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迅速普及、网络信息的席卷而来,我国的中学教育不可避免受到其影响。鉴于此,在新课改中,我们更加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关键词:教师自身;审美;实践;学科结合;道德课程
近年来受到社会负面价值观影响导致社会道德素养下降,价值观、人生观扭曲等,对中学教育产生了不好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成为当今社会发展对中学德育教育的必然要求,中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念和评价标准,往往容易受到一些负面价值观的影响,导致学生逐渐失去自己评判的能力,养成一些坏的生活习惯,如:抽煙、喝酒、斗殴、沉溺于网络游戏、不尊重师长、欺负弱小等等。这主要是由于中学生自控能力差,还不能自主分辨和抵制坏的行为和风气影响,而学生又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因此我们教师有责任在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我发现想要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培养好的道德情操,需要至少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学校应该关注教师力量的培养,为学生选择和培养优秀的教师群体,教师自身也要不断了解当今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优良传统,专注于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通过自己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教学能力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中学阶段,学生对于教师是比较关注的,在学校期间除了和身边的同学相处时间较长,另外就是老师,不少学生因为反感教师而产生逆反情绪,从而在行为上出现极端化,导致学生一步走错,越陷越深。因此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应该以身作则,规范自身的言行,做好带头作用。
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比较多的个体,而且也是在心理上和性格上都相对比较成熟和稳定的成人,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变化,无论作为班主任也好还是任课教师也好,都有义务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观察,并且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言行。但是教师要注意这个时期学生的自尊心是极为强烈的,性格也不稳定,因此教师在为学生纠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不能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品质进行否定,可以通过含蓄或者开展第二课堂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改正,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总之,教师在注意自身道德素养提升的同时,要使学生对其心悦诚服,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也要加深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及时拉回在道德悬崖边上的孩子,扮演好监督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其次,可以借助审美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学阶段的学生主体性明显增强,但实际上却没有正确发展和规范主体特性的能力,很是厌烦听老师说教,极易产生逆反心理,老师说什么不好他就偏要做什么或者说什么,这种好奇和试探心理会使学生出现行为上的偏差,从而影响道德情操的确立。但是审美的教学形式就可以有效避免学生的厌烦情绪,学生作为人本身具有追求美、欣赏美的需求,实际上学生自身是可以基本分辨出好坏的,而审美教学就是很好的手段和激发因素。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中为学生讲一则故事,让学生在讨论中对每个人物进行价值评判,这就是价值道德的审美,学生在主体参与的情况下感受人与人之间互助友爱的美好,体会善良和爱心为我们带来的美的感受等等,这种审美体验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内在的共鸣,从而促进其自觉建立起高尚的道德情操。
另外,学校也可以将一些经典的社会事例照片、宣传广告、课本素材、学校事例等做成宣传栏,配图与文字的结合成为学生课下的读物,在审美鉴赏中促进学生内心的赞同,从而使其在行为和心理上接受这种高尚的道德观,在潜移默化中建立高尚的道德情操。
再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实践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建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参与到实践中去,学生在实践中,在具体的环境里面才能真正实现行为的转变。在经历了选择之后,学生才会懂得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性,以及其带来的成就感和自我价值确认。
第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小活动的形式来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例如课堂上哪位同学需要帮助,教师就要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帮助他人,教师还要及时给出表扬,以身边同学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评判标准。
第二,学校要积极带领学生进行课外实践、社会实践,充分利用一切教育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影响。例如在清明节通过小活动来纪念古人的高尚品质,宁肯牺牲生命也要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在端午节,通过比赛带领学生回忆屈原的高尚品质,爱国忠君、宁折不屈、洁身自好等等,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很好的达到教育的意义,寓教于乐。
此外,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也需要与学科结合,其实每一学科和任课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开展道德影响和教育,也就是说要树立教师这方面的意识,积极挖掘每个学科的道德教育因素,对学生开展隐性教育,其实这才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很多教师以为道德情操的建立是政治思想品德课的任务和内容,其实不然。
例如,化学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涉及到一些化学科学家,他们为了国家或者社会专注于科学研究,废寝忘食甚至有的还牺牲了自己的一生,献身于科学,这样的伟大品质教师都应该有所强调的,以此使学生肃然起敬,促进学生建立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认真的学习习惯,这些也是高尚道德情操的组成部分。此外,我认为学科教学应该在每个教学组有专门负责挖掘该内容的教师作为组长,并把这个模块作为重要的内容重视起来。
最后,开展专门的道德课程,并不是说对学生进行道德说教,而是每周为学生开展一节道德讲堂性质的课,将社会上一些发生的事情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可能学生由于自身道德价值观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观点。这个课程就旨在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作好记录,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而专门的课程也有利于建立学生这么方面的意识,主动对自己的道德情操进行建构和完善。在这方面我国中学教育还有待于完善。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详细论述,我们发现实际上中学的日常学科教学可以很好的与道德教育结合,当然,这不仅需要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也要求其在教学方法和形式上不断完善。同时,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中学阶段学生的发展特征和需求,联系学生的个体性和主体性,并对其道德情操进行有效的建构。
