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来,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把作业的布置看的越来越重要,教师为了让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更大的进步,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进行初中数学分层作业,主要是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教学中的知识。该论文主要分析了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与应用有效性,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充分的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让许多基础不同的同学可以掌握最高效的内容。在探讨过程中,也提出一些观点思考,希望能对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与应用有效性有一些启发。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作业;有效性;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152-02
引言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要顺利完成课程目标的要求。而且最终的是,要越来越尊重每个学生的自身不同。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正是思考到不同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尊重各个学生的差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越来越活跃,这对学生的发展无疑是个好事,因为它既体现了教育的理念:以人为本,同时也使学生发展的更好。在开展因材施教方面,分层设计作业的出现,充分展现了独有的优势。而本论文探讨了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和有效性方面。
一、初中数学进行分层作业的原因
初中数学作业中会各种各样的问题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每个学生能力是不同的,他们之间的差距也是各异的,始终找不到很好的两者之间的平衡办法。这种情况下机械的教学方法就会出现。初中数学教师便用分层作业设计的方法进行教学,成果比较明显,教师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更好的认识,包括学生学到的知识,也了解了学生的能力在不断的进步。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在这个过程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它的独特的优势也呈现了出来,比如:教师深层次的认识学生,不论从能力发展还是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教师也能从这个过程中更好的认识自己教学的问题,并且去不断的改进,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1)初中数学教师严格按照初中数学教学要求,进行布置作业和进行教学,由于越来越多的学生感觉自己的学习压力特别大,因此教师更加注重质量而对数量要求稍微少点,尽量做到精确,提高学生的效率,而不是去浪费时间做一些低效的事情。
(2)每个学生的层次不一样,他们为了更高效的去完成事情,可以依据自身的能力差异,有目的性的去进行挑选自己最擅长的作用内容,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因此他们完成了质量高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对初中数学的浓厚兴趣。
长时间以来,教師都是按照一个要求去给学生进行作业的分配。这样的坏处在于:容易看不到每个学生的长处,不能使他们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水平,这样下来学生越来越不活跃。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初衷是以人为本。层次不同的学生,分层作业使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浓厚的兴趣,更好的爱上数学学习,数学素质能够充分体现在每个学生的身上。与此同时,开展分层作业设计,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教学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因为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更好的了解学生,提出相应的教学办法。
二、分层作业设计在初中数学中应用方案
1.学生进行分层作业设计
在进行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中,对学生进行分层设计师至关重要的。对学生分层,我们可以依据他们的学习能力的不同,以及他么不取得的课程分数来进行分层。我们可以把学生分为三种不同的层次,1,2,3层次,分别对应优异学生,中等学生,学困学生。当然,这个层次的种类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经常变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活跃,更加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学生变现好了,就要进行相应的奖励,当然如果学生落后了,就要给予相应的惩罚(层次降低)。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学到更多,并且更加活跃,更有利于他们的发展。
2.内容进行分层作业设计
(1)内容难易
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有差异的,内容难易等得进行一个划分,对于1层次(优异生),可以为他们布置一些难度的题目,比如要进行认真思考,而且需要发散思维的。对于2层次(中等生),难度适中,可以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可,对于3层次(学困生)难度低点,让他们更好的了解基本知识,找到正确的答案。
(2)梯度不同
一个题目中,难度设计不同的梯度,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进行不同的联系学习,3层次可以向2层次提升,2层次向1层次提升。这样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可以得到提高,从而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3)作业数量
如果学生的作业特别多的时候,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作业量要控制在半个小时之内,这样学生的作业负担才会减少。也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活跃。对数学的兴趣也会培养起来。让三层次夯实基础,让二层次学习潜力发挥到更大;使一层次发展的潜力最大,实践能力都大幅度的提高。这种情况下,层次不一样的学生潜力都会发挥到最大因为他们都觉得自己进步了,信心,兴趣都培养了起来。
(4)作业评价
教师应用相异的作业评价来更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作业。
