教师人才培养的出路
(一)加强职业定向教育,注重专业精神的熏陶。
教师认同并热爱教师职业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与前提。《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指出教师要理解小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②。因此,在培养小学教师过程中应加强对师范生的职业定向教育,注重专业精神的熏陶,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情感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其产生并建立专业信念,形成热爱小学生、奉献小学教育事业的情怀。法国尤其重视对师范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国师范教育早期重要立法者之一基佐在给小学教师的信里写道:“即使有最完善的法案,最英明的指令,最好的教科书,而负责去实施的人没有饱满的热情,对自己的使命不是满腔热忱,对事业不付出激情和信仰……那么一切都是枉然的。”③加强师范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高尚的专业情意在小学教师的培养中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做的一点是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学专业,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个专业,热爱教师这一职业,只有保持这一前提,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小学教师。其次,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与小学和小学教师接触的机会,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增强学生的职业情感。让师范生在与优秀的小学教师的接触中,从他们身上看到教育事业的重要性,看到教师们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学习他们乐业、敬业和为专业奉献的精神,以便为自己将来从事小学教育事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科学整合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重新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进行课程设置的修订和调整,做到整合资源,科学分配学时和学分,优化课程设计,主要进行以下方面的整合调整:一是夯实文化基础知识,优化通识教育课程内容。针对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课程设置中进一步加大文化基础课程比重,夯实学生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基础;二是紧密联系学生实际需求,有机整合和优化学科专业课程,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设置时要注意不同类型课程之间、不同课程之间的衔接,避免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复和脱节。以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的专业人才为目标,注重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尤其要更新课程中的陈旧知识,以及实用性和基础性不强的知识,反映该学科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使课程内容与时俱进;三是加强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时代性,摒弃陈旧的内容,介绍教育改革的动态和发展新趋势,反映当代新颖的教育理念,加强与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联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而不是一般教育理论的泛泛传授,加强教育理论课程与教育实践课程的整合,如关注学生教育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和提升等④。学生可以深入地了解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增强工作后的适应力与创造力。
(三)强化科研意识,加强教育科学研究训练。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⑤《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指出教师要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⑥。强化师范生的科研意识,加强教育研究训练迫在眉睫。通过开设教育研究方法课将教育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相结合,使学生树立科研意识,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进而学会综合利用所掌握的方法进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初步研究,培养学生开展教育研究的实际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或者通过申报立项的方式,鼓励学生通过在见习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结合小学的实际情况申报课题,学校予以立项并给予经费支持。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及形成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注释:
①申继亮主编.新世纪教师角色重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0.
②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S].2011.12.
③成有信.十国师范教育和教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67.
④杜静.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与改革路向[J].教育研究,2007(9).
⑤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494.
⑥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S].2011.12.
本文为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海南省小学教师专业化研究”(课题编号为hnsk10-35)、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资助项目“教师资格考试‘国标省考’背景下的小学教师培养方案研究”(课题编号为Hnjg2015ZD-18)、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职业能力开发的小学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为Hnjg2015-85)及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海南省小学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为QJY1251569)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 小学教师 人才培养 困境及出路
笔者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育实践等维度进行设计,编制了“琼台师范学院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情况”的调查问卷,对琼台师范学院小学教师的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28份,收回问卷516份,有效问卷507份。被试者主要是琼台师范学院2016届的毕业生,所学专业涵盖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美术教育、音乐教育等。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当前小学教师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通过加强职业定向教育、整合课程内容、加强教育科学研究训练等方式破解小学教师人才培养的困境,寻求小学教师人才培养的新出路。
一、小学教师人才培养的困境
(一)专业精神缺失,职业理想不坚定。
笔者对琼台师范学院2016届毕业生进行了职业意愿的调查,当被问到“你为什么选择当小学老师?”时,51%的学生是希望将来有个稳定的职业,认为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当小学老师是个不错的选择。而真正喜欢孩子,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发自内心想当小学老师的仅占18%。由于就业市场不景气,很大一部分学生是遵从家长的意愿而选择当小学老师的。入学之后,这些学生毫不掩饰对所学专业的不认同,专业思想不够稳定,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
问卷中有这样一题:“你毕业后是否愿意从事小学教师这一职业?”大概有36%的学生现在还没下定决心要当小学老师,对于毕业后是否从事小学教育工作还处于犹豫不决的状态。笔者通过对一些学生的访谈,某些人觉得如果毕业后有其他更好的出路,他们将不会选择当小学老师,尤其是一些男生,当初报考师范专业并不是因为真正喜欢教师这个职业,而是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又想有机会上大学,才把报考师范专业作为权宜之计,如果毕业之后有其他更好的出路,他们将会放弃从事小学教师这一职业。可见师范专业的学生对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较低,职业理想不坚定,专业精神缺失。
(二)知识结构不合理,教育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欠缺。
申继亮将教师的知识分为文化知识(教师对科学和人文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的了解)、本体性知识(教师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掌握相应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这四类①。笔者主要按照申继亮的分类对师范生的知识结构进行了调查。
