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 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群建设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zhao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坚定地获取国家质量工程建设这个新的发展动力。如何开发、使用这种动力,是一个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质量的问题。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国家精品课程为龙头,建构一个由国家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校级重点课程组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群,并逐步走向更高的层次,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战略。我们坚持这个发展思路,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建立起来了这样的一个课程群落,较好地发挥了示范、辐射和引导作用。主要经验是:培育并持有一种精神,确保精品课程建设原则的坚定性;坚持并继续夯实三个支撑,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群建设落到实处;两个抓手不放松,确保精品课程建设富有实效。
  关键词:精品课程;龙头;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群
  
  作为国家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精品课程具有特别的意义,尤其是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各种层次和学科门类的高校都必须开设的课程,在整个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具有特别的意义,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育人事业中具有导向功能和保障价值的环节和要素。为此,我们在2006年成功申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国家精品课程之后,以此为契机、为龙头,开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群建设的历程,迄今已经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形势与政策》分别打造成了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和校级重点课程,从而形成了一个层次、类型不同而融为一体的高品质的课程建设群落。
  一、《概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经历和主要成绩
  我们的省级精品课程《概论》是在2006年11月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的。一直以来,课程建设项目组的全体成员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和《关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补充规定的通知》要求,扎扎实实地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较大的成绩。仅近三年,我们就先后2次在全国的《概论》课教师的培训班和理论教学研讨班上作了经验介绍,4次在全省《概论》课教师的培训会、备课会、研讨会上介绍和交流了我们课程建设的做法和体会。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接待了东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绍兴文理学院等30多所高校的同行前来参观交流。
  (一)认真贯彻“05”方案,严格按照中央要求实施《概论》课教学
  我校从2006-2007学年第1学期开始在本科生中普遍开设《概论》课的。目前已经开设了7个学期,覆盖06、07、08、09四个年级2万5千余人。学校对教学计划进行了相应调整,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的6学分,按96学时,分两个学期学完,其中实践教学课时18个。
  为此,我们制定了课程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在2007年初,我们制定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五年规划。对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总目标和课程建设的主要工作做了规划。我们把课程建设的总目标定为:努力把《概论》建设成为具有一门特色鲜明,一流教学水平,走在全省和全国前列的知名课程,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一门优秀课程。之后,每个学年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当年的工作计划。2007年12月,省教育工委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督查组前来检查,充分肯定了《概论》课的建设成绩,认为我校《概论》课的教学和建设“走在了全省高校的前列”。
  (二)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1.根据教育部对《概论》课的教学要求,由参加编写国家统编教材的专家及时编写《概论》教材简介,通报、讲解教材的指导思想,教材的总体设计,主题、主线和重点,教材的逻辑结构和各章内容等。
  2.根据教育部对《概论》课的教学要求和学校的具体情况,编写了《概论》课教师授课基本要求,对授课教师资格,教学日历填写,课堂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考核办法,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改革和教研活动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
  3.我们抽调了理论功底较好,又有较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统一编写了教学课件PPT和较详细的教案,使全体任课老师有一个可遵循的依据,为上好《概论》课提供了一个基本保证。该课件于2008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同时在2009年获得了教育部组织评选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多媒体课件”奖励。
  4.努力探索实践教学,提升实践教学的成效。
  5.不断摸索从严谨、规范、统一的课程教材体系向灵活、生动的课堂教学体系的过渡和转化,确保既定教学教学目的的实现。
  (三)建立和健全集体备课制度、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完善考试方法
  课程建设项目组和课程教研室紧密合作,几年来,我们坚持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座谈会;课程教研室每学期不少于四次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并对新教材每一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进行集体备课和研讨,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力求教学的生动性,增强教学效果。教研室经常从网上下载教学音像资料,还为每一位教师购置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概论》教师参考书和教学案例解析等教学参考资料,很好地保证了新课程教学正常而有效地进行。
