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堂提问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艺术。它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提问艺术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是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教师讲课中不时出现发人深思的问号,往往被看成是智慧和创造的象征,他会使教学之间、师生之间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
一、提问的目的
课堂提问的目的必须清楚、明确。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
1.检查、巩固已学的知识。学过的东西该记的是否记住了,理解是否正确,是否完整,通过提问,常常可以发现教与学两方面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予以补救。
2.温故而知新。数学知识是系统性的,旧知识不牢固,接受新知识就有困难,教师通过提问唤起旧知识,为学生接受新知识打下基础。
3.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数学课堂上通过提问能真正落实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通过提问的刺激才能全面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积极思考。
4.创设问题情境,点拨启迪、化静为动,促进学生思维活动,发展思维能力,指明思维方向,集中学生注意力。
5.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由于问题的答案是学生自己得出的,因而对问题的理解就比较深,即使是自己的答案错了,也知道错在是什么地方,加深了对正确答案的理解。
6.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应用能力,表达能力。
二、提问的基本要求
1.提问要有计划性。要根据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知识联系设计有效的问题。设计提问,首先应对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抓住本节中心问题并围绕该中心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个数学问题序列,做的心中有数。
2.提问要有针对性。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特点。问题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脱离了学生实际的过高或过低于学生的认识水平的提问,或给学生造成重负担,挫伤其积极性,或使学生觉得乏味而厌学。数学语言的特点要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达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
3.提问要有启发性。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备启发性。通过提问、解疑的思维过程,达到诱导思维的目的。要注意设计展现思维过程的提问,不应满足学生根据初步影响得出的判断,而要强调学生说明怎样分析理解的道理,也就是说学生不仅得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4.提问要有科学性。问题要提的确切,不能信口提问。课堂上问题的设计必须准确、清楚,逻辑要严密,语言要精炼、清楚、确切,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学生摸不清意图,不好回答问题。对学生的答案,要有明确的态度。学生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后,教师不能一下子拿出自己的答案,而对学生的回答却置之不理,把疑问当成了一个没意义的过场。特别是对不确定的或错误的答案,有其不能放过,缺了什么,错了什么,应该落实下来,这本身就是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过程。
5.提问要有灵活性。围绕教学中心、重点、难点而精心设计几个提问是十分必要的,但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因而不排除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出现一些教师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一旦问题出现,这时就要灵活根据教学活动中的情况,当场设计一些提问,以调整和改善教与学的活动。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有错误是正常情况,教师应能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的回答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从而灵活地提出针对性的新问题,以引导学生正确解答。同时教师还要把握时机,当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时,要安排具有启发意义的提问。要善于了解学生的疑难,鼓励他们质疑问难,作深层次思考。使学生从有疑到无疑,逐个解决疑点、难点问题。而灵活地提出针对性强的新问题。
6.提问要有发散性。教师所提的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不是唯一的,学生回答这类问题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学生思维要跃出线性思维的轨道,向平面型、立体型思维拓展。因此,他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都是十分有益的。
7.提问对象要注意普遍性,比较简单的应尽量让中、下学生回答,较难的也可让中等学生回答,然后再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补充、解答,这样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机会。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活动,不应置大多数学生而不顾,而只面向少数几名学生发问。不要先提名后提问,也不要按一定次序轮流发问,教师提问的机会要平均分配给每个学生。
教学中的提问虽然很重要,但必须适当运用,不能滥用。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问的有水平,不能乱问,或为问而问。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在重点处、关键、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河南省永城市高级中学)
一、提问的目的
课堂提问的目的必须清楚、明确。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
1.检查、巩固已学的知识。学过的东西该记的是否记住了,理解是否正确,是否完整,通过提问,常常可以发现教与学两方面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予以补救。
2.温故而知新。数学知识是系统性的,旧知识不牢固,接受新知识就有困难,教师通过提问唤起旧知识,为学生接受新知识打下基础。
3.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数学课堂上通过提问能真正落实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通过提问的刺激才能全面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积极思考。
4.创设问题情境,点拨启迪、化静为动,促进学生思维活动,发展思维能力,指明思维方向,集中学生注意力。
5.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由于问题的答案是学生自己得出的,因而对问题的理解就比较深,即使是自己的答案错了,也知道错在是什么地方,加深了对正确答案的理解。
6.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应用能力,表达能力。
二、提问的基本要求
1.提问要有计划性。要根据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知识联系设计有效的问题。设计提问,首先应对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抓住本节中心问题并围绕该中心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个数学问题序列,做的心中有数。
2.提问要有针对性。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特点。问题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脱离了学生实际的过高或过低于学生的认识水平的提问,或给学生造成重负担,挫伤其积极性,或使学生觉得乏味而厌学。数学语言的特点要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达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
3.提问要有启发性。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备启发性。通过提问、解疑的思维过程,达到诱导思维的目的。要注意设计展现思维过程的提问,不应满足学生根据初步影响得出的判断,而要强调学生说明怎样分析理解的道理,也就是说学生不仅得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4.提问要有科学性。问题要提的确切,不能信口提问。课堂上问题的设计必须准确、清楚,逻辑要严密,语言要精炼、清楚、确切,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学生摸不清意图,不好回答问题。对学生的答案,要有明确的态度。学生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后,教师不能一下子拿出自己的答案,而对学生的回答却置之不理,把疑问当成了一个没意义的过场。特别是对不确定的或错误的答案,有其不能放过,缺了什么,错了什么,应该落实下来,这本身就是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过程。
5.提问要有灵活性。围绕教学中心、重点、难点而精心设计几个提问是十分必要的,但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因而不排除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出现一些教师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一旦问题出现,这时就要灵活根据教学活动中的情况,当场设计一些提问,以调整和改善教与学的活动。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有错误是正常情况,教师应能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的回答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从而灵活地提出针对性的新问题,以引导学生正确解答。同时教师还要把握时机,当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时,要安排具有启发意义的提问。要善于了解学生的疑难,鼓励他们质疑问难,作深层次思考。使学生从有疑到无疑,逐个解决疑点、难点问题。而灵活地提出针对性强的新问题。
6.提问要有发散性。教师所提的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不是唯一的,学生回答这类问题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学生思维要跃出线性思维的轨道,向平面型、立体型思维拓展。因此,他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都是十分有益的。
7.提问对象要注意普遍性,比较简单的应尽量让中、下学生回答,较难的也可让中等学生回答,然后再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补充、解答,这样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机会。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活动,不应置大多数学生而不顾,而只面向少数几名学生发问。不要先提名后提问,也不要按一定次序轮流发问,教师提问的机会要平均分配给每个学生。
教学中的提问虽然很重要,但必须适当运用,不能滥用。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问的有水平,不能乱问,或为问而问。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在重点处、关键、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河南省永城市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