笔者通过座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师范生的知识结构进行了调查,约有32%的学生认为在人文社科及自然科学知识方面还有欠缺,人文和科学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迫切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知识,以适应教学资格考试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高要求。对比而言,学生对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技巧的掌握比较好,39%的学生轻松应对,46%的学生认为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基本没问题。但是有高达37%的学生表示基本不了解所教学科的最新发展和最新取得的成果。可见某些学生对基本的学科专业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但是对学术前沿及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的掌握还有所欠缺。在谈到学习教育类课程的时候,有位学生说:“教育学、心理学作为师范院校的公共必修课,我觉得学习这类课程非常枯燥,理论脱离实际,学习的时候不感兴趣,也没有认真地学。”可见,学生对教育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容乐观,教育理论素养及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科研意识淡薄,教育科研能力有待增强。
斯腾豪斯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师除了教书育人之外,还得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但是学生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并不乐观,师范生的科研意识薄弱,教育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通过调查发现,仅有16%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从事基本的教育科研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约有61%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具备科研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师范生的教育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由于琼台师范学院是刚刚升格的本科院校,对于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的训练远远不够,甚至尚未开设专门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学生没有经过专业的教育科研训练,更没有机会参与相关的课题研究或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访谈中,有位学生跟笔者这样说:“没有老师教我们怎样写论文,个别老师要求我们写课程论文,我都是在网上东拼西凑来的,简单来说就是粘贴加复制。”可见在职前培养中,师范生所受的正规教育研究训练远远不够,缺乏必要指导,这必然影响他们从教以后的教育研究活动。
二、小学教师人才培养的出路
(一)加强职业定向教育,注重专业精神的熏陶。
教师认同并热爱教师职业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与前提。《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指出教师要理解小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②。因此,在培养小学教师过程中应加强对师范生的职业定向教育,注重专业精神的熏陶,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情感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其产生并建立专业信念,形成热爱小学生、奉献小学教育事业的情怀。法国尤其重视对师范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国师范教育早期重要立法者之一基佐在给小学教师的信里写道:“即使有最完善的法案,最英明的指令,最好的教科书,而负责去实施的人没有饱满的热情,对自己的使命不是满腔热忱,对事业不付出激情和信仰……那么一切都是枉然的。”③加强师范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高尚的专业情意在小学教师的培养中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做的一点是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学专业,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个专业,热爱教师这一职业,只有保持这一前提,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小学教师。其次,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与小学和小学教师接触的机会,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增强学生的职业情感。让师范生在与优秀的小学教师的接触中,从他们身上看到教育事业的重要性,看到教师们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学习他们乐业、敬业和为专业奉献的精神,以便为自己将来从事小学教育事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科学整合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重新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进行课程设置的修订和调整,做到整合资源,科学分配学时和学分,优化课程设计,主要进行以下方面的整合调整:一是夯实文化基础知识,优化通识教育课程内容。针对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课程设置中进一步加大文化基础课程比重,夯实学生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基础;二是紧密联系学生实际需求,有机整合和优化学科专业课程,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设置时要注意不同类型课程之间、不同课程之间的衔接,避免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复和脱节。以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的专业人才为目标,注重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尤其要更新课程中的陈旧知识,以及实用性和基础性不强的知识,反映该学科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使课程内容与时俱进;三是加强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时代性,摒弃陈旧的内容,介绍教育改革的动态和发展新趋势,反映当代新颖的教育理念,加强与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联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而不是一般教育理论的泛泛传授,加强教育理论课程与教育实践课程的整合,如关注学生教育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和提升等④。学生可以深入地了解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增强工作后的适应力与创造力。
(三)强化科研意识,加强教育科学研究训练。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⑤《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指出教师要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⑥。强化师范生的科研意识,加强教育研究训练迫在眉睫。通过开设教育研究方法课将教育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相结合,使学生树立科研意识,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进而学会综合利用所掌握的方法进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初步研究,培养学生开展教育研究的实际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或者通过申报立项的方式,鼓励学生通过在见习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结合小学的实际情况申报课题,学校予以立项并给予经费支持。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及形成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注释:
①申继亮主编.新世纪教师角色重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0.
②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S].2011.12.
③成有信.十国师范教育和教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67.
④杜静.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与改革路向[J].教育研究,2007(9).
⑤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494.
⑥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S].2011.12.
本文为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海南省小学教师专业化研究”(课题编号为hnsk10-35)、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资助项目“教师资格考试‘国标省考’背景下的小学教师培养方案研究”(课题编号为Hnjg2015ZD-18)、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职业能力开发的小学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为Hnjg2015-85)及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海南省小学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为QJY1251569)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