  注重教育教学方式的探索和改革,强化师生教学相长、双向互动机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维,增强教学效果。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课题制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在考试方法上,我们积极探索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在线考试是我们推出了一大改革措施。目前,在校内技术部门支持下,已经建立起来了在线考试系统,一个由3000多道不同类型的试题组成的试题库是基本依托。目前该系统业已运行了2个学期,取得了良好的预期,获得了师生和学校管理部门的好评。
  此外,我们还分批实录了课堂教学。2007年开始,至2008年,全部完成了整个课程的全程录像,并及时上传网站,初步完成了课程全程实录的建设目标。2009-2010年底第二学期我们开始尝试专题式教学,实录了授课教师的课程录像,然后不加剪辑、原滋原味地上传到网络上去,作为与按照教材编写体例进行教学的课程录像的配套资源。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群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经验
  课程建设实实在在地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和进步,反过来提升了国家精品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增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比如课程组一位青年教师的成长进步尤其显著。不仅获得了多届讲课比赛的一等奖,也获得了一系列的省级教学奖励。2007年获得了浙江省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优秀奖,2008年又被评为浙江省“教坛新秀”。为此,《钱江晚报》曾以《走过路过不能错过,帅哥的政治课要“蹭”来听》专门采访他,全面介绍过其事迹。他的课讲得非常的好,好到每学期的课都被学生们选修爆满,经常出现很多学生前去“蹭课”的现象。
  充分发挥国家精品课程的龙头作用,筹划并积极探索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群,成为了我们建设《概论》国家精品课程的新思路。
  (一)发挥《概论》国家精品课程的优势,服从学校、学院大局
  如大力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建设。目前有12位课程组成员担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生导师,在研究生招生、教学、科研以及日常管理等各个环节上都有作为,有效地扩大了精品课程建设的依托力量。还如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全方位地参与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方式有宣讲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讲授党课、指导学生社团、指导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活动等。
  当然,不断地开展围绕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各种教学活动或学术研讨活动,也是我们有所作为的重要形式。比如,参与学校或学院的“走出去”、“请进来”交流互动活动,一方面展示我们的建设成绩并接受同行们的批评和建议,另一方面向同行学习,为我所用,不断进步。
  (二)以《概论》为龙头,推进其他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共同发展
  《概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不仅要在全国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更要在省内和校内发挥这种作用。在校内发挥这种作用,主要就是要为其他三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以指导和帮助。
  为此,我们尝试着采取一系列措施,让《概论》国家精品课程的优势在校内主要就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内部得到尽可能大的发挥和释放。如,邀请院内非《概论》课程的教授和教学部主任参与《概论》课建设,邀请院内非《概论》课程组的教师参与《概论》课的教学研究活动,邀请院内非《概论》课程组的教师网站建活动,让他们亲切感受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艰辛和付出。
  定期举办院内集体教研活动,以《概论》课为主。如请《概论》课教师做观摩教学课。目前,已经有《概论》课教学部主任郑显理老师和《概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组执行负责人渠长根教授两次举行大型的观摩教学活动,并由校外的同行如浙江传媒学院、中国计量学院和绍兴文理学院的部分教师参加,一方面展示了国家精品课程的实力,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
  经过几年的协同奋斗,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所承担的四门大学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全部进入了省、校两级课程建设资助系列,即全部都进入了省厅和学校的两级质量工程中。2006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被推选为校级重点课程;200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又从校级重点课程发展成为校级精品课程;2009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也从校级精品课程成长为省级精品课程(网址:http://210.32.24.128/mayuan/gangyao/),并且是本门课程的唯一一家省级精品课程。日前,《形势与政策》又成功申报了校级重点课程。这样,一个高品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群已经建构起来。
  (三)以国家精品课程为龙头,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群建设的主要经验
  第一,培育并持有一种精神。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重协作,讲奉献——这我们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长期追求、精心培育起来的一种精神,一种理念,一个传统。依靠这种精神,过去,我们把课程从校级重点课程一步一步地建设成为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现在和未来,继续秉承这种精神,我们有信心在团结奋斗、创新进取中把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推向一个新的水平。这种精神主要体现在各个相关主体围绕着精品课程建设所持有的态度和付出的劳动上。
  坚持继续发扬这种精神,聚精会神、脚踏实地,把精品课程建设推向新阶段,这是我们不变的信念。为此,我们制定了校内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总体目标:即根据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的号召和教育部对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把精品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不断深化育人为本的理念,以“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为主线,用最新的观点、最新的成果、最新的手段、最新的方式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把它推向新的高度。为了达到这个总体目标,我们还制定了具体目标,即坚持科学发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一步实现“五个一流”——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资源,一流的教学质量,一流的研究成果。