1)对3层次(学困生),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鼓励他们,表扬他们的不断进步和提高。这样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更大的提升。他们在基础做完后,可以给予优秀的评价。假如还是不正确的居多,那么就要进行修改。
2)对2层次(中等生),评价时要进行鼓励性措施,有的学生突发奇想,那么我们就要就行即时的肯定,因为他们勇于挑战,勇于创新。
3)对于1层次(优异生),对他们要进行更加严格的教学,让他们思维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其次细节方面要要求更严格。书写的好坏,认真等等都要重视。他们便会互相竞争。
这样进行下来,每个学生都得到的更大的提高,兴趣也培养了。能力也达到大幅度提高,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特别有利的事情。
三、初中数学分层作业有效性探究
学生对初中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教师在初中数学分层作业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每个学生的能力不同,因此要对每个学生进行分析,从而指导每个学生。这样分层作业的进行,提高了每个学生的自尊心,也培养了学生对初中数学的浓厚兴趣,每个学生也尽最大努力去完成各自的作业,大大的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质量,更好的是,学生班级的学习氛围一下子得到了更大的提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般都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讲,以此方式进行,学生在课上特别沉闷,不活跃,课堂上的氛围也得不到提高,而通过分层作业的进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分层作业的进行,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活跃,积极完成课后作业,而且每个学生,遇到不懂的不会的也可以立即与老师进行探讨,认真解决,如此进行,学生认真完成作业,质量高,效率高,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量一方面,(下转176页)(上接152页)教师也在此过程中受益,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变化,同时让每个教师去尊重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去提升他们的发挥潜力,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了解他们,尊重差异,这样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进行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件有益的事情。
四、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进行分层作业的进行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因为每个学生的能力不同,学习进展不同,教师需要尊重差异,了解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于初中数学的浓厚兴趣。本文对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与应用有效性进行了初步探索,对以后的学习过程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阮志良.谈初中数学分层作业及练习的个性化设计[J].新校园(中旬刊),2014(8).
[2]张凌云.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思考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2(91).
[3]汪良山.初中数学课堂提问“量”与“度”的把握[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04).
[4]古光.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教学研究,2013(16).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作业;有效性;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152-02
引言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要顺利完成课程目标的要求。而且最终的是,要越来越尊重每个学生的自身不同。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正是思考到不同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尊重各个学生的差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越来越活跃,这对学生的发展无疑是个好事,因为它既体现了教育的理念:以人为本,同时也使学生发展的更好。在开展因材施教方面,分层设计作业的出现,充分展现了独有的优势。而本论文探讨了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和有效性方面。
一、初中数学进行分层作业的原因
初中数学作业中会各种各样的问题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每个学生能力是不同的,他们之间的差距也是各异的,始终找不到很好的两者之间的平衡办法。这种情况下机械的教学方法就会出现。初中数学教师便用分层作业设计的方法进行教学,成果比较明显,教师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更好的认识,包括学生学到的知识,也了解了学生的能力在不断的进步。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在这个过程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它的独特的优势也呈现了出来,比如:教师深层次的认识学生,不论从能力发展还是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教师也能从这个过程中更好的认识自己教学的问题,并且去不断的改进,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1)初中数学教师严格按照初中数学教学要求,进行布置作业和进行教学,由于越来越多的学生感觉自己的学习压力特别大,因此教师更加注重质量而对数量要求稍微少点,尽量做到精确,提高学生的效率,而不是去浪费时间做一些低效的事情。
(2)每个学生的层次不一样,他们为了更高效的去完成事情,可以依据自身的能力差异,有目的性的去进行挑选自己最擅长的作用内容,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因此他们完成了质量高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对初中数学的浓厚兴趣。