关键词:教师自身;审美;实践;学科结合;道德课程
近年来受到社会负面价值观影响导致社会道德素养下降,价值观、人生观扭曲等,对中学教育产生了不好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成为当今社会发展对中学德育教育的必然要求,中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念和评价标准,往往容易受到一些负面价值观的影响,导致学生逐渐失去自己评判的能力,养成一些坏的生活习惯,如:抽煙、喝酒、斗殴、沉溺于网络游戏、不尊重师长、欺负弱小等等。这主要是由于中学生自控能力差,还不能自主分辨和抵制坏的行为和风气影响,而学生又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因此我们教师有责任在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我发现想要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培养好的道德情操,需要至少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学校应该关注教师力量的培养,为学生选择和培养优秀的教师群体,教师自身也要不断了解当今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优良传统,专注于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通过自己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教学能力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中学阶段,学生对于教师是比较关注的,在学校期间除了和身边的同学相处时间较长,另外就是老师,不少学生因为反感教师而产生逆反情绪,从而在行为上出现极端化,导致学生一步走错,越陷越深。因此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应该以身作则,规范自身的言行,做好带头作用。
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比较多的个体,而且也是在心理上和性格上都相对比较成熟和稳定的成人,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变化,无论作为班主任也好还是任课教师也好,都有义务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观察,并且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言行。但是教师要注意这个时期学生的自尊心是极为强烈的,性格也不稳定,因此教师在为学生纠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不能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品质进行否定,可以通过含蓄或者开展第二课堂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改正,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总之,教师在注意自身道德素养提升的同时,要使学生对其心悦诚服,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也要加深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及时拉回在道德悬崖边上的孩子,扮演好监督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其次,可以借助审美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学阶段的学生主体性明显增强,但实际上却没有正确发展和规范主体特性的能力,很是厌烦听老师说教,极易产生逆反心理,老师说什么不好他就偏要做什么或者说什么,这种好奇和试探心理会使学生出现行为上的偏差,从而影响道德情操的确立。但是审美的教学形式就可以有效避免学生的厌烦情绪,学生作为人本身具有追求美、欣赏美的需求,实际上学生自身是可以基本分辨出好坏的,而审美教学就是很好的手段和激发因素。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中为学生讲一则故事,让学生在讨论中对每个人物进行价值评判,这就是价值道德的审美,学生在主体参与的情况下感受人与人之间互助友爱的美好,体会善良和爱心为我们带来的美的感受等等,这种审美体验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内在的共鸣,从而促进其自觉建立起高尚的道德情操。
另外,学校也可以将一些经典的社会事例照片、宣传广告、课本素材、学校事例等做成宣传栏,配图与文字的结合成为学生课下的读物,在审美鉴赏中促进学生内心的赞同,从而使其在行为和心理上接受这种高尚的道德观,在潜移默化中建立高尚的道德情操。
再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实践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建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参与到实践中去,学生在实践中,在具体的环境里面才能真正实现行为的转变。在经历了选择之后,学生才会懂得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性,以及其带来的成就感和自我价值确认。
第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小活动的形式来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例如课堂上哪位同学需要帮助,教师就要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帮助他人,教师还要及时给出表扬,以身边同学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评判标准。
第二,学校要积极带领学生进行课外实践、社会实践,充分利用一切教育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影响。例如在清明节通过小活动来纪念古人的高尚品质,宁肯牺牲生命也要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在端午节,通过比赛带领学生回忆屈原的高尚品质,爱国忠君、宁折不屈、洁身自好等等,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很好的达到教育的意义,寓教于乐。
此外,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也需要与学科结合,其实每一学科和任课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开展道德影响和教育,也就是说要树立教师这方面的意识,积极挖掘每个学科的道德教育因素,对学生开展隐性教育,其实这才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很多教师以为道德情操的建立是政治思想品德课的任务和内容,其实不然。
例如,化学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涉及到一些化学科学家,他们为了国家或者社会专注于科学研究,废寝忘食甚至有的还牺牲了自己的一生,献身于科学,这样的伟大品质教师都应该有所强调的,以此使学生肃然起敬,促进学生建立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认真的学习习惯,这些也是高尚道德情操的组成部分。此外,我认为学科教学应该在每个教学组有专门负责挖掘该内容的教师作为组长,并把这个模块作为重要的内容重视起来。
最后,开展专门的道德课程,并不是说对学生进行道德说教,而是每周为学生开展一节道德讲堂性质的课,将社会上一些发生的事情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可能学生由于自身道德价值观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观点。这个课程就旨在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作好记录,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而专门的课程也有利于建立学生这么方面的意识,主动对自己的道德情操进行建构和完善。在这方面我国中学教育还有待于完善。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详细论述,我们发现实际上中学的日常学科教学可以很好的与道德教育结合,当然,这不仅需要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也要求其在教学方法和形式上不断完善。同时,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中学阶段学生的发展特征和需求,联系学生的个体性和主体性,并对其道德情操进行有效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