  第二,坚持并继续夯实三个支撑,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群建设落到实处。
  把精品课程尤其是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好,标准是多样化的,既有共性的方面,主要体现为教育部的规定;也有个性的方面,主要体现为各个高校根据自身情况不断摸索出来的适合本校甚至本省情况的建设特色。在某种意义上,特色就是我们的努力追求的重要目标,就是我们工作的重要立足点。我们不求精品课程建设方方面面的完好,但是我们很在乎多方面的自我特色。
  为此,十几年来,我们有意识地在建设中创特色,在特色中求发展,努力培育一些既能夯实精品课程建设基础,又能在比较发展中显示独立个性的特色来。总结起来,我们的特色可以大致归纳为三个方面:①以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支撑课程建设;②以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教学研究成果支撑课程建设;③以高质量的教材建设成果支撑课程建设。
  第三,两个抓手不放松,确保精品课程建设有实效、有影响。
  第一个抓手——多媒体教学课件——精益求精。多媒体教学课件是现代教育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但是,目前仍然有一部分同志对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主要是体现在简单化上和片面性上,简单地以为PPT就是多媒体教学课件。其实不然,PPT仅仅是多媒体教学课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已,它还包括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比如影音资料、案例、图片、图表、试题、参考文献等,它是一个巨大的仓库,包容着一切与课程教学相关的、必备的东西。这些元素与PPT既是相对分离的,又是密不可分的。那种把多媒体教学课件简单化为PPT,或把PPT等同于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认识是不全面的。
  根据这个思想,我们认真地制作,并根据外部形势的变化和教学的要求不断地修正完善多媒体教学课件。2007年在全省高校推广使用;2008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2009年获得教育部的奖励。
  第二个抓手——网站建设——日新月异。为了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切实发挥出国家精品课程的示范、引导和辐射作用,我们特别投入地建设、开发了两个对外交流的窗口。其一,对外交流的动态窗口——网站。目前已经实现了由申报模式向建设模式的转变。它由两个动态的Internet网站组成:初期申报版(网址:http://ac.zstu.edu.cn/jpkc/)和建设版(网址:http://210.32.24.128/mayuan/gailun/)。目前,该网站的点击率已经达到277675次。其二,对外交流的静态窗口——课程建设展板和小册子。介绍课程建设成果的大型系列展板制作于2007年,装挂在学院办公室外墙上。该展板共分9个自然块,长宽为1.2m×1m,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而且制作精良。2008年,我们又精心制作了800份小册子,介绍课程建设,广泛使用于对外交流。
  第四,培育一个微观管理模式。
  众所周知,根据目前高校的课程设置和体制规定,任何一门课程总是归属于一定的教研室,由该教研室负责课程的一切方面,教研室主任往往也就是第一责任人。但是,国家精品课程具有特殊性,它既是一个教研室的工作,同时又是一个涉及到很多方面和机构的系统工程和复合项目,仅仅依靠一个教研室,力量显得单薄了些,运行起来显得孤立了些。尤其是在我们学校,精品课程负责人和教研室主任是分离的,分别由两个人担任。这就出现了教研室工作与精品课程建设之间的交叉问题,也就带来了两者之间的合理分工与密切协调问题。
  我们的做法是,由课程负责人全面地、独立地负责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教研室主任作为基干成员、核心成员参与课程建设。教研室主任站在教研室的角度,对所属课程作统筹规划和全面安排,在具体的授课计划、任务下达、教研活动、教学档案整理保存、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协调等方面承担责任。比如,教学日历的制定,这是统一的。我们的做法是由课程组秘书起草,教研室主任审查,课程负责人审定,然后教研室主任上网发布。可以说,教研室汇聚了师资,使精品课程有所依赖和归属;精品课程支撑了教研室,是教研室更加务实更加雄厚。教研室和精品课程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个紧密团结、奋发有为的工作团队。
  参考文献:
  理工走“一二三”之路打造国家精品课程
  走过路过不能错过,帅哥的政治课要“蹭”来听[N].钱江晚报.2007-09-07.
  精彩一课:渠长根教授举行《概论》课示范教学.
  课程组主要成员郑显理老师进行教学观摩课.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
  
  作者简介:渠长根(1964-),男,河南确山人,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国家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建设项目组执行负责人。
其他文献
体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校在开展学生体育过程中,抓好足球这一特色项目,将之打造成学校体育的品牌,以此带动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一直是数学教师们共同关注的问题。让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动起来。通过思考、诘问、发现、创新,在发现中去学习数学、获取知识,可实现数学的再
生产管理中应用统计学工作方法,可以及时、准确、快速反映生产活动、完成计划等全方位的信息,为企业赢得了有力的竞争条件。本文以统计学知识在工程项目中的运用为主,结合企
<正>品牌与品牌之间,不仅仅要比较在消费者心中的知名度、形象和地位,更要比较在社交媒体氛围中的"渗透"力,谁更紧密地与消费者"在一起","参与感"变得越来越重要。"Impact"or
双语教学改革需要从两方面同时进行,一是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二是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双语教学的课堂中,使学生学习从被动形式转变为主动形式
采用FS粉取代煤粉配制高压造型线用型砂。两年多的生产使用结果表明,型砂的含泥量和水分降低、湿拉强度提高,因而铸件夹砂、冲砂、粘砂等缺陷减少。此外,由于粉尘较少,生产条
建设个性化的校园文化,塑造独特的校园形象,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和亮点。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改的精神,充分利用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我校近年来通过开展“依托岭南水乡
叙述国内外检测有机磷农药( OPs)的方法,包括微量化学试验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酶抑制法,并简要介绍一些发展中的新的检测方法和技术。
“多媒体技术应用”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一个选修模块。对于该模块教学,不少教师认为主要是课堂上教学生使用一些多媒体的制作软件,并运用所学软件去完成一些作品就可以了,这
口译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双语转移意义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交际活动。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口译不仅仅是一种交际活动,而且还是一种可以通过交际产生某种刺激,从而告知说话人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