长时间以来,教師都是按照一个要求去给学生进行作业的分配。这样的坏处在于:容易看不到每个学生的长处,不能使他们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水平,这样下来学生越来越不活跃。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初衷是以人为本。层次不同的学生,分层作业使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浓厚的兴趣,更好的爱上数学学习,数学素质能够充分体现在每个学生的身上。与此同时,开展分层作业设计,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教学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因为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更好的了解学生,提出相应的教学办法。
二、分层作业设计在初中数学中应用方案
1.学生进行分层作业设计
在进行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中,对学生进行分层设计师至关重要的。对学生分层,我们可以依据他们的学习能力的不同,以及他么不取得的课程分数来进行分层。我们可以把学生分为三种不同的层次,1,2,3层次,分别对应优异学生,中等学生,学困学生。当然,这个层次的种类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经常变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活跃,更加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学生变现好了,就要进行相应的奖励,当然如果学生落后了,就要给予相应的惩罚(层次降低)。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学到更多,并且更加活跃,更有利于他们的发展。
2.内容进行分层作业设计
(1)内容难易
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有差异的,内容难易等得进行一个划分,对于1层次(优异生),可以为他们布置一些难度的题目,比如要进行认真思考,而且需要发散思维的。对于2层次(中等生),难度适中,可以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可,对于3层次(学困生)难度低点,让他们更好的了解基本知识,找到正确的答案。
(2)梯度不同
一个题目中,难度设计不同的梯度,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进行不同的联系学习,3层次可以向2层次提升,2层次向1层次提升。这样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可以得到提高,从而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3)作业数量
如果学生的作业特别多的时候,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作业量要控制在半个小时之内,这样学生的作业负担才会减少。也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活跃。对数学的兴趣也会培养起来。让三层次夯实基础,让二层次学习潜力发挥到更大;使一层次发展的潜力最大,实践能力都大幅度的提高。这种情况下,层次不一样的学生潜力都会发挥到最大因为他们都觉得自己进步了,信心,兴趣都培养了起来。
(4)作业评价
教师应用相异的作业评价来更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作业。
1)对3层次(学困生),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鼓励他们,表扬他们的不断进步和提高。这样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更大的提升。他们在基础做完后,可以给予优秀的评价。假如还是不正确的居多,那么就要进行修改。
2)对2层次(中等生),评价时要进行鼓励性措施,有的学生突发奇想,那么我们就要就行即时的肯定,因为他们勇于挑战,勇于创新。
3)对于1层次(优异生),对他们要进行更加严格的教学,让他们思维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其次细节方面要要求更严格。书写的好坏,认真等等都要重视。他们便会互相竞争。
这样进行下来,每个学生都得到的更大的提高,兴趣也培养了。能力也达到大幅度提高,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特别有利的事情。
三、初中数学分层作业有效性探究
学生对初中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教师在初中数学分层作业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每个学生的能力不同,因此要对每个学生进行分析,从而指导每个学生。这样分层作业的进行,提高了每个学生的自尊心,也培养了学生对初中数学的浓厚兴趣,每个学生也尽最大努力去完成各自的作业,大大的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质量,更好的是,学生班级的学习氛围一下子得到了更大的提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般都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讲,以此方式进行,学生在课上特别沉闷,不活跃,课堂上的氛围也得不到提高,而通过分层作业的进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分层作业的进行,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活跃,积极完成课后作业,而且每个学生,遇到不懂的不会的也可以立即与老师进行探讨,认真解决,如此进行,学生认真完成作业,质量高,效率高,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量一方面,(下转176页)(上接152页)教师也在此过程中受益,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变化,同时让每个教师去尊重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去提升他们的发挥潜力,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了解他们,尊重差异,这样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进行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件有益的事情。
四、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进行分层作业的进行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因为每个学生的能力不同,学习进展不同,教师需要尊重差异,了解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于初中数学的浓厚兴趣。本文对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与应用有效性进行了初步探索,对以后的学习过程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阮志良.谈初中数学分层作业及练习的个性化设计[J].新校园(中旬刊),2014(8).
[2]张凌云.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思考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2(91).
[3]汪良山.初中数学课堂提问“量”与“度”的把握[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04).
[4]古光.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教学研究,2013(16).