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教育思想的不断发展,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物理教学的形式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形成开放的教育心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物理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我将结合自身实际的教学经验,针对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策略展开一番叙述。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课改;教学
在过去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做题能力的提升上,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初中物理教师应当形成新的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使学生掌握满足自身终身学习所需的必备品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足准备。
一、提高课堂导入的多样性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有效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够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到接下来要学习的知识,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初中学生的兴趣与认知特点,使用多样化的课堂导入方法,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为课堂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学习“大气压强”这一节内容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我首先对学生说道:“我们知道在海里,当有大风的时候才会产生波浪,但是今天,我们不用风吹就能使得水面上升或者下降!”这样,就通过一个简单的开场白引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接下来我再利用一个大水槽、一个盛有高浓度品红溶液的烧杯以及一个大试管和一个橡胶管进行实验,利用大气压强的原理实现对试管内水面上升下降的控制。通过这个简单的小实验,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接下来再引出大气压强的概念,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可以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接下来的学习中来,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继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增强知识讲解的启发性
知识讲解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如何让学生更高效的接受教学知识也是一直以来初中物理教学的难题。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手段,导致学生只能生硬地接受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为了完善初中物理课程的有效改革,教师要使用充满启发性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探索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能够形成更为完善的知识结构。
比如,在学习“安全用电”这一节内容时,由于本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侧重于使用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理解安全用电的知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对学生讲到:“在一些农村地区,很多家庭的线路并不是专业的电工人员安装的,这些家庭在设计电路时必须要考虑到两个方面,一是线材的选择,至少得要选择六平方毫米以上的铜线才可以保证安全,二是绝对要注意不能将铝线与铜线直接相连,因为两者在相连时会发生电化反应,是十分容易引起事故的……”这样,通过更为生活化的具体知识的引导,可以大大地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并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提升实验教学的开放性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程,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教师要更加重视物理实验教学的意义,提升实验教学的开放性,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了解实验中应用到的各项物理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比如,在学习“现代顺风耳——电话”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开放性的实验活动,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学到的对电话本质的认识,在课下搜集相关的材料,制作成简易电话,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创造精神;再比如,在学习“液体的压强”这一部分的内容时,需要学生进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制定实验的内容,如测量哪种液体的压强、实验条件如何划分等,让学生自主掌握实验的进度。这样,通过提升实验教学的开放性,可以大大地提升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四、加强课后作业的实践性
课后作业是连接学生课上学习与课下生活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与习惯养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教师应当加强生活与学习之间的联系,增强课后作业的实践性,引导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学习物理,扩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物理学习体验。如此,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比如,在学习“电功率”这一节内容时,我給学生布置了一项家庭任务,让学生首先在家里进行信息搜集,了解家中各种家电的电功率,并上网搜集更多相关家电的电功率,进行对比,了解各种家电电功率的常识;再比如,在学习“声的利用”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电视节目等各种途径了解更多教材上没有讲到的声音的利用范围,将其搜集起来,制作成调查报告,在课堂上分享出来。这样,通过实践性强的课后作业的布置,可以明显地转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中来,感受物理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丰富学生的物理学习经历。因此,初中物理教师一定要积极总结教学经验,结合初中学生的行为特点,提升课后作业的实践性。
本文针对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策略展开了一番叙述。初中学生正处于各项能力快速发展的年龄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综合素养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使学生能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从而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唐宇嘉. 基于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2]王毅.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模式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课改;教学
在过去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做题能力的提升上,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初中物理教师应当形成新的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使学生掌握满足自身终身学习所需的必备品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足准备。
一、提高课堂导入的多样性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有效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够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到接下来要学习的知识,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初中学生的兴趣与认知特点,使用多样化的课堂导入方法,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为课堂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学习“大气压强”这一节内容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我首先对学生说道:“我们知道在海里,当有大风的时候才会产生波浪,但是今天,我们不用风吹就能使得水面上升或者下降!”这样,就通过一个简单的开场白引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接下来我再利用一个大水槽、一个盛有高浓度品红溶液的烧杯以及一个大试管和一个橡胶管进行实验,利用大气压强的原理实现对试管内水面上升下降的控制。通过这个简单的小实验,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接下来再引出大气压强的概念,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可以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接下来的学习中来,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继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增强知识讲解的启发性
知识讲解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如何让学生更高效的接受教学知识也是一直以来初中物理教学的难题。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手段,导致学生只能生硬地接受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为了完善初中物理课程的有效改革,教师要使用充满启发性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探索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能够形成更为完善的知识结构。
比如,在学习“安全用电”这一节内容时,由于本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侧重于使用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理解安全用电的知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对学生讲到:“在一些农村地区,很多家庭的线路并不是专业的电工人员安装的,这些家庭在设计电路时必须要考虑到两个方面,一是线材的选择,至少得要选择六平方毫米以上的铜线才可以保证安全,二是绝对要注意不能将铝线与铜线直接相连,因为两者在相连时会发生电化反应,是十分容易引起事故的……”这样,通过更为生活化的具体知识的引导,可以大大地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并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提升实验教学的开放性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程,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教师要更加重视物理实验教学的意义,提升实验教学的开放性,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了解实验中应用到的各项物理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比如,在学习“现代顺风耳——电话”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开放性的实验活动,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学到的对电话本质的认识,在课下搜集相关的材料,制作成简易电话,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创造精神;再比如,在学习“液体的压强”这一部分的内容时,需要学生进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制定实验的内容,如测量哪种液体的压强、实验条件如何划分等,让学生自主掌握实验的进度。这样,通过提升实验教学的开放性,可以大大地提升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四、加强课后作业的实践性
课后作业是连接学生课上学习与课下生活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与习惯养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教师应当加强生活与学习之间的联系,增强课后作业的实践性,引导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学习物理,扩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物理学习体验。如此,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比如,在学习“电功率”这一节内容时,我給学生布置了一项家庭任务,让学生首先在家里进行信息搜集,了解家中各种家电的电功率,并上网搜集更多相关家电的电功率,进行对比,了解各种家电电功率的常识;再比如,在学习“声的利用”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电视节目等各种途径了解更多教材上没有讲到的声音的利用范围,将其搜集起来,制作成调查报告,在课堂上分享出来。这样,通过实践性强的课后作业的布置,可以明显地转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中来,感受物理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丰富学生的物理学习经历。因此,初中物理教师一定要积极总结教学经验,结合初中学生的行为特点,提升课后作业的实践性。
本文针对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策略展开了一番叙述。初中学生正处于各项能力快速发展的年龄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综合素养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使学生能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从而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唐宇嘉. 基于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2]王毅.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模式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